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数学评课稿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本文目录一览:

★、数学评课稿篇1

★、数学评课稿篇2

★、数学评课稿篇3

★、数学评课稿篇4

数学评课稿篇1

  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学生坚持数学打草稿时,许多学生的内心却因平白地多了一项“任务”而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如何才能使学生打消这种观念,促进学生打草稿习惯的养成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激发学生打草稿的兴趣

  1.强化认识

  常言道:“知之甚则爱之切。”以教学实践为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教者任意出示一道稍有难度的数学计算题:“23.5-(5.07+6.18)+8.25”。此时,有的学生在直接进行心算;有的学生能够主动拿出草稿本,进行规范的列式计算。在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教者积极引导学生对所选出的草稿规范,且计算正确的作业本进行评价。同时引导问:“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的草稿本成为优秀草稿本吗?”同学们齐声回答道:“想!”并趁机宣读了“草稿本的使用要求及奖惩条例”。通过如此强化认识,学生打草稿的兴趣在第一节课里就被调动了起来。

  2.引入故事

  兴趣与认识密切联系着情感。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的认识不到位,怎么可能产生兴趣与情感。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浓厚。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使用草稿纸不太重视,认识不足,打草稿好像成了他们的负担。打草稿时随意性特别大,有的学生从家长那里拿一些多余的纸或办公用纸作草稿纸;有的学生临时从别处撕张纸作草稿纸;有的学生甚至干脆不用草稿纸,直接在橡皮上、课本或作业本的空白处、课桌上等地方打草稿。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强化学生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打草稿的兴趣。

  二、规范学生打草稿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的草稿本和打草稿提出规范要求,并在执行中建立检查制度。以笔者的具体教学实践为例,具体做法:

  1.为学生提供免费草稿本

  每学期开始,笔者在为全班同学发放课堂作业本的同时,也一并为其发放一本草稿本。并告之学生凡认真打草稿的,用完草稿本之后可以旧换新。

  2.提出具体书写要求

  在草稿本上,草稿的书写应突出其规范性与条理性。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端正,保持草稿本的整洁。要特别注意容易混淆的字,防止“因草出错”。书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按顺序进行,必要时还可注名题号和顺序号,以此帮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核查。

  3.坚持画批分格

  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后,在当天所用的草稿的下面坚持画批分格。如此规范要求,可以清楚地分出学生每天草稿的内容,教者也可以对学生打草稿的情况在所画的批分格中进行评价。同时,在讲评作业时,学生如果发生了错误,也能通过草稿轻松地查找原始错因所在。

  三、评价学生草稿本的价值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草稿本的价值,突出评价的发展性,练就学生发展的眼光,促成学生的发展。进行发展性评价,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在打草稿方面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草稿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并非只是简单地对学生所用的草稿情况打个分数或等级。具体举措:

  1.借助有形的草稿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如此则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会打草稿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草稿行为的自我反思,以及独立性、自主性能力的发展。

  2.借助有形草稿实施对他人的评价

  如此评价则能实现学生间关于打草稿的学习与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打草稿方面的不足与优势。

  3.借助有形草稿实现多主体间的评价

  可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此评价则能充分挖掘草稿本的应用价值,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在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草稿本的价值进行评价时,应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打草稿习惯的养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教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应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需要老师的精心培养,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继续加大这一方面的思考探究力度,从平时学习的点滴抓起,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打草稿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数学评课稿篇2

  关键词:多维度;大学英语写作;动态评估;小组评价;网络在线评价;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83―02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评估现状

  目前,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偏低,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写作能力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课堂教学活动多围绕词汇、语法、课文内容理解等客观内容展开,在有限的课时分配中,对于写作的涉及仅仅停留在语篇结构的分析上,写作实践多在课下完成。教师对于学生课后完成的写作任务的评价过于笼统,多以分数(等级)加评语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大学英语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力,而在写作任务等输出方面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词汇、语法等识记和理解方面,而对于口语和写作两大方面的输出重视程度和训练程度都远远不够。口语表达在课堂上跟随教师引导很容易完成,而写作这一需要课后完成的任务,从话题的分析、准备,到语篇的组织和词汇的选择都无法得到教师及时和个性化的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专门对教学评估内容进行了补充, 强调了评估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综上所述,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评估学生的写作任务,如何“多维度”地动态评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多维度”大学英语写作模式的实施和特点

  大学英语课的主要特征是集听、说、读、写、译教学于一体,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写作与听力、阅读、口语、翻译教学相结合,形成形式多样、不同渠道的写作任务输入,将大学英语课堂的作用发挥至极致。本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本为依托,结合各单元教学内容辅以一定的媒体材料,从以下方面开展:利用口试的形式,将阅读、口语与写作相结合;翻译、听力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将课文按照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口语作文练习。例如,在微观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且以作文总―分―总形式进行讨论结果汇报,将作文结构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既有逻辑,又有充实的内容。在宏观分析篇章结构和文章主题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以摘要或者大意的形式以总―分―总的结构在下次课的课堂上进行汇报,对学生概括和提炼的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课堂上进行的隐性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热点话题的关注,积极形成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模式。

