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教案篇1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教材;创新技法;创新能力;教材编写大纲
1. 前言 科技创新已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为量。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在科学技术和高新产业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取得主动,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要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教育。特别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封建文化传统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发展,虽然经解放后半个世纪的建设,已有巨大改观,但科学技术仍明显落后于先进国家,这正是加强创新教育迫切性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创造力,只有近15%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是指三项基本能力:探索能力、与新事物相关的想象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关分析认为,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这四种障碍在多数青少年头脑中普遍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倾向将日益增强。由于中小学长期以来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各科教育互相割裂,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以应对时代的挑战,是摆在所有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深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应努力增强青少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固本强基工程。科技创新教育的号角吹的越来越响亮,全国各中、小学都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施,但适合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的教材甚少,一些书籍在理论上谈的多,实实在在能实施的少。在中学中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迫切需要一本浅显易懂、内容具体、容易推广并具有思维启发性的优秀教材。所以,对科技创新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及价值。
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由山西省教育厅直管的完全中学,学校领导对科技创新教育非常重视,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之后就提出了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的目标。现在,我们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已经是“山西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的实验校,而且中高考的升学率也是名列前茅。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和开发适合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教材,早已是想要尽早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组织了我校的一批省级优秀科技教师,组成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研究小组,从2010年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完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并制定了“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2. 程序与方法
2.1 查阅资料,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课题组成员分头查阅资料,然后组织学习,并分析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发展趋势,审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结合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初期实践进行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过学习讨论,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的教育理论对中学生来说深奥难懂,给中学生讲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含义和作用等,估计是起不到多少作用,应多以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较为实用,效果也应不错。不过还应进行试验后才可确定。
2.2 拟定方案,分组实验,观察效果。(1)分实验小组。选一个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将实验班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实验课表现和任课教师评价等为参考,平均分为五个组,每个组约10~12人,每个组所教的科技创新技法和拟实现的目标一致,但采用的方法和教学材料内容不同。
(2)各组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组先讲创新理论,如什么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作用是什么?在科技创新中会产生什么效果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讲述相关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是可以用于教学的典型的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可以是以往本校学生的创新项目,也可以是校外的。然后,设计一些实例,让同学们进行模拟案例进行创新技法训练。这些实例可以是以前有人做过的,也可以是以前还没有人做过的,可以是一件实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完成前面教学内容后,在一个设定的现场进行实习,实习内容从选定课题到设计方案,从完成研究到撰写研究报告等。
第二组不讲创新理论,而是根据要培训的创新技法讲述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接下来进行实例训练,最后完成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创新理论的讲述,其余都一样。
第三组先讲创新理论,而后案例分析,最后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实例训练,其余都一样。
第四组先讲创新理论,而后实例训练,最后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案例分析,其余都一样。
第五组只讲案例分析,然后就是现场实习。
(3)实验效果的观察与评价。从现场实习情况评估各组的教学效果和科学素质的提升情况。最后,再从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情况来评价实验班和其他班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评价实验班各组的科技创新能力,并由此试验情况确定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3. 结果
3.1 实验班的选定。高中部61班的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在所在年级都是处于中等水平,选为实验班。
3.2 分组情况。将实验班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实验课表现和任课教师评价等为参考,平均分为五个组,每个组约12人。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赵斌、王一冰、李文杰、涛、冯子林、张浩宇、王婷、王一鸣、张宇婷、王成、郑娜、张毅博
第二组:智峥、乔子钊、周泽华、韩琛、袁龙、孟晓敏、杨洋、苏欣、李艳、张家宇、卢宇、王文炳
第三组:曲效鹏、邸吉廷、樊高宇、翟燕兰、刘柄宏、温雨雁、刘未未、李超、李美霞、张梁、高艳梅、刘昭融
第四组:李磊、唐晓燕、王晋、张小燕、程慧泽、李倩、赵卓慧、王旭锋、郝晓宇、刘琪、王琪淼、张哲源
第五组:李文才、段雨彤、冀拓、郭兰英、王斌、李肖君、申燕、武世雄、高源远、段成刚、武敏、郝国祺
3.3 考察结果。按照(2)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设问法、列举法、自然现象探求法等创新技法的训练,并进行了查阅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然后在校园内、实验室、超市等地现场实习,最后依据(3)对各组进行了考察,结果是第一组和第二组各项指标考察结果相当,都比较好;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相当,但成绩次于第一组和第二组。
在忻州市和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实验班61班的同学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第二组的智峥等八位同学的项目《大豆、豌豆、大米、小米中皂苷含量比较》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乔子钊同学的项目《冬季积冰鞋底防滑措施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韩琛同学与第三组的翟燕兰同学的项目《机械能守恒条件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李艳同学的项目《金山铺香瓜甜的原因》荣获忻州市二等奖。第一组的王一冰等八位同学的项目《加杨叶落叶前后黄酮含量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二等奖,冯子林同学的项目《平抛实验装置的一种设计》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张毅博同学的项目《原平市农村小学办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第四组的唐晓燕和程惠泽同学的项目《垃圾优化处理方案研究》荣获忻州市二等奖。第五组的郭兰英同学的项目《关于超市检票合理性的调查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三等奖。第四组的张小燕同学、第三组的邸吉庭同学和第一组的王婷同学的项目《龙爪槐落叶前后总黄酮含量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二等奖。实验班61班全班的获奖数量占全校的60%以上,获一等奖项目数占全校的90%以上。
4. 结论 通过以上一系列分组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 在中学进行科技创新教育不需要对创新理论详细讲解和深入研究,讲与不讲效果不明显,若讲还需占用时间,所以应取消。
4.2 在中学进行科技创新教育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办法效果最好。
4.3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创新理论和实例训练相结合或只进行案例分析的效果不如前两者,但也比不进行任何训练要好的多。
5. 分析与讨论
5.1 创新理论对中学生来说有点深奥,所以只做简单的介绍即可,再说,由于高考压力很大,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占用时间太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尽量避开。
5.2 既然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办法最好,在编写教材时应基本上采用这种编写思路。不过在案例和实例的选择上要达到精选。
6. 研究成果――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编写大纲 经过以上所述研究,我们初步确立了如下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6.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科技创新教育是独立于现有文化课教学,又建立在研究性学习和通用技术课程之上的一门学校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使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再提升。
本教材将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关于“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品质的塑造”的教学内容;二、关于“中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的教学内容;三、关于“中学生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既可以作为科学素质教育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还可以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参考书。
6.2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工作根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合格人才。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本教材每一部分都力求做到浅显易懂,回避深奥的教育学理论,尽量以案例或实例启发和训练学生,使学生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以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
6.3 教材编写原则。以体现时代性,实用性为原则。不追求科技创新教育的理论深度和探讨,力求浅显易懂,实用高效,学生喜欢,教师好用。以案例分析,实例训练,现场应用为主要内容。体现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和创新观念,使学生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
6.4 编写目录。
第一章 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新品质的塑造
§1.1 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新素材能力的培养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1.2敢于开辟新径,大胆探索的勇气培养
§1.3正确的创新动机,强烈责任感的培养
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对比,形势教育。
§1.4谦虚谨慎,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二章 中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
