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苏武牧羊的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1
关键词:大漠苏武;京剧;爱国主义;民族气节
这几日,观看了新近由国家京剧院重磅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大漠苏武》,为这部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史诗品格的剧目所深深打动——全剧通过对汉朝使臣苏武被迫流放北海牧羊、十九载不改民族气节的精湛艺术表现,生动诠释了汉朝中郎将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故事荡气回肠,情节感人至深,主题积极向上,艺术水准极高!
“苏武牧羊不易汉节”的故事,自《汉书·苏武传》始,累有歌颂,代有传习,绵延两千余年,各种文本艺体多有表现。苏武九死犹未悔、执着于理想信念、忍辱负重、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早已深深植根于华夏大地优秀文化的良田沃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绵延不绝的壮丽浪花。在多元化文化风起云涌,特别是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肆意涌入,企图蚕食、占据社会主义文化阵营的今天,如何寻求突围之策,如何践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主流文化观,这是摆在一切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并亟待破解与急需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令人欣喜的是,在以宋官林同志为院长的国家京剧院管理层的精心组织下,经过高牧坤导演父子与广大编创人员长达6年时间的反复推敲、数易其稿与精心打磨,在张建国(苏武饰演者)、郭霄(胡阿云饰演者)、魏积安(且鞮侯单于饰演者)、黄炳强(李陵饰演者)、吕昆山(卫律饰演者)等众多一线艺术家的联袂精彩演绎下,一部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编大型历史京剧《大漠苏武》于2012年5月1日在澳门文化艺术中心终于华彩上演,并通过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向全国观众直播了!——在一度呈“水漫金山”、来势汹汹、“西化”意图明显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不断入侵与沉渣泛起、“三上一后”(上——庸俗的情爱剧、上殿戏——表现争帝夺位的宫廷剧、上瓦戏——特技漫天飞舞的武打剧、后宫戏——争风吃醋争宠内斗的后宫剧)影视作品充斥荧屏、泛滥成灾,电视相亲节目、流行歌曲接龙、职业招聘等带有明显“三俗”色彩、良莠不齐的电视节目大行其道的当下文化大观园内,《大漠苏武》的演出成功与所收到的热烈反响,有力地回击了在极少数人中流散传播的“京剧艺术无市场,国粹要进博物馆”的荒谬论调——《大漠苏武》所进行的成功的艺术实践,也再次雄辩地证明:向传统寻根,向中华民族的源头寻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寻根,永远是当代艺术不断繁荣发展、发扬光大,始终生生不息、清涓长流的活水源头!
《大漠苏武》一剧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总基调,在严格遵循《汉书·苏武传》、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因在汉武帝面前替李陵叛降一事辩诬而遭宫刑)等历史史料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似、大事不虚、细节不拘”的艺术创作精神,大胆创新,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机杼巧结,相得益彰。编剧导演高牧坤先生在传承前人经典名剧《苏武牧羊》的同时,不泥于古,不是一味在单线条的“致力于塑造一个耿介拔俗、誓死不降、忠君向汉、以死报国、宁折不屈、形象高大、惟我独尊、小视胡儿、鄙弃蛮狄”的相对狭隘的民族英雄的思想主线上再费思忖,而是将苏武还原成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须眉、大漠北海的牧羊人、胡女的丈夫、苏通国的父亲、汉朝的使节、李陵的挚友、卫律的死仇、单于的心忧”——通过多线条的情节推进,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设置金钱富贵美女对剧中主人公的诱惑,对风雪呼啸天寒地冻四野蛮荒的北海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与单于高压政治生态的渲染,生动还原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中郎将苏武手执汉旌北海牧羊十九载大义凛然不易汉节不辱使命却又家国难舍亲人伤离的悲惨遭际与生存境遇——家国与妻儿的两难,友情与大义的碰撞,怜惜与流放的无奈,气节与叛变的天壤,回归与忍离的纠缠,汉旌与盖头的悖反……高牧坤先生的确是一位高明的导演。他精心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如此难以协调互不兼容的情节与圈套,让剧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陷入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命运陷阱,置身其中,不能自拔,让他们拼命挣扎,不得其解,用残缺的美衬托出苏武血淋淋的胜利,用苟且的存活洞穿变节者李陵坍塌的魂灵,用色厉内荏的镜子照出大漠枭雄单于“英雄失归、霸业难酬”的无奈与怅惘,用貌似如鱼得水呼风唤雨反衬出跳梁小丑势力小人卫律的滑稽可笑,用大漠上最后揭开的红盖头寄寓对无助胡女母子的深切同情——在“情”字上着力开掘,在细节上仔细打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把握了细节,演活了人物,情节生动了,故事也就好看了。
我们来试着看看细节是如何推动情节,典型环境是如何烘托典型人物的:
第一场,卫律逼降。
单于拟遣返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辞行之际,叛臣卫律诬告苏武联合虞常与副将张胜欲“射杀卫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见《汉书·苏武传》),单于震怒,将苏武流放北海牧羊,“除非公羊生下小羊”,否则,永远不得归汉。——细节之一:公羊不可能生下小羊。苏武命运出现逆转,中郎将顷刻变成了牧羊人。
第二场,李陵兵败。
李陵率部激战数日,弹尽粮绝,又遇数倍于己的匈奴军,束手被擒。汉武帝不明真相,以为李陵归降匈奴,武帝震怒,斩杀李陵全家老小。——细节之二:李陵被逼受降,在追求名节不亏与对汉朝统治者滥杀家小的愤恨之间陷入挣扎。退,名节尽失,心有不甘;进,家小被杀,对汉皇帝心怀恐惧,对大汉统治者的昏聩残暴心生怨愤。——对“李陵受降”这一细节的着力开掘,为对应后场情节的继续发展埋下伏笔,用李陵的“软”,反衬苏武的“硬”——宁死不屈,任它风雪怒吼、无边寂寞、长夜难熬、长年孤寂,终不改志,于绝望处坚守渺茫的希望。
第三场,北海牧羊。
肆虐飘舞、漫天怒吼的风雪之中,凄厉的音乐响起,卷起一阵又一阵鬼哭狼嚎的风雪之声,凄凉的【二黄导板】响起:“寒风吹/雪飘扬/旷野苍茫/陷北海身无助满目凄凉//”——即便自然环境再困苦恶劣,对乡帮思念未改,对亲人思念长望,苏武“气在节亦在/纵死挺脊梁!//”已作降将的李陵风雪中寻到北海,探望冻饿垂死的老友苏武。异国他乡,荒野苍茫,旧友重逢,悲泪滂沱。李陵不知老友为何痛哭。苏武答道:
“休笑愚兄落泪。十数年北海,只有对羊而言。偶有仰天狂啸,以解孤寂之情。今日突遇贤弟,怎不令兄伤感?”
