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范例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范例篇1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危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气象灾害进行很好的防御是我国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江西省乐安县因为持续的低温和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接收的阳光很少,最终给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乐安县气象局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决定提前计划、精心设计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乐安县气象局加强了对于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观测站等气象相关仪器的检测和维护,严密的监督天气的变化,尤其是在阴雨低温时期,更要加强对于气象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的向政府以及农业部的相关部门传达气象信息,并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农业生产方面进行指导,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来传递天气信息。
1 常见气象灾害的简单分析
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当种植地的气象条件不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时,会因为不利的天气条件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经调查江西省乐安县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低温冷害、冻害、风暴、台风以及由于气象条件而引起的一些病虫害等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在这些灾害中,发生次数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是洪涝灾害,其次就是干旱。下面对这些气象灾害中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洪涝灾害的简单分析
洪涝灾害主要是指巨大的水体对农作物造成的冲击甚至是淹没等的现象,由于暴雨或者是低洼地的积涝而造成的洪涝灾害通常是无法阻止的,下面从水稻的角度来对洪涝灾害进行简单的分析。水稻如果在拔节期受淹的话,节间的延长程度就会随着淹水的天数以及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水退之后才会发现,淹水的节长比没有淹水的节长要短,从而可以得出:整株水稻的高度随着淹水的时间的增加而变短。如果洪涝灾害严重的情况下,水稻体内的养分消耗尽了,那么水退之后,也会造成茎秆细弱等的现象,植株会出现弯曲、折断甚至是倒伏等畸形的现象。
1.2 冷害的简单分析
冷害主要是指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内,因为温度下降到了农作物生长时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以下时,就会给农作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一定的障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造成农作物自身的某些组成组织受到危害,从而造成减产的现象。冷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随着农作物的品种、发育期等的不同也有很大的不同。当冷害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时,通常情况下会使农作物体内细胞中那些有生命的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减慢,逐渐的停止流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对于农作物的养分的吸收和输送受到障碍。如果农作物受低温影响的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当温度升高之后,细胞内的细胞质就会继续正常的流动,农作物也就可以正常的生长。如果农作物受到长时间的低温影响时,就会使细胞质停止流动,从而农作物停止生长。
1.3 干旱灾害的简单分析
干旱是世界上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的威胁之一。干旱发生不仅仅范围很广,而且出现的频率也十分的高,是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主要是指农作物在种植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长期的缺乏水资源,而造成空气十分干燥、土壤十分缺水,这样使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就会出现匮乏的现象,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最终造成产量在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干旱主要是把农作物体内的水分的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农作物出现萎蔫的现象。干旱在农作物生长到下列3个时期时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农作物水分的临界期、灌浆成熟期以及播种期。
2 对常见气象灾害的防御、治理措施的分析
气象灾害对于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的好坏直接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对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分析就变得十分重要。下面对上述常见的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
2.1 对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对于洪涝灾害的治理首先要对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造成的原因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洪涝灾害进行治理。如果是由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可以通过建筑河堤和大坝来对洪涝灾害进行治理,把洪水进行分流,就可以减轻甚至是限制洪涝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
