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篇1

  嫦娥,原称姮娥、常娥,是中国神话人物,美貌非凡,温柔贤慧,风流仙子,为后羿之妻。神话中为了保持年轻美貌偷食西王母赐予后羿的不死药而奔月。《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又《太平御览》卷四引张衡《灵宪》记载:“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或说嫦娥奔月后居住于十四中,有玉兔和吴刚相伴。一说嫦娥或由常仪演变而来;常仪相传为帝喾妃,以善于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因古代“仪”与“娥”同声,所以有此说法。

  (来源:文章屋网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篇2

  传说仍一代代的向下流传,人们还是记得那个叫做嫦娥的天仙故事,还在期望这个演绎着“飞天”传说与“奔月”计划的浪漫国度能够圆自己的飞天梦。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在月亮上存有诸多故事的中国人再次打开思想的记忆,中国人明白了千年的传奇可以成为现实。于是一代代的科学巨人开始了忙碌,开始了没日没夜地钻研,开始了拿起科学的武器武装中国的实力。也许没有丰厚的待遇,没有先进的仪器,但是那一代人,那几代人,用执着,用奋斗,用勇气告诉世界:中国,行。他们不是明星,却是辉映这皎皎明月的科技之星;他们不迷神话,却将美丽神话变成了动人的现实。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不该忘却他们,是他们数十年默默奉献,架起了“嫦娥”38万公里迢迢奔月路,拉近了中国人与太空的距离。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再到“探月工程”,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飞天”与“奔月”的梦想。

  37年前,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茫茫夜空中,人们通过肉眼就能看到“东方红一号”在缓缓运行,耳旁仿佛能听到清脆的《东方红》乐曲声。

  还记得神州五号飞天,震惊世界,让外国人摘下自己的眼睛开始好好审视当今的中国的发展。2004年初,随着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嫦娥一号”,这个美丽的名字就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而如今嫦娥奔月,奔出了世界的速度,外国人开始拿起放大镜仔细研究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力。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不寂寞。中国人描绘了几千年的美丽“嫦娥”将再次带去地球人的“问候”:月球,你好吗?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篇3

  关键词:嫦娥奔月原因爱

  关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淮南子》中对这一故事的记载非常简练,这就给后来的作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其中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奔月》与叶兆言的长篇小说《后羿》可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

  《奔月》写于1926年,鲁迅先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述了这一神话传说。小说没有写后羿射日的壮观景象,也没有写后羿射杀封、修蛇时的英勇,而是从发生这些重大事件的几百年后入手,着重描写了后羿与嫦娥的日常生活,并由这一点生发开去直至写到嫦娥奔月为止。叶兆言的《后羿》出版于2007年,小说的前半部分详细叙述了后羿的诞生与成长以及他与嫦娥的复杂关系,后半部分则展示了后羿射日的经过以及登上帝位的后羿与嫦娥之间发生的一些关于“爱情与阴谋、奉献与贪婪、忠诚与背叛、欲望与尊严”的纠葛,当然故事的结尾仍然是嫦娥的离去。神话传说只告诉我们“娥窃仙药奔月”,却没告诉我们嫦娥奔月的原因,鲁迅先生和叶兆言为我们作出了不同解答。

  一、《奔月》:无爱的婚姻,只能选择离开

  《奔月》一开始就写了后羿与嫦娥琐碎的家庭生活,他们都已脱去了神话的外衣成为普通夫妇,后羿每天打猎养家,嫦娥则每天串门打牌,家里有使女也有家将,日子过得还算体面,但在这体面的背后早已暗藏了矛盾,由于后羿高强的射法把猎物射得遍地精光,只剩下了乌鸦,所以后羿家的饭桌上长期以来就一直是乌鸦肉的炸酱面,这与他们曾经心心相印的光荣过往构成了强烈反差。以前他们木榻上铺的是西山的文豹,全体金黄光;食物则更讲究,熊掌、驼峰、野猪、山鸡,要多少有多少,那时的后羿英姿飒爽,那时的嫦娥幸福甜蜜。而如今的后羿常常垂头丧气,对嫦娥小心翼翼,生怕她不高兴,嫦娥则脸上也常常挂着苦笑,对后羿爱搭不理。