面对李陵侍卫递上来的羊腿,陡然察觉番帮打扮的故交,苏武震惊。“杀我全家归路断/无奈背主降北番”——在一大段急风骤雨密不透风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扑灯蛾】的念白中,降将李陵声泪俱下痛陈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与“枉背的黑锅”。苏武痛心疾首悔不能救既恨又怜:“李陵啊李陵,匈奴为官是背叛,愧对列宗与祖先!”无路可退的李陵奉单于招降之命,委婉告知身陷沙漠苦海的苏武“老母病亡、妻子改嫁、儿女失散、归路已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劝其归降。苏武大义凛然,面南持旌,正色道:
“苏武在,汉朝使臣在;旌节在,苏武伴君王!贤弟切莫再言,如今你劝降不成,难以复命,愚兄愿死在你的面前,以报你替兄葬母之恩!”
掷地有声,李陵劝降不成,羞愧而退。望着昔日老友灵魂空洞的背影,苏武慨然叹曰:
“李陵之降,罪较着而不可掩;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
——怜惜惋叹之情,如悼亡人。
荒凉的北海,牧羊十数载,茕然孤影,渺无人烟。好容易来了一个知心老朋友,却投降变节,无话可谈。短暂的寒暄之后,复又回沉于无边的寂寞。背景音乐响起,抒情的二胡间奏曲中,苏武与羊儿有过对话:
“羊儿啊羊儿,那李陵道我已是死去之人,已在人间消亡,可是胡言?”
羊群报以“哞哞”的亲热回声。苏武仰天大笑:
“李陵啊李陵,你可曾听见?羊儿它们说话了。它们说,我苏武还活在世上!单于啊单于,我堂堂汉朝使臣,还活在人间!我主啊我主,旌节在,苏武在,你的使臣,还活在世上,我还活在人间,我还活在人间!”
——苏武欣慰地笑了,我却哭了,泪掉了下来,很快,被北海漫卷的风雪吹干、凝固,好疼好疼!
第四场,单于赐婚。
历史总喜欢捉弄人。爱才心切的大漠枭雄威逼利诱,劝降不成,又使出了美人计。不曾想,匈奴都尉胡克丹之女却仰慕苏武英名,甘愿嫁作汉人妇:
【西皮摇板】“那苏武对大汉忠心一片/死不惧受折磨为爱家园/似这样忠良将令人钦羡/我情愿赴北海/与她共渡艰难//”
这是何等炽热的爱的表白啊!单于惊讶垂涎于胡阿云的美貌,欲将胡女封为贵妃纳为己有。谁料阿云不为所动,不从单于,执意要嫁苏武。在个人与匈奴霸业之间,大漠枭雄选择了后者,忍爱赐婚——这个细节,足可见单于的野心勃勃,宁可压抑个人欲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招降苏武,成就霸业。卫律躲在阴暗的角落,居心叵测,幸灾乐祸,等着看苏武的笑话:
“时光如水东流去/苏武北海十七春/苦难饥寒终难耐/英雄难过美人关!”“你们问我卫律遇到此事怎么办?嘿嘿,若能抱得美人归,管他阴间走几回!”
——还是卫律说了大实话,单于爱美,卫律爱美,我也爱美,苏武难道就不爱美么?——金钱、地位、富贵,皆不能撼动苏武之志,美女来了,且看苏武如何应对。——高导演,会设套,诱得苏武往里跳。若得美人怀中抱,数载英明埋百草!
第五场,融化坚冰。
连天的风雪之中,须发皓白的苏武,念故国,思亲人,百感交集,惆怅难叙。
【二黄导板】“持旌节晨曦伴望穿云海/南飞雁带去我故园情怀/数年来踏荒原寒冰塞外/历磨难受风霜饥寒难捱//”
身处险地,国仇家恨,旧友故交,人情冷暖,对老友遭遇的同情,对李陵失志变节的遗憾喟叹,一股脑涌上心头。是宁愿忍受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身心的摧残与严酷高压的政治迫害,身体摧毁,精神永存?还是如卫律李陵之流随波放逐苟且富贵落人笑柄遗臭万年?——“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生存与毁灭,灵魂与肉体,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宝贵?!苏武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富贵不能淫/苦难何挂怀/威武怎能屈?/浩气鼓壮哉!”“日复日年复年我持节北海/笑待这茫茫大漠忠骨埋!”
——铮铮誓言,寒风吹散,吹回到万里之遥的西京长安,被西伯利亚两千多年前的飓风吹到了今天,中华大地到处都回荡着英雄悠长而浑厚的话语,那般亲切,那般激昂,那般豪迈,令人动容!
