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1

  为了跟随时代对人性的追求,教育领域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以及教师等教学工作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平等民主的、符合时代的新型关系。实施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首先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其中主体对象是全体教职工以及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的时候,要首先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然后再解决问题。

  一方面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去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这样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去自主性学习。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特点,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遵循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师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老师也是教育的管理的主体,而不是高等教育管理下的教书机器。而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管理体系下,教师更应该亲身参与到教育管理当中。与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映来不断提出教育管理的改进方法,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从而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高等教育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可行性

  2.1 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限制了高等教育管理

  在高校的管理体制的长期影响下,高等教育管理在实行改进革新的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原本的教育体制由于传统观念过时理论不可能一下就能够解决,总会遗留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权集中在高校高层领导者、管理者事务型的管理策略以及在教师评职称只重视论文数量等。高校的高层重视结果多于过程,对于高等教育更多的是监控而不是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改进建议,就如同封建社会中君臣之间关系,高层管理者只是将全体师生作为自己的意志另一种体现方式,诸如此类都阻挡了高校前进追赶时代的步伐,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限制了以人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施行。

  2.2 盲目照搬,忽略自身特点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被提出之后,国家教育机构鼓励该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自此众多高校开始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掀起了一波学习和模仿该模式的高潮。在学校的标准要求下,高校更多的注重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中是否被成功实行,完成上级所布置的任务,然而并没有考虑到人情感、特点、需求、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这种管理下,教师只是机械的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线。这样一来,教师只是忙碌在量化的工作中,没有一点自己的主动性,发挥不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优势,高等教育管理也不能因此而得到革新。这种现象并非个别高校,这也是我国教育方向改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跨越过去才能够追赶上时代的脚步。对于众多高校来说,在面对新兴的教学理念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照搬抄袭,如果适合自身教学体系,则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来学习借鉴,如果只是完成任务似的遵循以人为本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念,只会毫无作用甚至会产生反向作用,影响原本的教育管理。

  2.3 传统教育管理较强硬,打消学生积极性

  高等教育管理的管理对象大多是思想价值观基本成型的,对于这种思想独立、有个性的学生,以往的教育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所用语言较为强硬或者说较为绝对,例如禁止、坚决不允许还有严惩不贷等。当这些词语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会令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这不但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辅助他们好好学习,而且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够较好的解决这种情况,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使其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学习的到来,进而取得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2.4 教学总结形式化,不具备其存在意义

  教学总结对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高层可以从此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建议以及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反馈,从而侧面了解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但是众多高校在这一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总结过于形式化,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和反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对教学管理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而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下,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和反映会得到足够重视,从而促进教育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建?h

  3.1 改换以往教学理念,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实行,首先需要先改变高校的管理观念。以往的教育管理观念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渐渐的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所以需要新的教育理念以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以人为本恰巧符合,因此,高等院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然后根据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来进行教育管理,建立一个具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而在改换教学理念的时候教师需要起到引领作用,带领学生较快的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以及课下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同时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贯彻落实学生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只负责从旁辅助。学生学习时,教师不应强硬灌输给学生,尽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多元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等教育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多种多样,诸如精神文化、历史文化还有物质文化等多元的文化组成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有一面精神旗帜,引领着教职工和学生形成一样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然后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关系,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或者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再之后高校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当然是促进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染以人为本的理念。

  3.3 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以往的教学评价机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对与教育管理的重大意义没有显示出来。而在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评定,还需要在原先教育成绩上加上教师的人格品质、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考虑,毕竟实行以人为本理念,而教师也是其中的绝对主体。高校要做到对教师评定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可以对优秀教师进行褒奖。对学生的评定同样也要遵从多方面进行评定。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2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形式下,激发人的潜能和注重发挥人的主动意识等成为新的教育目标,并且人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这一观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这也是传统教育所遇到的一个新的挑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为了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对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意义重大

  (一)对于高校教育精神的发扬有积极作用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高等教育不断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必须率先垂范,高校要以身作则。但是,在实际的高等教育中,存在很多令人不齿的现象:招生中不乏黑幕,抄袭学位论文,用论文数量片面地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职称评定中的造假现象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求真至善的教育精神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高等教育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教育工作者把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自己的思维及行为习惯当中,进而形成性格及人格的一种基本倾向。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一切为了学生,以人为根本,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发扬高等教育精神。