2.2 对冷害的治理措施
对于冷害现象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包括:科学的施肥、合理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等。这些措施都会对土壤的性能产生影响,氮、磷、钾肥料的综合使用以及合理的灌水等都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壤的性能。在施肥的过程中,要了解磷钾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能,可以促进农作物提早成熟,在遭受低温冷害的年度,土壤的温度不高,那么磷肥的效力就会变的很低并且移动十分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所以要增加磷钾肥的用量,来改变农作物的吸收率。
2.3 对干旱灾害的防御措施
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造成干旱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气象的角度来看,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气环流的不正常现象产生的,高气压的长期控制使降水量减少。除此之外,土壤以及地形等对农作物的水分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就是降水量的大小以及土壤的水分、气候等。
3 结语
我国是涉及了世界上两条巨型自然灾害地带的国家,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并迫切了。上述对于农作物可能会受到的气象灾害以及相关防御措施的分析,希望可以给未来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鹏。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J]。地理学报,2012.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范例篇2
梧桐河中下游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面积为115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880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现有耕地132.0万亩,其中坡岗耕地面积37.5万亩,低平原耕地面积94.5万亩。根据新华、宝泉岭、梧桐河三个农场多年统计资料,洪涝灾害是本地区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最为频繁、受灾面积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宝泉岭农场53~98年统计资料,梧桐河洪水曾24次出槽漫滩,平均不到两年一次,遇丰水年甚至一年两次。位于梧桐河下游出口地带沿江涝区的梧桐河农场,受松花江洪水和梧桐河洪水两方面影响,29年统计资料发生洪涝灾害的有26年,发生机率高达90%。位于梧桐河、石头河交汇口西北三角滩地的团结涝区,西部靠邻坡岗区易受坡水侵入,东临梧桐河、南临石头河,有低洼耕地8067公顷,81年大洪涝年受灾面积7067公顷,绝产面积2733公顷,83年受灾面积7467公顷,绝产面积3600公顷,损失达3500万元。1998年洪水梧桐河堤防一处决口,淹没围困村屯6个,受灾人口2027人,淹没农田2730公顷,绝产面积1730公顷,损失粮食3700吨,经济损失总额1540万元。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已经成为振兴当地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1、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文气象、土壤地质等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现状、运行管理状况等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1 坡水、洪水成涝
梧桐河中下流域地处小兴安岭东缘,松花江、梧桐河下游。西北部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高差大,沟谷纵横,径流峰高流急。上坡林地坡水不仅对坡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冲蚀沟,而且对低平原村屯及农田危害严重,沟道经常漫溢出槽,淹没农田;梧桐河下游洪水峰高、松花江洪水长时间持续,对低平原区村屯及农田构成洪涝威胁。另外,地形低洼,微地形复杂,排水迟缓,并受外江洪水顶托倒灌影响,使内水无法排除,造成洪涝。
1.2 水文气象
梧桐河流域中下游位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漫长干燥、严寒少降水;夏季常受太平洋北上暖湿气流影响,炎热多降水;春季多风干燥;秋季降温快,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0毫米左右,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9月。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时空分配变差大,7、8、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此期间常有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影响而形成的长历时连续降水过程,造成洪涝灾害。由于秋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秋季滞流耕地中的雨水及受冻结温度梯度作用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冻结成为固态,与冬季降雪一起,春暖融化滞存于耕地表层形成春涝。故当地有“一年秋雨,两年成灾”之说。
1.3 土壤与地质
流域中低平原地表为厚1.5米左右的亚粘土沉积层,该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含蓄水量多,易造成涝渍灾害。向下为深厚的砂砾石沉积层,地下水位距地表仅1.5米左右,补充地表土层水量并阻滞地表水下渗。雨季江河水位上涨高于地面,在下层砂砾石连通管作用下,使耕地地下水层上升至地表,低洼地的地下水甚至出逸形成地表水。
1.4 水利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工程不配套