  其实,后羿和嫦娥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贫乏,而是激情的消退,爱情的荒芜。当爱情遭遇柴米油盐,遭遇裸的现实,还有多少人能保持往日的激情?就像《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他们是为爱冲破重重阻碍而在一起的,一旦进入家庭生活,面对着吃饭,饲油鸡,喂阿随这些琐事,激情渐渐退去,爱情也日渐荒芜。所以说,物质决定意识,现实是强大的,无论男女都有可能被它改变,男人如涓生,女人如嫦娥都败给了现实。无爱的现实是最残忍的现实,没有爱情或者双方的爱不对等是很难一起幸福得生活下去的。在《伤逝》中鲁迅先生让涓生为抛弃子君作了忏悔,批评了涓生的自私,然而我们注意到《伤逝》写于1925年,《奔月》写于1926年,在《奔月》里嫦娥的离去与涓生的离弃可以说是有相同之处的。可见,无论我们的愿望如何美好,现实就是这样,无爱的婚姻只能选择离去,也许离去后回后悔,像涓生的忏悔,像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可是,如果时光倒流,他们还是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嫦娥也有自己的苦衷,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

  二、《后羿》:我不知道,是爱把我推开

  因为是长篇小说,所以叶兆言在《后羿》中把这个远古神话故事的内容演绎得更加丰富。在这里后羿与嫦娥不再仅仅是夫妻关系,在这之前,嫦娥还是后羿的母亲、姐姐,是后羿唯一的依靠,唯一可以信赖的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调叙写了后羿与嫦娥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在疼痛时相互抚慰,“在星光和月光的伴随下”有过漫长和愉快的时光,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他们情投意合,甜蜜恩爱,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后来羿的堕落以及对玄妻的痴迷,嫦娥都看在眼里,但对后羿还是不离不弃,她仍然像过去那样为后羿奉献着自己的爱,甚至被贬到西山也对后羿日思夜想,担心着后羿的安危,这里的嫦娥与《奔月》中的嫦娥简直就判若两人了。

  嫦娥是为爱而生,如果不是怀着对后羿的爱,那西山孤独的十年不是任何人都能忍受的,一旦后羿亲口说出已经不在乎她,嫦娥的伤心绝望可想而知。后羿成功地放逐了嫦娥,也重新获得了能量,打退了朱卷国的进攻。然而这样就圆满了吗?嫦娥孤独地徘徊在月宫,后羿仍然像过去一样醉生梦死,最后被复仇的玄妻用桃木大棒生生打死。作者在小说中也告诉我们后羿说不在乎嫦娥并让嫦娥吃下仙丹,是因为不想让嫦娥受到战争的伤害,是爱嫦娥的表现。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让自己爱的人以无爱的心情终身品尝孤独,这难道是爱吗?如果嫦娥知道真相会不会恨,恨后羿你不是我,怎知我心中所想,怎知我在月宫生不如死!当嫦娥一遍一遍问后羿在不在乎时,后羿一遍遍地否定,面对无爱嫦娥只能选择离开,然而可悲的是,后羿是深深爱着嫦娥的,这也是嫦娥永远不会知道的,她不知道,她是因为爱才被放逐的,不知道她无爱的孤独却是因为爱。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篇4

  2007年10月24日,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流传千古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在西昌这座有着“月亮女儿的故乡”之称的地方开始变为现实。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绕月工程的实施,浩渺的太空似乎总有一只手,牵引着人类探索的步伐。正是在一个个传说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延伸着自己的脚步。

  ――编者按

  千年神话――飞天梦

  在“CCTV复兴论坛”上看到的中国飞天神话。嫦娥奔月和吴刚捧出桂花酒之后,什么是我们最深沉的梦想?中国人对月球总有着独特的情怀,因为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美丽神话。种种瑰丽的想象,虽都以悲剧告终,但其中心思想都是寄托着华夏儿女的飞天梦想,更凸显了中华民族探知月球的愿望。

  故事一:嫦娥奔月华夏儿女飞天梦

  相传远古时,天上出现了10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生活无法继续。一个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9个太阳。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百宝匣里,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3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其后,身体竟然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身边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当晚月亮特别圆,同时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这就是嫦娥飞天的故事。

  故事二: 吴刚捧出桂花酒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那也是另一个和月亮有关的传说──吴刚砍伐桂树。据说,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到天界修道。太阳神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3年学仙道之时,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3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

