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物理知识点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物理知识点篇1

  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

  (1)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2、黑体

  (1)定义: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些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注意:一般物体的热辐射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三:能量子

  1、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只能是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E叫做能量子。

  2、大小:E=hν。

  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h=6.626x10—34J·s(—般h=6.63x10—34J·s)。

  四:拓展:

  对热辐射的理解

  (1)、在任何温度下,任何物体都会发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这是热辐射的一种特性。

  在室温下,大多数物体辐射不可见的红外光;但当物体被加热到5000C左右时,开始发出暗红色的可见光。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辉光逐渐亮起来,而且波长较短的辐射越来多,大约在15000C时变成明亮的白炽光。这说明同一物体在一定温度下所辐射的能量在不同光谱区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温度越高光谱中与能量的辐射相对应的频率也越高。

  (2)、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有显著的不同。例如,将钢加热到约800℃时,就可观察到明亮的红色光,但在同一温度下,熔化的水晶却不辐射可见光。

  (3)热辐射不需要高温,任何温度下物体都会发出一定的热辐射,只是温度低时辐射弱,温度高时辐射强。

物理知识点篇2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物理知识点篇3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物理知识点篇4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

  ②使接触面光滑些;

  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④使接触面分离。

物理知识点篇5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物理知识点篇6

  重力要点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为什么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答:“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如果这个面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

  2、利用公式G=mg应注意什么?

  答:① G=mg是一个物理公式,而不是单位换算。

  ② 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须用国际单位。m的单位用kg,G的单位用N。

  ③ 公式中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④ 要会将公式正确变形,灵活应用。

  ⑤ 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3、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答:如下表所示:

  4、怎样确定物体的重心?

  答:(1)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大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少数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环形物体)。

  (2)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 方法是:在物体上任取一点,用细绳从这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然后用细绳 这条直线外的任一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

  例1 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知识点 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闯关点拨 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等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故A选项不正确;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B选项不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一种特定的垂直,是指与水平面垂直,故C选项也是错误的;由于重力作用,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都要落回地面,所以D选项正确。

  解 选D

  例2 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知识点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闯关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解 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这个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了。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时,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方向才是一致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总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故选项D是正确的。

  答 选D

  例3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 ;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 。

  知识点 重量与质量成正比

  闯关点拨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甲:G乙=m甲:m乙

  答 5:2 78.4N

  例4 重29.4N的铜块,能否用最大称量是500g的天平称它的质量?

  知识点 重力大小的计算

  闯关点拨 这道题目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m= G/g ,求出铜质量,与天平的称量500g进行比较,若m2ff倒缩小实照相机f2f倒放大实幻灯机u放大正虚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物理知识点篇7

  根据物理学习的学科特点,在总结了相应的学习规律后,我们得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便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物理学习的脉络,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在中考冲刺阶段,这些方法十分值得借鉴。

  一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主要是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达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主要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括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物理学习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个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0419.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初二学生入团申请书800字
下一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