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篇1

  “爱因斯坦收”

  爱因斯坦的一个朋友见到爱困斯坦时说:“你的名声大大了,达到了令人难以登信的地步。 我听说有两个美国大学生打路,从美国发出一封信。 信封上只写“爱困斯坦收”,看能不能寄到,后采听说你收到了。“对!”爱因斯坦笑了笑答道:“信收到了,而且是按时收到的,这只能说明邮局工作好。 与我的名声无关”

  1955 年,他的“肤又相对论”创立50 周年,各国都组织了纪念会。 爱因斯坦收到了许多逝诸信,但他想,这种巡回旅行对科学有什么价值呢?显然是徒劳的。 他对—个会议的发起人说了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得多多少少感谢命运,—切哪怕与个人崇拜稍有瓜万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痛告的。”

  用钱买来的名声

  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下设许多学院,这些学院多以圣约翰。圣彼得。丘吉尔等圣徒或名人为校名。但新近诞生的大卫。 罗滨逊学院却是例外。大卫罗演逊是个南人,20世纪70 年代因经营电视出租事业而发大财,但—直默默无闻,为了使自己“流芳百世”,他向剑侨大学倾囊捐出巨款1700 万英楼。要求以其姓名命名一所学院。 剑桥大学经过讨论,最后同意了这位富翁的要求。

  本生摘下金奖章

  本生是世界著名化学家,本生灯。本生光疲计和本生电池都是他发明的,他还在一种矿泉中发砚了锥和铀两种稀有元素,因此,他不止一次地受到科学界的嘉奖。 但有—次,当大会主席把光耀守目的奖章佩在他胸前时,本生却把它摘下采,并说:“过去老母亲在世时,每当我把奖草带回家。她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儿,孤独老人的快慰对儿子来说是多么幸福啊!可现在她离开人世,这些色彩绚丽的玩意儿对我还有什么用呢?”这位誉满全球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对待荣誉的。

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篇2

  不以荣誉自诩的鲁迅和张海迪

  1936 年春,《作家》编辑部要在刊物目录上瑞印一排世界著名文学家头像,鲁迅也在其中。他们去征求鲁迅意见时,鲁迅婉言拒绝了。

  张海迪得到的奖状、奖品、纪念品不计其数。可是她房间里的桌上堆的,只是中文和外文书籍、国内外来信,以及正在整理的几大本书稿。至于象征荣誉的证书、奖状和奖章等物品则一件也看不到。

  经理打的上下班

  美国百事食品公司总经理刘小明曾在纽约华尔街当过四年多律师,那时他的律师费是每小时 250美元。如今他作为总经理,月薪数十万人民币。可他的衣食住行都挺“土”。他在北京没有自己的专车,公司为他提供的7 万美元车款分毫未动。他上下班都是打的,去天津出差,有时还乘大巴。 他说:“在北京的时间不太多,没有必要买豪华车闲搁着。平时必要的应酬,别的公司经理都坐着自己的专车去,我坐出租车,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头。”

  不为荣誉的吴健雄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在著名的守恒定律的实验成功后,荣誉接踵而来。而她视名利淡如水。面对各种各样的捧场和赞美她说:“我在科学上不过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当一位记者问道:“你对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有何感想?”她说:“大家都在为李政道和杨振教授高兴,我也是一样感到高兴。”记者说:“人们都知道这是因为您做了精心实验。才使‘李一扬假说’得到了证实,您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她平静地说:“我不是为了得到荣誉才去做实验的。”她表示不过是帮了李政道、杨振宁“一丁点儿忙”。

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篇3

  请仍直呼我名

  英国著名小说家却尔斯。p。斯谱号授予“勋爵”的封号后,他周围以及远在美国等地的—些亲朋

  好友纷纷发来函电向他祝贺,同时,还问他今后应该怎样称呼他。他在给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与玛丽学院院长的复信中写下了这样的回答广尽管我现在收到的许多来信上都写着“斯诺勋归”的字样,但是,说实在的,我很不喜欢这种头衔。以后,诸你( 包括所有其他朋友)仍直呼我名——你叫我却尔斯,我反而感到高兴。高兴得真想把苏格兰威士忌:洒在你的头上……”