§2.1设问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2.2组合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2.3置换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2.4移植法案例技及能训练
§2.5自然现象规律案例及技能训练
§2.6列举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2.7现明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第三章 中学生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写作
§3.1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格式
§3.2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前言的写作
§3.3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
§3.4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
§3.5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图标和表格的制作
§3.6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及写作
说明:教材中所选案例和实例素材部分来自我校2006年以来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意作品(见附件1),剩余部分选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和机器人大赛创意作品。
7. 展望 目前,我们这项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BHA100068)“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的子课题,不久将会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参考文献
[1] 陆久广。 实施科技教育战略推进科技校园建设[J]。 中国科技教育。 2013,4:6-7
[2] 张英光。 关于科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 中国科技教育。 2012,10:6-7
感统训练教案篇2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警察职业技能;信息技能
作者简介:靳慧云(1958-),女,辽宁人,浙江警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网络安全及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基于岗位应用的公安信息化职业技能培养与教学实践研究”(编号:ZC09082) 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5-02
一、 公安信息化视野下警察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的内涵很广,包括工作技能、办事能力、身体体能等多个方面。警察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的控制技能、快速处置重大事件的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而在公安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能力无一不与信息密切相关,信息技能构成了在公安信息化视野下的警察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
公安信息化就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应用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实现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其主要目的是落实“科教强警”战略决策,在现有的公安工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和不断完善全国公安通信网络和全国公安信息系统,推动公安各业务系统的应用,与全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为基础,以“数字化警察”为目标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在这个大的信息化背景之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深入人心, “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操作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已经成为共识。一个“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受益”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因此,作为警察职业技能中的信息技能要求,更显突出,备受关注,成为当前警察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要任务。
警察,出于职业的需要,信息技能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规范化采集能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以实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公安信息化应用技能培养和教学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全警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是公安信息化下警察职业技能教育中的一项紧迫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二、警察职业教育中信息技能教育的缺失
(一)在教学上,缺少警务信息技能的相关内容
虽然,警察职业教育一直强调与实际工作保持同步,但在警察职业技能教育上,特色不够突出,教学内容实战性不强的现象仍有存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缺少警务信息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与实战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尽管这源自许多客观的因素,比如公安网的保密性、学员警察职业的不确定性等等,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警务信息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因为这种缺失将导致在信息化背景下警察基本的职业能力缺失。
(二)在方法上,缺少足够的实际操作训练
尽管一些院校注意并开展了警察信息技能教育,但并未深入改进或创新教学方法。讲授居多,训练技能的环节较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际操作和熟练掌握信息技能的机会。同时,缺少必要的教学环境和设施,难以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更做不到实情、实景和实战训练,其结果是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信息技能,难以达到实训的预期效果。
(三)在师资上,缺少有经验的复合型教师
案例和实训项目的设计是整个信息技能训练最重要的环节,虽然,我们的教师一直以锻炼、定期调研等多种形式保持与基层的密切联系,但是,毕竟大多数时间是在院校内工作,在以信息技能为重点的案例和实训项目设计上,特别是以真实案例、疑难案例、甚至未侦破的案件为实训材料时,任课教师仍感势单力薄,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却难以如愿。建立和强化院校专职教师与住校教官的协调配合机制是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工作。
三、公安信息化视角下的警察信息技能教育的改进
(一)以公安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警务信息技术基础+专业警务信息技能”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教育训练内容的公安职业特色,是提高警察信息技能的基础。公安院校是培养职业化公安人才的专门学校,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新时代对公安人才有更高的期许,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中,要充分突出鲜明的公安职业特色,特别是对信息技能的传授方面,应该摒弃冗长的传统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公安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也是体现公安专门人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
根据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民警信息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公安信息化知识和警务技能。为此,从警务工作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和训练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警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常用信息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知识与操作;利用Word制作公安文书;利用Excel制作案(事)件数据处理及相关警务数据处理;利用PowerPoint制作案(事)件调查或相关工作汇报[2];利用公安网搜索引擎在公安网上进行串并案信息搜索;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与警务相关的社会信息等等。第二部分是警务信息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安信息化基本知识、公安部“信息系统和资源库”的操作与使用;部省地综合应用平台的操作和使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和使用;用于时空轨迹[3]分析的一些单应用系统;网上作战常用的工作法、技战法及经典案例等等。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校内机房实训+模拟实战平台实训”的新的教学方法,突出训练的实战性,是提高警察职业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1.在警务信息技能教学中,将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单一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来确定教学课程和学时安排的传统思路,构建并形成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警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授课过程。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公安实际中的真实案例以及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设计和遴选公安案例作为实训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这种案例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广大民警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网上作战的经验、提炼了公安信息应用的工作法和技战法,为教学结合公安实际提供大量的资源。及时地将实际应用的信息知识、新方法融入在教学中,贴近了实际。尽管这种教学还不完全是实景、实情的真实过程,但通过优化设计,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感。
2.在警务信息技能教学中,建立模拟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感受能力、采集能力和初步的系统应用能力。实训是提高信息应用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公安计算机网络的性和实时性,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和实训直接在公安网上进行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模拟公安网的实训平台,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学生可以完成规范化的信息录入实训,而规范化的信息录入和海量的数据是信息应用的前提,因为公安信息的应用以及信息研判的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信息源的质量和数量;二是由于系统是模拟的,学生拥有各种系统的权限,可以保证模拟网上侦查实训的顺利进行;三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同时进入某一系统时,带宽足以保证实训正常进行。总之,建立一个虚拟的公安应用实训平台和专门的情报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系统中、虚拟的环境下,完成从数据录入、信息查询、分析研判等一系列的操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规范化的信息采集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3.建立案例和实训项目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提高学生主动应用公安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案例和实训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育训练最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讲,案例库应包括三大类的实训项目,一是虚设案件,让学生网上展开侦查,由于此类实训室是按照常规的工作套路进行设计的,因此能够在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训练;二是疑难真实案件,此类实训案例是基于已经侦破的真实案件设立的,所以,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结论与案件侦破过程对比,查找不足,提高适用性,主要训练的是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三是未破案,这是一种拓展训练,学生可以开展讨论,如果说前两类实训项目是练的话,第三类则是真实的“战”,学生在校其间就可一定程度的置身于公安实战。这种突出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在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训化、教学与公安实战的一体化”的要求。