  这事随即惹怒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上,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500丈,随砍即合,必须不断砍伐,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两则传说是古人想象的神游,而我们现在不是神游了,而是真正飞到月球去探索。嫦娥一号卫星飞天揽月,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美好的追求,将这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神话成真! 嫦娥如期飞天

  “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飞天的现实。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后,位于南太平洋海域的中国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25分成功测控到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时25分,远望三号测量船发现目标,数据显示雷达跟踪正常,卫星遥测和火箭遥测接收正常。18时28分,测控显示火箭三级二次关机,末速修正开始。37秒后,末速修正关机,火箭调姿到位。18时29分,星箭分离,嫦娥一号卫星正常进入初始地球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消除初始偏差,建立巡航姿态。

  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之旅。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科学家指出,嫦娥一号卫星预计在11月底首次“绘”出月球某个区域的图像。

  38万公里 嫦娥如何奔月

  2007年10月24日,凝聚无数目光的“中国嫦娥”将搭载长三甲火箭告别“故乡”,开始出使月球的旅程。

  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嫦娥一号卫星将于2007年11月7日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到抵达遥远的“月境”,在长达十多天的日子里,“中国嫦娥”将如何走完38万公里的漫漫旅程?有关专家详细解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路线图。

  借力飞天

  伴随发射点火的巨大轰鸣,在长三甲“大力士”的托举下,“嫦娥”将首先被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5.1万公里、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随着星箭分离,“嫦娥”将开始孤寂的旅程。接下来,整个飞行过程都将依靠嫦娥一号自身的控制系统与推进系统来实现。

  绕地而行

  在发射完成后的7天时间里,嫦娥一号实际上是以一颗“地球轨道卫星”的面目,在调相轨道展开自己的旅行。但不同寻常的变化将有条不紊地发生。

  随着第1次远地点的加速,卫星的近地点高度将被抬高至600公里,但轨道周期仍为16小时。在16小时轨道运行总计数10小时之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第1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周期为24小时的停泊轨道上。在这个轨道上,“嫦娥”将进行长达3天的“耐心”飞行。

  据悉,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嫦娥一号卫星在停泊轨道上将有1-3天的“变量”。科研人员通过这样的设计以解决发射日期后延的问题,增加发射机会。“发射每延后一天,在24小时轨道的运行时间将减少一天。”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黄江川说。

  但平静只是暂时的。在停泊轨道飞行3天后,嫦娥一号将实施第2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远地点高度12.8万公里、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

  在这个轨道上,嫦娥一号将创下中国飞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

  奔月之路

  2007年10月31日,当嫦娥一号的飞行第3次“莅临”近地点的时候,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也将来临――此时,嫦娥一号将实施第3次近地点加速。顺利完成后,卫星的飞行速度将提高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0.9公里/秒,进入远地点高度为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向着月球飞去。

  专家指出,在奔向月球的飞行过程中,将根据测定轨的情况以及前几次变轨的情况,可能适当安排2-3次中途修正,使它能够按照预定的设计要求到达近月点。

  嫦娥绕月

  在地月的通道上,嫦娥依然将孤独地飞行将近5个昼夜。

  经过长途跋涉,承载无数传说的月球将终于出现在“中国嫦娥”的眼前。此时,高速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放缓自己的脚步,开始第一次“刹车”制动,以使自己被月球捕获。也就在这一刻,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这一天,时间将被定格在“2007年11月5日”。这一刹那,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必须的调整仍将进行。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至此,来自中国的“嫦娥”将正式进入为之精心选定的地方……用整整一年的时间,静静地萦绕、端详着那华夏子孙千年的梦想之地,并向远方的“亲人们”传递着她所看到的信息……

  嫦娥奔月十大关节点

  “如果从卫星发射到最后数据分析过程的10个关键环节都能顺利完成,那么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就圆满成功了。”那么,这10个关节点指的是什么呢?