  (二)顺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分别是: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以及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在建设和谐社会时,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我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并且,人的综合素质、品质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会对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提高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对情感、知识、能力及素质品质等多方面地追求。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施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三)有利于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目的及本质

  我国没有清晰地界定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只是局限性地考虑了高等教育和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侧重高等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了高等教育对人本身的意义。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下,凸显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即在于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明确这一目的以后也让人自然而然地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及本质。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教育管理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在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学生和老师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树立教育理念不能脱离这个主要对象,因此要完全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此融入实际的管理中,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第一,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这一理念。以医学生为例,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专业及课程,以社会需求及学生个性为基础,合理而科学地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主。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进行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多使用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再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不同个性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后,不要忽略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包括学生的高尚品质、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

  第二,树立“以教师为本,鼓励教师参与和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而且还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因此,各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注重教师的参与性,增强教师责任感的同时,使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本身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增加教育管理的透明度,加强教师对于学校的归属感。此外,还要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二)施行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在高等教育管理当中起到了监督、控制、调节、改善等作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要求各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师这一方面来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极少涉及教师的自身发展、人格魅力、教学方式等方面。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其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的同时,其也需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在评价教师时,必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及适宜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兴趣。从学生这一方面来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极少涉及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及道德素质等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学生时,需注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制定弹性化的评价标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打造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

  学校文化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近些年来已成为各高校进行教育管理的重点。学校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物质、精神及制度,诠释了各高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教育精神及价值标准的完美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当中最为隐蔽的一个影响因素。为此,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改善校园环境开始,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打造以人为根本的校园文化,进而增强学校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四)管理中注重民主,加强情感教育

  高等教育的管理中要注重民主,民主的管理办法能够保证学校办学的合法性,也会影响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更会影响高校教育的发展。民主管理在《高教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保证师生的合法权益,让师生可以依法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意志,集中多数人的智慧。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要敢于和善于实行民主管理,为师生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在民主管理的同时,领导者还用注重情感管理,人的感情会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作为管理者要在感情上作些投资,多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师生的合理需要,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减少消极的情绪,进而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态度,最终达到提高育人效率的目的。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时代进步的产物,社会需要和谐,国家需要进步,就需要人的努力。这些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学校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管理方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3

  摘 要: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期间,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教学管理,并没有完全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也并没有在工作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很难在实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从以人为本的概述、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两方面,研究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校教学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学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8-0020-01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充分体现出“人”的本位性,将人摆在制度的前面。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要始终将学生、教师作为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以便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这些主体均属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就表明其本化性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不应当被理解为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性质,而应给予师生充分的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可充分体现在其内在潜能与发展潜能上,并充分表现出其在社会中所应得的尊重与鼓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先满足人的自然发展的属性,然后才能够发展其社会属性。如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单纯理解为管理对象,就会僵化该项工作。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师生,调动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师生的被管理者的角色地位。而且师生属于独立存在的个体,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满足师生教学相长的同时,还应满足其精神、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管理者将以人为本引入到教学管理中,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并在教学管理的各方面体现出主导性地位,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如沿袭传统教学理念,那么教师与学生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管理者只有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推动师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者只有使教育人性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

  管理者要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到以人为本对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管理,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维护和实现教学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期间,就需要管理者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为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服务,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者从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来调动教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期间,管理者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要想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教育与时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同时,管理者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系统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便捷性。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坚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并非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既要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又要不断完善为学生服务的保障机制。管理者为学生提供服务时,可从经济、精神以及就业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以促使教学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将心理指导与资助学生作为主要内容,加强与他们的精神沟通。针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管理者要予以安慰与疏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教师和学生有实际困难,管理者应给予一定的资助,从多方面关心教师和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既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4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对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高校改革也不例外,现阶段,包括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和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改革转型时期,我国的人事管理改革机制尚不成熟,相伴的社会各项改革也不到位,许多高校尝试了各种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收效甚微,综合归纳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观念陈旧,忽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我们相当多的高校人事管理改革方式和程度比较保守,虽然尝试了各种改革方式,都因思想观念过于陈旧落后而以失败告终,这是传统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陈旧的管理体制长期得不到改变造成的结果。