(三)以服务实战为宗旨,构建“教师+教官”的新型教学团队,拉近教学与公安实战的距离,是提高警察职业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当今警务工作模式由传统方式逐渐向传统+信息化方式转变,并且越来越青睐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公安实战一线的鲜活案例以及提炼的工作法与技战法,无疑对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的培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解决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难题,一方面,承担公安信息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教师到基层锻炼,学习和了解一线民警公安信息应用现状,亲身参与公安信息应用的过程,了解公安机关的需求;另一方面,聘请基层公安信息应用能手作为驻校教官进驻学校担任部分教学工作(三年一个周期,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另外半年时间回原单位工作,以保证与实战不断线),教师和教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形式、共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共同备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警察职业信息技能教学和训练紧密联系公安实际的程度,同时,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
四、结语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用足、用好公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民警公安信息应用意识和技能,显然,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知识和技能主要途径,而信息技能是当今警察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构建“警务信息技术基础+专业警务信息技能”的教学内容体系和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达到提高警察信息技能的目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安信息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作为警察职业基本技能的信息技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能教育和训练任重而道远。
感统训练教案篇3
关键词: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作战方式决定训练模式,训练模式牵引教学模式。当前,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发展的深刻变化,构建信息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班次组织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是当前任职教育政治工作实践性教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清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有助于促进任职教育实践教学与部队训练的有机衔接
近年来,大量信息化技术含量高的武器装备、指挥信息系统相继列装部队,部队开展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在装备配发方面,院校虽然在实装上大多落后于部队,但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却普遍领先于部队。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着眼学员岗位任职能力需要,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指挥信息系统的教学功能来组织实施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能够使学员深刻体验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的真实环境,能够较好地将部队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与院校基于信息系统集成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仗在一起打、统一背景训”的目的,提高院校教学效益。
(二)积极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是采集完善战时政治工作数据的迫切要求
数据是构成任何信息系统的基础。在应用中逐步补充完善数据,是系统不断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这一类系统所必需的特性。在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学员需要调用大量的基础性数据形成合理化的决策建议。由于政治工作固有的特点,其对数据的需求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能会涉及部队编成、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军事领域的数据,还可能会需要民族、人口、宗教、政党、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等其他诸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对信息系统而言,学员实际需要的数据就有可能超过基础数据库的边界,所以根据使用需求情况及时采集完善数据库就成为了政治工作数据采集的重要方法。
另外,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组织者一般都是政治工作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在与学员研讨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案就会成为经过理论论证的“专家知识”,其分析判断过程经过综合后将以知识库的形式进入基础数据库,成为系统的资源。所以,系统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对研究者进行支持,同时系统也将在高水平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增长和积累,从而为后续训练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支持。
(三)积极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能力素质
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将挂图、沙盘等教学器具承载的内容数据化,作业条件从形式上看不仅有文字和要图式,还有动态演播式和态势图等多种样式。形式多样的作业条件更便于学员以一种“预实践”的方式体验战争,对于没有实战经验的学员来说,在全面了解想定作业条件、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学员必然想急于知道理论上的相关阐述,自己怎样做才符合要求,促使学员在回顾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对战时政治工作基本知识的认知。这不仅改变了传统想定作业提供作业条件的简单化做法,更重要的是,它能真正地创造出一个虚拟的战场,使学员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反思,在反思总结中得到提升,在不断提升中逐步成熟,以此来解决和平时期战时政治工作的训练和演练难题。
二、客观分析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运用单一
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以信息技术、数据库、专家支持系统和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作战信息的收集、处理、分发,通过计算、推理和仿真等手段,辅助各级学员制定政治工作方案,解决政治工作面对信息化战场复杂的组织指挥、繁多的工作内容和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难题,可以实现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的科学化。学员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信息化指挥平台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的基本流程,掌握了指挥节奏,增强了信息意识,真正实现了“未来仗怎么打就怎么训”。
但是,在组织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无论是组训者还是学员都存在重视应用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文书生成功能,忽视作战评估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辅助决策功能。习惯于依靠经历、阅历对一般性、通用性想定情况进行推理判断,做出程序化处置,不能很好地使用信息系统对特殊条件、极端情况、非智力要素、现实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信息系统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在低水平徘徊,对学员全方位的锻炼效果不明显。
(二)数据利用率低
在组织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我们会在使用想定基础数据时产生大量的想定情况数据。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对敌、我、友三方人员的思想和情感施加影响来保障军事行动目的的实现,是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人的思想复杂多变、相对隐蔽,政治工作能否对其施加有效的影响,在没有实战检验的条件下很难得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因此,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中学员的报案不会存在唯一的标准案。其结果既可以导致在一定随机分布意义下的统计性的共性内容,也可以引起在一些非常规条件下的“出奇制胜”的个性内容。对于前者来说,可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积累数据的分析获得支持,反映出当前战场态势的基本规律,其结论可以作为情况处置的基本案收入想定情况数据库;但对于后者,则是对抗的各方根据自己对战场情况的判断做出的悖于常规的怪招妙招,其决策极有可能导致产生不确定性却有利于自己的新战场态势,其结论更应该收入数据库。两类情况是帮助后续学员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参考,也可以作为进一步作业的想定情况数据,政治工作专用信息系统应该对此提供智能辅助,通过建立相应的推理系统来辅助学员决策。
(三)实战动态对抗性不强
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具有很多的“发现”成分和“探索”因素,很适宜启迪、激发学员的发散思维。在组织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过程中,通过信息系统为学员提供一个接近实战的环境,提供更多“发现”和“探索”的险局、僵局、残局,使学员在对抗中感受到实战的动态性,完整经历和体验对预想情况处置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不仅包括对战场情况的分析判断,定下决心,实施指挥,而且要观察情况处置的结果,承担组织指挥的后果,尤其是体会到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在对抗中,学员作出决策不会是一厢情愿地设想其他方的决策和措施,而是在不断地对抗和选择中分析和探索最恰当的决策。在一个回合中的不当决策如果被对手利用,很快会在下一个回合中遭到反制,学员必须根据新的战场态势,进行再次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实施指挥的循环过程。对每名学员而言,这种因对抗性而形成的动态战场态势能够极大地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在对抗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发现静态思考所难以发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三、对加强基于信息系统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的对策思考
(一)提供动态战场态势
一是构设基本案模型。在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中学员会根据初始态势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形成不同的基本案。根据不同基本案所作出的决策指挥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战场态势,这一态势经过信息系统的态势表达模型转换后提供给学员形成系列动态想定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组训者应该在编写企图立案,进行集体备课时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本着“一案多策、一策多情”的原则不断补充完善基本案模型,以文字、数据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决策者动态展示因决策不同而导致的官兵思想政治素质、军心士气状态、军人心理水平、政治工作态势,以及敌军思想、情感、心理优劣等变化。以此来保证学员决策的背景和条件在不断演变,促使其在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下连续决策,而不是在一个静态的决策点上进行分析。以动态推演的方式体现战争的复杂性,增加演练的真实性,增大训练难度。
二是大力推广对抗作业。战争系统是对抗的多方在生死之地的较量,而这种较量总是要打破平衡力争主动的,其过程和结果是不确定的。采用对抗方式进行的训练,可以完全改变“走程序”“演戏”式的传统训练方式,学员在不确定的想定情况中更能够感受到一种接近实战的氛围,更能够刺激出一些更深刻的见解。这种方式比静态的研讨更容易发现问题,也更加符合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的实际。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想定作业的组织实施环节,组训者应该依据当前训练问题的需要,结合学员的报案情况,修正相应的态势数据、实力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快速提供和学员因为第一次决策而产生战场态势,使学员能够自主获取各种情报信息,融合生成想定作业条件。
三是封盘裁决讨论。这一环节是对模拟对抗结果的处理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抗作业结束后,无论组训者的“基本案”还是学员的“处置案”都会存在优长和不足,如果按照预先划定的原则方向强制性地往“基本案”上引导,或强制性地要求学员接受某一“作业案”,都可能忽视学员出奇制胜的指挥决策,甚至影响学员的创造性。因此,组训者应实时掌握学员作业情况,合理调控作业进度,及时为学员提供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平台,诱导学员在归案过程中采取多个回合的连续互动,分析比较各自优长,力争把各种方案盘活。促使学员在动态的决策点上对有矛盾对立、有意见分析的处置案进行分析研究,启发学员的发散思维。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一是熟悉培养对象特点和了解部队需求的政治工作专业人才。要组织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工作想定作业,首先,要对培养对象进行分析,明晰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部队现实要求,分析学员己有的知识、能力,以及将来任职岗位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其次,根据学员知识和能力需求情况,明确指导思想、训练目的,科学设置训练课题;然后,编写基本想定,设计实施程序和方法,将相应理论和知识点融入到想定的编写之中,使想定成为学员知识需求的载体和寻找知识的引擎。