美丽的胡女顶着汉人新娘出嫁时的红盖头,怀着对英雄的无限仰慕,来到了郎君的面前。须发苍苍的糟老头子苏武,不吃这一套,直斥卫律伎俩,冷漠欢天喜地送上门来却自讨没趣的花姑娘。美丽的新娘带着莫大的委屈,正要发作,忽而转念,豪放之余,透着机巧,【西皮散板】响起,倾诉衷肠:
“我自古虽生长畔邻异乡/却喜爱汉家学诗画文章/多期盼通有无和睦来往/熄战火免受那军民伤亡/深敬你为邦交出使北上/更敬你受摧残宁死不降/舍弃那富贵荣华圣洁守望/历磨难冒风雪北海来牧羊/我爱你铮铮傲骨奏绝唱/我爱你气节坚守不彷徨/休笑我番帮女子天性爽朗/休笑我坦诚直率诉衷肠/为伴郎君抗匈王/你却疑虑将我伤/望君慎行仔细想/胡阿云可配你/患难与共一妻房?!//”
——面对胡女真诚直率的爱的表白,苏武将信将疑,冰心似有所动。
夜半,狂风骤起,吹破羊圈。胡阿云探海、鹞子翻身、卧鱼儿、圆场,大段的身段舞蹈,焦急地帮着苏武找寻失散的羊群。苏武不慎雪地滑倒,幸得阿云救助,寒衣披身。背景音乐深沉响起,二胡与大提琴旋律回还往复,如泣如诉,伴唱深情歌颂:“痴情仙女天外来/太极寒冰化释怀/人间自有真情在/千古流芳奉莲台//”。
第六场,春暖花开。
苏武与阿云还有儿子尽享天伦之乐。在《戏曲采风之国家京剧院澳门行》中客串过主持人的美丽胡女郭霄带着对英雄的仰慕与未解之谜,继续采访汉朝中郎将苏武流放北海17载何以不改其节的强大精神动力何在?苏武答道:
【反西皮二六】“不堪回首往事谈/忠义气节记心间/渴来饮雪饥吞毡/草根树皮肚内填/你来之前十数年/顶风冒雪踏荒原/寂寞孤独近疯癫/只有对羊把话言/十七年羊为伴/十七年与羊眠/十七年离人烟/十七年思念亲人眼望穿/十七年心灵时刻在呼唤/苏武莫忘我祖先/莫忘吾皇千秋业/莫忘子民万万千/持节报主守信念/上苍护我到今天//”
——一言以蔽之:“气节为大!”
乳儿的哭声响起,夫妻二人为儿子取名“通国”,寓意匈汉两家和好,互通往来,强国富民,止戈休兵。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儿子笑了,胡阿云笑了,苏武也笑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衬哀象,以团圆预惨别——看到这儿时,我没有笑,我的心越发紧揪了起来!
第七场,生人作死别。
苏武与李陵各置舞台左右。一面是李陵路穷士绝、痛彻肺腑的无尽忏悔,一面是苏武使命未竟、壮志难酬、蹉跎岁月的嗟叹。苦尽甘来,汉皇遣使接苏武回长安。怀着对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胡阿云携儿欲同归大汉。卫律赶来,一道单于圣旨,斩断苏武妻儿归途。悲愤交加的胡阿云托孤于李陵,拔出腰间佩刀,欲寻短见,苏武急急阻拦,字字带血,声声溅泪,苦苦哀劝:
“公主莫寻短见!你若一死,通国何人抚养?若是流落街头冻饿而死,你我夫妻纵死九泉,也愧对娇儿!你要再思呀,再想——!”
胡阿云撕心裂肺一声喊:“娇儿啊——”音乐响起,钹镲抖颤,我的泪就再也抑制不住,纵横交错了!——求生生不得,求死死不能,夫君生离别,忍看儿孤伶——胡阿云用呼天怆地的悲鸣,血泪控诉了战争的残酷,王权的冷漠,霸业的无情及对和平与自由、民族大团结的深切呼唤与泣血盼望!
生离死别之际,凄凉哀婉的音乐响起,胡阿云请求苏武,一了心愿:
“汉人完婚之时,需要夫君为新婚之妻亲手掀起盖头,以示爱意,阿云恳请夫君……”
话未竟,从襁褓婴儿怀中取出初嫁时未曾揭开的红盖头,顶上发梢,行汉人大礼。山花浪漫,北海披红,苏武庄重揭下红盖头,打道长安。
剧终定格画面:威严的皇城,须发皓白的苏武,左手持汉旌,右手握盖头,望着遥远的北方,目光是那样的忧伤,眼神是那样的凄迷,心思是那样的怅惘——国是回了,家却破了,人不再圆……《大漠苏武》就以这样丰富的立体表现手法,深刻揭示出在历史车轮卷起的滚滚黄尘中,个体生命的渺小、挣扎与无奈,人性的丰富、复杂以及庄严与崇高。
选择将该剧在同样有着屈辱记忆却向归之心永不消辍的澳门首演并向全球直播,正好庄严契合了两千多年前那曲经久传唱的《思归曲》的深情旋律: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2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塞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高台上有驻军把守,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二、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并流放到北海牧羊。后来,汉匈和亲,汉朝使节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不肯,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汉使打听苏武的真实情况后,为拯救苏武想出一计,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去。从此就有了“鸿雁传书”的故事。
三、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做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来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指行格)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四、风筝通信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3
苏武牧羊、昭君出塞,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可是如今却出现了“昭君牧羊”,这样的“张冠李戴”令人匪夷所思。面对公众质疑,雕塑管理方三峡广场管委会的解释是,这个雕塑描绘的并不是某个典故,而是对于王昭君在塞外生活的场景的描述。“王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也就是说,“昭君牧羊”不是一个典故,而是描述昭君塞外生活的一个场景。可是,这样的解释,又有谁知道呢?公众在看到“昭君牧羊”时第一印象还是会对雕塑充满着质疑,这样的雕塑名字出现在公共场所还是容易给人误解。这显然是值得注意的。
昭君出塞和苏武牧羊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是众所周知的成语典故,一提及这些成语,人们总能想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一个是忍辱负重十九年,面对威逼利诱甘愿牧羊的忠贞气节,一个是心忧天下、追求和平宁愿出使和亲的巾帼英雄。这两个人物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正能量和价值观,这也是这两个成语典故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可是如今,这两个成语典故却被“合二为一”,成为“昭君牧羊”,这样的雕塑出现在公众面前,不仅让人费解,也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这种对历史典故的随意篡改和曲解,胡乱嫁接使用,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这些都严重损害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雕塑是对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这些雕塑在为城市增添人文魅力的同时,也起着传播文化,传承历史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因此,雕塑不管是对于历史文化还是对社会教化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今却出现这样“不伦不类”的雕塑,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更是对公众的误导。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4
据记载,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4)“男女皆自食其力,生长于兵,无单家。”(5)从事游牧生活的匈奴人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除贵族外,均参加生产劳动,且没有单身之人。“其法,拔刃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大者死。狱久者不过十日,一国之囚不过数人。”(6)没有固定的监狱来关押人。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者一般身体强壮,具有劳动能力。由于单于想让他们投降,长久地生活在匈奴,因此不是把他们长期监禁起来,况且也无固定监狱,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让他们自食其力,成家立业进行生产。这既可省去派人供应和监管之劳,也因让他们娶妻生子,免去思亲想家之苦,达到防止南归的目的。如张骞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扣留 ,在匈奴娶胡妻生子。苏武被扣留后,也是按照这种习惯生活的,先牧羊北海,后娶胡妇生子,有了自己的牛羊。实际上,这种生产生活习惯北方的游牧民族均是如此。如契丹族,在阿保机“化家为国”之初,幽州人韩延徽被刘守光派往契丹求援,“阿保机怒其不拜,留之,使牧马于野”。(7)韩延徽所处境遇与苏武相仿。
如果仅是让苏武牧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就不是那么富有传奇色彩了,因为草原上的人的生活就是逐水草放牧牲畜,苏武只不过是适应游牧生活而已。张骞之所以名留青史,不是因为他在匈奴的生活,而是他“凿通”了西域。正是班固以猎奇的笔法记述了苏武在北海放牧公羊,并且要等公羊产乳才让回汉朝,这使苏武在匈奴的生活增添了悬念,更加突出了苏武的刚直不阿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节操。也正是这种记述给我们透露出了匈奴人畜牧业方面养羊技术的信息。
在茫茫的北方大草原上,每当隆冬时节,呼啸而来的寒风,夹杂着雪花,使气温骤降至零下30~40度。如果按照羊的自然生长周期,夏季水草丰美时,发情交配,经过6个月的孕期,正好在“三九”天最冷的时候下羔。如何保证羊羔顺利地降生并成活,对于畜牧业生产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问题。所以前些年牧区各级政府,在冬春之际还把保子羔成活率作为一年伊始的头等大事之一来抓。当然由于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通过盖暖棚和人工配种获得了解决。可是,在古代以草原为家的游牧民族是如何解决的呢?难道他们是屈服于大自然的淫威,任凭大自然的摆布吗?
