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税收筹划思路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税收筹划思路篇1

  浅谈税收筹划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陈晓霞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生产经营或投资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适当安排,在不妨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以获得正当的税收利益的行为;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必然产物,对企业经营的意义十分重大。由于成功的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税收筹划在我国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特点

  1税收筹划以追求最大化为目标

  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目标在于追求的最大化。即使当前税负水平提高,但若能带来税后利益的增加,这种纳税方案还是可取的。虽然税负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动税后利益的提高,但税负的提高有时候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此外,税收筹划过程是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和合理安排税务活动,达到税后利益最大化开展的。2避税和利用税收征管的灰色地带成为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

  在税收筹划中,采用与立税精神相一致的涉税行为,能够获取正常的筹划利益;而若能成功地采用与立税精神相悖的涉税行为,例如,避税甚至是逃税,则能够获取超正常的筹划利益。虽然这种筹划要冒较大的风险,而且筹划成本又比较高,但由于其超正常利益较大,在目前我国的税收筹划中已被广泛地使用,特别是避税筹划。此外,利

  用税收征管漏洞实施避逃税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把应税收入转为灰色收入,利用税务机关对灰色收入的确认困难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由于目前国家对税务行政司法监督较严密,税务机关在执法程序上必须做到“先取证,后决定”,在未能获取确凿证据之前,往往不能贸然实施行政处理,这无形之中便给筹划者提供了避税的机会。3税收筹划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税收筹划能否实现其最大化的目标,关键在于:一是能否找出现行税制存在筹划的空间;二是能否利用这些筹划空间以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三是税收筹划提供的纳税方案能否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要做到以上三点,税收筹划者必须对现行税制和纳税人涉税经济行为有充分的了解,对各项税收政策运用所产生的税后收益有正确的评估,以及对筹划中提供的纳税模式的运行效率及其被税务管理当局认可的程度有准确的把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筹划者较高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纳税人普遍缺乏税收筹划应具备的信息和技能,因此,税收筹划活动大多要由专业人员和专门部门进行。税收筹划的专业化,不仅有效地降低筹划成本,使筹划方案更具可操作性,而且还造就了一支税收筹划的专业队伍,推动了税收筹划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4、税收筹划受税务机关的监督

  税收筹划是为特定的人在特定条件下设计的纳税模式,该纳税模式实施的结果表现为一系列的涉税行为。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能就是对纳税人的有关涉税行为的合法性实施监督与管理,因此,税收筹划者对现行税制的理解和遵循,对税务活动的安排等,只有在获得税务

  机关认可时,筹划的目标才得以实现。一旦税收筹划含有的与立税精神相悖的避税逃税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行为成立,则避税者将根据反避税法被追缴税款;逃税者将依据税收征管法等有关法规除被追缴税款、滞纳金外,还要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部门予以刑事处理。为纳税人提供有违立税精神的税收筹划方案者,也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可见,只有合法的税收筹划才可获得法律的保护。税收筹划活动必须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而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对现行税制的理解程度,对避逃税的辨别能力,也将对税收筹划的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税法是处理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的法律准绳。纳税人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也应依法征税。因此,原则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遵守的最基本司,外资企业注册综合原则

  ??? 综合原则是指企业不仅要把税收筹划放在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而且要把它放在具体的经济环境中加以考虑。税收筹划是为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它是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认识不到这一点,企业很可能作出错误决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采用筹划后的最优纳税方案,虽然不一定能使税负最轻,但能使企业税后收益最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生命力在于它并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有着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情况的纷繁复杂决定了税收筹划方法的变化多端。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也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模式上,而应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使税收筹划有效进行。换言之,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否则就会犯张冠李戴、刻舟求剑的错误。充分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税收筹划需要在市场法人主体的经济行为发生之前做出安排。由于经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数错综复杂,且常常有些非主观所左右的事件发生,这就使得税收筹划带有很多不确性的因素,因而其成功率并非是百分之百;况且,税收筹划的经济利益也是一个估算值,并非绝对的数字。因此,市场法人主体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然后再做出决策。了解主观认定与客观行为的差异在理论上,税收筹划、避税及逃税(偷税)固然有不同的含义,能够进行区别。然而在实践中,要分辨某一行为究竟是属于税收筹划行为,或者是避税行为,还是逃税行为,却比较困难,要通过税务机关的认定和判断。可认定和判断又随主观与客观而有不尽相同的结果。因此,任何纳税人在实施税收筹划策略时,除必须精研有关税收法律的规定外,还应进一步了解税务人员在另一角度的可能看法,否则,一旦税收筹划被视为逃税,就会得不偿失。密切注视税法的变动税收法律规定是决定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依据,也是纳税人安全保障。在实施税收筹划策略的过程中,市场法人主体不仅要了解各种决策因适用已有税收法律的不同,其产生的法律效果或安全程度随之有异,还必须注意税法的变动。税法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税收分配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它常随经济情况变动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修正,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要频繁得多。因