  三、动态评估体系构建

  动态评价又称学习潜能评价,是运用交互法对个体的潜能进行评价,是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下,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总称。动态评估体系强调教师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发展状况来设计循序渐进的“支架”式介入手段,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应该以写作策略的指导者、写作参考资源的提供者、写作动力的维持者、写作问题的咨询专家的身份出现。大学英语课堂写作的动态评价分为课堂头脑风暴、句酷批改网提交初稿、个人修改、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自我反馈等几个阶段。以我校13级物流管理1-2班、通信工程1-2班以及软件工程A班学生,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4》第一单元Man and Nature为例,详细阐述整个动态评估过程及体系构建。

  1.头脑风暴。教师根据单元主题设计讨论话题,如“nature-unfriendly behavior and your suggestions or possible solutions”,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5分钟后小组汇报,每组代表将关键词写到黑板上,要求用完整句子和具体例子进行阐述。教师根据小组的语言运用和思维广度情况给出ABCD等级。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思维广度,锻炼语言逻辑能力,并且避免写作文时的内容空洞和局限。

  2.句酷批改网提交初稿。课堂的内容讨论为初稿完成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但是在课堂表达过程中难免有语法上的错误。所以为提高批改效率,学生需要当天课后提交初稿到句酷批改网上。对于网络自动批改,教师设定一系列的参数。如字数限定在120-180,打分公式按照CET-4标准,平均分80分,相似度低于30%,不允许粘贴复制等。学生要求多次即时修改作文,达到平均分80分。教师可随时查看修改动态,根据学生修改次数和分数情况给出ABCD等级。以第一单元作文为例,学生最高修改次数可达52次,最高分数89分。

  3.学生需要打印最高分数的作文稿,下一次课带到课堂,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互评。4人一组两两互评,标记出批改痕迹和修改意见,每组内ABCD等级各一人,小组内商讨决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省能力。下课前教师收取互评后的作文稿。

  4.教师评价。教师在组内互评基础之上,对文章结构、内容切题以及语法错误等批改网难以识别的错误进行最后修改,并给出ABCD等级。

  5.自我评价。将教师批改后的最终稿和学生第一次提交网络的初稿比对,从内容、结构、句子、词汇等各个角度总结自己的进步,并记录到学习日志上,让一次作文练习从组织思维到提交终稿的整个过程细化并深刻。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进行的“多维度”作文训练和传统意义上的词汇、语法、口语等教学并不冲突,相反,它作为一个平台将语言训练的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综合输出。作文练习也未必要留在课后,教师也未必只充当批改者的角色。通过实施动态评估策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干预任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无话可说、思维局限、结构混乱、中式英语等;而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参与感、责任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有助于形成自觉、自主、自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动态评价体系的短期目标在于,通过一个完整的“介入”周期,学生能够在一项特定的写作任务上实现由教师的指导逐渐转向自我纠正的自主观摩学习。这样,经过多轮的“介入”周期之后,有望实现一个更为长期的目标: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步将外部知识(如各种写作知识和策略)“内化”并转变为意识控制的工具,将之逐步迁移运用到其他类似的写作活动中,不断超越当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丽。“多维度”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模式的效应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2]孙赛楠。动态评估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3]梁惠梅。“写”“译”结合,构建多维度的英语写作教学课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

数学评课稿篇3

  一、这节课给我的感觉

  1、杨老师的谈话引入做得挺好,她首先是通过创设情景,出示三位航天员,并说明神舟7号发射成功,圆了几代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科学家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的航天员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由此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用数对写出小青的位置,根据领到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这些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还是很活跃的。

  二、三个方面可以肯定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整节课特色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四、提几点建议

  1、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语言不太规范,有些惯用语言应尽量少出现。

数学评课稿篇4

  【论文摘要】针对自然科学期刊专家审稿酬金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行酬金发放方式的弊端,提出以尊重审稿专家学术劳动为前提,取消审稿酬金,在刊物总目录后参与审稿的专家致谢或赠阅刊物的感谢方式。该方法不仅缓解了编辑部的财务窘境,又向专家辛苦付出致以精神的慰问。

  同行评审制度在国外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现代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中的一个重要质量控制机制。虽然国内出版界对同行评审在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中的作用有争议,但是国内多数科技期刊己经建立起了同行评审制度,专家评审成为审稿链中的重要一环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许文深、陈俊等指出的“同行专家审稿市”三审制“中决定稿件能否采用的关键一环",同行参与到期刊的编辑工作中来,对文章的学术性是有力的保障,也弥补了科技期刊拘于编辑忍受和专业的不足,可以说同行专家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进步功不可没。作为回报编辑部向审稿专家支付数额不等的审稿酬金,为调查审稿酬金发放情况,笔者通过向编辑部发送电子函件和利用编辑培训间隙向其它编辑发送调查表等途径来收集资料,针对外审比例,审稿酬金标准,是否向作者收取审稿费,审稿专家对酬金的满意程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共收集到有效调查数据61份,以此为样本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1数据信息

