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岳飞的故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岳飞的故事篇1

  1136年(绍兴六年)初,由宰相张浚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

  二月,岳飞于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发布讨伐伪齐的檄令,并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宝丰村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守将薛亨,紧接着又乘胜攻克颍州,为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商(陕西商县)、虢(河南灵宝),东下伊阳(河南嵩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杨再兴大败伪齐张宣赞人马,收复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等县城,席卷了商州全境。

  岳家军北伐大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洛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收复商、虢等城后,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于收复卢氏、长水之后的第十七天,终因“孤军无援”和“以粮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

  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伪齐刘豫大为震惊。是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高宗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飞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完颜兀术看到岳飞移军东下,中线空虚,有可乘之机,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与伪齐合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二万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

  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岳飞大军开到前线,给守城将士以极大鼓舞,军威更振。商州转危为安。襄汉战线也因岳飞大军的到来,敌军不战而退。飞又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

  按照朝廷“规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飞此时已胜利完成任务,加之所带军粮有限,便决定还师鄂州。

  飞撤军前,为避免遭敌追击,命王贵、董先向蔡州城发动一次进攻,以作掩蔽。但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董先、王贵等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飞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岳飞的故事篇2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大家—起来看看我国民族英雄岳飞的神奇故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那是在—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阵又—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个又—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飞和妈妈也漂到了—个小镇上。岳飞和妈妈便无家可归了,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家落户了。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飞的身上,可是小岳习却—点都不怕,因为他是—个非常坚强的孩子。岳飞还非常喜欢看书,喜欢学习。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岳飞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尊老爱幼,要懂礼貌。他还非常喜爱看打仗的书,他想长大以后做—个大将军,率领—支军队去保家卫国,去帮助国家不受到别人欺负。

  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小岳飞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吃饭—次就能吃三大碗,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岳飞的故事篇3

  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出身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童年时候,跟从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并成为一县无故的击剑手。他还精通兵法,喜欢学习历史。南宋初,他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抗金老将宗泽的赏识。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战功,很快升为一支队伍的将领。岳飞的队伍纪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倒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岳飞请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队伍,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岳飞的故事篇4

  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

  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岳飞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之后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准备渡过黄河直捣黄龙府。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于是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1142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的故事篇5

  岳飞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祖上世世代代都在黄土地上勤恳耕作。父亲岳和是个忠厚的庄稼人。他家省吃俭用,常常用节省的粮食帮助饥民度过荒年。邻居有侵占岳家耕地的,岳和干脆割给他;有借钱不还的,也就不要了。这种忠厚治家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岳飞。传说岳飞降生时,有一只像大雁一样的大鸟飞鸣而过,所以父亲为他起名叫鹏举。岳飞没满月,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才幸免于难。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含辛茹苦,亲自教他读书。没有钱买纸笔,就用树枝作笔,沙地作纸,在地上练习写字。他寡言少语,但学习十分用功。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崇拜诸葛孔明等济世名臣。他小时还曾写联寄志:“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圻。”表明他将来要像诸葛武侯那样报效国家,拯救人民,建功立业。他曾游历泰山,写下“流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寄托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名人志士的仰慕。

  岳飞不仅用功读书,精心学习兵法,而且刻苦练习武艺。传说中他生就一身神力,未成年就能拉开300 斤的弓,8 石的弩;向周同学习箭法,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其实,岳飞这身武艺完全是练出来的。

  岳飞生活的时代,正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岳飞决心练好武艺,保家卫国。他12 岁那年,投到一位外号“搬不动”的老师门下。“搬不动”并不教他武艺,却每天让他手拿镐镢、肩挑扁担,在山下挖坑担水栽树。一连两个多月,满山遍坡全栽满了树。可“搬不动”还不说教习武艺的事。岳飞心想,我为报效国家,前来求师学武,不能光栽树呀。“搬不动”看出岳飞的心事,笑笑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过了三个多月,树栽完了,他帮师傅干杂活,师傅还是不提学武。岳飞挂念老母,提出回去看望老母,“搬不动”说:“要学武艺,功在苦中练;要想卫国,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武艺,就中途退却的道理?”从此岳飞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节将临,“搬不动”把岳飞叫来说:“你来到我这里共栽了三千六百棵树,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去把这些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一摇,不准折断一枝,不准漏掉一棵,太阳不出来,就得摇完。”从此,岳飞半夜就起床,打水扫地伺候好师傅就去摇树。开始,累得腰酸腿疼,太阳出来,刚刚摇完。到第十天,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岳飞就摇完了,腰不酸,气不喘。正好“搬不动”也来到了,他抚着岳飞的头说:“鹏举呀,俗话说,功夫,功夫,全在工夫。没有工夫,哪有功夫!看来,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明 天可以回你母亲那里去了。”岳飞很奇怪,说:“师傅,你还没教我武艺呢!”“搬不动”摇摇头说:“武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武艺之外的功夫,有了这点根基,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到家后又跟周同师傅学习箭法,后来果然练就一身绝技。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0 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他在《满江红》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精神。

