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杜甫春夜喜雨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杜甫春夜喜雨篇1

  关键词:备考 杜甫 诗歌 思想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97-01

  初中阶段学生学过的杜甫诗有《望岳》《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旅夜抒怀》等,小学学过的最为印象深刻、意境悠远的有《江畔独步寻花》和《春夜喜雨》。这些诗词篇目虽然不多,但我们能够从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内容中探究到杜甫的思想境界。

  1 于历史背景中挖掘情感

  杜甫早期为官,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他的《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来杜甫把家安置在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哀江头》等诗。其中《春望》在中学课本中,以“感时伤怀”衬国破家亡之景,最令人深思。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此间写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抒写到了极致。

  2 品内容领悟思想境界

  新课标对诗词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甫的作品展示了他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上剖析杜甫的生活现状,体会他处于不同境地时的心情。

  2.1 壮游世间的雄心壮志

  三十岁以前的杜甫,在《壮游》一诗中写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他登昨泰山,《望岳》一诗中尽显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抱负。那巍峨的高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让杜甫生出不畏困难、俯视一切、勇攀绝顶的雄心和气概,那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更时时扣击着人激情澎湃的心灵。

  2.2 漂泊异乡的片刻轻松

  《江畔独步寻花》展现诗人漫步江边,悠闲自适的心情。品读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轻松漫步的于江边的惬意,而“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当时杜甫与农民一起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雨来临,滋润农田,作者由春夜雨景,想到万物萌发,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抒发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于漂泊中偶过几年悠闲的日子,杜甫满足于自然风光赠予他的舒畅,得意于耕作收获的充实。自这两首典型的诗中我们可以穿透历史的风烟,与杜甫一起欢畅,一起感悟人生。

  2.3 政治失意的犀利笔锋

  唐玄宗时,由于宰相李林甫从中作梗,杜甫几次未受重用。政治上的失意使杜甫的眼光关心个人命运而转向整个社会。他看到了国家为“开边”而给百姓带来的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以《兵车行》一诗控诉朝廷“开边”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学生灾难,以“三吏、三别”来昭示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亟需国家实施有力的措施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日渐犀利的笔锋里,力陈黑暗的社会现实:百姓不能安然入睡,夜深了还担心“有吏夜捉人”,被捉去的兵丁面临“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的命运,更有甚者,有的人一去不还,落得“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悲惨结局。

  2.4 寥落前程里仍忧国忧民

  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在他面对自己赖以栖身的茅屋,看见无情的秋风“卷我屋上三重茅”,看到南村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自己“唇焦口燥呼不得”,只能在秋夜黯然面对床头如麻不断的细雨。尽管境遇如此凄凉,杜甫此时想到的却不是自己,仍抱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社会理想,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忧国忧民的胸襟!这种在自己寥寂的日子里,在自己身难保的境遇中,仍心系国家,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怀,怎不令人生出敬意?

  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诗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诗史”因此而得名。杜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来的文学风格迥然不同。但无论怎样的诗句,我们在中考备考时,仍要以杜甫生活的背景为基础,立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杜甫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这位用心去抒写情怀的诗人,让他诗歌的思想境界以更开阔的意境展现在读者面前。

  参考文献

  [1] 顾农。杜甫文艺思想的核心[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

  [2] 庄海志。读杜甫的《月夜》[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8):91.

杜甫春夜喜雨篇2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篇3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诗中的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三)诗中的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四)诗中的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杜甫春夜喜雨篇4

  一。

  及时雨映射出农耕文化作为生命之源的春雨,对于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农民进行耕田、播种等农事必须要依春雨来的早晚、多少而随时进行动态调整,因此,风调雨顺成为农耕社会时期人们共同的期待。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对于气象灾害无法像今天那样用仪器技术精准测量出来,只能向他们心中的神灵祈祷,保佑庄稼能像往年一样丰收,春旱求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琴瑟击鼓,以御天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榖我士女。《诗经》中这段文字记载就是先秦时期人们祈求上天降雨的庄重场面。此后,北宋时期苏轼在《喜雨亭记》中描绘出人们因久旱得雨的喜悦心情,甚至把建筑名定为喜雨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春雨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春夜喜雨》是作者在历经安史之乱以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生活第三个年头写下的。当时的杜甫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亲自躬耕于田地之间,农耕的生活拉近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也使诗人有机会亲身体会农民耕作之苦。对于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春种、秋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其中春雨又成为关键因素决定着他们在春天播下的希望之种是否能够在秋天获得丰收。诗人深知雨水对于农事的重要性,在完成播种后,与其他农民一样期望有一场绵绵春雨为干涸土地带来滋润,让希望的种子得以萌发。当这场春雨如约而至地到来时,不仅缓解了人们迫切等待春雨的心情,更重要是缓解了春旱,滋润了禾苗成长。