  1. 1是否收取审稿费不同期刊对这项费用的名称不同,有的叫注册费,评审费,处理费和手续费等,共有54种期刊设立,每篇论文审稿费50-300元不等,平均每篇89元,表现出校内与校外作者,中文稿与英文稿标准不同。不收取审稿费的7家期刊,全部为高校学报。

  1. 2送审文章数及比例不同期刊因为刊期和印张数的区别,导致发文量相差巨人,相应的送审数也不具有可比性。故笔者认为送审比例即(外审文章数与刊发文章数的比值)更能反映期刊的送审情况。调查中送审比例最高的是2. 3,最低为1. 19,平均为1. 54,作者发现收取审稿费的期刊送审比例略高于不收审稿费的期刊。

  1. 3审稿酬金发放标准国家对审稿酬金没有统一标准,各编辑部一般参照同类期刊,并考虑本刊以往标准保持不变或略有上调。在调查样本中,61种期刊全部向审稿专家支付审稿酬金,标准为每篇20-100元,其中每篇40-50元的期刊占样本的93. 4%,只有13、1%的期刊近三年上调了审稿酬金标准,上调额度均为10元。也有约10%的专家主动表示不收酬金,免费审稿。

  1. 4审稿专家对酬金的满意度被调查的期刊均未专门做此类的调查,对于“你认为审稿酬金标准是否满意’,的问题中,有37位编辑作答,其中选择基本满意的14位,选酬金偏低的19位,选酬金很低的4位。

  2现行审稿目金制度的异端

  2. 1付费标准不能体现劳动价值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希望同行评审专家能够帮助编辑把住稿件的科技关,所以评审专家通常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审阅科技文章需要对题目、摘要、学术性(包括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结论、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参考文献等逐项作出评价,最后对全文有一个总评价。理工科是专业划分非常细,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审稿专家为保证审稿的质量,势必仔细阅读全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对文中的推导、演算过程进行复核,认真做完这些工作,至少需要4小时,墓前一位教授在本校讲课的课时费不低于50元/小时,至于被外聘演讲或报告,劳酬比课时费高许多,所以40-50元作为给专家的审稿报酬是极不合理的,甚至不能称其为劳动报酬,因为它与付出的劳动太不相称,不能体现劳动价值。 2. 2审稿费是科技期刊不轻的负担

  学术期刊由于它特殊的创刊背景,生存环境、以及服务对象,造成了期刊在推动国家学术进步的同时,远离市场运行机制,入不敷出,需要主办单位全额补贴或部分补贴,每一项开支都要经过精心计算。以一年六期,每期发文30篇,审稿数为发文数的1. 5倍,审稿费100元计算,全年支付审稿费2. 7万元(邮费不计算在内),如果是月刊该项开支更高,许多学者提出科技期刊应增加发行频率,尽快报道科研信息,审稿酬金势必更多。自然科学期刊都是财务补贴单位,每年数万元的审稿酬金是一项主要开支。同时因为考虑审稿费的问题,使得编辑在送审稿件的时候有所顾忌,每个编辑部在用文数和送审数间有一个基本的比例,除了考虑专家库的人数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审稿费的问题,可见审稿费一方面使编辑部本不宽裕的经费更加紧张,制约专家审稿制度优势的发挥,不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2. 3审稿费制度不利于编辑与审稿专家的沟通

  编辑部请审稿专家审稿,然后付审稿费,貌似一项劳动与报酬的经典关系,两讫了,其实不然,审稿专家布什正审稿费的打工者而是编辑工作的参与者,事情来身高的不是雇来打工的,笔者认为这种付费方式不利于编辑与审稿专家的感情交流,也导致部分编辑认为付过审稿费就与专家两清了,从而不重视与专家的情感交流,导致专家审稿热情不高,产生托审或拘审,这种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挥专家审稿的学术优势,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

  3建议

  3. 1取消审稿酬金

  酬金作为专家的劳动报酬,与其所付出的劳动极不相称,已经失去了作为报酬的存在价值,大多数专家在明知道酬金寥寥,却仍然及时认真地审阅文章,是其对学术的执著和学科发展的无私奉献,所以是否有这几十元钱已不是专家是否审稿,如何审稿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期刊编辑部,每年发放数万元的审稿酬金却是个不容忽视的开支,尤其是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的期刊,这项开支更不可小窥。专家不在乎,期刊社很在乎,故作者认为取消为好。

  3. 2向审稿专家致以精神上的慰问

  按照惯例,期刊在年末会刊发全年总目录,笔者建议仿效此法,期刊可在总目录后列出全年审稿专家的姓名及审稿篇数,并对他们的学术奉献行为表示感谢,此法不仅是对专家为期刊付出劳动的肯定,也是对其学术地位的肯定,毕竟审稿专家都是该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曾经看到一些专家的个人简历中提到某某期刊的审稿人,其在学术领域的认同度可见一斑。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2775.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简短范文
下一篇:地理高中有效的学习方法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