匈奴人以牲畜作为财富的象征,贵族喜欢用“马畜弥山”、“牛羊谷量”等词来夸耀自己的财富,可是如何养羊今天已不得而知,我们可以联系后来生活在草原上其他游牧民族的养羊技术和经验,也许从中能管窥一二。
继匈奴之后称雄草原的是鲜卑人。在檀石槐联盟瓦解之后,拓跋鲜卑南下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黄河流域的养羊技术和经验,虽然反映的是农耕地区的,但其时黄河流域由于五胡内迁已是各民族杂居,包括匈奴、鲜卑等在内的游牧民族都纷纷南下,开始定居下来,所以其中肯定有他们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这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贾思勰对羊的怀孕、接羔、保育、放牧、剪毛、防病等有十分详细的记载,他说:“常留腊月、正月生羔为种者,上。十一月、二月生者,次之。非此月数生者,毛必焦卷,骨细小,所以然者,是逢寒遇热故也。其九、十月生者,虽值秋肥,比至冬暮,母乳已竭,草木未生,是故不佳。其三、四月生者,草并茂美,而羔小未食,常饮热乳,所以亦恶。六、七月生者,两热相仍中之,甚恶。其十一月及二月生者,母既多乳,肤躯充满,草虽枯亦不赢瘦,母乳适尽,即得春草,是亦佳也。”“大率十口一羝。羝少则不孕,羝多则乱群。不孕者必瘦,瘦则匪准不蕃息,经冬或死。羝无角者更佳。有角者喜相抵触,伤胎所由也。”(8)指出了羊羔生在何时最好和牡牝羊的比例,但是如何保证羊羔生在十二、正月或十一月、二月,他没有说明。如羊的数量像典籍上所记载的,以山谷量,数目非常大时,怎样防止羝羊不乱群、不相抵,他没有提出有关的办法,只是说羝羊无角最好,这实际上是小农经济在畜牧业上的反映。
鲜卑之后,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这些曾经称霸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何养羊,详细的情况今天已不甚清楚。但在他们之后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的养羊技术,典籍中还是略有记载的,加上调查,使我们对其养羊技术能有大致了解。
据《夷俗记》记载,明代蒙古族所饲养的牲畜,“大抵马之驹、牛之犊、羊之羔每年一产。产于春月者为佳。羊有一年再产者,然秋羔多有倒损之患,故牧羊者每于春夏时以毡片裹羝羊之腹,防其与牝羊交接也”。(9)与贾思勰所记农区羊羔产于冬季最佳不同,以产于春季为最好,这可能是由于草原冬季过于寒冷和牧养方式不同造成的。为了保证羊羔产于春季,明代蒙古人已知道对羊实行人工控制生育期的方法,保证羊羔出生在春天。清代蒙古族有种风俗习惯,“在羊发情季节,将种羊放入羊群时,让两个小孩骑在种羊背上,象征多胎”。(10)透过这种风俗习惯,我们发现蒙古人在控制羊的生育期上,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更为科学、简便易行的方法,即牡牝分牧。平时牝羊、牡羊分群放牧,在牝羊发情时,将牡羊放入牝羊群中交配。上述两种关于明清时期蒙古族养羊技术的记载,实际上所反映的问题就是一个,即用人工方法控制羊的生育期,从而保证子羔的成活率。当然,根据贾思勰的记载,实行分牧制也不排除容易放牧和保胎、优生的因素。
据笔者调查,直至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赤峰市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部分地区的牧民们,在放牧羊时依然实行牡牝分牧制。牝羊群在离家较近的地方放牧,种羊群由专人到很远的地方放牧,平时不准回来,只有到规定时间才把羊赶回来与牝羊交配,然后再往他处放牧。放牧种羊的人一般是单身汉或丧妻的老年人。放牧的地方或是离家较远的山区,利用天然岩洞作羊圈,或是在较远的草场上,建一临时羊圈。种羊赶回的时间大约固定在秋季,因为这时受孕的牝羊正好在来年春季下羔。当草原春暖草木萌发时,产下的羊羔容易成活,而且不久就能吃上嫩草,免去了因自然交配,在隆冬产羔被冻死的危险。(11)这种羊羔,汉区人称之为“青草羔”,指一生下就能吃上青草的羊羔。(12)如果由于自家羊少,不能牡牝分牧,牧民就用布、皮革、塑料等给种羊做个兜布,阻止其与牝羊在固定时间以外交配。所用方法与明代蒙古族相同。据说这是世代流传下来的经验。(13)当我们弄清楚了蒙古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如何发展养羊业的经验和方法后,再回过头来看苏武远徙北海放牧羝羊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匈奴时期,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就已经知道了通过牡牝分牧,实行人工控制生育期的方法来繁殖羊了!苏武实际上就是专门放牧种羊的人。那么,为何要选择苏武去放牧种羊呢?因为他是不降匈奴的汉朝使者,且孤身一人,条件最理想。因此让他放牧公羊于北海无人之处,并非是故意刁难他,以此作为不降匈奴的惩罚(当然有怕他逃跑的因素在内),而是以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让苏武自食其力,从事生产活动。所谓待羝羊产乳,不过是借机戏之罢了。转贴于 注释:
(1)(2)(3)班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
(4)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
(5)(6)郝经:《续后汉书》卷七址九上《北狄传》。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7)叶隆礼:《契丹国志》第十六卷《韩延徽传》,贾敬颜、林荣贵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
(8)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六《养羊》,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12月第1版。
(9)萧大亨:《夷俗记》,“北虏风俗”中的“牧养”条。见《北京图书馆古籍本丛刊》,第11集,书目文献出版社。
(10)乌云毕力格等:《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第460页。
(11)此资料为笔者向斯琴·格日勒老人调查所得,她老人家现住在北京,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但是说起家乡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事情,仍如数家珍。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5