岳飞的故事篇6

  胡≌鲁宁台灯下,一少年正发愤苦读,转眼已过十一点,那瘦小的身影渐渐的倒了下来,闭上了眼帘┄┄“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岳飞?不错,正是我们敬爱的民族英雄,岳飞!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一个“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士。眉宇间的浩然正气,却掩不住他的愤怒与悲伤是啊!从小就立志杀敌报国,迎二帝还朝的他,眼看就能直捣黄龙,却被奸臣秦桧等人从中作梗,在即将恢复河山之际,被那十二道金字招牌所召回,让他怎能不愤,又如何不悲呢?最终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加害。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们面前,说:“吾已清修千余载,汝找吾何事?我说:“岳王爷,在下对您所做的那些事有所疑惑,还望您能指点一二。”“自故忠孝难双两全,大多数的人都选择回家尽孝,为何将军却要尽忠呢?这不使您的母亲伤心吗?”

  “自故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当年我的母亲在我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字就是怕进忠还是尽孝的时候有所犹豫,所以我才选择去尽忠“。众所周知,您一生的心愿便是杀金兵,迎二帝还朝,在大志快要实现之际为何要还朝?虽说下了十二金字招牌,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倘若将军率领部下,直捣黄龙,灭了完颜阿骨打和兀术等人之后,再会合韩世忠一齐还朝岂不更妙?况且成就一生美名?“你有所不知,飞生于宋朝,长于宋朝,只知听皇上之言,不知个人荣耀,且待我杀完贼军之后,宫中之具以我反,那该如何是好,岂不留下了千古骂名?岂不成了秦桧等小人之辈”?“有人说我的忠是遇忠,你有何看法?”岳飞反问道。“什么是忠?什么是遇忠?全部在于个人看法,有的人贪生怕死,徒有虚名,是以说你是遇忠,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罢了。我认为将军乃大彻大悟、智勇双全、忠肝义胆之人,既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又有西楚霸王的勇武,真乃朝庭之福,江山之大幸也”!“你若同我生在同一年代,想必我们一定像俞伯牙,钟子期那样心心相印,又何愁无人诉苦呢?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岳飞走了,我在那里喃喃道:“再会了,岳将军,我一定会像您那样做个忠军爱国之士,谢谢您,使我明白了许多”。一阵风吹过,我被冻醒了。

岳飞的故事篇7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伤。“最近我读了儿童版的《少年岳飞》,知道这首词是《满江红》是南宋爱国将领、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所作。

  岳飞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省吃俭用的送他到附近的一所私塾去上学。岳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读书非常刻苦。没过多久,他的学问就大有进步。读了几年后因为家里实在交不起学费,岳飞只好辍学,到一户地主家里干活去了。虽然农活十分繁重,但他从不放弃学习。白天干完活,晚上就一个人静静的读书写字。有时候通宵不眠。后来岳飞和村子里一位武艺高强的人学习武艺。经过几年的训练,终于成为了一位武艺超群的人。在他二十岁那年,怀着抗击侵略者的壮志,准备从军。临行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的训词。岳飞也时时刻刻记得,要忠于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祖国。岳飞从小不管读书还是习武,都勤奋好学、刻苦用心,终成一代名将。故事让我懂得了以下道理:

  首先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国家都不热爱,那么就算他掌握再多的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我们从小一定要树立爱国爱民的精神,培养勤奋好学的习惯,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更好的报效国家。

岳飞的故事篇8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都知道这讲的是宋朝名将岳飞的故事,而今天,我就要讲讲英雄岳飞的事迹。

  读完岳飞的故事后,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属《岳母刺字》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讲述了在一个瘟疫横行的一年,岳飞和他的几个兄弟们生活的苦不堪言。有一天,一位叫王佐的人被他的大王杨幺命令他去岳飞家做说客,希望在这个国家无主,朝廷又被宦官势力控制,民不聊生的时候让岳飞去辅佐杨幺,等他当上国家君主与岳飞同享富贵。可岳飞不但没有同意,还把王佐赶了出去。他心想:他生是宋朝的人,死是宋朝的鬼,他绝对不会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只要宋朝仍在,他就要拼死坚守。事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也赞同他的做法,于是在他肩上刻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岳飞在自己死后,依然能够当个忠诚,流芳百世。

  看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千,虽然宋朝当时被奸臣把控,但岳飞他坚信,只要宋朝仍在就有很大机会能够重新迎来繁荣盛世,这也是岳飞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为国家拼死效力的重要原因。在这点点滴滴中我们可以看出岳飞不畏强权,忠心耿耿,是大宋难得的忠臣良将。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难能可贵的品质。

  除了忠诚,我还要赞扬他为人清廉,爱戴百姓。尽管日子再苦,食不果腹,也不允许自己的兄弟做出打杀劫舍的事,他事事替国家想,处处为百姓谋。这样的好人不应该被奸臣所害。我气愤为什么要有那些坏人,我哀叹好人不能长命百岁。

  岳飞距今已经过去快一千年了,但他的精神却不随时间而远去,他会被人们一直记着,成为榜样。他的传奇故事也会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他那十全的品德,更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岳飞的故事篇9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的故事篇10

