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见字如面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见字如面范例篇1

  北京匡时国际2024迎春拍卖会特设卢弼友朋信札专场,收有梁启超、罗振玉、杨度、吴宓、钱钟书、钱基博、吕碧城、溥儒、荀慧生等近现代人物60余位、共计160余通信札,其中不乏具有很高史料价值、文物r值和书法欣赏价值的珍品。从戊戌维新至“”前夕,时间跨度之大,人物之众,保存之完整,实属罕见。

  卢弼,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人,与其兄卢靖(字木斋)同为近世著名藏书家。

  卢弼自幼善属文,尝学于经心书院、两湖书院,受业于杨守敬、邹代钧等名家。在书院学习期间,卢弼由其兄木斋资助,先后刻印了严复译《天演论》和张之洞《劝学编》二书,并因此深得主湖北一地学政的梁鼎芬赏识,先后两度共计八年,被选派游学于日本。卢弼曾在《节盒先生遗诗跋》忆之:“光绪中叶,公主讲两湖书院,弼时以诸生执业门下。寻有选派游学之举,被命而东。”

  在日期间,卢弼先后于东亚同文书院及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彼时在日学生投身法律学习者众多,其中不少都参加了外国法学著作的翻译工作。卢弼即是其中佼佼者,与同乡黄炳言合力,先后翻译了清水澄的《宪法》以及奥田义人的《法学通论》等重要法学著作,并因此与同时期在日的梁启超产生了不小的交集,颇多书信往来。此次拍卖中,即有梁启超致卢弼、黄炳言信札一通一纸,内容为梁启超与二人商量奥田义人《法学通论》到底由谁完成翻译工作一事。信中“许下走毕此业”和“下走所有译稿亦当拉杂摧烧之可耳”句,于今天读来甚是有趣。梁启超稍长于二人,而成名之早、社会地位之高自不可同日而语,不知此信黄、卢二人读来,可有咄咄逼人之意否?黄、卢二人之回复今不可见,倒是可容我等遐想一二了。

见字如面范例篇2

  79牛(牜)

  80手(扌)

  81气

  82毛

  78见(見)

  见,象形字。甲骨文从(目)从(人),本义为看见。金文、篆文、楷书为見。由本义引申出接见、会见,再引申出见解、见识。“见”还通“现”,读xiàn。如:图穷匕见。请注意:在古代“视”与“见”含义不同。“视”表示看的动作,“见”表示看的结果,如:视而不见。

  “见”部首内汉字,大都与看见有关,但也有一些从“见”得声,如:舰、砚、苋、笕等。下面将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见”部首内汉字作一介绍。

  观,会意兼形声字,繁体为觀。雚是觀的本字。雚,甲骨文从(鸟)从(眉毛、眼睛),整字为瞪着眼睛的猫头鹰。金文加见另造觀,表示有目的观看。篆文、楷书觀、简化字观。

  规,会意字。篆文从(夫,成年人)从(见),本义为成人之见,引申出法度、法则、章程。如规模、规则、规矩、常规、法规、规格、循规蹈矩等。又引申指圆形,古人云:天道成规,地道成矩。这符合天圆地方之说。

  觅,会意字。金文从(爪,手)从(见,看),本义为寻找。

  视,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示,祭告,兼表声)从(目,看),会用眼观看天象之意。金文、籀文、篆文、简化字视。

  览,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监,借水盆观看,兼表声)从(见),本义观看。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而来。

  觉,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學”省去“子”,表明悟兼表声)从(见),本义为醒悟。觉有两读,一读jué;二读jiào,请注意区分。

  由于“見”是“见”的繁体字形,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因而“见”附形部首“見”内汉字就不用介绍了。

  牛,象形字。甲骨文像牛头部的线描。金文、篆文、隶书。有人认为“牛”与“半”应对调,其实不然,详见本刊2012年4月下。

  牛部首内汉字基本与牛有关,作部首时常以“牜”出现,个别为“”(如“告”,详见本刊2012年11月下)。

  由于附形部首“牜”字超过“牛”部首字,因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牛”、“牜”两个部首糅合在一起。