唐 刁光胤《枯树五羊图》(图1),纸本,设色,册页,33.9×36.4厘米,现藏博物院。
刁光胤(约852-935年),名刁光,一作光引,唐雍京(今西安)人。唐末五代初画家。擅画山水、竹石、花鸟、猫兔。一生作画勤谨,虽说“非病不休,非老不息”,但耄耋之年仍于成都大圣慈寺三学院画《四时竹雀》小壁四堵,为时所称。前蜀画家黄筌、孔嵩拜他为师,艺得亲授,黄筌之子居宝、居又继承和发扬刁光胤花鸟画的风格,形成五代、北宋年间的黄氏体制,在北宋画院中被视为程式。蜀人收得其画,当作“传家之宝”。画迹有《花禽图》、《竹石戏猫图》等,著录于《宣和画谱》。《枯树五羊图》为其传世佳作《写生花卉册》中的一页。该幅作品描绘山脚坡地上,两棵枯树迎风而立,五只羊在树下的山石间歇息,它们或坐、或立、或觅食,姿态悠闲。从它们流露出的眼神来看,似乎都别有所思。其中的两只羊正抬头远望,与远处云雾中时隐时现的群山遥相呼应。整幅作品构图精美,羊之用笔纤秀,枯树则显得较为浑厚。
宋 陈居中《四羊图》(图2),绢本,淡设色,册页,22.5×24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陈居中,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宁宗嘉泰(1201-1204年)时为画院待诏。专工人物、蕃马,擅写放牧、出猎等场景。注重写实,观察精微,风格“俊俏明媚”,富于生趣,人谓其作“不亚黄宗道”。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胡笳十八拍图》等。《四羊图》为陈居中的一件传世佳作。作品描绘了毛色各异的四只山羊在山坡一角驻足、嬉戏的场景。只见一只公羊立足于高坡的山石上,正威严地注视着脚下坡石边的妻儿。两只小羊在坡底尽兴地嬉戏、玩耍,其中的一只小羊正奋力地用头部抵着前面小羊的屁股,被顶的小羊,身体直立,高举两只前蹄,侧身注视着同伴,另一只眼神里流露着慈爱的母羊,正在一旁照看着它们。该幅作品以左实右虚角景式构图,用笔简练朴实,色调柔和中又有对比。作者以大面积淡墨渲染出坡地,将天地区分开来,并很好地衬托了画面的主体,细部描绘十分讲究,四只山羊的形象逼真,姿态生动,充分而传神地表现出山羊顽皮、好斗的天性,作品极富生活情趣;图中景物高低错落,画面富于变化,坡上枯木荆棘,木叶凋零,野草枯黄,一派清秋幽旷的氛围。
元 赵孟《二羊图》(图3),纸本,水墨,手卷,25.2×45.4厘米,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赵孟(1254-1322年),元代画家。字子昂,字号甚多,常作松雪、松雪道人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十一世孙,年轻时任宋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出任元朝的重要职务。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二羊图》为赵孟除画马外,惟一绘有走兽的一件作品。图中绘有一低头吃草的山羊和一昂首瞻望的绵羊。两只羊对比明显,右面的山羊张口睁目,尾巴上翘,身子向右而头部朝左作动姿,背部线条自然弯曲,羊毛轻软直长,描绘工细;左面的绵羊昂首而立,静穆而从容自如,身躯朝左呈静态,头部右侧毛卷而短。全图虽然纯用水墨画出,但却显现出墨色斑斓之状。二羊无论从方向、姿态还是到笔法运用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对照,其形象立意显然已经不是单纯地刻划两只动物,而是其中寓有一定的象征性。赵孟曾画过一幅《苏李渲别图》。图中描绘苏武与李陵于荒寒北地殷殷话别的情景。苏武于汉武帝时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背汉妄为,扣留苏武并遣其牧羝羊(公羊)于北海之滨,并扬言“羝乳乃得归”。苏武与羊群为伴,手执汉节,饿吞草籽,渴饮雪水,而不辱使命。直至19年后单于回心转意,苏武才得返长安,受封典属国,留下千古佳话。李陵则是武帝时骑都尉,骁勇善战,后来出征匈奴,因力竭被执而投降。武帝听说此事,尽诛其家人,于是他便无法再回归中土。李陵与苏武原本相识,闻听苏武将返归故国,特前来饯行。画中但见冰天雪地之中,劲冷朔风刮吹过寒漠,随从们都纷纷瑟缩,苏李二人执手相握,虽同是天涯沦落,一个是守节不屈十余年,终得放还;一个却是忍辱偷生于异域,无家可返,如今就连仅存的老友也要远离,从此益加凄凉孤单。他们彼此互诉心曲,百感交集,泫然对泣,不胜哀戚。联系此卷后纸原存现佚的一段明初人题跋中,曾把《二羊图》解作苏武的忠节,由此可分析出,图中傲气的绵羊似代表苏武,而神色屈辱的山羊则隐喻李陵,从中也可窥见赵孟仕元宋宗室的矛盾复杂内心。此幅构图空疏,应为受到唐、宋家的影响。
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据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来之意”。《易经》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寓意大地回春,万象更新,表达着佳运将始、祥瑞安康之祝福。对“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十一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古人以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因此,旧时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而“羊”与“阳”谐音,又与“祥”字通假,故人们常以“三羊”代替“三阳”,寓意吉运当头,万事亨通。后人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的吉祥之象。历代画家以“三羊开泰”为题材的作品也较多。
南宋 佚名《三羊图》(图4),绢本,设色,册页,21.2×20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羊图》绘有三只山羊在柳荫下坡草间寻觅食物。画作除羊角和四蹄轮廓稍用淡墨细线勾勒外,其余部分均以“没骨法”为之,尤其是右侧两只白羊,长毛纷披,细柔蓬松,富于质感。树干用干笔皴擦,笔致沉厚。
清 郎世宁《开泰图》(图5),纸本,设色,60×98厘米,现藏博物院。