  没有财富的亿万富翁

  格拉豪公司的资产在1994 年年终时已接近90亿英镑,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药公司之一。它的创始人之一——韦尔科姆虽早于1936 年已经去世。但他的节俭却一直为世人称道。 药业大王韦尔科姆生于一间简陋的木屋之中,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在困苦和逆境中成长,后来到药学院求学,半工半读。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韦尔科姆对购买高楼大厦不感兴趣,他—生中从未拥有过自己的房产,他把钱用于科学的发展,用于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药物。

  钱钟书泼泊名利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霞面。 他的围城了,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想见—见他,都被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她很喜欢围想见见钱先生。钱先生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使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16 万美元,邀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攒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授课一次,每次40分钟,半年只讲12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几乎令人咋舌。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

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篇4

  陶渊明

  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他们都学会了拒绝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莱特兄弟

  1903年他们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 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关麟征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钱钟书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议论文)

  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居里夫妇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篇5

  不做官不要钱

  高士其的名字原来不叫“士其”,是1935 年以后才改的。 朋友们问他改名是什么原因,他说: “ 我起字是烫了孔夫子的伙响。 孔夫子说,学而优则我早先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做官。你看,仕的左旁有人字,的左劳有金字,意思是要升官发财吗?”他接着说:现在的,高士其好,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劳不要钱。

  高士其的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引得朋友们笑俯后仰。从此以后,言行一致的高士其不图名利。 不做官,不要钱,走上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

  鲁迅金质奖章换成书和红辣椒

  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第一学期结束后,考试成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把奖章作炫耀自己的证据,却走到鼓楼街头卖掉了他用的钱到一家书店购买几本他心爱的书,回校路已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夜深入静,天气寒冷,难以忍受之时,就把辣椒摘下—只,分成数片,放到嘴里嚼嚼,辣得硕上冒汗,眼里流泪,顿觉暖气,倦意消除,又捧起书读。

  优秀知识分子罗健夫

  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工程师罗健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中,他身处逆境,仍忘我无私地工作,带领科研攻关组于年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该项成1978 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突。 有了成果。他名利,不摘技术封锁,在评技术职称,加工资、任命职务。派遣出国、分配住房等方面一再谦让,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在癌症晚期,他仍一心想着工作,他心中装的,只有祖国的航天事业。

淡泊名利的名人故事篇6

  英国著名小说家却尔斯。p。斯谱号授予“勋爵”的封号后,他周围以及远在美国等地的—些亲朋

  好友纷纷发来函电向他祝贺,同时,还问他今后应该怎样称呼他。他在给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与玛丽学院院长的复信中写下了这样的回答广尽管我现在收到的许多来信上都写着“斯诺勋归”的字样,但是,说实在的,我很不喜欢这种头衔。以后,诸你(包括所有其他朋友)仍直呼我名——你叫我却尔斯,我反而感到高兴。高兴得真想把苏格兰威士忌:洒在你的头上……”

  格拉豪公司的资产在1994年年终时已接近90亿英镑,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药公司之一。它的创始人之一——韦尔科姆虽早于1936年已经去世。但他的节俭却一直为世人称道。药业大王韦尔科姆生于一间简陋的木屋之中,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在困苦和逆境中成长,后来到药学院求学,半工半读。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韦尔科姆对购买高楼大厦不感兴趣,他—生中从未拥有过自己的房产,他把钱用于科学的发展,用于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药物。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霞面。他的围城了,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想见—见他,都被谢绝了。

  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16万美元,邀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攒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授课一次,每次40分钟,半年只讲12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几乎令人咋舌。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3273.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工作总结报告
下一篇:经济调查报告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