  关节点一 发射

  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被誉为“金牌火箭”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5次发射,迄今这一型号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为100%。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发射长征三号甲等大推力火箭的能力,而且纬度低、海拔高、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成为发射嫦娥一号的理想场所。

  关节点二 入轨

  卫星能否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是判断发射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通过第一、二级和第三级的第一次点火,先将嫦娥一号送入近地轨道。在火箭起飞的第1249秒,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第1473秒,星箭分离成功,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51000千米、运行时间为16小时的大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绕地球飞行的卫星。

  关节点三 变轨

  当嫦娥一号卫星在16小时轨道飞行一圈半后,2007年10月25日下午,主发动机点火实施变轨,将卫星轨道近地点抬高到离地球约600公里的地方;10月26日下午,当卫星再次到达近地点时,卫星主发动机再次打开,使卫星上升到24小时轨道。

  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卫星上的主发动机第三次点火,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一时刻大约发生在10月29日。

  关节点四 奔月

  在3条大椭圆轨道上经过7天“热身”后,2007年10月31日,当卫星再一次抵达近地点时,主发动机打开,卫星的速度迅速提高到10.916千米/秒以上,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

  关节点五 修正

  在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一号卫星需要飞行约114个小时。如果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有1米/秒的速度误差或1千米的高度误差,飞到月球附近时都将产生几千千米的位置误差。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必须在地面的指令下进行中途轨道修正。一般来讲,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修正。

  关节点六 制动

  2007年11月5日前后,当嫦娥一号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需要进行减速制动,也就是“刹车”。只有这样,才能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飞行的卫星。“刹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卫星当时的位置和速度矢量是否正确。经过多次复核、复算,我国科学家已经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

  关节点七 绕月

  嫦娥一号卫星的第一次近月制动,将发生在2007年11月5日,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从此为真正的绕月卫星;11月6日前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3.5小时轨道,并在这个轨道上运行7圈;11月7日前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月球极月轨道,这是卫星绕月飞行的工作轨道,嫦娥一号卫星这时将向地面传回经过公众投票选出的30首歌曲。

  关节点八 探测

  建立月球工作轨道后,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8种武器”将开始大显身手,为完成4大科学目标展开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如果不出意外,卫星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在11月下旬就可以传回第一张月球照片,这是绕月成功的重要标志;干涉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将共同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首次被应用到月球探测中的微波探测仪,将对月壤厚度和氦资源量展开探测……

  关节点九 传输

  嫦娥一号卫星如何从38万千米外将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嫦娥一号卫星携带有定向和全向两部传输天线。巨大的空间衰减、时间延迟,使得地面接收月球探测数据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地面应用系统为此专门在北京和昆明建造了两座被称为射电望远镜的大口径天线,把卫星传输来的信息全部收集起来。

  关节点十 研究

  能否充分利用好嫦娥一号获得的数据,将决定着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传到地面的数据将被送到设在北京的地面应用系统总部,进行预处理。完成预处理的数据,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处理,得出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科学发现。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号卫星获得的许多数据将完全公开,供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分享。

  “嫦娥探月”

  ――中国首次绕月探测意义深远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飞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

  在世界和举国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关注中,“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国家综合能力的“崭新亮相”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以月球探测为起步的深空探测工程,集成了大量的高精尖技术成果,已被公认为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人类探测月球的脚步从未停止。在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领域,一些国家已经有了很多的收获和经验。

  在中国,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紧跟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探测月球,是中国科技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积累的一个必然结果。

  “开展月球探测,对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迈向深空”的航天新阶段

  月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它本身的环境特点,使它成为人类迈出地球摇篮,走向深空的门槛和试验场。通过月球探测与实验项目,人类不但可以学会如何“离开地球家园”,还可以将它作为进入更遥远空间的“中途岛”和转运站。适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已成为各国航天活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重大举措。

  专家指出,在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绕月探测工程将成为中国航天活动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向深空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带动效应”影响深远

  重大工程可以带来科技发展的重大飞跃,激发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各国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一项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实施月球探测这样的重点工程将强有力地带动光学通信和高速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今天,美国民用和国防工业的许多关键技术,都直接来自于对阿波罗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阿波罗工程产生了3000多种专利技术,很多都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生产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工业体系中。

  人们注意到,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项目所实施的时间里,中国现有的运载能力、卫星技术等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整合和推动。随着科学探测的成功实施,必将有力带动空间天文学等各门学科、科研能力的进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

  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无论是月表的太阳能,还是月壤中清洁高效的氦资源,都有可能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开展月球探测,将迈出积极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有力推动外空事务和国际航天合作

  月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资源。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如今,如何保证履行《月球条约》规定的权利、义务及有关权益分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专家表示,中国作为外空委的成员国,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取得进展和成果,不仅有利于中国在外空相关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将为推动国际航天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4081.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自信的力量演讲稿
下一篇:英语绕口令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