  以“牛”字形出现的汉字有:牛、牟、荦、牵、牮、犁、犇、犀、犟、犨。

  牟,指事字。金文在的头上加一指事符号,表示牛的叫声。篆文把写成(厶,像牛鼻)。当“牟”被假借为同音的“谋”后,只好另造“哞”表本义。“牟”现在主要用于“牟取、非法牟利”。“牟取”与“谋取”相通。此义读móu(谋)。地名如山东牟平、河南中牟,其中的“牟”读作mù(牧)。两个读音都可作姓。

  牵,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牛从玄(绳,兼表声)从(门)从牛,会手拉缰绳引牛向前之意。简体楷书以“大”代“玄”。

  牮,会意字,读jiàn(剑)。“代”从“弋”(木橛),牛表强有力,整字会用柱子斜着支撑使其扶正之意。1.斜着支撑,如打牮拨正(房屋倾斜,用长木头支起使其扶正)。2.书面用语,表用土石挡水。

  犁,形声字。篆文从黎(表声)从牛,楷书写作犂,现规范为犁。

  犇,会意字,是“牛”的异体字。今年6月5日《通用汉字规范表》将“犇”列为规范字,常用于人名。

  犀,形声字。金文从(尾,表声)从,本义为犀牛。篆文、楷书,现规范为犀。

  犟,会意兼形声字,属后起字。楷书从牛从强(强硬,兼表声)。

  犨,会意兼形声字,读作chōu(抽)。篆文从牛从雔(隹,读zhuī,短尾巴鸟。雔,表相对兼表声)。义为:1.牛喘息的声音(也指牛鸣叫声)。2.突出。因牛鸣叫时需抬头伸颈,故引申为突出。

  除以上外,还有一些从牛但不划入“牛”部首内的汉字,如牢(见本刊今年2月下)、件、判、解。

  以“牜”字形出现的汉字比较多,仅选取部分常用汉字加以解释。

  牝,详见本刊2012年4月下。

  牡,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左边为牛,右边为雄性动物生殖器。据说牡丹花分为雌、雄两种,雌的称“牝”,雄的称“牡”。雌的慢慢演变成了芍药;雄的,人们又给它改名叫“牡丹”。还用于牡蛎子,传说此物能壮阳,所以用牡来修饰也。

  牧。见本刊今年10月下。

  一、形声字

  特。篆文从牛从寺(表声),本义为公牛,引申指三岁小兽。再引申指杰出,如特别、特殊、特权、特等、奇特。后虚化为副词,指尤其、极,如特认真、特好、特有才。

  犄,读jī(基)。本义为的公牛。后指牛角相对的样子。再引申指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如桌子犄角。再引申指角落,如犄角旮旯。

  犒。本义用牛肉等慰问将士,如犒劳。

  二、会意兼形声字

  物。甲骨文从(牛)从(勿,毛色斑杂形),本义为杂色牛。古代传说中,人间万物都是神牛下凡创造的,所以“物”从“牛”。古时,牲畜的毛色叫物色,祭祀时对其进行观察,后引申出物色的动词性质来。

  牺。篆文从(牛)从(羲,杀羊奏乐祭祀,兼表声),本义用纯色的牛羊祭祀。楷书写作犧,简化为牺。

  牲。甲骨文从(捆绑的羊)从(生,活的,兼表声),会祭祀用的完整(表皮无破损)牛羊之意。金文将甲骨文中的羊换成。篆文、隶书、楷书牲。

  牺牲,古代指供祭祀用的毛色纯一、表皮完整的牲畜,如今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如流血牺牲,还指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如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犍。一读jiān(兼)。篆文从牛从建(有力,兼表声)。本义为的公牛。二读qián(前)。如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

  80手

  手,象形字。金文像五指伸开的样子。篆文、隶书。楷书中的“手”已看不出手本来的模样了。

  手作部首时,还分化出“扌、”,以“扌”部首内汉字最多。

  手部首内汉字:手、挈、挚、拿、挛、拳、挐、挲、掌、掱、掣、揅、摹、摩、擎、擘、攀。除“手、掱”外,其他“手”都在字的下部。下面选取手部首内常用的汉字作介绍。除擘为形声字外,其余均为会意兼形声字。