  (二)高校的人员聘用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校教师聘用制度,高校人事管理要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聘用制度一定要下足功夫。它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反观我们现在的高校教师聘用制度,虽然在形式上是采用的人员聘用制度,能者居上,但很多时候这也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呼喊公平聘选口号而已,实际的高校内部人事管理环境真实情况根本就不是这样,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聘选不合理,长期采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身份化管理,忽视了岗位定则的重要性。解决高校人事管理的不正常现象,在当前环境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淡化高校人事管理中过度重视身份化的现象,强化岗位定制,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使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缺乏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主体效益分配方案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而在身份化条件下,我们会自然而然的采取平均主义,还错误将这种平均观念认为是公平,这样会造成高校中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同的职位,不同的人员身份,得到的实际待遇一样,这样显失公平的现象长期存在,并且得不到有效改观,严重制约着高校人事管理健康、科学发展。

  (四)高校人员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高校人事管理实施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如何对高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是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值得深思的问题。纵观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该体系的院校在考核评价的实施上明显存在着问题。

  二、以人为本观念的高校人事管理实施的建议和措施

  面对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我们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高校人事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高校人事管理进行改革。

  (一)在高校岗位聘选中要体现以为人本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高校的人事安排管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人事聘选制度不能有效实施,岗位和身份制观念模糊,鉴别不清,脱离了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因此,高校人事管理一定要加强岗位的聘选机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中人的关键性作用。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人本人的人事管理要充分体现对人的重视,高校人事管理要对高校中的受聘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检验人事管理是否得当,评判出人事的安排运用是否合理,这是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对于未成功聘选的人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

  储备体系,使人才能合理流动高校的人事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那么在人员的安排上要体现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高校未成功聘选的人员,高校一定不要放任不管,置之不理,要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储备机制,保证人才的合理运用。

  三、结语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5

  1革新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当前环境下,我国各大高校需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学校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具体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管理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一所高校的生存根本,若没有学生这一教学对象,学校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主要在于为社会培养高文化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故高校教学管理需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管理重点,并实施一系列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措施,在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教学管理中以教师为本。对于高等院校来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和领导者,是开展和引导各项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需注重和培养教师的人本思想,密切关注其教学工作与日常生活,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减轻其精神负担,并尽量为教师教学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工作环境,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发展其创造力,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为高校教学管理贡献自身的力量。

  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当前环境下,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偏移、学生课堂学习兴致不高、师生互动性差以及教学培养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不相符等多种问题,且人才培养模式固定、单一,整体效果不佳,导致许多学生在结业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各高等院校需及时转变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并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方法,激发其内在潜能与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围绕“学生中心”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发挥社会与学校的共同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并通过多种不同的运行机制组合,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且该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需明确:学生课堂知识学习为基础,素质培养为核心,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素质培养等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学校还需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鼓励社会大众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3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师生行为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6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以人为本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所以要求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科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下高等学校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一方面是个性很强的学生,一方面是社会对教学的要求日益增加。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应该科学、高效,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完善和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面临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在2005年3月重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定的实施标志着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学籍管理中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 在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求末。所以才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

  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人们开始重视对人性的关注,强调人的潜力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学籍管理是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籍管理主要包括经过升学考试或是按规定手续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进入学校学习的资格,每学期学生的学业成绩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选专业、转专业,阶段性的成绩不合格的留级、降级,意外事故的休学、停学,犯错误的各种处分,毕业时的毕业审查及发证工作等。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对于促进学校学风的好转、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由管理者围绕着学生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学籍管理中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地扩大,学生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前的“精英型”教育向目前的“普及型”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需求影响高校专业的走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这就要求高校的办学需求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办学宗旨,因为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向社会自主择业。这样,学生对学习的时间,如何去修完自己的学业,学习什么专业以及用多长的时间去修完,学习哪些课程都要求有更多的选择。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办学的根本,以人为本的观念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 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学风的转变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大部分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很差,学习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的劲头,遇到难题绕开走,纪律松散,缺少自制力。大学里没有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看护,学习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自觉性,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他们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有的上课想来就来,迟到更是家常便饭;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好一点的不耽误上课,但来了也是睡觉,严重的一学期也看不着几次人影,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期末考试不及格,有的补考不及格的课程过多就被学校降级。部分学生步入大学的校园后没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仍旧沿袭着中学的习惯:课堂上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喂”多少就“吃”多少。实际上大学的学习应该做到课前预习,课上思考,课后问题这样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还有的学生只重视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它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修养更谈不上,以自己为中心,语言不文明。