二是掌握基于信息系统想定作业教学模式特点的组训人才。与传统的想定教学相比,基于信息系统的想定教学在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作业成绩评价等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这对教员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专业教员除具备一定的任职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指技合一”“通专兼备”的能力,既是一名能够组织实施战时政治工作的指挥员,也是一名能够传授知识的教练员;既能根据学员特点担当可强可弱的蓝军磨刀石,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担当提供难易适度作业条件的导演。
三是懂政治工作的技术人才。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在总体设计时,如果政治工作人员特别是懂技术的政治工作人员参与的少,就不能很好发挥“需求牵引”作用。另外,如果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必备的政治工作基本知识也将导致系统开发偏离方向。因此,当前需要切实加强这个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得以依靠的信息技术力量。
(三)加强训练条件建设
一是构设符合未来战争特点的仿真战场环境。通过对战场地理环境、气象(候)水文环境、复杂电磁环境、媒体环境进行仿真,构设虚拟实战化的战场环境,使学员在没有硝烟却形象逼真的战场上,感受到部队行动、战斗进程、毁伤情况、组织指挥等,使指挥员游刃于整体与部分、精确与模糊、真实与虚假相交织的信息时空,使学员能“身经百战”,在虚拟的战场环境中体验生与死的角逐,磨练坚韧的战斗意志。
二是搭建与部队训练相兼容政治工作想定想定作业支撑平台。想定教学支持系统是基于信息系统的想定教学改革的支撑点。但是,基于信息系统想定作业训练平台建设不是“另起炉灶”,应本着改造利用和建设开发相结合的思路,积极盘活现有训练保障资源,确保教学使用平台与部队训练平台相兼容。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部队训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力研究解决部队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部队在基于信息系统训练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进入课堂教学,列入科研项目或课题;使院校的最新科研成果能够尽快进入部队的实践环节。确保学员能够在战时政治工作想定作业教学中提高信息化指挥平台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熟悉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的基本流程,掌握指挥节奏,增强信息意识,真正实现练为战、练如战、练战一致。
[1]司马光。战略训练模拟系统原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
[2]穆庆生。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政治工作数据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4)。
感统训练教案篇4
[关键词]培智学校;康复训练;实践
2007年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各地培智学校相继开展了康复训练,但很多学校陷入“想做康复,却不知道怎样康复”的尴尬境地,或处于没有理论指导,只凭着感觉走的现实局面,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因此,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的康复训练课程、模式和方法是培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康复训练的课程设置、实施途径、训练方法等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现将取得的经验及问题阐述如下,以期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一、实施过程
1.明确康复训练目标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下了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训练最终目标是使智障生的生理、心理功能得到改善及发展,潜能得到开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技能,为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每一位学生都需要不同程度、多种形式的康复,以减轻其生理功能上的障碍对学习的影响。因此,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要面向全体智障生,渗透日常生活中。
2.学习康复训练知识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高度关注,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教育厅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为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配置了一系列现代化康复仪器设备,如感知觉统合训练器材、启音博士设备、蒙台梭利学具、肢体康复训练器材等,为智障生的康复训练提供了物质保障。如何将这些康复设备用起来,我们挑选了有责任心、上进心的教师并委派他们参加省级康复器材使用培训活动,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阅读康复设备说明书、听取安装人员的现场指导等,多途径、全方位掌握康复专业知识,并向全体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3.安排康复训练课时
《方案》对康复训练课程进行了明确表述,并将其纳入选择性课程之中,但并未列出具体课时数。2008年9月,我校根据《方案》对学校课程进行了全面调整,开设了康复训练课。每周课时数为1~2节,占总课时的6~7%。学校依据《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课程标准(草案)》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了感知、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康复训练。随着康复训练走向深入,我校对康复训练课程又进行了新的调整,训练课时有所增加,低、中年级小组训练每周安排5课时,占总课时的17%,高年级安排3课时,占总课时的10%,合理调整课时,确保了康复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4.组织康复训练内容
在康复训练内容的组织上,依据学生的类别分年级开设了蒙氏、感统、肢体康复、言语康复训练等课,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手工、珠串、十字绣等兴趣小组,以充分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训练需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难以形成材,在实际操作中靠教师自己把握训练内容,训练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在训练中我们要求教师制定学生的长期和短期训练目标,选择适合的训练内容,使训练内容序列化,这样训练就会有目的性、方向性,也便于下一任训练教师延续训练。
5.实施康复训练途径
(1)小组训练
实践证明,利用小组氛围,同伴的相互学习、模仿,再加上教师的强化,能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训练效果会更好。我校感知觉统合训练课、肢体康复课、蒙台梭利训练课等,均采用以小组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方式,即把同一类型的4~6个学生组成同质小组放在同一训练室接受康复训练,针对学生共同的发展需求进行康复训练活动。
(2)个别训练
为满足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缺陷矫正,个别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训练教师选取班级中缺陷明显,需要个别训练的学生1~2名。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选择相应的评估量表实施功能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安排个别训练的时间,开展个别训练活动,及时记录训练情况,定期评估训练效果,适时调整训练方法和内容,并建立学生个别训练档案。个别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模仿、动作、沟通、社会情绪训练等。
(3)渗透于各科教学的集体训练
教育与康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过程中有康复的手段,在康复中又时时存在教育的内容。康复训练与各学科教学要进行全面的整合,如言语沟通领域的训练目标、内容可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水》一课中,教师教学生“水”的读音时,发现言语障碍的学生发音困难,这时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身体放松练习、口腔动作练习和呼吸练习,再过渡到发声练习,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水”的发音。
6.开展康复训练方法
(1)采用固定程序进行训练
培智学校康复训练没有统一的方法,视训练领域而定,因人施教。在当前训练中,我校运用最多的是固定程序训练法,此法能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如在肢体康复训练室里,脑瘫儿童要完成一系列的大运动训练,首先要靠墙或手扶手杖,进行站立练习,然后做准备操,接着在垫上练习坐、跪、爬等动作,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障碍补偿训练。
(2)借助优势弥补缺陷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康复训练中要借助学生的优势功能,补偿劣势和不足,如一些自闭症儿童视觉学习占优势,就可以利用视觉优势弥补思维刻板缺陷。在做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中,孤独症学生不会应答下句,人称代词转化困难,只会机械重复上句,教师就可利用其视觉优势、识字量多的特点,将其下句写在黑板上,当教师说上句时,自闭症学生看着板书,就能说出下句了。
(3)多种方法融会贯通
在康复训练中合理安排讲授、操作、实践、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体现灵活性。如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知觉统合——平衡训练时,为避免训练的枯燥与单调,设置“小白兔采磨菇”游戏活动,将平衡木、脚踏石摆成障碍道,让学生从上面通过,最终到指定地点采到磨菇,这样既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又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二、实践思考
我校康复训练课或隐或现已开设了十多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康复需求。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康复训练,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目前,培智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造成学生个别训练的次数不足,训练时间不够,训练效果不明显。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并且在许多方面也是儿童最好的教师,学会与家长有效合作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如在集体康复训练课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可以组织家长陪训,这样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又保证了训练时间和强度。训练中,教师要视家长为平等的合作者,而不是脆弱的一方,教师不仅担当训练者的角色,还要做一名家教指导者,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交流训练方法及成败得失等,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2.加强教师专业指导
尽管培智学校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康复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但培训学习的内容不系统,又缺乏实践性指导,再加之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育书籍稀缺,造成了康复训练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培智学校学生不仅伴有功能障碍,还有情绪障碍,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医学康复知识,还有心理咨询、行为矫正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一线教师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系统跟踪性培训和专业人士的现场指导。
3.构建科学评估模式
目前,对智障儿童诊断的标准日趋一致,但对其功能评估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估模式,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和儿童心理情绪的抵触,甚至不同的结果还会扰乱教师的判断,从而制定出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康复计划,导致教育康复的失败。因此,构建统一、合理、科学、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标准化功能评估模式,已成为研究课题之一。它可以使与智障生相关的医疗、康复机构、学校、社区或家庭的功能评估工作衔接起来,使用统一的标准,便于多方交流、比较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统一评估模式还可以避免学生在不同地方反复接受不同或相同的多种功能评估。
4.建立建全电子档案
为了提高智障学生的康复效果,培智学校应为学生建立个人电子档案,详细记载医院的诊断、评定、康复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执行效果等,学校为其设置的课程标准、内容、评价标准、课程实施情况等,这些都应记录在案。医疗、康复机构和学校等相关人员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通过网络分析,商讨学生的解决策略。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加入网络,提供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情况。
5.重视资源开发与利用
感统训练教案篇5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先在各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然后在这2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则为对照班,具体抽样结果是:实验班级有二(3)、三(4)、四(2)、五(2);对照班级有二(2)、三(6)、四(4)、五(5),每班人数均为60人,无人中途退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升学任务,很难保证课的正常进行,故没有在这两个年级进行实验研究,这也是本次实验研究的缺憾之一。
1.2 实验方法
