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绩效管理论文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绩效管理论文篇1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和工具,是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绩效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对每一个经营单位和员工进行准确的业绩考核和工作评价,激励和调动最广泛的积极性,依靠团队协作,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一、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指标的确定有待进一步细化。一些银行大部分机构还未系统地开展岗位分析并制定较为详尽的岗位说明书,有些银行只有比较空泛的岗位说明书,且流于形式,更不用说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各类人员的岗位工资确定主要是通过将基本业务量、岗位技能水平、履岗表现等要素参数进行量化后确定,难以起到真正的绩效管理作用。

  (二)产品定价机制不健全。一些银行实行的买单制奖励机制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业务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要发挥买单制的激励作用,前提条件是产品定价准确合理,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建立灵活的产品定价机制,但是目前银行仅能做到定期对产品定价实施动态调整,产品定价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目前的买单制奖励还不能完全涵盖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对价值创造的最终人员实施了买单,做不到对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有贡献的环节都实现买单。

  (三)考核层级过多,激励效果不够理想。例如,一些商业银行由二级分行考核到支行,支行考核到内设部门,内设部门再考核到员工,各级机构的绩效考核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差异较大。因此,会出现对上级行的政策把握不当和管理水平偏颇问题,出现考核激励偏差的情况,不利于价值导向和激励政策的准确传导。

  (四)薪酬结构设计有待完善。目前,一些银行员工在未能实现职务晋升的情况下,工资级别存在达到一定年限后封顶的现象,这对于年龄大、工龄长的员工来讲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在员工实际薪酬构成比例上,虽然规定了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的比例,但在实际执行中,员工收入却往往与员工的职务、职级挂钩,削弱了工资中活的部分的激励作用。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目前银行员工的薪资收入更多的只是起到了“保健”作用,而未能发挥激励作用。

  二、更新理念,不断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一)树立正确的理念是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

  国外先进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是采取上下级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的,持续的双向沟通至关重要,通过员工和上级之间达成的业绩目标协议来保证完成。有效的沟通旨在解决员工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有无晋升、发展机会、自己决策的权限有多大、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能否得到保证等。通过持续、开放、全过程的沟通,形成“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不仅解决员工存在的疑惑,帮助员工搞清楚其工作的思路,以及如何获得奖励,也密切了管理者和员工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员工成长进步和自我价值实现,促进组织业绩提高和价值创造。

  (二)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外很多先进的银行都把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管理的工具,用来层层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将银行的愿景和战略目标最终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之中。例如,花旗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平衡计分卡,把全行的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机构、每一个职位、每一位员工。全行的平衡计分卡大致有14个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工作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等等。

  (三)国外银行绩效管理成功的因素是因为有健全的工作体系。比如岗位说明书和素质能力模型,为员工绩效指标的设立提供了依据。国外很多银行岗位管理比较到位,每个岗位有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包括基本情况、岗位使命、主要职责,而且还明确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但岗位说明书也非一成不变,每年回顾一次,及时更新原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以及对新设岗位进行说明书的编制。对于重要岗位,如领导岗位,通过建立素质模型确定该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对于建立和分解员工的考核指标有着重要作用,结合部门目标,就能清楚地建立员工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指标的考核体系。此外,还要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研发新的绩效管理能力建设方法和工具,探索引入和推广领导力模型、成功要素表、平衡记分卡、入职辅导计划、360度测评等管理工具,全面完善绩效管理流程,健全绩效管理载体。

  三、改进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对策(一)制定较为完整的岗位说明书,并逐步建立符合本行特点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统一考核工具、薪酬分配的标准,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合理。实现同岗同酬,并引入目标薪酬的设计,有利于差异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绩效创造氛围,达到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考核目的。

  (二)实现产品单价的动态调整。通过条线管理的建立,在分配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条线管理为全面完成综合经营计划和战略任务,积极对资源分配实行动态调整,能够加大条线管理的主动性,有利于实现上级行的总体发展战略。实现买单制奖励尽量应涵盖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对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有贡献的环节都买单。

  (三)将层级考核转变为分类考核。这种转变有利于业务单元加强对条线业务发展的管理和指导,为业务单元资源配置提供了依据,能够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刺激业务发展,推动业务转型。在清晰界定各类员工类群价值贡献要素的基础上,鼓励跨条线、跨层级、跨类群的协同合作和联动营销,通过服务质量和联动贡献测评,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四)完善薪酬结构。借鉴世界著名企业薪酬管理的经验,在原有薪点工资基础上,充分考虑员工工龄(行龄)等因素,增设年功工资。年功序列工资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思路是员工的业务能力与员工本人年功和企业工龄成正比,员工本人的工龄越大,企业工龄越长,对企业的贡献也越大,功劳也越高,因此,员工的工资也要逐年增加。目的是承认员工以往劳动的积累,激励员工安心本职工作,保护老员工的切身利益,鼓励员工长期稳定为企业工作,加强员工的稳定性和向心力。另外,按照绩效考评的结果,对于高绩效员工给予高报酬,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杠杆作用,从物质激励的角度鼓励员工勤奋工作,创造更高绩效并且留住骨干员工。同时,薪酬的调整也应当考虑绩效结果,例如工资晋升的等级应与绩效考评结果联系在一起。

  (五)现代绩效管理要既重视对员工当期业绩的考核评估,更应关注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绩效的改进。现代绩效管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是“立足于现在看未来”的一种考核方法。所以,既要关注员工工作的结果,也要关注员工的行为过程。

  (六)现代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必须人人参与。从国外银行的绩效管理经验可以看出,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中主要是建章立制和支持辅导,为业务部门的直线经理提供有关绩效管理的专业培训和辅导,帮助直线经理更好地完成绩效管理各环节的工作。业务部门的直线经理在员工绩效管理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负责帮助员工设定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提供绩效辅导和反馈,使员工按期完成工作目标。员工本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更是全程参与者和受益者。

  (七)建立规范的制度、流程和工具是现代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4个阶段。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制定绩效管理的具体流程,明确绩效评估的原则、内容、周期和方法,形成绩效管理各种规范性的文件和表格,如绩效合同、绩效评估表、能力发展计划表等,使绩效管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以便指导全行操作和实施。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跟进员工之声、客户之声项目,开展双满意度调查,藉以评估最新的银行改革措施对内外部客户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为本行经营决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确定优先改革领域,制定目标,监督进展情况。

  (八)加强考核结果的利用是现代绩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目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结果主要用于绩效工资或绩效奖金的发放。事实上,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取得的绩效结果应有多方面的用途。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为干部人才的选拔和人员的调配提供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的德才状况和优缺点。如果员工在某方面的绩效突出,就可以让其在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员工在某方面的绩效不够好,可以通过职位的调整,使其从事更加合适的工作,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赵恒华。完善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想[J]。现代金融,20xx,(06)2.钱军。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运营初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xx(11)3.毛自力。对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管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绩效管理论文篇2

  摘要:当今企业对绩效管理与考核非常关注,但同时很多企业为考核而考核,考核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从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与考核、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管理运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绩效管理 考核 实践

  一、绩效管理与考核目标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绩效管理与考核的思想与方法也正在逐渐的被中国国内众多的公司学习和采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绩效考核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被我国企业重视后,我国相当一批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且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中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而在实施绩效考核的众多企业当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一般而言,企业希望能够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将企业的战略和各级人员的具体工作联合起来,给员工以明确的奋斗方向,避免出现员工在茫然不知所措中忙碌,造成资源和精力浪费。

