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三个舍生取义的事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三个舍生取义的事例篇1

  舍生取义的事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义”字已不再代表“忠义”,而有了新的含义。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如今,我们生活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里,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去“尽忠”,也不会像烈士在腥风血雨中献身。那么,舍生取义于我们又是何意呢?

  有人会说,如今这“义”字,既非“忠义”,又非“正义”,而是“义气”。说起义气,自然会联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死后,张飞难以抑制悲痛,借酒消愁,鞭挞士卒,命其连夜赶制孝服,结果招来杀身之祸。刘备发誓要踏平江东,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率举国之兵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命丧白帝城。

  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军。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第五次北伐。在渭水五丈原,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僵持不下。诸葛亮正欲屯田久战,但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死后,蜀军全军退回汉中,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结束。日后姜维也曾经数次北伐,但也以失败告终。

  刘备、张飞和诸葛亮为义气而丧失理智,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还有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的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三个舍生取义的事例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弄懂词语的意思。结合书下注释,把握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辨析词语的能力。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感悟其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教学重点:

  结合书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舍生”而“取义”的真正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義”。你认识这个字吗?它是义的繁体字。你能说出带“义”字的成语吗?(相机板书)。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中《舍生取义》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竖版文言文。自由的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知道为什么吗?

  2.出示课文。指名读。

  3.出示标注停顿的文言文,摇头晃脑的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扫清字词障碍。

  (四)结合注解,理解文字意思。1.出示原文和译文。(自学提示:1对照文言文和译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亦

  得兼

  舍

  取

  生

  义

  2前两个欲和后两个欲在字义上个作何解释?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

  3.游戏:老师说译文,大家来说出对应的文言文。如:(师:孟子说 生:孟子说)

  (五)感悟“舍生取义”的含义

  1谭嗣同慷慨就义的影片片段。在面临生死抉择时谭嗣同用生命换取大义,他会说:出示:生,亦我所欲也;义,以我所以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2杨靖宇事迹。面临生死杨靖宇将军用生命换取尊重。他会说:生,亦我所欲也。。。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舍生命获取壮志和节操。他会说:生,亦我所欲也;义。。。

  总结:同学们,在孟子心中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什么?道义。在他心中比死亡更讨厌的是什么?(相机板书:见利忘义

  忘恩负义

  无情无义)当生和义不可兼得时,孟子选择了道义,他的思想影响古今,今天,义的含义有赋予了新的内容。出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

  今天也许生和死的抉择很难,但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人生永恒的追求。5请同学们结合事例和生活实际写一写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和感悟。

  (六)总结后在音乐声中背诵课文。下课。

  五、板书设计

  舍生取义

  义无反顾

  无情无义

  义不容辞

  舍 义薄云天

  见利忘义 靠山中心校教研公开课

  《舍生取义》教学设计

  靠山中心校 孙海燕

三个舍生取义的事例篇3

  三个舍生取义的事例

  事例一: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事例二:清末: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事例三: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三个舍生取义的事例篇4

  长春市二道区劝农中心校

  张丽娜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教学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相关资料

  1.孟子及《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2.课文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3.名人论“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但耻辱的生命更为可恨。——莎士比亚

  当人献身于帮助其它生命的时候,人类才是道德。——史怀哲

  死者之光荣不在于受时人之赞美,而在于为后人所效法。——孟德斯鸠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个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为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鲁迅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教学过程

  一、借义引文,读通课文

  1.师写“义”,生说带有“义”字的成语,生说师写。

  2.看到这三个成语你会想到谁?说时最好能用上这些词。

  3.这些词语中哪个字的意义最重?

  4.那孟子是怎么说的呢?教师出示竖版的文言文,问:谁还读过或接触过文言文,你对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经验?这段文言文与平时读过的有什么不同?(这是古体文字,都是竖版的,古代用竹简,右为尊,所以都从右开始读。)

  5.学生尝试读课文,教师指名读,适时指导,读通文字。

  二、揭示课题,读懂课文 1.揭示课题

  ⑴孟子曰,“曰”是什么意思?

  ⑵孟子一共说了几句话?教师标出句序,指名连句读,总共说了几层意思呢?

  ⑶孟子的这番话倒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舍生取义,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2.初读课文,关注语气词

  ⑴逝者如斯,假如你就是孟子,你会怎么读?读读,看有什么发现?

  ⑵学生自由读文。

  ⑶师生交流。

  ⑷“也”在文中出现几次?标注一下,看发现什么?“也”放在此处有什么作用?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吗?

  “也”表达了怎样的语气呢?用到语句中看。

  “者也”该怎么读?出示句二,“也”与“者也”有什么不同?(“者也”的语气更重些。)

  3.再读,理解文言文

  默读课文,看有什么新发现?

  给文言文重点词注释,可以用到哪些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给文言文注释,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孟子的观点容易捕捉的是什么?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三、挖掘文本内涵

  孟子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

  那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呢?

  师小结:舍义取生者在,但舍生取义者更是有众多人追随,你能想到谁呢? 师小结:舍生取义,不仅是英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在生与死之间,他们这样做——(引读),这样选择——(引读)。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也面临一种人生的选择,你会怎样选择?

  四、总结全文

  这是你们郑重的选择,我们这样读,这样说,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舍生取义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五、作业

  收集舍生取义的人物资料,感受其中的真谛。

  六、板书设计

  (学生说到的舍生取义的人物)(学生说到的带“义”的成语)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063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就业推荐表自我评价
下一篇:增值税税收政策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