  所以,诗人才称这场雨为及时雨、好雨。首联中知时节,好像一下子就把春雨写活了,春雨好像似乎很通灵性一样,知道人类农作活动需要它,所以一入春便发生了。诗人赋予雨于主观意识与精神,使雨从无知变为有知,进而丰富了这场春雨好的内涵。表面上说是诗人对春雨的赞美实则是暗含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怀,这时的杜甫与其说他是一个诗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躬耕田亩的切身体验,使他的诗歌作品总是多少都会出现农耕文化的影子。农耕文明为古代优秀诗歌发展的提供了成长土壤,而在文人诗歌创作中也不乏会出现农耕文化的印记,《春夜喜雨》正是折射射出是古代诗人对农民的怜悯之心。

  二。

  细柔雨尽显和谐之美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和的思想和观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影响巨大。和是理想社会状态的重要特征。我国春秋时期的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主张里都包含有和文化因素,如儒家强调天人合一或天人合德,在这里儒家强调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同一,而是在保持个性基础上的统一。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应该崇尚自然,依据客观规律从事劳动生产活动。简而言之,所谓的和,就是适度原则,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小出生在奉儒守官的传统家庭里,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的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不仅改变了他对人生的态度,而且杜甫也把这种思想带到了诗歌创作中。《春夜喜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具体体现在:

  首先,诗歌内蕴上调突出人与自然的统一。颔联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仅点明了春雨发生的时间、对春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最重要的是这里体现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潜入夜不仅表明春雨选择在晚上悄无声息来到身边,使得人们能够在甜美的睡梦中去消除白天耕作的疲劳。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春雨选择在白天来临,那么就会耽误农民进行农事的进程,而且也会使加重农民劳动的负担。所以在杜甫笔下春雨是一个通人性的精灵,能够主动协助人类进行耕种。对句中的细无声,一个细字就点明春雨适量,常言道:雨露滋润禾苗壮,正是这场恰到好处的春雨才能起到滋润万物效果它像是一个天然的花洒,滋养着每一株嫩绿的禾苗。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春雨这种默默奉献、不张扬、节度适中原则都与传统的和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在诗歌创作手法上也能寻觅到和文化的烙印。一是杜甫运用美学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对诗作进行整体构思。诗的首联先是实写了春夜在晚上来临,滋润着万物,而诗的尾联则虚写次日锦官城内姹紫嫣红景象,花重不仅表明花朵经过一夜雨水滋养重量略微增加,而且也进一步表现出雨后花朵开的更加艳丽,使雨后的锦官城呈现花团锦簇的景象。作者用春雨夜至这一实写来带动次日锦官城里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诗人这种以实带虚,虚实结合创作手法,将春雨润万物的景象与春雨带给作者和广大农民久旱盼雨的喜悦之情全都统一在一个画面里,体现了儒家和谐统一的思想。二是诗的意象也遵循了对立统一的原则。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由于下雨缘故,所以就造成天空乌云密布,笼罩在田间小路上,周围一片漆黑,唯有渔船上点点灯火在隐隐闪烁。作者将隐约朦胧的野径、云这两个意象与模糊闪烁的船灯进行对比,用似星点的船灯之明来反衬春夜之雨的黑,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不仅体现了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也使锦官城内春雨之夜更加形象化。三是作者把视觉角度与厅局额角度相结合来进行诗歌创作,使诗从表现技巧上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增强诗歌美感。例如诗的颔联通过潜入夜润无声的听觉角度来描绘春夜之雨温润如酥的特征以及它无意滋润万物作用。紧接着诗的颈联又从视觉角度转而刻画春雨之夜用江边孤灯来衬托雨夜之漆黑,从而点出这场春雨能够下到明天早上,对万物的滋润也就更彻底。诗人将这两句与前两句从听觉上来写,进而为我们构造了一幅生动完整的春夜雨景图。

杜甫春夜喜雨篇5

  1、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

  2、原文:《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来源:文章屋网 )

杜甫春夜喜雨篇6

  喜欢雨,那如丝如酥的雨,让我心旷神怡;喜欢雨,那乱入船的雨,让我斗志昂扬。喜欢看雨,每一滴雨都能凝聚我的目光;喜欢听雨,每一声雨都能触摸我的灵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心静如水的志南和尚比常人多了一份感受自然的情怀,当他千年前放下尘念,拄着藜杖走过宋朝一个普通的春天的时候,伫立,抬头,闭眼,那弥漫着杏花香的春雨,打湿了他的心田,拨动了他的心弦。雨是来自天庭的礼物,亲昵地亲吻着志南和尚的脸颊,四大皆空的志南和尚也不禁心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是善解人意的天使!一生悲苦的大诗人杜甫也不禁吟诵起它来了。春雨滋润了花朵,灌溉了土地,使万物充满生机,它更化解了杜甫心中的苦难。

杜甫春夜喜雨篇7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杜甫春夜喜雨篇8

  学会倾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懂得尊重。——南昌市松柏小学三(3)班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0461.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护理学论文范例
下一篇:简洁版村规民约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