  第二,让不努力工作者无处藏身,得到应有的处置,让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激励,保证企业每个层次的人员都能够有效的工作。

  第三,解放管理者的时间,通过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的设定,可以使管理者不再参与下级人员具体的工作事务,从而节省管理者在对下级的行政指示和督导上所花费的时间。

  第四,找出员工的优劣分等和个人特征,为人员的选拔晋升和降职淘汰提供依据,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配置。

  二、管理困境及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真正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却是非常少,大多数企业最后不是流于形式,就是中途夭折。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老好人主义,考核结果千篇一律,考核流于形式,不见效果,最让企业负责人感到头痛的就是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无差异性和均优性。本来希望通过绩效考核把员工的好坏优劣区分开来,但等考核结果一到手里,发现所有的人员考核结果基本差不多,而且都处在良和优的位置上,不好和差的栏目上却空无一人,虽然三番五次的开会强调,但是结果依然如旧。

  第二,考核导致人心背离,团队合作氛围有所丧失没有实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大家在工作上合作的也比较好。但实施绩效考核之后,整个公司的氛围忽然发生了变化,企业员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不再从企业的整理利益角度出发,而是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工作中同事遇到的困难也不向从前那样施手援助,而是坐观其乱。

  第三,干的多错的多扣的多,不但没有提高积极性,反而使员工推委扯皮,不想多干工作。在不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公司领导安排工作还比较容易,吩咐谁做谁就做。但是实行绩效考核之后,员工不愿意多承担工作了,惟恐做事多了就会出错多,而出错多在考核中自然就会被扣钱多,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升反降。

  第四,找不到真正的被考核人,导致员工怨声载道。对于需要由机器设备、跨部门的多个岗位协同完成的工作,由于难以清晰界定具体的责任岗位,就强行安置在某些员工身上,使得被考核员工牢骚满腹,心存不满,从而影响工作的成效。

  究其原因,是我国企业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在误解,所以才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缘源不清何见流之清澈”,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其根源不在于绩效考核本身,而在于决定绩效考核运作的企业基础管理:

  第一,价值体系不统一,管理关系不清晰。国内很多企业的发展都处在战略缺失状态下,其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相对竞争优势、关键成功要素和关键组织能力都是模糊不清的,而在规范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当中,这些又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另外国内部分企业的组织分工和管理关系也是一团乱麻,没有明晰的业务流程文本、没有细致的岗位说明书,更没有简洁明朗的管理汇报和指挥关系,只要职位高就可以命令所有的人。在这种战略缺失和管理混乱的状态下,企业的绩效考核执行起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就无从下手,东拼西凑的硬性开展也只能错误百出。

  第二,责任权力不对等,职责范围不明确。国内很多企业的组织运行是混乱无章的,自然导致各个岗位的责任界定不明确,领导安排工作随意性很大。使得部门负责人在考核的时候也是左右为难,不考核的话公司有这个政策要求,考核的话不知道把责任归咎于谁,没办法就对付一下吧。

  第三,考核技术不得当,考核方法不靠实。国内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从书本上或者别的企业抄袭来的,缺乏切实的针对性。对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和考核表格,而且在月度中就考核个人能力这样一年才会发生变化的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一般是难以有效的运行的。并且,目前很多企业希望只要实施绩效考核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而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果绩效不佳是由于业务流程或作业标准不善造成的话,那么在不改进这些流程和作业标准的前提下只进行绩效考核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归本正源追缘求策,解决企业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开始入手,认清绩效考核的本质,弄明白每种绩效考核方法的内涵、理念和其适用的企业环境和基础,避免照搬照抄而造成水土不服、难以消化。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我们的许多企业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账式的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评价。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制订、工作的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与改善这样一个循环。如果企业将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那么其结果很可能是使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绩效评价的结果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公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也只能不了了之。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和步骤来实施,而不能断章取义地实施绩效管理。 第一,绩效计划阶段。员工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时候完成?工作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满足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为了完成预定绩效计划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或者上级的支持,比如培训、指导等等。主管人员要与员工就上述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最终形成书面记录,这是员工的绩效目标,是整个绩效管理循环的开始同时也是将来进行绩效考评和评价的依据。绩效目标并非仅仅是指定量化的目标,职位类型和工作性质不同,绩效目标的性质也会存在差异。特别需要注意避免用一两个简单的目标来作为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全部内容的极端做法。总之,绩效计划的制订是一个将阶段性的目标与员工的岗位职责有机结合的过程,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必须涵盖员工70-80%以上的工作。

  第二,绩效计划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员工执行绩效计划以及上下级之间进行不断的沟通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员工与员工的沟通以及对员工的监督和指导,在这一阶段上的开诚布公的沟通、交流,上下级之间对员工工作上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及时交换意见,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工作达成预期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员工和上级之间的关系融洽,有利于员工接受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为了将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管理人员还要注意收集、观察以及记录员工的重要业绩表现,其中既包括好的表现,也要包括不良的表现。这种绩效记录对于将来的绩效反馈面谈、将来对员工进行奖惩甚至解雇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依据。在必要时,还需要员工在某些业绩记录表上签字认可。

  第三,绩效考核与评价阶段。这一过程一般是要求员工首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上级在员工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当初的绩效计划来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会采取将员工工作的结果以及员工完成工作的过程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的做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员而言,工作结果、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所占的比重可以是有差异的,比如,相对于职能管理人员以及事务类人员而言,对工作结果比较容易衡量的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时,工作结果所占的比重可以较大一些,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所占的比例较小一些;而相对于基层员工而言,高层以及中层经理人员的工作结果所占的比重较小,工作能力尤其是工作态度所占的比例较大一些。

  第四,绩效反馈面谈阶段。在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生效之前,管理人员还必须与下级就评价结果进行讨论,一方面是为了使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员工的绩效达成情况形成共识,使员工接受绩效评价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员工查找绩效不佳的原因,通过绩效改善计划的制订来帮助员工在下一绩效周期能够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绩效,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过程。绩效反馈面谈结束后,通常要求员工和管理者在绩效评价结果上签字,此后,绩效评价结果才能被最终运用与加薪以及奖金发放等方面。如果有些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绩效评价结果有不同意见,很多企业预先制订了申诉程序,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该程序谋求分歧的解决。

  四、结束语

  企业必须意识到,缺乏工作过程之中的绩效审查、缺乏员工的参与以及缺乏对优良绩效的认可是导致许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不喜欢绩效评价的主要原因。只有管理人员既具有绩效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具有绩效管理的动力,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产生效果。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企业管理方法,只有将绩效管理和其他的企业管理基础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其发挥效用。如果说绩效管理有问题,那也是由于人们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

绩效管理论文篇3

  摘 要:中职学校管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以便取得最好的工作绩效。教师是文化层次普遍较高的一个群体,所以他们的公平意识较强,对学校领导的管理行为是否感到公平,则往往成为他们能否主动、积极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公平理论”在中职学校管理中就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提高学校管理绩效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管理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但是对于自我管理性较强、工作创新性较强而又难以量化的教师群体来说,仅仅靠他们完成基本的工作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想办法让其做出更加卓越的行为表现,即组织公民行为。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看,当员工在组织中感受到公正时,他们会表现出一些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予以适当的回报。Organ(1988)认为员工们长期一贯的组织公民行为能够提高组织的效能,也有诸多研究证实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见,公平理论与学校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公平理论概说