  此,市场法人主体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对于税法修正的趋势或内容,必须加以密切注意并适时对税收筹划方案做出调整,使自己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我国的专家学者对税收筹划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发展缓慢。税收筹划在我国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观念陈旧??、税制有待完善?、税法建设和宣传滞后?、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等,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税收筹划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由于我国税制将与国际惯例接轨,所得税和财产税体系将日益完善和丰富,在整个税制中的地位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个人将加入到纳税人的行列,使纳税人的总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纳税意识会不断提高,对税收筹划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2)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和税法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使得更多的税源和税基被纳入所得税等直接税体系,偷税的机会日益减少、风险日益增加,使得税收筹划变得日益重要。??

  (3)更多的跨国公司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事务所将涌入中国。它们不仅直接扩大税收筹划的需求,而且会带来全新的税收筹划的观念和技术,促进我国税收筹划的研究和从业水平的提高。?? 总之,企业税收筹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愈发显得重要,并将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目前国内的税收筹划专业人员应该抓住发展机遇,迅速提高业务能力,抢占国内市场,提高与外资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竞争力。相应地,立法

  机关和税务机关应积极取得专家的协助,重视对税制的研究和改革,加快税收立法和司法建设的步伐,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减少税法本身和税收征管中的漏洞,引导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的税收筹划事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1

税收筹划思路篇2

  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达到价值最大化,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税收筹划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实现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当今企业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内涵,原则,分类,特点等来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关键词:税收筹划;避税;节税;效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的英文是tax planning,翻译成中文可以成为税收计划、税收安排、税务规划、纳税筹划或税收筹划等。税收把一部分经济资源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改变了市场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一方面为政府部门筹集了税收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征与不征、征多征少来实现政府调节经济的功能,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的这种差异必然要对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纳税多少成为企业和个人进行各种决策所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税收筹划就是从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角度来间就在合法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纳税。

  一、税收筹划的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一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事先合理地安排其经营、投资和财务活动,将其纳税义务筹划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形式发生,从而实现其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谋取某种税后利益行为的总称。[1]

  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是其整个经营管理计划的不可割分的一部分,而且税收筹划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追求税负最小化,纳税人如果纯粹为了追求税负最小化,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从事任何活动,从而不用交任何税,税负为零,当然最小,但也没有利润,这显然不符合税收筹划的本意。因此,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正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样,当然是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纳税最小化。税收筹划有时也称为税收成本管理,企业上缴的各项税收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最终都要用企业的利润来上缴,税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也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若企业能通过精心的税收筹划安排来降低税收负担,则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仅指符合税法立法精神的安排,那么实际上主要是指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税收筹划是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它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而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措施和桥梁。比如,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配合这一战略任务实施,对西部投资的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是时候,继续保留了这一优惠税率,那么东部地区的企业在权衡人力资源成本和税收优惠政策之后,决定将东部地区设立 1 [3]的工厂迁移到西部地区,从而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那么这种战略性迁移的筹划安排不仅符合税法条款,而且也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

  二、税收筹划的特点

  从税收筹划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税收筹划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前瞻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纳税义务还没有发生以前,预先对其经营活动所做的计划、安排,从而使其自身税负最优化,因而它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台湾学者把税收筹划成为租税规划,用“规划”可能更确切些,体现了其战略性。战略性包含全面性和长久性两层含义:全面性指纳税人把税收放在其整个经营计划中来考察,对其所有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安排;长久性指税收筹划立足于现在,着眼于将来,税收筹划不仅要针对现行税法进行筹划,而且还要在方法、策略上留有灵活机动余地,以对付未来税收政策可能的变化。合法性。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不仅是指符合税法条文上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的要求。税收筹划并非利用法律的漏洞,卫视顺应法律精神,利用税法中又腐案税收优惠、税收激励等税式支出条款来进行筹划。[1]