  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选择了进入大学后学习的专业,可是很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一点儿也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有的受到一些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一味的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极度悲观。还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模糊,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入大学学习,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有的混到最后,期末考试时什么也不会就想着如何去作弊,最终给自己得个“通报批评”或是“记过处分”,这一门课程算是白学。以上种种就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学风情况。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一路下滑。我们要发挥学籍管理的指导性作用,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好高校的自主权利,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为了转变高校的学风,就必须制定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学籍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基础保障。在制定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对现在的学风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首先,在新生入校后,各个院系就应将《大学生手册》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明确学校的要求,学籍管理的要求。另外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持本人学生证办理注册手续,这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籍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应该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其次,重视学生平时的考勤记录,考虑将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迟到、早退、旷课以及期末考试的作弊等情况与学籍考核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平时教学的督导,另一方面有利于杜绝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气。第三,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其实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勉强能进入高校学习,刚开始学还可以,越学越跟不上,就没兴趣了;有的是将大学看成了“大幼儿园”,只要不出事,学不学都一样,等四年过去后有现成的工作等自己做,根本用不上去努力;还有的是对自己当初报考的专业不了解,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从心理上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不都是学生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不应该因为不及格的课程太多就降级或退学,而是允许这样的学生多次重修,直到达到课程的要求。对于那些入学后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给予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学校也要尽量开设足够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灵活的选择学习的课程。另外,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选择入学的时间和完成学业的方式,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校完成学业,这样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和社会的接触了解社会需要哪些方面、什么样的人才,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毕业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权对违纪的学生作出处分,但是如果当处分失当的时候,学生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学校在制定学籍管理规定时应该明确学生的申诉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 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学籍管理中要贯穿学生是制度制定的主体,管理者应该改变行政管理的上对下的命令、指挥,为通过管理为学生服务。我们认为要真正在学校的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人性化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对将来学生走入社会谋求自身发展起着示范作用,服务人的管理观念对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是一种促进。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应该成为鼓励学生学习,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依法治校。我们曾经践踏过法律,结果代价惨重。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学校在学籍管理中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掌握好学校管理的自主权与学生接受教育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3、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同时它又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时刻确立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将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目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高校的学籍管理也实施了电子化、网络化,大部分学校都在实行电子注册,这就导致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及时、有效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不但要求有相应的机制和健全的信息网作保证,而且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完成好学籍管理工作。

  现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学籍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适应时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手段,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充足的动力,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晶言,李杰,浅谈成绩管理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5),67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7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管理;以人为本;策略

  随着目前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中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增强幼儿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以及能力,保证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能够以较高的职业修养开展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育赋予幼儿教师的必要任务,也是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的重大责任。本文便是以这种以人为本的幼儿教师管理为切入点,对其相关的管理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究,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借鉴。

  一、幼儿园管理中以人为理念的理论分析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社会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体现,对于人才各方面素质的挖掘与提升意义重大。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落实,是当前幼儿园的管理者正在竭力落实的一项任务。下面就分析一下以人为本的界定与具体体现。

  从理论层面来讲,幼儿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对于幼儿教师的管理,此种管理注重以人性角度为基点来分析并解决教师工作存在的问题,以采取具体措施引导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应用的作用,并不断地督促教师主动地进行学习,以达到使其自身能力素质有效提升的目的。

  幼儿园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关键就体现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于教师主体地位的呈现,要信任教师,允许教师参与管理决策,善待并尊重所有教师,为教师制定妥善的薪酬奖励制度,努力帮助教师在岗位中实现自我提升以及超越,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达到管理的目标及目的。

  二、幼儿园开展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策略

  1.为教师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管理,必须能够实现对于幼儿自主意识、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适当开发,而这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关键就在于教师自身具有灵活的思维。所以,幼儿园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注重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空间。一方面,幼儿园要为教师开展工作装置充足的办公设备、教育教学设施以及干净舒适的办公环境、适当的健身娱乐器材,确保教师在办公以及教学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应用各种资源,并实现对于其自身身心状态的有效调节。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当充分尊重教师对于本班工作的组织以及具体开展,为教师进行工作留出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允许教师在不偏离整体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灵活的手段及方式展开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从而使教师实现对于其自身才华的大胆的开发,让教师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舒适性。

  2.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管理教师

  幼儿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较为特殊,且其工作繁忙、责任重大,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帮助教师克服倦怠思想,督促他们以积极态度投入工作的必要保证。因此,幼儿园要善于设定适当的激励机制来对幼儿教师开展管理。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参照工作记录、工作汇报、家长反馈、幼儿意见等来为教师的工作设定阶段性的测评标准,定期地选择优秀的幼儿教师,从而使教师意识到工作付出与获得成正比的评价理念以及他人对于自身工作的公正认知。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可以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建立必要的联系,为教师设定必要的培训、交流、职务晋升与他校教师的名额,以多次的测评为参考标准,从中选择能够获得这一机会的教师,从而加大教师在工作的积极性。