梧桐河流域中下游1976年以后修建了一部分防洪除涝工程,但由于防洪及排水标准低,工程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河水泛滥,内水受河水顶托,不能及时排除内水,致使农作物经常遭受洪涝灾害,造成大面积减产。流域内堤防工程标准偏低,不足十年一遇,堤高1.0~3.0米,顶宽仅1.0~3.0米,边坡1:2~1:2.5,堤身瘦小,断面不能满足防洪要求,且堤顶堤身受风雨侵蚀,损坏较严重,很多堤段前后存在坑塘等险工,甚至个别堤防堤段不封闭,河水倒灌形成洪涝灾害。沟道设计标准低,不足三年一遇,断面小,排水不畅,沟道局部段有冲刷或淤积;工程不配套,建筑物超期使用,工程管理维修不善,破损严重,数量不足,现有的建筑物防洪及过流能力不足,致使排水不畅。另外水利工程基础薄弱,待建工程较多,特别是田间工程,受到经济条件和投资力度限制,很多项目还没建,不能充分发挥骨干工程应有的作用。
2、治理措施
2.1 水利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的根本措施。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将来将要建设的关门咀子水库就是一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除涝、灌溉、水产的大型水库,它的建成将使下游的梧桐河堤防标准提高到20~50年一遇,再通过扩建加固鹤立河、石头河堤防,将使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田间工程措施主要在坡耕地里兴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等,以及调整垄向,等高作业,从而减缓坡度,截断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桐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的防洪治涝骨干工程布局基本定型,以防洪及排除地表水为主。堤防工程、排水工程及道路系统大格局已经形成,布局合理,沟道、道路线路顺畅。按设计标准完善加固梧桐河、鹤立河、石头河沿河两岸堤防及穿堤建筑物,防御河流洪水,实施后堤防将达到150多公里。涝区工程建设以工程续建配套为主,按设计标准扩建新建涝区内的排水沟道系统,修复和新建桥、涵、闸、站等建筑物,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及时排除内涝,同时整治容泄条件,保证涝区内外排水顺畅。
2.2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从源头上治理
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据有关资料,林带可削减地表径流80%,减少冲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营造和更新农田防护林,结合沟、路、渠布置新林带,同时对残破林带更新改造,使农田防护林林网化。
例如在梁顶、梁坡、梯田埂、沟头、沟坡、沟底、滩边、沟道两侧、环库四周、道路两侧以及有必要进行防风固沙的地方等等,根据不同的地形部位、侵蚀情况、防护目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正确选择水土保持林林种,并与经济林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侵蚀,防止洪涝、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种植水土保持草是一项见效迅速、成效显著的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提供饲料、肥料、燃料,综合利用。比较适合的草种有苜蓿、草木犀、毛叶苕子、野豌豆等,这些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等特性,比较适合北方地区种植,并且可以与大田作物进行轮作。按规定坡度在25度以上(含25度)的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个别地区甚至要封禁治理。
2.3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无论是垦区还是鹤岗均已成体系,初步改变了重建轻管现象。但在管理体制、资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设施不配套。
二是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均未按规范要求进行配备,多数由地方或农场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兼管,并且人员偏少,难以保证管理质量,应根据规范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相关人员及设施重新进行配备,完善涝区工程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实行工程管理委员会、管理总站、管理站三级管理。因本流域由农垦和地方两部门管理,为协调好工程管理事宜,应成立工程管理委员会。工程管理委员会由管理站和各受益单位的有关领导组成,对管理站起领导和监督作用,可定期开会检查工作。工程管理总站、管理站为专职管理机构,在管理委员会和上级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具体完成各项工程管理任务。工程管理段为亦工亦农的管理组织,分管具体的工程项目。同时配齐各管理单位必须的管理站房及办公、交通、通讯等设施,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束语
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协调,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很大,是我国粮食战略生产和储备的重要基地。梧桐河流域中下游作为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粮食产区,通过防洪除涝的治理,解除洪涝灾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再配合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将使坡岗地37.5万亩耕地和低平原94.5万亩耕地成为高产稳产农田,大幅提高全区的粮食单产和总产,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流域内的鹤北镇、宝泉岭镇、梧桐河镇和38处村屯及3.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流域防御其它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为当地城镇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在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利国利民,功效长远。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范例篇3
关键词:旱涝;灾害;水土保持;预防