  公平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管理心理学家斯塔西·亚当斯(J。S。Adams)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学理论。公平理论即分配公平或结果公平,该理论主要研究管理者如何避免分配不当,以使某一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分配中都获得公平感,从而激励起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所谓相对值是指个人所付出的劳动及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所得到的结果,也包括个人目前付出的劳动及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进行纵向比较所得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参照对象比较的相对值的大小。人们通常要将自己的投入(学历层次、工作能力、努力程度、工作时间、工作成效等)和回报(工资、奖金、津贴、晋升、荣誉、地位等),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仿的人的投入和回报相比较。如果比较结果大体相同,就会有公平感,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比较结果不相等或者说相差较远,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心情低落,工作不积极,也有人以减少自己的支出来寻求公平感或干脆跳槽。还有一种情况叫利己不公平,就是投入少而得到的多,它会让人产生负疚感,造成心理压力。

  可见,公平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公平理论,提高中职学校的管理效率。

    二、学校管理中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不公平感会极大地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一般而言,学校管理中的不公平分两种:一是客观上的公平与否,如奖励分配制度的不完善、管理者素质较差或作风不正、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二是主观认识上的正确与否,如认识的片面、情感的偏激、传统的公平观念等。

  1、客观不公平

  客观不公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工作安排不合理

  学校领导安排工作不合理,教师会产生不公平感。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在给那些不好说话、意见又多的教师安排工作时,为避免麻烦,会考虑安排他们相对容易的工作;那些平时任劳任怨的教师就会承担难的、量大的工作。这样就会让一部分教师产生不公平感,虽然不一定敢言,但肯定会影响到工作情绪和积极性。还有的学校领导在安排任教班级时也显得不公平:把自己或自己的亲信、亲戚安排教基础好、纪律好的班,其他和领导关系不好的教师则教“放牛”班。这样就会让其他教师感到不公平,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为自己再辛苦也比过“关系”,也会造成教职工中的人际关系矛盾。

  (2)奖励制度不公平

  有些学校领导由于不敢得罪人,奖金实行平均主义,拉不开档次,干多干少一个样,结果让积极的人变得没上进心了;还有一些学校的领导,总是叫教师体会学校的难处,学校没有钱发奖金,但是唯有领导照领不误,其他教师的奖金只是白条,迟迟不兑现。当然,前面的都是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也有让教师觉得不公平的地方:付出同样的劳动,取得同样的成绩,猪肉价从七、八元涨到了十四、五元,奖金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领导解释说学校有困难,奖金按所得数的六折算……这样怎么能够保证教师的工作不“打折”呢?

  (3)领导选拔与教师晋升制度不公平

  有的学校领导的选拔按个人意思进行,使民主成了空谈,上级下来监督选举也完全是走过场而已,一切结果尽在掌握之中。虽然很多教师对此不满,但只能是无奈。职务晋升、工资晋级、总结评比上,实行排队等候制,很多中青年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表现好,工作成绩突出,但是由于资历不够,各种机会都得让给“老资格”,这种不公平的做法极大地损伤了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于是,年轻教师无意进取,坐等年头;老教师得到优待也不起激励作用,认为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结果。

  (4)领导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不好

  有的领导工作作风不好,想当然地处理一些重要问题;个别领导对教师亲疏不一,处理问题不能一碗水端平;个别学校领导利用奖酬来培植个人感情和个人权威,有什么好处先照顾与自己关系好的教师;极个别领导甚至侵吞集体财产等。这些做法都会引发教师的不公平感,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2、主观不公平

  不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反应受人的知识经验、意识倾向、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本来比较公平的客观现实,主观上也有可能判断为不公平。产生主观不公平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自身的心理因素

  人们总是有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即对别人的绩效估价过低而对自己的贡献估价过高。结果使职工常对自己的奖酬感到不满意。由于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上多见自己少见别人,他们大都有一种“看人不如己”、“别人挑担轻松”的知觉心理,把公平合理的差别看作不公平,有些人甚至只比报酬多少,不比贡献大小。这是由于教师个人判断错误而引起的不公。 (2)公平观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着三种最基本的公平观:贡献律、平均律和需要律。而其中的平均律是封建社会中所崇尚的公平观,认为公平就是不论劳动贡献如何,大家一律获得同样的报酬。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大家得到的一样多才是公平,他们习惯于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应人人有份、平均分配,甚至做干部也要轮流来。这样一来,那些贡献大的人得到的回报多时,他们就会觉得不公平;而如果随他们的意,对于那些贡献大的又不公平了。

    三、学校管理者应该运用“公平理论”,做到学校管理公平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主观方面的不公平感还是客观方面的不公平感,都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绩效,不利于学校的管理。所以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应该努力避免教师产生不公平感。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到学校管理公平。

  1、学校管理者应该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使工作与人的才能得到最佳匹配。不能以是否听话和与自己关系的亲疏来作为安排工作的参照条件,要真正做到按教师的能力来安排工作,并且努力做到工作划分公平化,使岗位、贡献与成果有机地联系起来,尽可能使之量化,实行目标管理。

  2、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

  对各项工作的评定,尽量做到量化,这样就可以在合理评定教师绩效的基础上,公开奖励教师,并使贡献与奖励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尽可能公平,避免“有功不受禄”、“无功受大禄”的不公平现象,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奖勤罚懒,使多得者安心、少得者心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尊重并正确评价教师

  由于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所以他们被尊重的需要比一般人更强烈,他们希望领导能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希望得到领导的正确评价,希望适当地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工作……教师对各种评价都很重视,公正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反之,不公正的否定性的评价却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4、端正领导作风

  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力求处理问题公开、公正、公平,不要以公谋私,这样才能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比如某个学校尽管奖金不多,但只要学校领导以身作则,没有双重标准,分配得公平合理,还是能发挥激励作用的。

  5、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对自己、对别人有一种正确的知觉和评价,教育他们要克服平均主义这种不正确的公平观。在公平分配的基础上要大力提倡无私的奉献精神,注意在物质鼓励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一句公正的表扬,对教师来说,其激励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就能借鉴公平理论,利用分配的公平极大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让公平的分配成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杠杆,提高中职学校管理效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结束语

  在教师这个特殊的团体,尽管应该大力提倡无私的奉献精神,但是教师也是人,也有各个方面的需要;而且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对于平等公正的工作氛围有着更为强烈的诉求,他希望自己的贡献(承担的工作量、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绩)能换回相应的报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个人被社会承认的一种具体表现,倘能如愿,就会激发起更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否则就会大大挫伤其积极性,轻则消极怠工,重则萌生去意。

  学校管理者如果能够借鉴、吸取公平理论的合理因素,用于学校管理并正确操作,那么,它对于加强学校的公平管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内小气候、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茨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绩效管理论文篇4

  摘要:在高校中,学生组织不同于其他高校管理系统中的管理职能。学生组织是自发性的,非营利性组织。完善的学生组织管理体系需要多方努力来建立健全,这样才能够将高校整体的行政管理与学生组织管理之间达成共同目标,从而提高高效的行政管理效能,最终实现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学生组织;绩效管理;考核

  一、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现状

  1.高校学生组织缺乏自主性

  当前我国的高效学生组织缺乏自主性,为保证学生组织中每个个体的愿景具有代表性,还需要在学生组织的日常运作中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加以应用,我国的高校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组织进行管理,不能够放任学生组织,任由学生个体为寻求自我价值而创立学生组织。但对于管理也应当适当,不能够使学生组织丧失其个体的自主性,从而使得参与的学生个体从一开始就缺乏融入组织、发展组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的组织制度不够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组织常常收到学校管理的过分约束而造成高校全权把控学生组织,学生组织的自主性极弱。