谢敏豪[1]提出:“通常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最快的年龄段称为增长敏感期。一般以年增长率的均值加一个标准差( ±s)作为确定敏感期范围的标准,年增长率等于或大于标准值的年龄段为敏感期,小于标准值的为非敏感期。”依据这一概念界定和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特征,通过查阅杨世勇[2]、李鸿江[3]、李洁[4]等人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界定,确定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6~13岁,正好对应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本研究以在敏感期内对灵敏素质进行促进,并兼顾其它同期促进的身体素质(如平衡素质)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体能发展的水平目标为依据,通过引进改造后的、针对发展灵敏素质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采用轻便、安全、易于开展的现代体能训练器材,如软梯练习、六边形训练器练习、敏捷训练圈练习、反应球练习和平衡盘练习等,制定了小学生灵敏素质促进的实践方案,并采用准实验设计法,对实验对象实施为期3个月的干预教学实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日—2011年12月31日共计15周,其中包括实验前和试验后各1周的测试时间,国庆节放假1周和1周的机动时间,实际实验时间为11周。
2)实验过程:(1)实验前。首先对参与实验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平衡素质进行测试。(2)实验中。在不打破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实验组在课的准备部分(5~10 min)或基本部分(10~15 min)实施由任课教师依据方案选择和制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方法是:利用小学每周3节体育课的时间,在课的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选用软梯、六边形训练器、敏捷训练圈、反应球和平衡盘等练习内容,以“课课练”的形式进行。对照组也采用“课课练”的形式,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仍按原教学计划进行,如徒手操、慢跑和游戏等。也就是说,两个组别的教学内容除了对应的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不一样以外,其它教学内容相同。每次课的负荷强度以达到本人最大储备心率的60%~70%为宜,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可控制在1︰2,要求教学过程中尽量使两个组别受到相同运动负荷的干预,即两个组别由同一任课教师任教,并采用相同的练习时间、练习组数和次数,负荷强度尽量一致(通过心率来控制)。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组别的学生使用同样的仪器、方法和标准,由与实验前测试相同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3)实验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为充分体现学生实验前后灵敏素质测试成绩提高的幅度,对两组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进行了检验,数据结果均以差值的平均数±标准差( ±s)方式表示,P<0.01表示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在课堂或课外采用小型问卷的形式,通过了解学生实验前后对相关锻炼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练习内容及方法的喜欢程度,对实践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并分析。
3)实验条件控制:(1)在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后,进行测试前先咨询任课教师两个组别整体的体能情况,以保证测试成绩的可比性;(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从数据的差异性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3)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控实验组任课教师对方案的执行情况;(4)采用单盲实验法,避免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产生异常心态,从而减少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5)为避免两个组别在课外活动时间的运动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期间对两个组别在校的课外活动内容和负荷量尽量控制到不存在大的差异或不对某个组别做单独的运动干预。
4)测试内容和方法:(1)十字跳,目的是测量变换方向跳和灵活控制身体的能力。测量方法:受试者听到口令后,由起点双脚跳入第1区,接着连续跳至2、3、4区,再跳回1区,连续跳时间为10 s,记录10 s内跳的次数,每跳1次得1分,每跳错1次(如错格、踩线、双脚不同时起跳或落地)扣0.5分,受试者因意外中断动作或特殊原因影响成绩时,允许重测1次。(2)十字辨向折返跑,目的是测量判断、快速起动、控制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测量方法:受试者站于两直线的交叉点,听到方向指令,快速起动跑至线端并立即折回,以脚踩交叉点为完成1次,连续跑4次。用秒表记录每次跑到时间,4次累加即为测验成绩。每人测验2次,以较好1次的成绩为准。(3)单足闭眼支撑站立,目的是测试学生的静力性平衡能力。测量方法:受试者由双足直立姿势开始,单足支撑站立,非支撑腿向前伸直,使脚掌离地面约10 cm,两手叉腰,闭眼维持平衡,计单足独立的持续时间,支撑腿的前脚移动即停表,取3次测验中的最佳成绩。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灵敏素质成绩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组别实验前后通过组间比较后,无论是十字跳得分还是十字辨向折返跑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且二年级学生从统计结果中的标准差分析,在十字跳测试中,对照组要大于实验组,在十字辨向折返跑测试中,对照组小于实验组,这说明相同练习对学生的变换方向跳、灵活控[lunwen。1K EJIAN 。com 第一论文 网]制身体的能力和判断、快速起动、控制身体的协调和灵敏能力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别的。三、四年级两组实验前后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从两组统计结果的标准差分析,实验组都大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学生实验后成绩差别较大,个体的提高幅度存在明显的差距。五年级两组实验前后,十字跳成绩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十字辨向折返跑成绩两组之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学生的判断、快速起动、控制身体的协调和灵敏能力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变换方向跳、灵活控制身体的能力。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平衡素质测试成绩的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灵敏素质的促进练习,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提高较大,二年级呈显著性差异(P<0.05),三、四、五年级的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灵敏素质与平衡素质之间存在转移现象;三、四、五年级的标准差数值很大,这说明在学生平衡素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3 对灵敏素质实践方案可行性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在实验临近结束时,利用体育课前和课后时间,以分批发放的方式,采用小型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关于实践方案可行性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实际回收226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93%。
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中3个问题涉及到的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具体调查内容为:(1)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概念、作用、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基本运动术语);(2)喜欢的锻炼内容(软梯、小栏架、灵敏训练圈、六边形训练器、反应球);(3)对练习方法的喜欢程度(很喜欢、较喜欢、一般、不喜欢、讨厌)。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所调查的灵敏素质相关知识的掌握都在60%以上,尤其对概念和作用的认识超过了85%;实验所提供的在现代体能训练中被广泛应用的器材很受学生欢迎,其中软梯、灵敏性训练圈的喜欢人数超过了90%;实践方案所提供的练习方法很受同学们喜欢,其中很喜欢的人数达到了91%以上,这说明灵敏素质实践方案在小学阶段实施是可行的。
3 讨论
3.1 实验效果的显著性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方案中所设计的练习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受试学生的影响效果都呈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同样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可见,现代体能训练中的一些针对性练习方法和手段在经过“学校化”改造后,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可行和有效的,特别是现代体能训练所使用的方法和器材普遍具有样式多、趣味性强、轻便柔软、安全性好、色彩鲜艳、易于普及和开展的特点,很受师生的喜欢,这样不仅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现代体能训练的好多内容不过于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备一些安全轻便的器材,在课外和家中练习。因此,根据敏感期特征,制定具体的体能促进实践方案,不仅是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实施措施,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操作层面提供了新思路。
3.2 利用敏感期,采用“课课练”形式是提高灵敏素质的有效策略
在敏感期内侧重发展某些体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结论在理论上早已被认可,但是进行实践检验的研究并不多。吴键[5]提出了通过“课课练”来有效解决学生体能下降问题,还提出了把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引入体育课堂的研究设想,但没有对“如何引入”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敏感期,对传统“课课练”内容进行改造,注入新的内容,“课课练”形式确实是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课课练”的时间和运动负荷量,避免把“课课练”上成“训练课”。
3.3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的时期
对于实验组来说,三、四年级学生的两项测试成绩较对照组都呈高度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很大关系。这一阶段是小学生身体成长更慢、更稳定的一个时期,是从出生至青春期期间最慢的增长时期。同时,在这一阶段,体重的增长要大于身高的增长,因而身体的重心较低制以及对基本动作技能的强化。如果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获得较好的基本动作技能,那么这个时期也是熟练掌握基本位移和平衡动作的最好阶段(从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可能也是数据统计结果中,特别是在平衡素质的统计结果中,出现这两个年级的标准差数据过大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教学角度来讲,三、四年级是学生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的时期,教师应适当增加这一时期灵敏素质练习的内容比重。
3.4 实践方案的内容应尽量“个性化”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每组数据统计的标准差数值都较大。从体育统计学角度分析,标准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7]。这也是本研究的缺憾之一。为提高实践方案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本研究认为,应使实践方案的内容尽量“个性化”。如在实验前,可以根据测试成绩,首先进行班内个体差异评价,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然后在教学组织中,按照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高效教学,从而也提高实践方案的实操性和可行性。
3.5 重视身体素质间的转移
由于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转移现象,故本实验在灵敏素质实践方案中设计练习手段时,在以促进灵敏素质为主的情况下,有意增加了部分促进平衡素质的练习。从对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平衡素质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灵敏素质是人体的一项综合素质,它与速度、力量、柔韧、平衡等素质之间存在直接转移与间接转移现象,平衡稳定性是大多身体素质的基础,且就转移产生的效果分析,平衡素质与速度素质之间存在可逆转移现象,再加上8~12岁又是平衡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综合这些因素,也就不难解释这一实验结果了。因此,在中小学生体能促进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一定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转移这一现象,只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内容比重,让它们之间多产生直接转移,就可以使它们之间多产生良好转移,从而全面提高促进效果。
3.6 本实验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实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仅对“在同一年级的单元计划中,应注意内容之间的横向关联性和范围;学期内教学内容方面纵向要有量、强度和难度的层次体现”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但缺乏对教学内容组织的“纵向顺序性、连续性和关联性”的验证,不利于研究结果形成系统的结论,这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敏豪。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2.
