范文大全

最新申论测试题库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最新申论测试题库篇1

  您好,申论倡议书由五个格式组成,缺一不可,否则都会扣分的。申论写作都是官文写作,对格式要求严格,考生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牢记各个文体写作格式。倡议书格式如下:

  倡议书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

  (二)称呼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

  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

  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相关阅读:

  禁毒倡议书

  爱心助学活动倡议书

  文明旅游倡议书范文_倡议书

  保护的动物倡议书

  《无偿献血》倡议书

最新申论测试题库篇2

  27日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与此前12年一样,这一引人注目的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工作。而此次,“新理念”成为这份文件的一个关键词。

  颇有意味的是,与13个“一号文件”相伴的,是粮食产量从2004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历史未有,世界罕见”,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这个成绩的确来之不易。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一边是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一边是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一边是价格低廉的国内农产品销路不畅,一边是高端高价的进口农产品屡被抢购;一边是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推高农民种植成本,一边是土地水源已经难以承受污染之重……种种矛盾倒逼之下,中国农业该以怎样的姿态开始新的征程?正如今年“一号文件”中所说,我国的“三农”工作,“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解除各种难题”。

  现象背后是问题。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同样是重中之重。从供给侧看,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透支利用,部分农产品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一些品种亟须压产能、去库存。直面矛盾,解除难题,必须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做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落实“一号文件”强调的“发展新理念”,这是一个重要抓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让农产品供给不断适应需求的变化。当我们告别了短缺,物质供应日益丰富时,农业生产不能再简单地以产量论英雄。现实中,还屡屡出现一些地方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让农民“丰产”却不“丰收”。而且,当人们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不断提出新要求时,农业生产更要在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多下功夫。正因如此,“一号文件”才专门强调,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篇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大文章。当前,就是要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既做好减法,也做好加法,把该减的减下来,该补的补上去。去库存,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个别农产品过大的库存量减下来;降成本,就是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把农业生产成本降下来。补短板,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也要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提品质,就是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上去。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任何时候都得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因此,不能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更不能搞运动式调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仍然是推进这项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

  既然是改革,就会产生阵痛。面对改革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应提早应对。其中,保障农民利益是关键。正如“一号文件”所言,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镰刀弯”地区压减玉米产能,调整种植结构。如何保证调整的方向农民能接受,调整过程中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些既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设计,也需要其他农业农村改革给予配合。

  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发展新理念正当其时,改革新举措正当其用。

最新申论测试题库篇3

  1 监督

  加强对……(法律实施、行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机制。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要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各项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2 法律

  建议立法部门完善……相关立法,^v^各部门、地方政府抓紧完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以及……管理办法等规章,完善行业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要根据法律规章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分布实施。在此基础上,主动协调地方有部部门,形成行政监督、执法的合力,切实履行条例赋予的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

  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3执法/协调

  建立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是一项涉及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以形成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

  4宣传

最新申论测试题库篇4

  2) 和分配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

  3) 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

  4) 建立社会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

  5) 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

  6) 建立有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

  7) 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8) 避免改革与发展的非制度化陷阱。

  9)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10) 维护“体制外”社会群体的基本权益。

  11) 鼓励民办和外资学校,增强竞争活力。

  12) 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更要加强自律。

  13) 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14) 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15) 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

最新申论测试题库篇5

  国家形象

  【背景链接】

  2010年11月中旬正式推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v^^v^公室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此片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公共外交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坦诚地自我介绍,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看法说清楚就好。

  ――外交部副部长、前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

  [定义]

  一是国家形象是社会交往与互动的产物。

  二是国家形象是在一系列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过程中产生的。

  三是国家形象是自我认知与国际认知博弈的结果。

  [原因]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进程中,“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v^、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措施]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明确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国家形象内涵,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突出任务。当前,我们要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努力塑造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开放、和谐的形象。

  一是塑造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安全形象。国际关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看来,新兴大国的崛起总是意味着国际权力的转移和现有国际权力格局的调整。因此,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是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使之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

  二是塑造科学发展、共同发展的经济形象。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形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本原要素。

  三是塑造民主、法制、平等、负责任的政治形象。社会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身份,是国家形象的政治本原。

  四是塑造开放、繁荣、多样、包容的文化形象。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充分挖掘和吸取“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交利”、“包容兼蓄”等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

  五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公平合理的环境形象。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加以解决。

  【一句话点评】

  我们的国际形象首先是自己国内形象的塑造,公平公正与和谐。我们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明乎此理,我们也就成熟和坦然了,面对外界善意的批评或恶意的攻击我们就会从容而优雅地应对,不会情绪化,更没有必要慌乱。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0351.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下一篇:动员会主持词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