  2.高校学生组织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自我控制力、约束力,普遍较弱。高效的学生管理整个系统中,学生所扮演的往往是被管理者。高效的横加干预使得学生组织在创建以及运行中的自我管理都缺乏自身的价值体系。高效在进行学生组织的管理制度拟定工作中,对于学生组织的管理实际上过于严格,使得学生组织自身无法充分的发挥自我管理职能。自我管理的只能不能够有效发挥又导致高校长期全权把控学生组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高校中,对于学生组织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支持,学生组织就自治这一功能,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允许下才能够得以生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效的学生组织中,对于学生组织的自治管理制度基本空白,在高校中更多的是流于表面的学生组织管理机制,并没有充分的照顾到学生组织的自我核心价值。并且对于学生组织的管理缺乏可运作性以及科学合理性。对于学生组织的考核指标仅局限在组织所举办的活动量,以及活动中奖项的情况等,并以学生工作总结的形式进行考核。最终仅能够起到形式主义的作用,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学校主导学生组织自主自治的管理模式。实际考核开展时所选取的考核指标也很单一,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学生组织起到激励作用,并没有形成有效且系统化的绩效管理体系。

  二、对于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现状的对策研究

  1.明确学生组织的管理定位

  高校学生组织的建立愿景应当建立在学生个体的共同目的上,在这种具有集体全面性的基础上,建立自发的非营利性组织需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而学生组织也应当是其组织本身的权利所有者,能够主导组织的发展方向以及组织的自治管理。校方所扮演的角色应当倾向于引导着与监督者,而非在学生组织的运行中横加干预。

  2.校方引导学生组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目的仍是学习,教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很重要,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管理实践不仅能够达成自我愿景,对于自身的自控力培养也很有效。作为校方,应当多加引导,带领学生营造良性的学生组织发展规律。对于组织中的管理者,要设定培训项目。作为校方需要为学生组织提供培训,帮助学生组织合理的展开运作,学生组织的管理者也需要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在管理实践中多参考成功案例,吸取经验,对于管理工作要组织管理者的定期会议,讨论学生组织当前面临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3.学生组织的绩效管理制度

  学生组织的管理者需要绩效管理制度来进行考核,而考核的标准需要充分地考虑。仅凭活动数量以及奖项,不能够得出学生组织的运作效能。对学生组织为学生个体带来的能力培养等需要展开多指标评定,全面评价其价值,学生个体在组织中所学到的技能,甚至精神层面的良性影响也是学生组织的绩效。比如对学生组织中学生成绩、入党率、学习技能竞赛的考核等,丰富考核指标,建立一个全面的考核制度。全面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反馈信息供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组织的管理能力。综上所述,学生组织的绩效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出现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这些问题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当前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的有效保障,不论是对于校方还是学生组织,实现良性的校方引导学生组织实施自治管理才是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学生在校的主要目的仍是学习,学习知识仅仅是一方面,人格、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优化学生组织的权利、配套制度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实现组织中学生个体的个人愿景,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邢周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D]。南昌大学,20xx

  [2]常青。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袁野。中国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xx

  [4]吴畏。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绩效管理论文篇5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政治决策辅助的主要行业。作为旅游业主要的组成部分,酒店企业是扩展旅游业的主要设施,并且为我国经济体系带来了另一个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大,酒店企业的类型也在不断改变,规模也在不断扩展,虽然酒店企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酒店企业绩效管理及管理问题。

  1酒店企业绩效管理及沟通问题的现状分析

  1。1员工与上级之间沟通存在问题

  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家政策的改革、行业的扩展成为酒店企业发展的主要阻力。因此,在酒店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想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酒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对沟通问题的分析,因为酒店企业的主要部分就是工作人员,酒店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酒店企业文化和素养,优秀的工作人员可以为酒店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员工来自的地方不同,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也各不相同,企业上级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酒店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由此可见,解决酒店员工与上级领导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是促进现阶段酒店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加大企业管理者对下级员工的了解和分析,更好地促进酒店企业的经济发展。[1]

  1。2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酒店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使身心得到完美的解压释放,除此之外,提供旅途路上等一切的利民服务。一个正规的酒店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素质审核有一定的要求,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等,酒店的工作人员说白了就是群居性的小组织,俗话说牙齿没有碰不到牙齿的,那么如何避免员工与员工之间在工作中的意见分歧呢?这个时候会沟通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沟通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思想统一,并得到解决的办法。所以,沟通不仅仅指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聊天,更多的是指员工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威胁、机遇进行的讨论,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员工的素质、性格、生活习惯导致对沟通的理解并不相同,有的人还会造成误解,从而促使员工与员工间的沟通问题阻碍了酒店企业的绩效管理。还存在酒店对沟通的认知较低的问题,导致酒店企业整体都不善于沟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2]

  1。3员工与顾客之间沟通存在问题

  消费者是企业服务的主体,是促使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相对于酒店企业而言也是这样。企业员工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决定了酒店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地位。因此,要想更好地服务于酒店消费者,就要运用企业员工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从而促进酒店企业更好的发展。总的来说,在运用有效的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员工对于酒店消费者太过于热情,不会因人而异。从本质上讲,酒店消费者的流通量很大,有多少顾客就有多少种性格,有的顾客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沟通,接受不了热情的员工,这就需要酒店企业培养员工具体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方式。沟通的基础就是语言,现阶段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主要形式。对于一家酒店而言,不仅要求大堂内的接待人员拥有标准的普通话,还要求全体酒店的员工拥有标准的普通话,即使是酒店的临时工或是清洁工也要拥有标准的普通话,这样就可以确保消费者在何时何地解决问题都不会受到阻碍。若是发生消费者在酒店内找不到可以沟通的人这种情况,就会给酒店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并且从长久的发展角度来看,会影响到酒店企业的快速发展。

  2解决酒店企业绩效管理及沟通问题的办法

  2。1充分发挥沟通在酒店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在酒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确保整体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就要对酒店企业的绩效管理和沟通过程引起重视。首先要确定好绩效目标,其次要运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最后要对绩效的结果进行定期的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以此来达到解决酒店企业绩效管理及沟通问题。由此可见,采用有效的沟通手段,酒店企业绩效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酒店企业拥有重视和应用绩效管理的管理人员,是实现酒店企业更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

  2。2加强酒店企业横向和纵向的沟通

  在酒店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酒店管理层与员工间的有效沟通,就要对酒店企业的横向和纵向沟通方式进行加强。在横向沟通上就是指酒店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在具体工作上各个部门的员工要懂得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配合,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有效的横向沟通可以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多向的合作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酒店企业的绩效管理,改变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更好地为酒店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消费形式,由此建立的酒店企业形象将会更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投资。在纵向沟通上也就是指酒店企业的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为酒店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酒店企业可以运用形式多变的、内容多向的沟通方式建立一些有关企业的员工交流会、企业座谈会等,以此来随时随地地了解酒店企业管理层的需求和酒店企业员工人员的需求,通过相关形式和内容的座谈会,酒店就可以将问题集中在一起进行合理化的解决,让酒店企业的员工感受到真正的温暖,从而实现自身在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也更好地建立起酒店企业管理层与工作人员的沟通桥梁,促使酒店企业的沟通保持畅通,实现酒店企业的绩效管理和沟通问题的解决。