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气象灾害是由大气圈物质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它的种类最多,危害范围最广,影响深度最大。而干旱和洪涝灾害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发生的频率是最大的,严重的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
涝灾特别是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大。持续的大雨和暴雨可造成江河泛滥,淹没城市、工厂、农场、村庄等,从而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旱灾会导致森林枯死,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所造成的损失表现形式比洪涝灾害缓慢一些,但它造成的后续潜在影响比较大。
1 旱涝灾害的成因
从中国历史上看,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很大,最近几年有日渐加强的趋势,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1 大气环境异常
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境异常而导致降雨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直接原因如降雨量过猛过大,持续时间长,城市、水库、农田等地方的水不能够迅速排出,就会形成涝灾。而长时间不降雨,或降雨量过少,各地水补给不足,就会形成旱灾。
1.2 森林资源的长期破坏
在丘陵山区盲目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的长期破坏,也是导致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森林资源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在土层浅薄的山区形成石漠化,直接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基础,并加剧了土壤干旱;同时水土流失也会增加暴雨径流,造成水体和河道淤积而加重洪涝灾害。
1.3 日益加剧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使大片的土地变为工业,商业用地,使土地植被大量破坏。不透水地面与路基面积不断扩大,使其不透水程度增加20%-80%。同时城市排水防洪措施不到位,致使城市水灾日趋严重。
2 旱涝灾害的预防
2.1 建立监测防灾网络
建立监测防灾网络,我国已经建设了3.5万个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和地下测井点,形成了遍布主要水域的监测防灾网络。有了全面的监测防灾网络,对于暴雨的预测就能有效避免暴雨带来的灾害,对于干旱的预测也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小一定程度的灾害。利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灌溉排水技术有效减小灾害破坏程度。
2.2 兴修水利工程
防洪防旱首先应该治理大江大河,对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主要江河的流域进行疏通、疏浚,沿岸堤坝进行了整修和新建,不断提高湖泊水库江河等调蓄洪水能力。分洪蓄洪为了减少特大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使大中城市和重要工、矿基地遭到洪水破坏,在大江大河沿岸,选择低洼地带建立分洪、蓄洪区水库。
2.3 开展水土保持
治理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深山区,要首先实行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严禁陡坡毁林开荒。同时积极植树造林,大搞闸沟淤地,努力建设多种涵养水源的生物蓄水工程。在浅山丘陵区,要吸取过去以粮为纲的教训,坚持农、林、牧并举,做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大力开展封沟造林,荒坡植树种草,修建水平梯田,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减轻当地和下游地区的水旱灾害作用十分明显。
2.4 改善居住条件
不断改善居住地条件,以避免洪水破坏。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对大片低洼易遭受洪水袭击地区修建围村堤以阻止洪水;对平原易淹地区修筑高台建房避水;对小片低洼地区实行易地搬迁,搬迁至高地不易受洪水侵袭地区;对易遭台风暴雨袭击的地区将土、草房改为砖瓦房。改善人口密度较大地区的居住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灾人口;提高耕地面积较大地区的农业生产作业条件,研制抗旱涝能力强的作物会降低旱涝造成的农业损失。
2.5 加强救灾措施
防汛抢险每年汛期来临,都要根据汛情出动成千上万的防汛大军。分片包干,日夜守候在江河、水库堤坝旁,千方百计制止洪水漫堤,风浪破堤,抢堵险情。引水杭旱每年都要对受到干早严重威胁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抗旱活动。对临灾地区的群众和重要财物进行转移这是抗御洪涝灾害的主要办法。我们国家为抵抗水灾,每年都要有近百万群众进行临时转移,使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大为减少。
3 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大气环境异常,森林资源长期破坏,城市化进程加剧,导致旱涝灾害越来越严重。但是目前,人类对旱涝灾害还不能彻底的操控。然而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这就要求各个地区在旱涝灾害的预防过程中,能够立足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损害减到最低。
[1]马培衢。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创新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 -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0, Vol。31(2), pp。183-186.
[2]王芳,芮珏。区域旱涝灾害灾损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Vol。39(4), pp。2002-2004.
[3]张治军,唐芳林,刘绍娟,刘文国。森林资源与旱涝灾害关系浅析。 林业建设 - Forestry Construction, 2010, Issue 6, pp。35-39.
[4]陈维杰 ,李重新。 水土流失与旱涝灾害。 中国水土保持 -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1996, Issue 2, pp。15-17.