郎世宁(1688-1766年),清代著名传教士画家。意大利米兰人,天主教士。清康熙时期来到中国,工画,曾于雍正、乾隆两朝供奉于“内廷”。《开泰图》为郎世宁奉钦旨绘制的一件精品佳作,作品有岁首祝福,好运即将降临之意。图中的三只绵羊,体型肥硕,神态各异。公羊体型高大、健壮,肌腱分明,螺旋状头角,不怒自威。长形脸颊,双眼有神,目及四方,表现出“一家之长”的风范;母羊身形娇小、姿态温柔,它“软耳”垂顺,正在俯首觅草,其温顺、安详、自在的神态栩栩如生;小羊神态生动,安详乖巧地俯卧在“老爸”膝下,全然一副懵懵懂懂、不明世事的憨态,只知道尽情享受父母温馨的宠爱。画之背景中虽空无一物,却越发显现出一种无边无际的空旷感,恰万顷丰草,一望无垠,直达天际……该幅所绘的三只绵羊,毛色质感逼真,用笔自由写意,惟妙惟肖。图中小羊双膝跪地仰望其父之情景,不由让人联想到羊羔跪乳的典故,这也展现了中国传统之孝道。
赵元涛《三羊开泰图》(图6),纸本,设色,113.5×50厘米,现藏吉林省博物院。
赵元涛,生卒年不详,字松声,福州人,常客于天津。民国时期画家。善山水,宗王,写松乔柯盘错,如有风声。名重艺林,其画皆为清宫皇室、资本家及日本人以重金搜购装饰厅堂。陈少梅、溥心等人年少时曾师于门下。此幅《三羊开泰图》寓意大吉,特别符合中国人对于吉祥、长寿的美好祈盼。画面古松苍翠蜿蜒,透过松枝,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松下三羊,体型肥硕,神态安详,形象生动;远处水面平静辽阔,近处杂草繁密茂盛,一派吉祥和谐的画意跃然纸上。
现代 王梦白《三羊开泰图》(图7),纸本,设色,98.5×32厘米,现藏吉林省博物院。
王梦白(1888-1934年),名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又号三道人,江西丰城人,现代著名国画家。幼年在上海钱庄当学徒,后弃商学画,从黄山寿、吴昌硕游。陈师曾赏识其才,给予指导和褒扬,遂成名于京师,曾任北京美专教职。一度游日本,后因痔疾逝于天津。王梦白早熟,蓄长须,好酒使气,喜面指人非,因又自号骂斋,姚华将之比作性格乖戾的徐文长。王梦白得益于华新罗、徐青藤、李复堂,以小写意名世。其画花鸟、草虫、动物,大都笔势飞扬,生动可掬;画猿猴尤逼肖如真;偶作仕女人物,亦生动有致。《三羊开泰图》用写意笔法,娴熟地描绘出毛色各异的三只羊在坡地觅食及回头仰望的情景。图中的三羊,姿态生动,羊的身体以淡墨淡色轻轻扫去,轮廓似显非显,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出羊毛茸茸的感觉。羊角及四蹄以笔尖蘸浓墨画出,表现得劲健而有力。由于画者观察细致,默写的功底深厚,所以能迅速捕捉到羊的神情特征,寥寥数笔,便得传神之妙。该画作信手点缀,浑然天成,无雕琢气,为王梦白的一件佳作。
程十发《牧童图》(图8),纸本,设色,132.5×65.5厘米,现藏吉林省博物院。
程十发(1921-2007年),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籍贯上海市。中国海派书画大师。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于民间艺术。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历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晚年多作花鸟画,为中外盛誉的一位艺术家。《牧童图》绘一形象天真、稚趣横生的牧童怀抱羊羔,十几只羊围绕在她的身边。牧童用墨笔勾勒轮廓,淡墨色彩填写;羊群以没骨法,点缀有致,左侧空白处题款钤印。该图无论在用色、构图乃至笔墨运营上,都可谓别开生面,匠心独具。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6
2、有一年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还答应要赏给得第一名的骑手一群羊。
3、苏和骑着他的白骏马参加了赛马大会,小白马跑在最前头,得了第一名。
4、王爷很喜欢这匹漂亮的白马,又见骑手是个小牧童,就蛮横地说:“给你三个元宝,把小白马给我留下!”苏和气愤地说:“我不是来卖马的!”王爷命令手下的人把苏和打昏在地,抢走了小白马。
5、可是王爷刚骑上白马就被摔了下来,小白马挣脱了缰绳飞奔而去。王爷命令武士们用毒箭射杀小白马,中了毒箭的小白马跑到苏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苏和难过地大哭起来。苏和思念小白马,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对他说:“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7
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思品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
1.用投影灯片缩短时空距离
七册《坚持民族气节》?中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用投影片可缩短时空距离,深入浅出,配合第二自然段文字设计一框灯片,汉武帝派出苏武出使匈奴,亲手交他一根“使节”,使学生认识到苏武此行任重道远。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一框抽拉活动片,内容是苏武被单于用种种手段逼迫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再抽拉单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苏武抛进地窖,用饥饿和寒冷折磨他。画中苏武形销骨立,连眉毛上都结了冰,奄奄一息,但他还是没屈服,这就是民族气节。而后抽拉苏武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牧羊的情景,配上悲壮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苏武如何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在分析第五自然段时,映出第三框灯片:十九年后,须发皆白的苏武回朝,长安百姓涌上街头,欢迎这位光荣的使者。苏武之所以受到万民敬仰是因为他坚持了民族气节,这种爱国精神,我们后人应好好学习并发扬光大。
2.用投影片化抽象为形象
抽象的事物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没有映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形象。
七册《珍惜时间》一课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珍惜时间?怎样珍惜时间?”