  2。3掌握良好的绩效沟通技术

  有效的沟通技巧对实现绩效沟通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酒店企业中要想运用绩效沟通办法,首先要考虑到酒店企业的工作员工的需求与感受,并采取生动的言语进行沟通,当然还要注意到酒店企业员工的适应程度,以此增加酒店工作人员对沟通语言的信任。由此可见,掌握良好的绩效沟通技术对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少不了酒店企业管理层次的人员的问题,要提升管理人员对绩效沟通技术的理解与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酒店企业的整体发展,并鼓励了酒店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

  3结论

  综上所述,酒店企业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法。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有关酒店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也就越大,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可以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酒店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了酒店企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旅游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绩效管理论文篇6

  一、财政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强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的财政预算进步,但是因为预算绩效管理自身的理论发展,还有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这仍然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运用带来一些难度:

  (1)绩效指标的设计具备一定的难度。

  (2)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实行比较难。

  (3)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应用很难。绩效考核的机制欠缺系统性。当前的许多企业进行的绩效考核都是只有员工的绩效考核,但是欠缺对部门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进行考核,这样不能够促进部门绩效的提升以及战略组织目标的达成。欠缺对工作分析的重视。进行工作分析是整个绩效考核体制之中极其关键的环节,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工作分析才可以保证绩效考评能够更好地发展。在整个绩效考核的体制之中若是缺乏对工作的分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考核的工作基础。进行绩效考评的人较为单一,自身的信息面又比较窄。进行绩效考评的人一直都是全部员工的直接主管,但是因为单人无法完成对象信息的获取,就需要在在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状况之下,那些单个的考核者无法找到客观靠谱的结果。与此同时,也会造成绩效考核丧失最初的出发点。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运用的一些建议

  (一)在预算进行编制的阶段

  在预算的编制阶段,不仅仅要对预算的资金进行较为合理科学的安排,还要对整个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进行确定,同时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要求则要越详细越好。因为预算的编制阶段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始,较为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就会特别关注每一项资金的金额以及它的去向,同时也要对每一项的成本以及费用进行合理详细的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则要重视对绩效及其目标的管理,即为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定去确保预算每一个阶段的评价与反馈,促使有关的单位能够做出有效的改善。在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确定的整个工作过程之中一定要先去设定几个比较大的考评内容,再对每一个内容下设出比较详实的评价指标。故而在进行绩效指标的设计过程之时一定要遵循下面的“四原则”:对于每一个指标都需要用在评价每一项内容的不同方面上,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对这一些评价指标进行总的概括。这些指标一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之后,必须要确保能对预算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且一定要确保每一项指标相互不会重复,不互相矛盾。在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设置之时一定要保证能够统一。这也就意味着要确保每一个指标都可以转换成为一种加总求和,能够互相进行比较的数值格式。故而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之时,这些数据在开始能够使用分数、小数或是对数的格式,但是在进行指标的比较之时,一定要对该数据实行归一化的处理。在对权值进行设置之时一定要确保它的合理科学。指标值一直是指的该行政事业单位在那一项指标之下所得到的分数,而权值则是指的在全部的指标体系之中这一项的指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故而在进行权值的设计时一定要确保每一项的指标权值都是1,指标要比重要的权值大。必须设置一定的标杆,并且要对其进行比较。只是单纯的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实行考核但是不去比较其标准,这是十分不科学的。故而对该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置的时候,一定要将每一指标的最优值都计算出来,抑或将该行业里面最优的水平作为它的标杆。

  (二)在预算进行执行的阶段

  在预算的执行阶段一定要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制度,而且要确保对绩效的运行信息以及数据及时地采集搜索,同时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加以分析,对于绩效目标目前的运行状况也要实行跟踪管理以及督促检查,要确保绩效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在传统的预算执行过程之中,一直都是严格地依照预算的编制对资金进行分配的。但是预算是具备一定风险的,故而在预算的编制阶段只能对每一项的活动时间以及资金需求进行处理,确保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数据信息,但由于现实的工作环境一直都是在变化的,这使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之中十分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原来的编制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就必须要对预算的执行阶段进行监督与有效控制。对预算的绩效进行跟踪监控主要有下面几点:由于对绩效进行跟踪监控属于事中控制,但是这将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提前了一步,但这是整个执行过程之中的一手数据,一定要尽早对这一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进一步了解该预算执行之中的实际效果,并将结果反映给有关的责任部门。在进行数据的采集时一定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数据要源于现实,预算资金花费的账物与原始数据必须保持一致。在进行跟踪监控的工作时,一定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以及制度,要遵从工作的原则。同时要确保跟踪监控的工作职责以及目的。

  (三)在预算进行评价的阶段

  在预算的评价阶段一定要与绩效的评价工作相互结合,要对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强化,确保发挥出绩效评价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作用,同时要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到对下一年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之中。需要确保双方的意见与建议一致,这样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才会顺利的进展,才可以进一步确保该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比较准确、比较安全。此外,还需要把对预算评价的结果真实地向被评价单位反映。这样被评价的单位才可以依据真实的数据,对与实际运用中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三、结束语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与效率的实际评价,也是一种较为规范科学的管理办法与理念。通过运用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或者是确保了财政资金必需使用的效益。但是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运用过程时,还留存着这种或是那种问题,故而我国的政府和有关的部门要对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进一步去完善健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政策,这是极其重要的。

绩效管理论文篇7

  摘要: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员工和组织共同发展的目的,运用相关绩效指标和方法对员工的工作业绩、态度及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及管理的过程。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先进绩效方法在商业银行员工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也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契机。本次研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当前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从而为未来的银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银行;员工;绩效管理

  一、前言

  自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Taylor)1891年创立科学管理理论后,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就成为了管理学中的一个热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企业间竞争的持续加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环节,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早已升级为人才的竞争。绩效管理工作是企业人力管理制度制定的基础,其评价结果的应用为员工培训、晋升等人事调动工作及薪酬制定等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通过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分析员工的特点和个性,为各个员工安排适宜自身能力的工作岗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1.指标现状

  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量表考评法、360度绩效考评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及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法等。实际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特色来选取适宜的绩效考评方法。现阶段,我国多数商业银行都制定了适宜自身的绩效管理科学办法,并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由于银行内部包括了管理、销售等多个岗位,因此考核指标也应结合不同岗位工作来设置。一般来说,管理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组织绩效为主、个人行为能力为辅。专业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个人绩效及能力为主,并与其部门绩效挂钩。销售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销售业绩为主、行为能力为辅。

  2.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以笔者所在的大连银行为例,银行内部成立了由人力资源部及其他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绩效管理委员会,对不同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对绩效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在确定各岗位考核指标后,由绩效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各类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绩效的考核与激励作用,并综合考虑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项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并实现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加强。3.应用现状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员工,可帮助员工分析和总结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更好地落实绩效考评工作的激励作用,并为银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现阶段,大连银行制定了绩效评价结果沟通机制,通过银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面谈,来引导员工关注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真实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员工岗位调动、晋升等人事管理工作,可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于绩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逐渐渗透,也为新形势下的银行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绩效管理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数据,如采用手工统计的方法势必影响效率与准确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深,一些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我国市场,并带来了先进的绩效考评制度与方法。国外商业银行拥有先进化的网络数据信息库,并可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等完善自身绩效管理工作。其工作效率、专业程度等都要优于国内的商业银行。

  2.制度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绩效考核的前期培训工作存在不足,员工对考核工作的内容、环节、方法和流程缺乏足够的了解。个别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员工甚至将绩效考核看作企业监督自身的工具,对相关工作存在抵触心理。多数商业银行的考核周期为一年一次。这种年度考核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带来“例行公事”的感觉,从而影响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得到创新与突破。3.机制问题现阶段,评价指标的适宜性、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反馈制度的完善性、数据处理的专业性等因素还应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些难以详细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的指标因子,应加强其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此外,还应进一步搭建评价结果的应用——反馈机制。将考评结果全面应用于岗位设置、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发挥考评工作的激励效能。