[2] 杨世勇。 体能训练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3.
[3] 李鸿江。 青少年体能锻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4] 李洁。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05-206.
感统训练教案篇6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问题 改革
从2001年至今,我国小学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在基础教育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能体现师范性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其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非常突出的实践课程。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它更具有培养学生语文教育能力、训练学生语文教学技能的意义。因而,这门课程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更加关键的作用。为了积极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不少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被公认为枯燥、乏味的课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没有用处的课程。学生对它的喜欢程度也往往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这门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举是它的特点。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其他理论不同,它是直接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教师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才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才是有用的理论。
然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其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本来就差之甚远,也就不太容易吸引学生。再加上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变革,一味地满堂灌。一味地用讲授法单纯地讲授抽象、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少联系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实际,很少运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就极易导致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对它产生空洞、抽象、无味、无用的认识,因而没有多少兴趣听讲,更不可能有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新理念、新理论、新变化缺乏深刻、充分的认识甚至是最基本的了解。那么,还何谈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呢?还何谈培养学生必备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能力呢?又何谈这门课程的价值呢?
2.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人们习惯的一种错误观念是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单纯定位为一门理论课程。而且,在高校教学中,所谓的“理论性”往往被过于强调且达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因而,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实践的现象。因而,不可避免的,整个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被严重忽视的境地。
因为对实践教学的忽视,大多数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讲授多,实践训练少”的问题。这门课的理论授课时间一般占3/4以上,实践训练时间不到1/4.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每周的课内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常常只有甚至不足1课时。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大部分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仓促进行的一些训练如设计教案、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走形式,收效甚微。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呢?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又从何而来呢?也就难怪不少学生在教育实习时甚至毕业后仍连最基本的口语表达、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都严重缺乏。
3.实践教学科学性不强,教学技能训练不够系统、细致、扎实。
近年来,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教学,专门安排每周1-2课时来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但是,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至今只有理论教材,没有规范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所以,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项目、组织形式、程序、重点、评价等完全靠任课老师来设计、操作。这就很难保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一些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来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细致、扎实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比如,不让学生站上讲台进行朗读、自由演讲、讲导入语、设计板书、提问等基础训练就直接开展说课训练、试讲课文训练;不让学生观看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讨论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就让学生设计教案;训练中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点评及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应付训练而教师不作严格要求,等等。显然,即使实践教学有较充裕的时间,如果组织、实施不够科学、扎实、严密,也会导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使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积极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首先,能够使抽象的理论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易懂、有用,使学生乐于学习,促进学生学好理论:其次,因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引作用,搞好理论教学又能够为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奠定必要的基础,所以,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也恰恰是搞好其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改革策略。
1.让学生先感受、体会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实际,再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经历小学、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模糊记忆中。在他们对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没有任何具体感受和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让他们去学习语文新课程方方面面抽象的新理念、新理论,理论就会显得枯燥、空洞而难以消化,从而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先让学生对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具体感受、体会,再开始学习理论,是最好的做法。而各高校传统的做法都是在学期中段或末段理论学习过半时才安排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或到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改革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在第1至3周先安排学生观摩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或者到附近的小学、中学现场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第4周才开始启动理论教学。当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一定要认真、投入地观看,写出比较详尽 的课堂实录并保存好,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以后随时把这些课堂实录带到理论课的课堂上。带着观看课堂教学实况的感受和经验开始后面的理论学习,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而且,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举出那些观摩教学中的实例来阐述抽象的理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讨论一些实例,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理论将不再空洞、抽象,不再枯燥无味。
当然,根据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学期中段或末段,教师还可以再安排一定的观摩教学录像或观摩现场教学的活动,并把观摩和理论讲授、探讨紧密结合在一起。
2.突出理论重点,强调其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要突出两大重点。一是语文新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些新理论、新变化,例如,反映语文新课程总体指导思想的四点课程基本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性质观,全新的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教学对话理念,个性化写作理念,综合性学习理论,语文新教材的巨大变化,等等。二是操作性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因为前者对于学生从事语文新课程教学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不掌握这些新理论,了解这些新变化,无论学生具备多么优秀的教学基本功,他们都无法成长为合格的新课程语文教师;而后者具备突出的实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以及一些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如教学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至关重要,而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正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所以,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这两大重点方面来精讲细讲,对其它内容则可以少讲或略讲。
3.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一词,英文中称“case”,也叫个案、事例、事件,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义出的事实”来代替,它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为相互脱节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生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并能帮助他们用理性思维去解决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或者认识课堂教学的一些规律。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学会提取案例中的理论成分来对照自己学到的相关的教学理论,有助于深化他们的理论修养,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思考其合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培养他们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广义的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用文字记述的反映教学中一些具体情况包括经验、疑惑、感悟、反思等的教学案例,如方智范、赵志伟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中的许多案例,文字记述的详细的教学实录,教学录像,现场教学,教案,教师所了解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等等。这几种案例都可以具体运用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案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常见策略有:(1)呈现案例,解剖麻雀,内化理论(主要用于系统理论讲授中);(2)呈现案例,展开讨论,把握理论(主要用于个别理论探讨中);(3)案例观察,做听课记录,写评课报告(主要用于观摩教学中);(4)案例开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设计(主要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中);(5)案例呈现,系统学习(主要用于学生试讲前)。
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能够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真正把这门课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最好的纽带。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