  三、税收筹划的条件、基本原则、分类

  (一)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依法治税;企业管理人员的节税意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健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收、会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二)基本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任何活动都应遵循的原则,税收筹划也一样,税收筹划的成本包括设计筹划方案、查找法律依据、聘请税务顾问、聘请中介机构等而发生的费用,收益主要是去的的节税利益,只有在其收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才能展开,否则得不偿失。

  2、时效性原则,税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税收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出台,同时也会对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做出修订、补充、废止,这就导致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税收筹划方案,任何一个筹划方法或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企业每年的经营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必须及时地去修订原有的税收筹划方案,以适应企业变化了的内外部条件。

  3、风险防范原则。税收筹划方案的成功与否最终必须得到税务部门的税收检查的确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措施,要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这些证据包括合同、原始凭证、发票、账簿、银行记录等,同时也要收集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以避免税收筹划风险的发生。

  (三)分类:

  1、按税种进行分类,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增值税筹划、营业税筹划、消费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税筹划、其他税种筹划等。按税类划分,税收又可分成流转税筹划、所得税筹划、财产税筹划、资源税筹划和行为税筹划等。

  2、按地域范围划,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国内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筹划。国内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本国税收法规下对其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筹划;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人从事跨过活动时所进行的筹划。

  3、按纳税人来划分,税收筹划可分为个人或家庭税收筹划和企业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还可以从经营的角度来考虑,按照企业的经营流程来分类,如可以分为企业设立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经营觉得的税收筹划、企业财务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投资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注销清算的税收筹划等。

  四、企业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

  税收筹划的方法很多,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交叉并存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方法:[2]

  调整成本法。是指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合理调整,抵减收益、减少应税所得额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成本的调整应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适当处理,决不能乱摊成本,乱计费用。

  折旧计算法。提取折旧是对企业固定资产予以补偿的基本途径,没有折旧提取,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可能实现。由于折旧要计入成本,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利润的高低,从而影响纳税。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法可推迟纳税。

  费用列支法。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尽可能的缩小税基,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收入控制法。是通过对收入的合理控制,相应的减少所得,减轻或拖延纳税义务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这里必须明确,收入控制是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的合理财务技术处理。

  五、税收筹划同避税和节税的关系

  讨论税收筹划时总是和避税分不开,避税是一个容易同税收筹划相混淆的概念。避税一般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缺陷、空白特例、含糊之处或其他不足之处,做出适当的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规避税负的行为。

  避税尽管符合税法条款的规定,但是却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举例来说,某国出台了遗产税,但是对直系亲属之间财产赠与行为尽管符合税法规定,少缴了遗产税,但是却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因此,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仅仅开征遗产税而不同时征收赠与税。再举例,1696年,英国用“窗户税”取代了詹姆斯二世统治期间开征的“壁炉税”,“窗户税”按照房屋窗户数量的多少大小征收,税额随窗户的的增加而增加,而英国纳税人为了避税则尽量少开窗户,少开窗户可以少缴税,这就是避税行为。尽管我们说避税是合法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避税也往往是指处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灰色区域,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会宽容纳税人肆意的影响大税法权威性的避税行为,世界各国税法都会控制相应的反避税条款,因此避税的合法性就收到了反避税规则变化的制约。所以,避税方法和策略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中,纳税人总在不断地寻求税收制度的缺陷或漏洞,而税务机关总是在发现了漏洞和缺陷之后马上加以弥补,这就使得避税的合法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数,合法避税和非法逃税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交易活动既符合税法条文要求,也符合税法立法精神的要去;而避税却是以完全合法的方式来利用税法中和某些事实中的某些含糊的地方。法律的含糊性来源于法律条文本身的含糊之处或对某个时间在运用时的含糊性;事实含糊性源于事实本身不太清楚,如税务机关在转让定价中就纳税人是否执行了独立竞争价格常会和纳税人之间发生争议。税收筹划并不完全等同于避税,它是排除利用法律漏洞违背税法立法意图的避税方法。

  节税也是一个容易同税收筹划相混淆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节税同税收筹划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节税利益,但二者并不是完全是这种关系,尤其是企业战略性税收筹划,获取节税利益只是影响企业战略性决策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因素,因为企业战略性税收筹划的目的不仅是节税,而且是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谋取其他方面的利益。