[5]田新程。西南大旱的警示:涵养水源惟靠森林。中国林业[J]。 2010, 5A: 4 -7.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范例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治涝;设计
雨水天气,低洼地区会产生渍水,甚至被淹没,从而出现洪涝。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洪涝灾害也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因而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工作人员应重视洪涝灾害的控制问题,加强防洪治涝设计,明确规划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原则
(1)从整体性出发。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基于整体角度考虑,将综合利益置于首位。在防洪治涝设计中,工作人员应注重上下游和两岸的灾害抵御,在整体上考虑防洪治涝问题。规划人员要优先明确防洪治涝的整体任务,即对洪水的抵御和疏导[1]。以此为出发点,明确工程设计的重点。同时,工程建设要注重轻重缓急,特别关注重点要素,包括名胜古迹、交通枢纽、农田等,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这些要素的保护,进行优先考虑。(2)结合相应的防洪措施。防洪治涝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需要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耗费较高的成本。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非工程处理措施,能够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投资降低洪涝损失。这种措施是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设计的要点之一[2]。例如,国家规范水利工程人员技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等,都是此类措施之一。规划人员要将这些非工程处理措施应用到防洪治涝设计中,全面提高规划效率。(3)有效利用水资源。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较大,但是洪涝过程中的水资源也可以被有效利用,对损失进行弥补。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复杂且差异性较大,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洪涝地区的水资源可以被引至水资源缺乏地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3]。因而,防洪治涝设计要与水资源分配结合起来,在易出现洪涝的地区强化洪水疏导工程建设,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兴建水库,实现储水。在防洪治涝设计中融入水资源配置思路,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办法,降低成本,提高防洪治涝设计的有效性。
2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对策
(1)细化调研。对于洪涝的高发地点,规划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首先要通过网络、书籍、走访等形式了解现场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形、地势、水文、气象等特点,根据资料分析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4]。其次,要根据历史信息掌握该地点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了解当时的解决方法,结合环境及现实条件的变化,研究制定新的防洪治涝方案。另外,除了施工地实际情况的调研,还应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使得水利工程迎合民众需要,降低人为因素干扰。(2)制定标准。调研后,工作人员要对防洪治涝设计方案进行意见征集,制定标准。明确设计标准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使之更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该区域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工作人员要进行保护区的划分,明确保护区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发生几率,进而开展综合分析,详细制定防洪治涝设计标准,使得防治标准更加符合建设区域的实际,优化防洪治涝效果。(3)构建防治体系。调研和防治标准完成后,规划人员要建设防洪治涝的综合治理系统,使设计成为体系。防洪治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规划人员系统地把握。防治体系的建设同样需要以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设计、建设等各部门的需求进行全面把握,分析防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建设起完善的防洪治涝体系。在决定最终方案之前,要进行工程质量评估,必要时可适当牺牲局部利益,以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确保防治效果最优。(4)进行效益评估。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质属性是环境工程,其作用指向抵御洪灾,保证生存环境质量。水利工程在防洪治涝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移民安置、垃圾处理等,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较大。因而,防洪治涝设计中要进行适时地环境评估,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5]。另外,规划人员应对年均效益进行估算,以便反应防洪治涝的效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历史数据,对典型洪水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判断经济发展与洪灾损失之间关系,将计算结果纳入防洪治涝效益的体系中。(5)编写报告。防洪治涝设计最终要以报告形式呈现。规划人员要在报告中阐释工程建设及投资、流域自然情况、历史洪灾分析、移民安置、水文资料分析、防洪工程建设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非工程措施等内容。规划人员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写。同时,编制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规划人员要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高报告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报告编制完成后需接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并进行质量检测,判断设计报告的可行性,审核通过方可投入使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文件,以防洪治涝设计提升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范例篇5
1.1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标准偏低,排涝能力不足
小城市及县城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贯穿其中,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辐射作用,人口与财富大量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区现状防洪标准低,据有关资料,在我国641座有防洪任务的设市城市中,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就有431座,而目前小城市及县城的防洪标准更低,仅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县城几乎不设防;同时由于城区扩张,大面积地面硬化,使得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顶托,使得内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区几乎没有排涝设施,造成市内排水系统不畅,排涝设施不足,城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一些小城市、县城几乎年年受淹。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浙江省嘉兴市一个市洪灾损失就达40亿元,除4亿元为城市中心区的损失外,其余大量损失为分布在市辖城镇,可见,小城市及县城遭受洪涝损失之大。