  岳飞,字鹏举,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农曆二月十五日,诞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昇天。是鸾门五恩主之一。

  从军为国,屡建奇功。奈奸相「秦桧」通敌,力主和议,于一日之间十二道金牌, 令岳王父子回临安,以「莫须有」罪名,坐狱两月,屈死于大理寺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子「岳云」年廿三。后人修西湖「岳王庙」,并铸「秦桧」夫妇跪像于王墓两旁,受天下人唾骂。

  岳飞降生当天,有大鹏鸟自东南飞来,停在屋顶上高鸣不已,父亲惊异,以「飞」命名,字「鹏举」。 未弥月,黄河决堤,母亲姚氏拥抱幼儿坐在大瓮中,随波飘至对岸而倖免于难。生来有神力,能举三百斤的弓和八石的弩。

  十六岁娶妻李氏,先后育五子二女。

  十九岁学射于乡豪周同,二十岁入真定府路为小队长,智擒盗贼陶俊、贾进和,首次建功。

  二十四岁母亲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大字,嘱咐勿忘报效国家的心怀。

  二十八岁牛头山之战,痛击金兵兀术,克复建康。

  三十岁破乱贼曹成,高宗赐以「精忠岳飞」旌旗。

  三十八岁郾城之战,破金朝的精锐部队「拐子马」,金兵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复大破金兵于朱仙镇,并填满江红一阕以明志,悲怀壮烈感人肺腑,正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土还我河山时,却接到召回令。

  宰相秦桧,利用高宗思母心切,以释回韦太后为条件,与金人达成和议,将淮河以北的疆土划给金人。一日之内, 岳飞接获十二面金牌,被迫班师回朝。不久,秦桧诬告张宪和岳云阴谋叛乱,企图恢复岳飞的兵权,遂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三人于大理寺风波亭(在今浙江杭州)。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 岳飞沉冤昭雪,因其「折衝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追諡为「武穆」。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昭示全国, 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并明定祭岳礼仪,每年按时致祭。

岳飞的故事篇11

  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的故事篇12

  一天,岳飞兄弟五人正在庄子前面的一块打麦场上练习枪棒,村里的民兵来报信说:“相州节度都院刘大人已经颁布条文,命令各地练武的人必须到那里考试,录取后才可以上京城参加考试。”岳飞听完,向他还礼并道了谢。

  得到消息以后,岳飞立即骑马进城去见岳父李春,让岳父把牛皋的名字也加进去一同送考。李春答应了,就写了一封信给汤阴县县官徐仁,托他帮着去办理。岳飞收好信,谢过岳父回去了。

  第二天,五位兄弟便早早出发了。很快,五人就来到了汤阴县。当天,岳飞就带着兄弟几个到县衙拜见了县官徐仁,并把岳父李春的信交给了徐县官。徐县官看过信,又见他们个个都像练武的人,便点头表示赞赏,并告诉他们明天去相州节度衙门找中军洪先就行了。

  等到第二天,兄弟五人到相州节度使衙门去见中军洪先。哪知中军洪先张口就跟他们索要见面礼,当听到岳飞说没带钱时,他立刻板起面孔,叫他们过三天再来。岳飞他们只得回去,路上正好碰见了徐县官,兄弟五人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他。徐县官一听勃然大怒,叫岳飞几个和他一起去直接见刘老爷。刘老爷一见这五个人,个个魁梧强壮,十分喜欢。这时中军洪先进来禀告说:“这五个人武功平常,我已见过,叫他们回去好好练习,下次再来,怎么又跑到这里来了?”徐县官连忙对刘老爷说道:“这个中军,因为岳飞他们没有送礼给他,所以在这儿乱说。这些考生三年才能考一次,机会难得,望大人成全。”洪先急忙分辩说:“我早上才见识过,他们武艺不高,怎么反过来说我?如果不信,敢和我比比武艺吗?”刘老爷一听,指着岳飞与中军,说:“好吧,你们两个就比给我看看。”

  岳飞和洪先下了台阶。洪先提起一柄三股托天叉,恶狠狠地向岳飞刺来。岳飞举起沥泉枪轻轻一挑,挡住了洪先的三股托天叉,随后掉转枪头,向洪先肩窝一点,洪先站不住脚,扑倒在地。刘老爷看岳飞很有本事,知道洪先在说谎,非常生气,就叫侍卫把洪先赶出大门,不再任用。洪先愤愤地走了。刘老爷对岳飞说道: “像你这样的好本事一定能考上,你只管回去收拾收拾,我会叫人送信上京城,把你的姓名报上去。”说罢又向岳飞询问了家中的情况。岳飞就将自己的身世说了一遍。刘老爷听了,就对徐县官说:“这个后生前途不可估量,你回去,查查岳家原有的老产业,等我拨些银两在汤阴县给他重新盖房子,叫他仍然回故乡去祝”岳飞一听,连忙上前叩头,对刘老爷万分感激。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2830.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
下一篇:教师1一4季度思想汇报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