  总之,税收筹划是一门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安排其自身活动,减小税负,增大税后收益或谋取其他税后利益的艺术。企业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收筹划来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初旺。税收筹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2]萨利·琼斯。高级税收战略:第四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

  [3]刘佳。税收优惠政策对破产重整的法律调整及优化进路[J]。税务与经

  济。2014.(2)

  班级:110514

  学号:20112254

  姓名:张诗宇

  指导教师:李中霞

税收筹划思路篇3

  企业税务筹划的五种思路方法

  税务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降低纳税人税负的经济行为。企业税务筹划作为一项“双向选择”,不仅要求企业依法缴纳税款以及履行税收义务,而且要求税务机关严格“依法治税”。企业税收筹划在减轻税收负担、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实现涉税零风险、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开展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

  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务筹划,选择投资地区与行业

  开展税务筹划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投资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以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了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区域税收优惠只保留了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其它区域优惠政策已取消。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方面。因此,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务筹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税率及减计收入优惠政策。低税率及减计收入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收入总额减计10%。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等方面进行了界定。

  2.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农林牧渔业给予免税;对国家重点扶持基础设施投资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对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

  3.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100%扣除,安置特定人员(如下岗、待业、专业人员等)就业支付的工资也给予一定的加计扣除。企业只要录用下岗员工、残疾人士等都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分析哪些岗位适合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筹划录用上述人员与录用一般人员在工薪成本、培训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差异,在不影响企业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录用可以享受优惠的特定人员。

  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筹划。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遵循国际惯例将企业所得税以法人作为界定纳税人的标准,原内资企业所得税独立核算的标准不再适用,同时规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汇总到总机构统一纳税。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别使用独立纳税和汇总纳税,会对总机构的税收负担产生影响。企业可以利用新的规定,通过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

  企业从组织形式上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选择。其中,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而分公司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需要由总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企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盈亏、分支机构是否享受优惠税率等。

  第一种情况:预计适用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盈利,选择子公司形式,单独纳税。第二种情况:预计适用非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盈利,选择分公司形式,汇总到总公司纳税,以弥补总公司或其他分公司的亏损;即使下属公司均盈利,此时汇总纳税虽无节税效应,但可降低企业的办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第三种情况:预计适用非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亏损,选择分公司形式,汇总纳税可以用其他分公司或总公司利润弥补亏损。第四种情况:预计适用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亏损,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分支机构扭亏的能力,若短期内可以扭亏宜采用子公司形式,否则宜采用分公司形式,这与企业经营策划有紧密关联。不过总体来说,如果下属公司所在地税率较低,则宜设立子公司,享受当地的低税率。

  如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所在国被视为居民纳税人,通常要承担与该国其他居民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但子公司在所在国比分公司享受更多的税务优惠,一般可以享有东道国给予其居民公司同等的税务优惠待遇。如果东道国适用税率低于居住国时,子公司的积累利润还可以得到递延纳税的好处。而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所在国被视为非居民纳税人,所发生的利润与总公司合并纳税。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不允许境内外机构的盈亏相互弥补,因此,在经营期间若发生分公司经营亏损,分公司的亏损也无法冲减总公司利润。

  二、利用折旧方法开展税务筹划

  折旧是为了弥补固定资产的损耗而转移到成本或期间费用中计提的那一部分价值,折旧的计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折旧具有抵税作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可以利用折旧方法开展税收筹划。

  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把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前提下,所得税的递延缴纳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另外,当企业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时,延长折旧期限把后期利润尽量安排在优惠期内,也可进行税收筹划,减轻企业税负。最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来的折旧额在量上不一致,分摊各期的成本也存在差异,影响各期营业成本和利润。这一差异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三、利用存货计价方法开展税务筹划

  存货是确定构成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

  选择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产生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各期所得税额。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纳税期以及盈亏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得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如,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处于下降趋势,可使期末存货价值较低,增加当期销货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延缓纳税时间。在企业普遍感到流动资金紧张时,延缓纳税无疑是从国家获取一笔无息贷款,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宜采用。