  四、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1.先进的技术保障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数字化的考核信息录入、处理、存储平台,并借助先进技术构建绩效管理系统。通过为每位员工建立单独的绩效考核档案,来及时调整各个岗位的绩效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动态的绩效访问系统,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绩效评分来查询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学习国外银行绩效考评的先进方法、流程,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

  2.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绩效沟通和监控措施、绩效考核与反馈激励机制的完整管理制度,并通过网络办公系统抄送至各部门。为了提升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环节等的认知,应制定各部门各职位的职务说明书,并适当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介绍会。通过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责任与权力,使绩效考评中的指标设定、任务分配等工作有据可依。对一些需要合作进行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还应在工作和组织设计方面明确权责、工作关系以及工作流程。此外,还应结合各部门工作计划,灵活调整绩效管理的周期,从而使绩效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完善的应用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招聘、选拔、薪酬、晋升、调配、辞退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工作挂钩,克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走形式、讲人情等不良倾向,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工作标准》、《绩效考核方法与考核程序》、《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实际职能,并对考核工作的方法、标准、程序等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上述工作,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商业银行数量及规模的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不同银行之间的剧烈竞争。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探寻先进的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是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部门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模式在金融机构中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崭新的局面。本次研究从指标现状、体系现状、绩效结果应用现状等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相关工作中技术、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存在问题,以及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应借助先进的技术保障、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应用机制,来加强自身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让企业和员工在共同受益的基础上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并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未来,广大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升对银行员工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大绩效考评与薪酬体系的内在联系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善彪。基层央行绩效考核与员工素质提升的辩证关系[J]。经济师,20xx,(11):192-193.

  [2]冯莉。论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xx,(4):25-26.

  [3]罗英,安玉琴。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大众商务,20xx,(16):36-40.

  [4]许国平,葛蓉蓉。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金融研究,20xx,(12):73-81.

绩效管理论文篇8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环境的变化使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维护自身可持续发展,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医院应主动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水平。加强关键绩效指标法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是医院转变管理、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阐述了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内涵,分析了医院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加强关键绩效指标法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关键绩效指标法;医院;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达成工作目标共识的前提下,以激励的方式促进员工完成绩效目标进而实现既定组织发展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已在现代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管理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医院来说,科学的绩效管理对其运行和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加强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应用变得十分迫切。

  一、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内涵

  所谓关键绩效指标法,是在帕累托定律和目标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分解和归纳企业的战略目标,找出其关键,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基本绩效标准,并通过财务指标以及其他量化指标对绩效结果进行反映。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则以医院战略目标为分解和归纳的对象,寻找医院关键绩效指标。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专家的意见,并且各科室科主任应负责认真核定与细化该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便确立最科学、最合理的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在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确立后,进行下一步具体岗位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确定,最终,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借助于关键绩效指标的量化和细化而确立。

  二、医院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效率优先原则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绩效管理功能的深入挖掘,就必须明确关键岗位,确立关键绩效指标。要对关键岗位的制度、流程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具体指标的峰值分布和其他具体指标的正负比关系,寻找重点指标。实现绩效工资分配,以按岗定薪为原则,尤其注重对临床一线等关键岗位的重视,兼顾效率公平,但要以效率为优先考核因素,充分考虑业务骨干、关键岗位等有重大贡献的员工的利益问题。

  (二)绩效导向原则

  借助于正确的组织、部门与个人目标的确立,绩效管理可以为各级部门和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在第一时间指出并更正员工出现的工作失误,对其进行相应的工作引导或资源帮助。在绩效导向原则下,员工的工作方法会不断优化,工作态度也能够更加端正和积极,这有利于既定绩效目标的完成。

  (三)收支节余原则

  健康运转是医院进行科学绩效分配的基础,只有以一定的利润为前提,绩效管理才能坚持并得到认可。医院的运转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财政补助,尤其在补助不到位的时候,如果失去医院利润的支持,其各项运行会受到严重冲击。因此,不断地产生利润是医院持续运行的关键,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收支节余方面的管理控制,以此来保障医院的可持续运行。

  (四)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绩效管理的运行需要有健康机制的支持,因此,要注重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差别的合理要求,即所谓的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然而,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必然会面临公平公正的质疑,因此要优化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并完善反馈机制,这是保证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分配办法不仅要经过全体管理层的讨论研究,还应该在医院内部公开发布。

  三、关键绩效指标法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一)分解总体战略目标与次级战略目标

  医院要在总体上对整体战略目标加以明确,如何在市场中居于不败之地是每一所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医院应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反思最大优势和短板,寻找市场定位,制定鲜明的战略目标和奋斗方向,这是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在总体战略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要分解和归纳战略目标,一是时间上分解,二是层次上的分解,将大目标化解为小目标,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职位的目标。

  (二)选取关键绩效指标

  第一,要对与战略目标相关指标加以明确,这些指标主要是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第二,应针对不同的业务,确定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以资产利用效率考核为例,它与病床的利用率、医生的门诊人数等因素有较大关系,因此其关键指标包括人均业务工作量、医生的年门诊人次、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率等。第三,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的医院属于非盈利机构,具有教育、科研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神圣职责,因此在战略目标分解归纳中还应加强在上述责任方面的关注。医院应寻找教育、科研、预防等方面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经费占收入比,院内预防经费占收入比等指标可反映上述目标完成情况。

  (三)建立适当的绩效考评体系

  首先,建构月度常规考核体系,包括对日常管理与经营的考察,其目标是加强对医院日常运行状况的掌握。常规考核指标要充分考虑各个部门与科室的特殊性,例如,对于职能部门,应以服务态度、工作效率考核为主,而对于临床医疗科室等科室部门,在保证工作效率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医疗质量的关注。第二,结合实际需要建构重点项目考核体系。对于具有特殊性的年度目标、临时性任务、亟待改革项目,应建构重点项目考核体系,以促进其推进和完成。一般来说,重点项目多为尝试性和开创性的。第三,建构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实行全面考评。在此过程中,要将常规考核、重点项目考核的结果充分利用起来,全面总结医院年度发展状况,还可以将医疗事故视为医疗质量指标的减项,以便使年度考核更加全面准确。

  (四)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是最主要的考核结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是一个多方面、全方位的分析对比过程,其重点对比项目是与医院历史数据的对比、与同行业医院的对比。在与历史数据对比的过程中,要与当时医院的外部发展环境相结合进行分析,不可脱离语境。面对有竞争关系的对比医院,可选用其公开信息中的关键指标加以利用。因素分析则是分析影响关键指标计算的因素,计算各因素对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医院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地进行完善和修正。

  社会经济的深入变革与发展使医院的生存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医院注重绩效管理既是生存发展的需要,又是履行社会公共义务、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必然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建构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医院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也将促进医院战略目标的最终完成。因此,要加强关键绩效指标法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真正实现医院运行管理的升级。

  参考文献:

  [1]陈珂。绩效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21)。

  [2]成建敏,代鹏,张玉。完善以目标导向为原则的绩效管理体系[J]。商场现代化,20xx(30)。

  [3]董军,张连俊,周亚春,王彦霞。医院绩效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xx(5)。