为改革学生总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可从这门课的理论中精选出一些重点专题,如“语文素养”观、语文课程三维度目标、语文课程性质观、对话教学理念等。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按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地去研究、探讨,最后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分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展开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旁听者、评点者。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相互合作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也是实践者。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那些重点理论,又有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等多种优良品质。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为了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引导。而且,理论教学中要保证至少开展两次这样的活动,所占的理论课课时应在6课时左右。
三、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为了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如下。
1.重视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教学技能训练课时。
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课时。只有课时充足,学生才有时间进行多个项目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多次登上讲台。反复进行训练。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才有保证。要专门安排每周至少两课时一共不少于36课时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54个课时中,还要抽出约18个课时安排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学习汇报和讨论等活动,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要改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在只有单本理论性教材的现状,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一套实践教学教材,可将其定名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当然也可以组织多所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联合编写。两套教材在内容上互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如理论性教材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知识,训练操作教程就可以有相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或技能操作训练内容。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较易理解。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也会因有案可依而就较易上手,既能保证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
3.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科学安排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和程序。
在实践教学没有教材无所凭依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明确其地位、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训练项目要全面、充分,包含各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及综 合性的模拟试讲训练;训练程序安排要合理,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例如,我们近几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是这样安排的:(1)学生课外练习普通话、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2)课文朗读技能训练;(3)自由演讲训练;(4)教学观摩及评课;(5)语文课导人技能训练;(6)语文课板书技能训练;(7)语文课提问技能训练;(8)语文课讲解技能训练;(9)学生课外进行教学设计训练(编写教案);(10)说课技能训练;(11)模拟试讲课文训练(即教学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最好采用微格训练的形式)。其中的第二、三、五、六、七、八、十、十一项都是学生必须单独登上讲台训练的。这样,学生在最后模拟试讲时已经经历过多次包含读、写、说、讲的公开训练,语文教学综合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了。
4.扎实、严谨地组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教师不仅要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而且要扎实、严谨地组织每一次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学生训练前的指导工作。每一项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师都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练习时间。并且,在布置训练项目及任务的同时,教师要认真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让学生练习时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例如,语文课导入技能训练前,教师就要把导入设计的内涵、作用、要求与方法等要点进行指导,最好结合一定数量的优秀导入案例使学生加深体会与理解。这样。学生才可能设计出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导人语,导入训练才可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课堂组织工作。在训练课上,要求每一位训练的学生要真正进入角色,认真投入地训练。教师自己也要做一个全神贯注的观众,认真观看每个学生的训练。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好整个课堂,让所有学生认真观摩台上学生的训练,不能出现一人登台认真训练而其他学生在台下漫不经心、各行其是的现象。教师要严格要求和认真组织,使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成为一个气氛庄重、热烈、活跃的学生充分锻炼自我、表演自我的舞台。
再次,做好学生训练后的点拨与评价工作。每名学生训练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训练的得失。教师一定要首先肯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鼓励、称赞学生训练中的优点,然后中肯地指出学生训练中的不足。教师不能以过高的要求对待还未正式踏入讲坛的学生,只有充分地肯定,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才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训练体会,并组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每个学生训练完之后。自己的体会是最深刻的,如果能让他们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进行评价。效果是真实、贴切的。而同学的评价往往更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准确地指出一些亮点、优点或缺点、问题,使训练者容易接受。教师如果营造出这种积极的氛围,用学生训练的范例去引导所有学生,就会对所有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实效。
感统训练教案篇7
关键词:教师口语 教学方法 探究
“教师语言技能”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师语言技能”课程从体系到内容,从教材到教法,从理论到训练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我们认为,作为一门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性课程,它在课堂教学和训练指导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不能机械地依据或照搬一套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地区、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的差异。对“教师语言技能”课程构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突出重点,合理分配教学内容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普通话口语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口语训练三部分组成。”
我院于2003年始在小学教育本科类学生的第三、第四学期开设“教师口语”课,并针对我院小教专业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将课程名称定为“教师语言技能”课,共36学时,选用由程培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教师口语教程》为教科书,同时选用郭启明编写,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语言艺术》,以及刘伯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口语训练手册》为教学主要参考用书。
二、以“练”为主,科学处理“讲”“练”关系
毋庸置疑,教师语言技能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技能训练,很多教师也把口语训练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主线贯穿始终,“训练为主、讲授为辅”在教师口语的教学中已达成共识。因为课时有限或学生数量多等原因,为了保证训练的时间和训练面以达到注重实践训练的目的,有些教师甚至放弃了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改为“以评代讲”,课内示范讨论、课外实践操练等教学模式来进行。我们认为,对于小学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的时间还不长,大一期间的学习内容主要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其中专业方面有许多学科的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他们并未接触或并不了解,如果一味注重实践训练而忽视理论的讲授,那将是一种无理论依据的盲目的训练,收效甚微。然而,要按照教材的要求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又不符合课时安排的现实,因此,我们考虑到现实情况,针对学生实际,确定了对理论知识“有所选择、突出重点”的方案,对“一般口语交际”中的单项表述――朗诵、演讲、“教师教学口语”“教师教育口语”和“教师职业交际口语”的内容进行有重点地讲解。在“讲”和“练”时间分配上,基本采用1∶3的比例进行,即用课时的四分之一时间进行理论讲授,用课时的四分之三来进行训练。在“讲”和“练”的程序安排上则采用灵活机动的做法,可以先讲后练,可以先练后评,可以集中训练集体讲评,也可以轮流训练逐个点评。
三、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来自于教学实践活动,它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遵循一定的教学程序。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理论讲授型,代之以学生讲为主的技能训练型。
1.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语言技能”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课堂教学不能采用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方法,教师应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然而,经过高考的小教本科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都带有鲜明的“高考后遗症”,他们更习惯于被动参与,缺乏主动性。大学生往往“讷于言,慎于行”,在口头表达上还不如小学生主动,但本科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自学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师口语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学与讲结合”“内与外结合”的方法。在技能训练中,我们尝试了“定与选结合”“练与评结合”的办法。即在进行口语训练中,由教师确定训练的要求和范围,学生选择具体的训练内容和题目。
2.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示例演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模拟情境训练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示例演练教学法是支持自适应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将一些名家口语表达的声像资料用做示例,分析其特点,提供给学生模仿学习;同时将教师和部分语音条件优秀的学生在课堂所做的口语表达示范作为示例演练的形式,让学生从中体会各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口语表达的一般规律。
“案例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法是将学生在课堂练习时的录像资料或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用做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其中的优点或不足,以供学生参照改进。案例可以来自声像资料,也可以来自课堂实践;可以是典型的可供学习的,也可以是反面教材以便学生进一步提高的。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工作的感性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训练时,采用了“模拟情境训练法”。“情境”是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主要包括:(1)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任务,(2)利用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场景或任务等。例如:为了更好进入角色,我们要求同学之间都以“老师”相称;课前都要求学生备课、试讲;不管在台上讲几分钟,都要求有良好的教态,讲解内容正确,相对完整;要求小组合作,有老师,有学生,有课堂气氛。尽管学生的表现还很稚嫩,教学方法运用尚不完善,但实践证明,学生很感兴趣,认为这样的训练方法有现场感,也有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感统训练教案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曹向红(196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周筱艳(197 7-),女,江西丰城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江西 南昌3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05-02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谋略、技巧为一体的应用学科。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体现在收集信息、协调关系、咨询建议、策划宣传等方面,极富创造性和操作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它已被各类现代社会组织及个人广泛应用于推进社会文明、塑造良好形象、优化个人行为,有效解决了社会组织和个人所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如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每一个公共关系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认真思考。总结近年来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笔者有一些想法和同行们商榷。