  四、利用收入确认时间的选择开展税务筹划

  企业在销售方式上的选择不同对企业资金的流入和企业收益的实现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的销售方式在税法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也是不同的。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合理归属所得年度,可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延缓纳税的税收效益。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销售方式及收入实现时间的确认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直接收款销售方式,以收到货款或者取得索款凭证,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为收入的确认时间。二是托收承付或者委托银行收款方式,以发出货物并办好托收手续的当天为确认收入时间。三是赊销或者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企业收入的确认日期。四是预付货款销售或者分期预收货款销售方式,以是否交付货物为确认收入的时间。五是长期劳务或工程合同,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可以看出,销售收入确认在于“是否交货”这个时点上,交货取得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凭证的,销售成立确认收入;否则收入未实现。因此,销售收入的筹划关键是对交货时点的把握和调整,每种销售结算方式都有其收入确认的标准条件,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即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

  五、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选择开展税务筹划

  费用列支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合法递延纳税时间来获得税收利益。

  企业所得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划分为三类:一是允许据实全额扣除的项目,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等。二是有比例限制部分扣除的项目,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广告业务宣传费、工会经费等三项基金等,企业要控制这些支出的规模和比例,使其保持在可扣除范围之内,否则,将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三是允许加计扣除的项目,包括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和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等。企业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该类支出的金额,以充分发挥其抵税的作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允许据实全部扣除的费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可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用够。对于税法有比例限额的费用应尽量不要超过限额,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超额的部分,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要并入利润纳税。因此,要注意各项费用的节税点的控制。

税收筹划思路篇4

  第一章

  (1)税收筹划的概念: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两种方法: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

  (3)偷税: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

  (4)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作适当的经营或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5)偷税: 不合法 不合理

  避税: 非违法 不合理 税收筹划: 合法 合理(6)税收筹划的分类

  按税收筹划服务对象分类:法人、自然人 按税收筹划的区域分类:国内、国外

  按税收筹划提供主体分类:自行税收筹划、委托税收筹划

  按涉及的不同税种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目的税 按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分类:投融资、生产经营、成本核算、成果分配

  税收筹划的目标:实现涉税零风险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减少税收负担(7)企业税收筹划的误区:直入主题型、拍胸脯型、临阵磨枪型

  (8)忽略企业日常税务管理:1.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充分利用 2.只重视纳税金

  额的绝对减少 3.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再考虑税收事项

  (9)税务稽查的分类:日常稽查 专项稽查 举报稽查

  (10)减轻税收负担的三层含义:绝对减少负税 相对减少负税 延缓纳税(11)税收筹划的原则:法律原则(守法性原则)、前瞻原则(事先筹划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财务原则(保护性原则)、综合权衡原则

  (12)守法性原则:以依法纳税为前提、以合法方式为实现形式、以贯彻立法精神为宗旨

  (13)综合权衡原则:1.收益与风险的权衡 2.收益与成本的权衡

  3.整体税负的轻重,节税与增税的权衡 4.节税目标与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权衡

  (14)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1.市场经济体制 2.税收制度的“非中性”和真空地带 3.完善的税收监管体系

  (15)税收筹划的实施条件:1.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 2.具备相当的收入规模

  3.具备税收筹划意识

  (16)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1.纳税人的风险类型 2.纳税人自身状况

  3.企业行为决策程序 4.税制因素 5.企业税收筹划需要多方合力

  (17)税收筹划的实施流程

  主体选择 收集信息 目标确定 筹划方案列示、分析与选择 实施与反馈

  第二章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免税技术 减税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 扣除技术 抵免技术 退税技术 亏损抵补技术。

  (2)免税:国家出于照顾或奖励的目的,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完全免征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

  免税技术: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收的税收筹划技术。

  免税技术的特点:1.属于绝对节税 2.技术简单

  3.适用范围狭窄 4.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免税技术的方法: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 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

  (3)减税: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减征部分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

  减税技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收而直接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减税技术的特点:1.属于绝对节税 2.技术简单

  减税技术的方法:尽量争取更多的减税待遇并使减税最大化

  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

  (4)税率差异的含义: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税种适用不同的税率。

  税率差异技术的方法:尽量寻求税率最低化

  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5)税收扣除的含义:从计税金额中减去一部分以求出应税金额。

  扣除技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扣除额增加而直接节税,或调整各个计税期的扣除额而相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扣除技术的种类:1.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扣除 2.合理增加成本、费用

  扣除技术的特点:1.可用于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 2.技术较为复杂 3.适用范围较大 4.具有相对稳定性

  扣除技术要点:扣除项目最多化 扣除金额最大化 扣除最早化(6)税收抵免的含义:指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额