而“时间”这个概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利用投影打出字幕,朗诵录音同步进行,学生兴趣盎然,“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人重视,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也做不成。”
学生一番争论之后,得出谜底:“时间”。抓住这个时机,演示一框抽拉投影片: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工人能生产8.26吨钢;一台采摘机可摘西红柿69公斤;彩电生产线可组装一台半彩色电视机……这样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时间的理解。
三、运用电教手段作结,提高学生道德辨析能力,强化主题,导之以行
人们的认识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这样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运用电教媒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册《先人后己》一课学完后,把课后第二题制成有图的投影片,附加字幕,讨论该怎么办?一框为春游回来,大家都累了,车上座位少,应当克服困难,把座位让给别人。另一框为“六一”儿童节影展,班里发票时好票不多,主动要一些不太好的票。此项道德识别练习做完,再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实际的例子,指导学生树立先人后己的正确思想,并能够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苏武牧羊的故事十篇篇8
叱石成羊溯源
叱石成羊是古代神话故事。传说金华的牧羊儿黄初平在金华赤松山得道成仙,能叱石成羊。
这是一个古老、美丽、浪漫并流传了1600多年的神话传说。最早记载黄初平叱石成羊传说的,是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283~363年),他所作《神仙传》里记载了黄初平“叱石成羊”等94个神仙故事。此后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王松年《仙苑编珠》,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及《太平寰宇记》《太平广记》,南宋倪守约《赤松山志》《方舆胜览》,明代《逍遥墟经》《道藏》,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都记载了这个典故。此外,《中国文物图注》《辞海》《辞源》《中国典故全书》《中国成语词典》等均有黄初平与叱石成羊的条目。
据《神仙传》所载,黄初平是东晋丹溪(即今金华兰溪市黄湓村)人,15岁在外牧羊,被一位道人带到金华山‘石室’中修炼,一晃40余年,从未回家。哥哥黄初起到处打听其下落,后来在金华遇上一道土。道士告诉他,金华赤松山中有一牧羊儿。于是哥哥跟道士来到山中,果然见到容颜不改的弟弟黄初平,兄弟相见,悲喜交集。随后,哥哥问起羊群,初平指指山上说:“羊在那里。”哥哥向前望去,只有白石累累,问:“哪里有羊?”只见初平叱咤一声:“羊起。”猛然问,满山白石皆蠢然而动,变成羊群。原来,初平已成为仙人,为了安心读书,免羊群遭虎狼袭击,均把羊变成石头。哥哥知情后,也跟着学道,久而久之,也成了神仙。后来兄弟两人一驾鹤、一骑鹿双双飞升了。黄初平从此也被称为黄大仙。
古代许多帝王对黄初平都顶礼膜拜,据文献载,古吴越的钱武肃王,宋代的哲宗、孝宗、理宗、徽宗等,都曾对金华牧羊儿颁过诏书或诰封。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写有《牧羊儿土鼓》一诗:“群羊朝牧逼山坡,松下常吟乐道歌。土鼓抱时山鬼听,石泉濯处涧鸥和。金华谁识仙机密,兰诸何知道术多。岁久市中终得信,叱羊洞口白云过。”
金华以道教名山――金华山闻名于世,黄初平“叱石成羊”之地是金华山的主要胜迹,其位于金华城东北名叫赤松山的地方,传说中的炼丹山、圣石山、丫丹灶、丹井、通仙石等胜迹犹存。从现代地质学得知,金华赤松山一带有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故有小型石芽分布,因石头体量只有成羊一般大小,其石质也属石灰岩类,石色灰白,远看犹如群羊卧地,所以赤松山也叫卧羊山。清康熙《金华府志》载:“卧羊山,即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其山往往白石错落,如群羊放牧。”南宋吕祖谦《游赤松山记》、元初谢翱《赤松观羊石记》中,都对卧羊山石羊胜景有所描写。
叱石成羊题材卷轴画
据北宋《宣和画谱》载,东晋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曾作过《黄初平牧羊图》。《宣和画谱》卷一载:“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恺之之画,所以传于世者,宜罕见之也。今御府所藏九:《净名居士图》《三天女美人图》《夏禹治水图》《黄初平牧羊图》……”从记载中得知,北宋宫廷中所藏顾恺之画有9幅,其中就有《黄初平牧羊图》。此画现已不存。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又一幅《黄大仙牧羊图》,为明代的山水人物画家郑文林所作。郑文林,号颠仙,闽仙(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他与任肇、钟礼等均为浙派后期名家。该画面为六尺整张,以人物为主,不见羊群,画中黄初平向黄初起授之“叱石”之道,画风恣肆放逸,行笔落墨洒脱放纵。
《三仙图》也引人注目,这是清代人物画家苏六朋所绘。苏六朋(1789~1862年),字枕琴广东顺德人,是我国古代风俗人物画主要代表画家之一。他的卷轴画《三仙图》为设色纸本,画面出现了3个人物,分别是黄初平、黄初起与赤松子(黄初平的师傅),以草书行笔,笔力刚健,线条流畅,体现了其苍劲雄浑、奔放精微的画风。
清代著名画家任熊(1822~1859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他的《黄初平叱石成羊图》又是另一番风韵。该画白描纸本,置于画面下方的黄初平举臂挥舞,大声叱喝“羊起”。画左上角有诗句:“黄初平,羊成石,石成羊,即此可以喻沧桑,今朝有酒须尽觞,饮满座。”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人物线条以简胜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笔墨功夫。
任熊之子任预(1853~1901年)字立凡,他也画过《黄初平叱石成羊图》,设色纸本,纵104厘米,横48.2厘米。图中黄初平双手高举,大声“叱石”,满山皆是白羊,身后哥哥黄初起已是白发老者,画面生动传神。此画现存南京博物院。