一、注重理论教学的科挚性和严谨性
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多数教材的理论和概念主要沿袭于公共关系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作为教师,要舍得花工夫对学科本身进行研究,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学科理论修养。教学中不能用僵化的思维、枯燥的语言去窒息公共关系的灵魂。同时也应注意到教学中不能为一味追求“生动有趣”而随心所欲“发挥、创造”,从而忽略公共关系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公共关系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树立起正确的公关理念。因此,教师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理论讲授过程中,应注意紧扣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对本门课的基本要求,理论要精当,繁简要适度,内容要取舍合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将案例融入相关理论,使理论讲述生动形象,体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反映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制度,选用最新的数据资料,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避免公关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一些学科产生混淆。
二、强化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先导。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进入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务,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现今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应彻底摒弃一般院校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做法,即在课堂上讲理论,实践场所讲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的情况。当今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教、学生学有机结合起来,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教师教和学生学得的过程就是做得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就懂得运用操作了。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案例教学,理例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间接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能使理论阐述更透彻、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和直观。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理论阐述前的案例引路,也可以是理论阐述后的案例说明。例如,讲授公共关系职能时,笔者结合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讲述了政府公关、商业公关、企业公关、个人公关几个典型案例,阐述了公共关系为组织、个人提供咨询、树立形象、协调关系、服务公众等职能。这些案例针对性强,一事一议,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带动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的成功一方面在于选用的事例典型、精确、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方法技巧的使用。如可以用正反对比的案例搭配,一张一弛,使学生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领悟理论真谛。
2 情景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他们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中发生的问题,在一定情感驱动下,开展积极的思维想象,激起参与的愿望。为了保证情景式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情景时,应注意到它的直观性、可接受性、开放性和真实性。设计的内容要直观,应是学生平时实践中常遇见的,便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要有层次性、人口宽、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的思维与创造空间才大。此外,真实的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情景越真实,学习到的知识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景中起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达到“景中生情,情中寓理”的境界。如在讲述组织形象塑造这一内容时,就可将学院自身形象作为背景,通过让学生分析学院自身形象的优势和不足,来领悟组织形象在组织公关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所探讨的问题与学生生活实践吻合,学生的参与性都会很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3 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考虑到目前多媒体教学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的方式上应彻底改变往日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对学生已经失去新鲜感,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达到教学要求。而多媒体教学综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多种介质,从多个方位触动学生的感官,紧紧抓住学生的视线,再加上其特有的互动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例如,在讲到CIS系统(即形象识别系统)的时候,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理念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将一些组织的标识(Lo-go)、歌曲、宣传片等借助电脑、DVD让学生欣赏、分析,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达到教学目的。
三、突出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公关课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技能训练是它的一大特色。这种训练既要达到正规化、系统化,又要力求有效创新。在整个教学安排上,要注意理论讲授、训练与实践环环相扣,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训练提高自身的公关能力。可安排以下系列训练:
1 产品推销训练。美国市场学会认为,推销是用人为或非
人为的方法协助和说服顾客购买某种产品或劳务。在生活中推销可说无处不在,除了销售员向顾客推销产品外,其他不同职业的人也可理解为各类型的推销员。如演员向观众推销艺术、政治家向民众推销见解、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学科知识等。公关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推销能力的训练,既是提高学生对组织形象这一公共关系核心概念理解的有效途径,又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一种培养方式。可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任选一种熟悉的产品或服务,将老师和班级同学作为假定的推销对象来选择恰当的销售方式和销售语言,在训练中不断体验如何使自己的观念意图得到他人的认可,用自己的推销技巧博得别人的好感、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获得生活或事业的成功。
2 模拟应聘训练。模拟应聘训练可锻炼学生的自信、胆识和临场发挥能力。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模拟招聘小组,事先准备好一些切合学生专业和特点,并能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问题。训练过程中,可让学生分别担当招聘考官和应聘人员,通过角色互换来直观认识应聘中所需掌握的技巧和技能。
3 演讲论辩训练。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演讲可采取即兴方式,由教师事先准备好题目或根据教学内容即兴安排,让学生现场完成,这种演讲的题目相对要小,演讲时间控制在3~s分钟,要求学生演讲要切题、流畅、符合逻辑并有较强的感召力。论辩则一般分小组进行。辩题应尽早布置给学生,且应是大家熟悉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等关注度较高的热门问题。让学生能有较充分的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做好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在辩论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学会在交锋的瞬息万变中从容不迫、灵活应对。
4 策划宣传训练。公关策划宣传是公关活动的重要内容。富有创新意识的公关策划宣传也是公关的生命所在。人的一生其实也是一次策划,成功的策划能让你尽快达到成功彼岸。教师在整个公关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将这一部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可安排学生自己搞一次设计、创意竞赛,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谋略水平。如由学生为自己所熟悉的组织设计一份公共关系的活动方案,方案要求完整、系统,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且能出奇制胜。
5 形象展示训练。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塑造良好形象。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社会组织还是个人,形象都是无形的资产,是竞争中的有利因素。在公关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形象意识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公关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形象展示训练来体现,如礼仪风采大赛等就是很好的实践教学形式。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2644.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今晚早点睡觉的语录
今晚早点睡觉的语录 劝人不要熬夜暖心句子 一、今天和...100条情话大全浪漫情话〖129个〗
情话大全浪漫情话 1、和你在一起的时候,被你抱着的时...初中随笔2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 初中随笔200字篇1 ★、 初中随笔...蛋蛋三字的网名(356条)
本文目录一览: ★、 蛋蛋三字的网名,蛋蛋网名符号 ★...心痛到撕心裂肺的网名(337个)
1、╰赤色琉璃 2、天上银雪 3、笑我们天真 4、于戏王 ...正能量激励文案(20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正能量励志文案 ★、 正能量励志...伤感情话语录大全
伤感情话 1、思念,有时跟犯贱只是一步之隔。 2、悲伤...潮牌ins(14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ins潮牌什么意思 ★、 ins潮牌什么...简单聚会又开心的句子
简单聚会又开心的句子 聚餐文案发朋友圈的文案 一、年...巴塞尔协议2
本文目录一览: ★、 巴塞尔协议2篇1 ★、 巴塞尔协议...高中班级口号标语
高中班级口号标语 一、我能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二...吸引人有创意的微信名字(10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吸引人有创意的微信名字 ★、 吸...伤心过度的网名取什么好(10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最伤感的网名 ★、 伤心难过的网...感谢老师的话简短精辟〖154个〗
一句话简单的感谢老师 1、老师,感激您2年来对我家孩子...相互批评意见
本文目录一览: ★、 相互批评意见篇1 ★、 相互批评意...给媳妇的检讨书30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 给媳妇的检讨书3000字篇1 ★、 给媳...项目的实施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 项目的实施方案篇1 ★、 项目的实...班主任格言一句话精选(346条)
本文目录一览: ★、 班主任教育格言 ★、 班主任工作...单证员的岗位职责
本文目录一览: ★、 单证员的岗位职责篇1 ★、 单证员...愿一切平安的短句
愿一切平安的短句 1、许多熟悉的事,不去回味,渐渐忘...女孩网名优雅大气
女孩网名 1、思念满溢 2、霁月夜茶 3、个萌草莓er 4、沧...小学教师读书心得
本文目录一览: ★、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篇1 ★、 小学教...2024母亲节暖心短句八个字
母亲节暖心短句八个字 1、快乐永久,幸福无限! 2、○...又酷又炫的网名
酷炫的网名 1、Dei-寸进尺 2、秒殺你的高傲 3、沵說zeta;...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想
本文目录一览: ★、 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想篇1 ★、 心得...简短的风景句子〖150个〗
一句简短的风景句子 1、人海里的你我,分分合合,像一...男人听了扛不住的情话的句子
男人听了扛不住的情话的句子 一、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dnf两字好听的游戏名字(最火269个)
1、谐星. 2、╭半场梦╮ 3、苏坡曼、 4、不会心疼 5、纯...旅行说说最火一句话
朋友圈旅游心情短语 1、旅行还在继续,这个过程是艰难...员工培训工作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 员工培训工作方案篇1 ★、 员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