绩效管理论文篇9

  一、绩效管理考核的流程

  随着医院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高,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医院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行为的组织、计划和实施,医疗质量的管理,医疗动态的监督、控制、统计、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加工和分析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整体实力的重要环节。同时,绩效管理考核的目的在于确保医院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管理考核过程序中应关注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分析和反馈,纠正偏差,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映医院的管理目标和发展导向。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

  综合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因此,在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上应结合医院战略目标,秉持患者满意和员工满意并重、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并重、当前发展和持续发展并重的理念,在绩效管理考核上尽可能的使用量化指标,围绕满意度、医疗质量、财务指标和人才培养四个层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这四个层面,既反映了综合医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又涵盖了医院自身发展所必须的内涵建设。

  (一)满意度层面

  医院经营的目的在于提供让患者满意的服务而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提升医院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在指标的设定上,要选择与患者相关联的指标与科室考核挂钩,比如: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出院人数、门诊量、门诊及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设定,可以提高管理效能;可以促使全院职工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从自身做起,顾全大局,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水平,增强病人的信任度;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

  (二)医疗质量层面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有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指标设置上既要有质量指标,又要有效率指标,主要应包括如下指标:病床使用率、病区平均确诊日、治愈率、环节质量控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核,可以推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各项管理举措落到实处,使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安全质量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日常化、在兼顾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三)财务指标层面

  为综合反映医院发展状况和经济运行成果,可以选取以下具体指标:人均业务收支结余,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每万元总资产产出比,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的考核旨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成本效益,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四)人才培养层面

  医院要想持久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培养一批批医德优良、责任性强、业务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是医院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不断进军医疗技术新领域,以至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根本保证。考核指标有:发表科技论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带教培养人数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考核,可以推动医院专科建设,更好打造医院品牌形象,可以规范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有利于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增强医院的硬实力,大大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绩效考核的核算方式

  可以根据以上四个层面考核指标的具体情况选择考核方式,有些指标是可以和目标数或计划数比较的,有些指标可以采取和历史同期比,也可以采取环比的比较方法。对于绩效工资的计算,医院可设专门的部门或在财务部设专门的岗位,依据事先设定好的指标真实的核算并及时反馈给各部门,以便各部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整改,然后将最终考核后的金额下达各科室,由科室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以及专业技术等级进行二次分配后,交由财务部进行统一发放。各环节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让每位员工都能通过绩效工资的发放深切体会到医院的管理导向,从而积极的、自主的工作,同时,不断深化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医院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

绩效管理论文篇10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20xx年1月开始,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对比绩效考核实施前后的基础护理评分、整体护理评分、医院感染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 绩效考核实施后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医院感染、危重患者护理、患者满意度、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管理标准化:根据临床护理相关标准制定外科护理绩效考核标准,主要从护理质量管理、劳动纪律、护理服务、消毒隔离管理、五常法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各项均详细地列出考核条目、加减分数。另一方面,科室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让全体护理人员都明确掌握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②制定绩效考核表:由护理部对制定的各项考核标准进行整理,制定出绩效考核表,每人发放1张,每月作1次登记,同时将绩效考核成绩与本人的奖金分配直接挂钩,年终进行平均分和总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作为护理人员的评优条件之一。③评价内容: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积极配合质控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着装,积极参与业务学习与培训,严禁早退、迟到;随时保持环境的舒适、整洁,按照规定将物品、仪器摆放整齐;就诊过程中,维持好良好的就诊秩序;确保污物间无私人物品及生活垃圾,按照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随时检查急救车,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合理摆放库房物品;在消毒室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每次治疗、护理后,都要及时洗手、更换手套;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摆放,开启无菌包后,要标记好开启时间;术后,要及时清理手术室;严格落实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工作规范,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服从上级安排,与同事加强协作,以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④考核方式:根据护理部要求,制定护理质量改进登记簿,主要依靠护理人员、护师自查,辅以主管护师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好。考核后,将统计结果填写到表格中,让被考核者签字确认,最后将统计结果记录在绩效考核表中。⑤考核反馈:每月月底召开会议,主要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下一个月的护理工作中进行落实,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绩效考核实施前后,分别对门诊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医院感染、危重患者护理、患者满意度、病房管理六项,每项总评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绩效考核实施后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医院感染、危重患者护理、患者满意度、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引入绩效考核,能有效调动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正新。护士绩效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1):13-14.

  [2]于江,杨爱玲。病区护士绩效考核的建立与使用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xx,27(16):1467-1468.

  [3]李改珍。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xx,24(20):1855-1856.

  [4]于文双,杜文秀,陈然,等。绩效考核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9(12):130-132.

  [5]王洛香。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护士积极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8:2172-2174.

绩效管理论文篇11

  摘要: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对于高校的创建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对其绩效管理进行相应的改进。

绩效管理论文篇12

  【摘要】公平性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也是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要准则之一。员工最关心的莫过于薪酬了,薪酬作为吸引和鼓励员工的重要措施,其公平性更受到关注。企业薪酬分配的标准、方式和额度的是否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工作绩效有着直接影响,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结合我国大多企业的现实情况下,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受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其分析能够完善企业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员工工作绩效;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

  1前言

  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是员工是否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只有有了公平性,薪酬制度才会有效,才会发挥出其激励员工的作用。通过薪酬管理评价员工,不仅可以反映出员工的贡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员工有着鞭策的作用。

  2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原则和类型

  2.1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原则对内来说员工的工作贡献程度应该与所获得的薪酬相对等,能力和工作相同的同事之间所获得的报酬也是对等的。员工的“投入”和“回报”之间是相对等的。如果“投入”大于“回报”时就会产生员工的不满,而当“投入”小于“回报”时企业的利润将会受损。对外来说,员工会将自身报酬与同行的报酬进行对比。因此,就产生了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体现的尤为重要。2.2薪酬管理公平性的类型薪酬管理公平性的类型分为:结果公平性、程序公平性、交往公平性和信息公平性这四种类型。结果公平性是指决策结果的公平性,是员工在感观上对自己应得报酬和实际得到的报酬进行比较的结果。程序公平性是指员工对决策过程中的公平性的评价,结果公平性和程序公平性是两个互相关联的概念。交往公平性是指员工在领导上司那里是否得到尊重、适当和公平的态度。信息公平性是指企业的领导人员在对员工信息上是否实事求是上进行合理的分配。[3]

  3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1)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作为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保障,为企业的优秀发展创造基础。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也会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工作的满意度。员工作为企业的贡献者,只有在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良好的情况下,员工才会将身心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才会积极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反之若薪酬管理没有公平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员工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在工作中会出现玩忽职守甚至是离职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2)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制定标准。[1]企业内部员工不仅仅会对比企业直接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还会对比企业的薪酬管理与外部企业相比的公平性。企业之间的发展差异虽然比较大,但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各部门薪酬应该不低于同行之间企业同部门的薪酬水平,只有这样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才有利于吸引和挽留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合理的把握了薪酬管理的概念和要求,才能科学合理的制定员工绩效管理的标准,只有薪酬管理的运行具有了科学和可行性,员工的工作绩效管理标准才有意义。(3)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也会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执行效率。企业的薪酬管理分配必须如实的体现出员工所在工作的价值和员工的工作绩效。企业员工的工作阶层不同,在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协调好,怎样公正合理客观的评价员工的工作价值,对企业薪酬管理的要求很高。不同性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贡献程度差别很大,企业要重视好管理人才的薪酬分配,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大部分劳动对企业来说比较有重大意义。如果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无法体现,那么员工工作绩效的管理也得不到实现。[2](4)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能使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更加人性化。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很难通过具体指标反映出来的,因此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就作为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员工的工作性质、内容与效率都作为薪酬管理的评价基础,把员工的绩效和薪酬挂钩。只有这样,薪酬制度才会发挥出激励作用,并使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更加的人性化,提高企业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温暖,从而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4结语