  3.营造和谐、民主、舒适的管理氛围

  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教师的团队建设,定期组织不同的团队,展开文娱活动和教学评比,或者是侧重为教师设定团队性的教学目标及每一个教师在团队中担任的独立角色,帮助幼儿教师实现彼此互相信任与良好交际,使他们获得在幼儿园工作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尊重幼儿教师参与管理决策、提供管理建议的需求,在某些重要管理会议及管理变更中,允许教师代表或小组负责人参与,并积极地满足教师适当的生活与工作上的需要以及完善幼儿园工作的建议等,还要着力通过关怀与表扬等,使教师感受到他人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以及工作中的温暖,从多方面努力将幼儿园组建成一个和谐舒适的大家庭。

  幼儿教师在当前社会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必要的人性化管理手段,结合教师实际状况来开展全面有效的管理。

  [1]陈燕。浅谈“以人为本”思想下的幼儿园管理[J]。管理观察,2009(13)。

  [2]林运清。以人为本的幼儿园管理模式浅探[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6)。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篇篇8

  一、以人为本价值观念为引导

  幼儿园是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机构,以人为本的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关键的是提高教职工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一)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观

  努力促使教职员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本园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意识,把为幼儿教育作奉献作为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同时,要注意教职工个人的精神追求与集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和谐与互动。一方面要鼓励、提倡教师尊重自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主见。有自主、自动、奋发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精神需求。

  (二)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

  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应该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熏陶年轻一代,成为儿童心目中良好的榜。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实现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幼儿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方面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发的业余进修,真正落实和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以人文关怀价值为基础

  (一)以了解为前提,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要了解教师的需求、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等等,要能切身去感受教师这一岗位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尊重、信任、依靠教师的基础上,重视和激发教师成就感的需要,做到依据教师特长特点,采取扬长避短的管理策略,尽量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又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力互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得到发展。

  (二)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在在执行幼儿园管理制度时,要尊重老师,老师有权利找领导反映情况,对某些事情做出解释,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有义务耐心倾听,帮助她们排忧解难,听取老师合理化的建议。管理者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宽容和大度,批评和指责的同时,也应该有安慰和倾听,给予教师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平息老师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形成正向合力,推进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三)以优质服务来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幼儿园管理者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点,把幼儿园管理构建成教师发展的平台,认识到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要使老师们有主人翁意识、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多挖掘她们的潜能,为她们的发展做好服务。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幼儿园要努力为教职工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三、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为保障

  幼儿园在制定一系列制度的时候要时刻考虑到制度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事实上,也只有从以人为本出发来建设制度,才能使文本化的制度,内化为幼儿园全体人员的共识,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制度效能的最大化。

  (一)上、下级有效衔接

  制定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工作,它发挥着调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因此,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管理者和群众双方的意见,要上下结合,互相理解,共同认可,做到人人有责,事事有制。

  (二)具体操作性强

  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基本任务制定言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搞花架子,制定的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如把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作为基本条例,在服务承诺中使用“不求家长办私事、对晚接孩子家长一个样”等明确要求的语言等。

  (三)注重日常工作的细节

  幼儿教育工作,看起来是小孩的吃喝拉撒玩学,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是细微、繁琐、至关重要的,只有把细小的事情件件做好了,才能确保孩子在园的健康安全,快乐成长。所以制度中要对涉及安全、饮食、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加以关注。

  (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人性化制度应该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制定的,出发点是让老师们快乐地工作,只有老师们快乐了,孩子们才能快乐,才能提高保教质量,所以管理制度一定要从有利于发挥各位成员的积极性出发,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公平合理、一视同仁、奖罚适度,在制定考核制度时,以端正老师思想为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为重点,而不能让制度成为束缚教师的工具。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管理是一种创新活动,这些创新包含在管理方法、手段、思想、体制等内容中,幼儿园管理者如果能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去管理幼儿园,就会极大地发挥幼儿园全体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参考文献】

  [1]姜素梅。试论人本管理原则在幼教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12)。

  [2]许明仙。强化以人为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03)。

  [3]欧阳朝元。现代幼教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J]音乐探索,2007(01)。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178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护理实习总结
下一篇:质量检测报告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