1.2盲目侵占城区河道,减少水面,导致洪涝灾害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勃兴和对环境的忽视,在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土地利用价值高,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了多争一块土体,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滞洪区,将城区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在上面兴建街道和商业城等设施,使得城区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不足,内河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滞洪区面积被侵占,造成原有满足设计排涝要求的排涝设施排涝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时,人为产生新的洪涝灾害,街道被淹成为常见病,加大了城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当城区河道被侵占后,内河易被垃圾等杂物淤积,不易清除,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环境恶化,违章建筑等使得沿河环境脏乱差,城市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1.3城区水利缺乏专项规划,城市水利功能得不到整体发挥
在小城市、县城建设过程中,对城区防洪规划较为重视,特别在“98洪水”后,各地编制了或正在编制科学、可行的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并开始实施,而对排水以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特殊载体的城市水利,则没有专项的整体规划,仅对某一小区域内水系进行景观设计,缺乏对整个城区水系的滞洪排泄雨洪、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考虑,使得城市水利的减少洪涝灾害、净化环境、提供公共绿地和旅游休闲等各项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城区防洪规划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水利部门只进行河道的防洪规划,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排水及用地规划,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与水利部门要求的排涝标准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涝与城区防洪治涝截然分开,难以协调。1998年,某市实施城市防洪治涝工程,根据内河中蓄滞洪区的面积和排涝要求确定了排涝站装机容量,并实施完成。可在工程建成后,因城区面积扩大,将该蓄滞洪区所在地划为新城区,新区建设中将蓄滞洪区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造成原有排涝装机容量不足。
二、解决小城市及县城水利问题方法探讨
2.1对城区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专项城市及城区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要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
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市、县城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2.2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制约城市发展。目前,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98-1999年,北京市对市中心区的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目标,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多方面的效益。1993-1997年,成都市对府南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等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同和赞许,荣获1997年度联合国人居奖。这些做法值得发展中的小城市及县城借鉴,切不可走上先污染后治理、先侵占后拆迁的老路。城市建设初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绿依水,水依城,将城区建设成与水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环境。
2.3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现代城市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快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城市水务改革成功经验,将涉及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实行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资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城区)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
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并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向受益企、事业单位集资来支持城市水利建设。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4247.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篇1 ★、 三下...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217条)
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 1、相遇了,就好好珍惜,几百年的...甜到炸的小情话〖149个〗
甜到炸的小情话 1、别再问我有没有男朋友了,我们神仙...自己生日的文案简短
生日文案祝自己 1、从此放下矫情和孤独,把真心藏好,...豪情壮志的古诗
豪情壮志的古诗 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有创意的网名(10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有创意的网名 什么昵称最好听最有...一切清零重新开始的网名女(14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一切清零重新开始的抖音网名 ★、...最新的科技公司名字大全
科技公司取名 1、灵感来源于基本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朱自清散文欣赏《春》
本文目录一览: ★、 朱自清散文欣赏《春》篇1 ★、 朱...五个字有诗意的网名(314个)
1、俺牛气霸天 2、姐、孤单吗 3、南帝缺钙 4、暮成雪々...两字id干净男生(159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二字网名干净男生148个 ★、 两字...学习党章范文
本文目录一览: ★、 学习党章范文篇1 ★、 学习党章范...又好听又好记的网名
又好听又好记的网名 一、叼著煙↗在街頭流浪 二、半島...2024年党务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一览: ★、 2024年党务工作计划篇1 ★、 2024年...干净走心治愈的网名(341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干净温柔治愈系网名 ★、 干净温...实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本文目录一览: ★、 实习心得体会及收获篇1 ★、 实习...高端美食文案(35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关于美食的文案高级感 ★、 美食...把人性看得很透彻的诗句(32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关于看清人性的诗句 ★、 看透人...古典书香气息的名字女(301个)
1、┥莫氏╮霸家 2、斯文女人。 3、南卿何情 4、听泉,...团员自我评议
本文目录一览: ★、 团员自我评议篇1 ★、 团员自我评...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组织意见
本文目录一览: ★、 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组织意见...高贵典雅的网名女(214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女士网名典雅高贵的名字,高级感网...组训岗位职责
本文目录一览: ★、 组训岗位职责篇1 ★、 组训岗位职...开业的致辞
本文目录一览: ★、 开业的致辞篇1 ★、 开业的致辞篇...高级带点婊气的id(10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婊里婊气的软妹id 绿茶专属的昵称...比较高级的昵称
1、人魚相愛 2、【逆天龙组】 3、那伤,眞羙﹎ 4、一口...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篇1 ★、 经典心...后勤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一览: ★、 后勤工作计划篇1 ★、 后勤工作计...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本文目录一览: ★、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篇1 ★、...微信名简单大方有气质(105条)
本文目录一览: ★、 简单大方微信名字 ★、 微信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