  现代企业中薪酬管理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薪酬管理对员工工作绩效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方面、执行效率方面、管理人性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薪酬管理作为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一定要重视其公平性,将二者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将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落实在工作当中,发挥真正的价值,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1]汪纯孝,伍晓奕,谢礼珊。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2]陈晶瑛,贲雪峰,张建国,谢长青。广东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创新型人才开发战略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11)。

  [3]商磊,王金涛。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借鉴与反思?———基于中美两国比较的视野[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绩效管理论文篇13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由于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预算管理工作是为了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众多的问题和认识误区,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与风险评估进行有效的衔接。所以必须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希冀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控;行政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紧密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也逐渐完善,当前处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改革中,各行政事业单位不断的探索不要强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预算管理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有助于协助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切实提高综合管理水平。100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基于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必要性,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模式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强化策略。

  一、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一)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理论概述

  有关部门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法,设立相关部门,对预算评价标准与指标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事业单位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不仅要组织实施单位内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也应当进一步落实上级领导给出的整改意见,将计算预校考核评价,重点放置于具有明显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的项目支出上,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能够确保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有效减少资源与资金盲目浪费情况,从而促使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对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保障体系,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绩效预算考评与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有所不同,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与资金使用效率,能够满足政府预算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潮流。同时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虽然近年来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已经逐步引入了绩效考评理念,但是却并未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受到传统经济观念与体制的影响,并未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会出现项目重复盲目开发,或者是经费出现铺张浪费等问题。再加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管理部门并未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与责任,也并未与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工作协调,无法进行高效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考评体系

  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有助于提高预算绩效考评水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部门公共财产进行综合性考评。当前,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于考评对象的选择,确定考核方法与绩效目标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所以绩效考评的结果也缺乏准确性,无法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支出的凭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参与计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也会导致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实施趋于表面,严重丧失了绩效考评应有的权威性。

  (三)并未对绩效考评结构进行全面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考评,主要包括业务考评与财务考评。业务考评是对业务活动树立项目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与项目完成情况、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业务考评,此种考评是以考评结果为导向,也是预算绩效考评中的重点内容。财务考评则是对资金的落实以及项目支出情况进行考评。由于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科学研究预算资金绩效考评,缺乏对考评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严重降低了绩效考评体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构建方法

  (一)充分重视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

  通过强化构建预算管理考评体系,加强对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的重视度,有效落实,落实相关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从而加强单位的资金统筹安排与预算管理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主体,科学合理的编制单位预算情况,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二)重视内部控制与计算与校培训教育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切实增强相关人员对于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明确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性,各单位能够有效地开展经济活动,进一步加强内控控制与计算各项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活动,鼓励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积极踊跃地参与培训活动中,不断完善并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技能,增强内部控制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员工通过培训掌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点,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与计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配合。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的经营企业有所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不能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难以通过成本与产出、进行有效评估。对于各类问题,事业单位大多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将各部门的重点任务与职能有效联系起来,并结合紧密的项目作为考评对象,从而选择定量的指标进行考核,通过定性指标进行辅助,进一步增强绩效考评体系的利用价值和可操作性。通过制定具有共性的考评指标来有效的应对项目与单位间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可比性。

  (四)充分重视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充分重视预算管理阶段的多元化要求,扭转传统的分配式方式,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力度,通过建立并完善预算执行追踪机制,对于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科学合理的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且进行记录和总结。通过健全执行制度,分析预算工作的执行进度,了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重要信息向上级沟通和汇报,有助于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信息高效传递现实,提高沟通的高效率,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五)有效利用绩效管理考评结果

  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强对绩效考评结果的重视程度,也应当有效应用,并且将其当做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地减少预算资金的分配情况,取消实施效果差的项目,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科学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对于现有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制度,能够向社会公开宣传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群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的参与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中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制定科学严格的监督体系,紧密追踪,并且保障各项项目实施进度与完成情况,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于内控市场下有效地建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重视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各单位紧密沟通,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利用绩效管理工作效果,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1]李文慧,叶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xx(15)。

  [2]崔慧宇。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其完善措施[J]。人民论坛,20xx(11)。

  [3]曹越,伍中信。政府会计二元结构体系中的概念框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4)。

  [4]王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xx(11)。

  [5]沈丽华。探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及预防对策[J]。中国商贸,20xx

绩效管理论文篇14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在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对战略性绩效管理认识不足、战略性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战略性绩效管理指标设置不科学和缺乏畅通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渠道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结合、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的健全上做出努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PDCA理论

  随着企业管理向战略管理阶段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作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战略性绩效管理日益成为连接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这一企业战略性资源的纽带,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实现效益和效率两个有效性的关键。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先天性缺陷,在战略性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以促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战略性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一)战略性绩效管理涵义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一个闭合式循环。通过这个良性循环过程,管理者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不断改进员工、团队和组织绩效水平,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绩效管理相比,战略性绩效管理更着重于团队绩效与组织绩效一体化导向,着重于长期绩效导向和竞争优势导向,关注焦点集中在组织绩效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上。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作用

  一是有利于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它能让管理者将最明确的信息和责任传递给员工,有利于员工充分体会到战略性绩效管理对自己的近期和长远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员工情况。它能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层级员工的工作绩效,发现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的差距。三是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它能将员工的工作目标同部门的目标、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这就保证了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同步达成。

    二、民营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的问题

  (一)对战略性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民营企业对战略性绩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依然把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划等号,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年末填写的那几张考评表就是绩效管理。实际上,战略性绩效管理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问题,还包括对组织绩效的计划、考评、分析与改进,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战略性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但在目前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中,企业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发生了严重脱节,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

  (三)战略性绩效管理指标设置不科学

  绩效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战略性绩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但却刻意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这种做法必然导致难以突出那些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几个关键指标,所以很多国企的考核指标面目基本一样。另外,在考评标准上也缺乏量化和可操作性,而且与绩效计划结合不紧密。

  (四)缺乏畅通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渠道

  要做好战略性绩效管理工作就必须深入系统的看待绩效管理,建立良性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很多民营企业的绩效沟通与反馈机制非常不完善。民营企业往往不重视与员工充分沟通,也很少为员工提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这便导致员工不知道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绩效考评工作无法达到改进绩效的目的。久而久之便造成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员工的抵触情绪。

    三、改进民营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促使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有机结合

  首先,绩效计划的制定要与企业愿景和战略一致,并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根据企业愿景、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确定整个企业的绩效目标。之后,通过企业的绩效目标与企业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以及业务流程的相互结合,将绩效目标分解到各级组织上。

  最后,经过层层分解,将组织绩效落实到员工。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将企业绩效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得以协调统一。

  (二)以PDCA理论为基础进行战略性绩效管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其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给予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民营企业要运用这一方法,形成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的闭合式循环。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简便而有效的考核方法是战略性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因素影响公司总体目标实现,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只是少数关键性因素。所以民营企业要围绕关键性因素来设置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另外,民营企业还要重视绩效评价体系的执行,一是过程方面,考核一定要按照程序和标准去做:二是考核结果要真正运用,也就是说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人员调配、晋升辞退、职业生涯规划等要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许仁妹。创新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J]。上海企业,20xx(8):61-63.

  [2]郑敏芝,宋延军。战略性绩效管理:组织发展的推进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xx(3):63-65.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6422.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下一篇:先进个人评选方案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