  税收抵免的种类: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抵、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抵免

  抵免技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税收抵免额增加而绝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抵免技术特点:1.绝对节税 2.技术较为简单 3.适用范围较大 4.具有相对确定性

  抵免技术要点:抵免项目最多化、抵免金额最大化

  (7)退税的方式: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

  退税技术的特点:1.绝对节税 2.技术较为简单 3.适用范围较小 4.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退税技术要点:尽量争取退税项目最多化、尽量使退税额最大化

  (8)亏损抵补是指当年经营亏损在次年或其他经营盈利中抵补,以减少以后的应纳税额。(9)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概念:指同一经济行为有多种税收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避开高税点而选择低税点,以减轻纳税义务,获得税收利益。(10)采用后进先出法,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耗用原材料(或发出商品)的成本较高,当期利润相应减少,可以少缴所得税。

  如果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就应采用先进先出法。

  如果价格比较平稳,宜采用加权平均法。

  (11)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税负前转、税负后转、税负消转、税负辗转、税负叠转、税收资本化

  影响税负转嫁效果的主要因素:商品供求弹性、市场结构、课税制度 税负转嫁的筹划方法:1.市场调解法 2.商品成本转嫁法 3.税基转嫁法(12)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独立承担纳税义务

  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其所发生的盈亏与总公司合并计算 先分后子

  (13)投资结构的优化组合:投资地区结构、投资用途结构、投资产业结构、投资来源结构、投资项目性质结构

  第三章

  (1)增值税税收筹划空间: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减免税(2)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 当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3)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1-增值率

  当抵扣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

  当抵扣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4)若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或抵扣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可以通过企业分立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

  若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或抵扣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率),可以通过企业合并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

  (5)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从2010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抵扣的时间限定为自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6)零税率:应纳税额=销售额×0%-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 退税或留抵 免税: 应纳税额=0(7)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0(退税)0(免税)100 = 0(不退税)0(免税)0 >0(不退税)170(不免税)100

  例题

  (一)甲供应商(一般纳税人)报价:50万元(含税)

  乙供应商(小规模纳税人)报价:43万元(含税)从价格优惠零界点可知:

  若乙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价格折让临界点的售价=50×86.55%=43.275万元>43万元,可从乙供应商处购买货物

  若乙不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价格折让临界点的售价=50×83.73%=41.865万元<43万元,可从甲供应商处购买货物

  从企业利润核算角度来看:

  假定家具生产企业的不含税销售额为60万元

  从甲供货商处购买货物再销售的利润=60-50/(1+17%)-【 60-50/(1+17%)】×17%×12%=16.91万元

  从乙供货商处购买货物再销售的利润

  乙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60-43/(1+3%)-【 60×17%-43/(1+3%)×3%】×12%=17.18万

  乙不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60-43-60 ×17%×12%=15.78万元

  (二)某上市公司拟筹资5000万元,现有以下三种筹资方案:

  (1)向银行借款。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筹资费率估计为1%。

  (2)发行股票。公司股价为30元,每股股利为2元,预计年股利增长额为2%,筹资费率为4%。

  (3)发行债券。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8%,筹资费率为2%。该上市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请采用比较资金成本率的方法,选择该上市公司宜采取的筹资方案。

  (三)(1)王某在某企业工作,2012年每月工资3400元,年末一次性领取全年奖金6700元,请计算王某全年应纳个税?

  1~11月不纳税

  按12个月分摊每月的奖金=(3400+6700-3500)÷12=550元 12月应纳个税=(3400+6700-3500)×3%=198元

  (2)若王某月工资为3700元,其全年应纳个税为多少? 1~12月工资纳税=(3700-3500)×3%×12=72元

  按12个月分摊每月的奖金=6700÷12=558.33元 年终奖金纳税=6700×3%=201元(3)某公司甲、乙二员工月工资均为50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甲员工为18000元,乙员工为19000元。

  1、发放月工资时,公司应为甲、乙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5000-3500)×3%= 45(元)全年则为45×12=540(元)

  2、年终一次奖金计算应缴个人所得税 甲员工:18000÷12=1500(元)

  年终奖应缴个税为:18000×3%-0=540(元)

  乙员工:19000÷12=1583.33(元)年终奖应缴个税为:19000×10%-105=1795(元)

  甲

  乙 税前年收入 5000×12+18000=78000 5000×12+19000=79000 纳税 540+540=1080 540+1795=2335 税后年收入 76920