任伯年(1840~1895年),字小楼,是晚清海上画坛的杰出代表,浙江绍兴人,他曾多次画过《黄初平牧羊图》。清光绪八年(1882年)所作《黄大仙牧羊图》为设色纸本,纵160厘米,横78厘米,落款有“达卿仁兄大人雅嘱”等。另一幅《黄初平牧羊图》,无论从构图、尺幅、设色都与此十分相似,只是落款不同,画幅右上角题“达卿仁兄大人并请教正”,此画作于1895年8月,两个多月后任伯年病逝。任伯年笔下的黄初平并无“仙风道骨”的风采,而是一位朴实的牧羊汉,身着毛披,袒胸露背,形象生动,线条刚健飘逸。
黄宾虹(1865~1955年)是浙江金华人,这位牧羊儿“家乡”的画家,曾两次画过《黄初平叱石成羊处》的山水画,其中一幅《叱石成羊处》的山水画是其晚年之作,画面构图平中出奇,虚实有度,令观者畅神达意。此图风格浑厚华滋,再现了故乡赤松山的胜景。图右上角题款:“金华山赤松宫,传皇(黄)初平叱石成(羊)处,目写所见。宾虹年九十又一”。
叱石成羊题材扇面画
现北京某博物馆珍藏着一幅宋代的无款《黄初平叱石成羊图》,此画为圆形扇面(也叫团扇),画面中黄初平席地而坐,持书就读,身后有几只羊儿,其师赤松子在旁直立,目视黄初平,神态自若。该画无论从画面设色、人物线条等技法上看都是典型的宋代风格。
近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梦白(1888~1934年)曾画过《黄初平叱石成羊图》的扇面,为折扇画,笔法细润,着色高雅,并题诗道:“岁月蹉跎如梦眠,哪知梦里已变迁。金华山上寻仙迹,叱石成羊又一年。”
叱石成羊题材壁画
金华侍王府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址,引人注目的是,侍王府内保存了一幅《黄初平叱石成羊图》(纵196厘米、横290厘米)的壁画,据考,该画是黄初平同乡、金华山下的方绍铣(1841~1932年)所作。该画是按现实中的赤松山景色来画的,气韵横贯,尤重意境表现。此外,金华北山的黄大仙宫和金华观内都有“叱石成羊”的壁画。
叱石成羊题材插图与画谱
明代万历年间刊印的《列仙全传》记载道家传说故事,图文并茂,共9卷,内有一幅《黄初平叱石成羊图》,这是明代文学家、画家胡应麟(1551~1602年)所作。胡应麟,号石羊山人,浙江兰溪人。他的《黄初平叱石成羊图》采用白描手法,无背景,突出黄初平为其兄黄初起“叱石成羊”这一情节中的一段。
明万历年间的《三才会图》中有《叱石成羊图》,图中人物形象极有特点,线条简古劲峭,由王圻、王思义撰,该书被誉为明朝缯图类的佼佼者。
明代的《仙佛奇踪》内有《叱石成羊图》,全书共9卷,作者洪应明。该书编印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介绍从春秋时期的老子至东汉方术学家魏伯阳等46人的神异事迹。该图的黄初平姿态闲雅,笔意遒劲,符合当时的民间审美时尚。
清代李渔(1611~1679年)晚年编辑的《芥子园谱》第四集有《黄初平叱石成羊图》,画面以白描形式突出黄初平,他手执羊鞭,牧放羊群,图中黄初平赤足袒腹,形态洒脱。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6162.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挽回一个对你死心的人(204条)
本文目录一览:...撤销处分申请书
本文目录一览: ★、 撤销处分申请书篇1 ★、 撤销处分...女孩英文名大全
好听的女生英文名 1、女孩英文名大全,1000个好听的女生...辞职理由怎么说合适
本文目录一览: ★、 辞职理由怎么说合适篇1 ★、 辞职...让人一看就舒服的网名(317个)
1、彼岸花n落败 2、深知你对我好 3、青春◇起航 4、灯火...好听的网络名字
网名 昵称 好听 1、俯瞰天空♩ 2、男T台步 3、黑发尤物♩...搞笑新年祝福语大全(239条)
搞笑新年祝福语大全 1、红灯高挂,照亮的是吉祥;鞭炮声...星辰开头的网名(15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带星辰好听的游戏名字 ★、 带有...lol女生游戏名字(303个)
1、舒铎琼 2、笑的虚伪 3、错了人 4、今枝直司 5、『暖℡...关于爱情的网名昵称推荐
关于爱情的网名 1、你与我不止过往 2、过⒈把爱你の瘾...网名
1、为你活这。 2、吉万兴料理 3、临温 4、呛口 5、妻管严...女儿爸爸暖心文案(34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女儿送给爸爸暖心短句精选100句...明信片寄语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文稿
本文目录一览: ★、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文稿篇1 ★、 三...创造奇迹的励志句子
创造奇迹的励志句子 一、MH,这个号码记心底,二百多人...3个字诗意唯美名字女生(13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女孩温柔文静诗意名字三个字 ★、...商务礼仪中握手的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 商务礼仪中握手的方法篇1 ★、 商...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自我介绍开头金句(34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最新作文自我介绍开头金句 ★、...和平精英的昵称大全(127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和平精英名字 ★、 和平精英最火...最新代写述职报告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最新代写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篇1 ★...督查工作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督查工作报告篇1 ★、 督查工作报...人心太假太虚伪的句子说说〖134个〗
人心太假太虚伪的句子说说 1、温暖人心的唯美句子 2、...游戏名字大全好听(332个)
1、灰烬 2、圩成了回』 3、青樓買醉` 4、她会发光ゞ 5、...内涵的网名
内涵的网名 1、孤独卐独自奋斗 2、催微不带悲伤 3、地势...拽到爆的女生网名(107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女生网名霸气超拽有范 ★、 2024最...好听又励志的名字(热门262个)
1、衔伤¢ 2、微忧遗书 3、重生的撒旦 4、℡街角、哭泣...独一无二的霸气女网名三个字(341条)
本文目录一览: ★、 独一无二的霸气女网名三个字 ★、...团支书自荐书
本文目录一览: ★、 团支书自荐书篇1 ★、 团支书自荐...借雪表达对爱人的思念(301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描写下雪天思念爱人的诗句 带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