  76665 【结果】

  税前收入乙比甲多1000元 税后所得乙反而比甲少255元 【原因】

  按现行政策发放年终奖时乙要比甲多交税1255元 【处理方法】

  乙超出无效区间下限的年终奖转移到12月份的工资中,则乙12月份工资收入为6000元,年终奖发放18000元 乙12月份工资应纳个税:(6000-3500)×10%-105=145元 年终奖18000元,与甲同样缴个税540元

  乙全年应缴个税=45×11+145+540=1180元

  乙全年税后所得=5000×11+6000+18000-1180=77820元 乙全年比甲实际多得900元(77820-76920)

  (4)罗先生2008年5月取得各项收入20000元。其中,工资薪金收入6000元,出租房屋收入2000元,体育彩票中奖收入12000元。罗先生当即拿出10000元通过某市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汶川地震灾区。

  方法一:税前扣除选择法

  偶然所得项目应纳税额=(12000-10000)×20%=400(元);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6000-2000)×15%-125=475(元); 财产租赁所得应税税额=(2000-800)×10%=120(元); 罗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400+475+120=995(元)。方法二:税前扣除平均法

  1、确定各应税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额: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6000/20000)=3000(元);

  财产租赁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2000/20000)=1000(元); 偶然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12000/20000)=6000(元)。

  2、各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6000-2000-3000)×10%-25=75(元); 财产租赁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2000-800-1000)×10%=20(元); 偶然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12000-6000)×20%=1200(元); 罗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75+20+1200=1295(元)。由上可知,税前扣除选择法比税前扣除平均法少缴300元个人所得税款。

  (四)从1996年百盛和SOGO引入购物返券的销售方式获得成功开始,各种促销方式逐渐在整个商业行业铺开,已经成为商家的基本经营策略。那么,从税收角度来看,各种促销方式是否存在差异呢?

  我们假设单位货物的零售价格为100元(含税),成本60元(含税,取得专用发票)。现在商场分别采用四种方式促销:(1)直接打7折;

  (2)满100元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3)满100元返还现金30元;

  (4)满100元送价值30元的购物券。

  请对以上四种促销方式进行分析评述。

  打折增值70÷1.17×17%-60÷1.17×17%税=1.45送商品返还现金送购物券100÷1.17×17%-100÷1.17×17%-100÷1.17×17%-60÷1.17×17%+ 60÷1.17×17%= 60÷1.17×17%= 30÷1.17×17%-5.815.8118÷1.17×17%= 7.55附加1.45×12%=税费0.174税前70÷1.17-利润60÷1.17-0.174=8.3767.55×12%= 5.81×12%= 0.9060.6972100÷1.17-60÷ 1.17-19.74-0.906=13.545.81×12%= 0.6972100÷1.17-60÷1.17 100÷1.17-60÷1.17-30-0.6972=3.4908-30-0.6972=3.4908企业8.376×25%=所得2.094税净利6.282润13.54×25%=3.4908×25%=3.380.872710.162.61813.4908×25%=0.87272.6181(1)打折的会计处理:

  借:现金 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9.8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 税务处理:销售额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可扣减折扣额;如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2)送商品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 应缴税费-增(销)14.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 借:营业外支出 19.74 贷:库存商品 15.38(18/1.17)

  应缴税费-增(销)4.36(30/1.17×17%

  税务处理:在发票的“数量”栏中同时反映购买数量和折扣数量,在“单价”栏中注明统一价格,可按折扣后的金额征收增值税问题,(3)返还现金的会计处理: 借:现金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

  应交税费-增(销)14.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 借:销售费用 30

  贷:现金 30(4)送购物券的会计处理:

  借: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

  应交税费-增(销)14.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五)甲公司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A地设有一个子公司(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经预测,未来三年内,甲公司的应税所得均为1000万元,A地子公司的应税所得分别为200万元、0、-100万元。

  现甲公司准备兴建一家生产企业。经估计,新建生产企业在开办的第一、二年将发生亏损,亏损额分别为200万元、80万元,第三年开始盈利,盈利额为150万元。

  对如何建立新的生产企业,现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将新建生产企业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二是将新建生产企业建成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三是将新建生产企业建成A子公司的分公司。请从税收角度对以上方案进行选择。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487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报任安书教案
下一篇:学习讲奉献有作为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