  拿。篆文一从(奴,操持,兼表声)从(手,抓)。篆文二从手从如(表声)。楷书分别写作拏、挐。俗体楷书,以“合、手”会双手牢牢对握之义。

  拳。篆文从(“卷”的省略,表示蜷曲,兼表声)从(手),本义为拳头。

  掌。金文从(“尚”省去“口”,敞开,兼表声)从(手,五指),本义为五指张开。篆文、隶书、楷书掌。由手掌,引申指脚掌,再引申指掌握、掌管、掌柜、掌舵等。由手掌引申指钉或缝,如“给靯掌个帮子”。掌故,本指汉代官名,掌管礼乐制度等,后泛指旧制、旧例、旧事,如今指制度沿革和历史人物等的事迹。

  攀。樊是攀的本字。樊,篆文表示抓枝拉藤。樊的攀登义消失后,篆文加另造。篆文异体字,用相反的两只手表攀引。隶书。注意鞋襻子之襻是攀加旁分化字。

  擘,读bò。大拇指,如巨擘。注意擘与臂的区别。

  [80]扌

  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自然“扌”部首内汉字繁多,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加以阐述。

  一、常用字

  扛,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手从工(杵,兼表声),会两手举起重物之意。有两读,一读gāng。1.用两手举起重物,如力能扛鼎、扛鼎之作。方言用字,指抬东西。二读káng。如扛枪、冷得扛不住了。

  执,繁体字为執,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枷锁,兼表声)从(伸出双手之人),本义为捕捉犯人。金文、篆文、隶书。由本义引申出执行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当执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加糸另造絷代替。

  扫,繁体字为掃,会意字。篆文从手从帚。

  抔,形声字,读póu。义为用手捧东西。还指“把;握”,如一抔土。

  批,形声字。篆文从手从蓖(省去艹,表声)。楷书异体写作批。本义为用手掌击打,引申指排除,再引申指披露,后引申出找出缺点错误,加以分析评论,如批评、反驳等。后用作量词,作大宗讲,如一批货物等。

  找,形声字。找从手从戈,本义拨水使船前进。因划船动作与寻觅东西有许多相似之处,后遂借用表示寻找。

  报,繁体字为報,会意字。甲骨文从(嫌犯)从(又,抓),表示抓捕嫌犯进行审问。金文、篆文加幸(枷锁)。审问时,嫌犯自然就得如实回答,这就是报告、汇报的原始出处。汉唐时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处。邸中传抄诏令奏章等传给地方,故又引申指邸报。报道与报导是一组异形词,现在报道兴而报导废。

  搜,会意兼形声字。叟是搜的本字。叟,甲骨文像(手持)(火把)在(洞穴)寻找东西。当叟被老叟所用,于是古人再加手另造(篆文)代替。

  搋,会意兼形声字,读chuái。篆文从手从虒(剥虎皮)。剥动物皮时,常需要用手在皮与肉之间进行搋打,使其分离。现在其义可分为:1.以手用力压和揉:搋面。2.用搋子疏通下水道。搋子,疏通下水道的工具,由长柄和橡胶碗构成。

  二、方言用字

  扽,读dèn。1.两头同时用力,或一头固定而另一头用力,把线、绳子、布匹、衣服等猛地一拉。2.拉:你扽住了,不要松手。

  拃,读zhǎ。1.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来量长度:用手拃了一拃桌面宽度。2.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

  ,读kuǎi。1.用指甲抓;搔:痒痒。2.挎:着小菜篮子。3.舀:从桶里水。

  拽,有三读。一读yè,旧同“曳”。二读zhuāi。1.扔;抛:把皮球拽得老远老远。2.胳膊有毛病,活动不灵便。三读zhuài。拉:生拉硬拽;一把拽住不放手。

  挦,读xián(咸)。指撕;取;拔(毛发等);拉:挦鸡毛。

  拶。有两读。一读zā。义为逼迫:逼拶。二读zǎn。义为压紧。拶指,用拶子夹手指,是旧时的一种酷刑。拶子指旧时夹手的刑具。

  捯,读dáo。1.两手替换着把线或绳子拉回或绕好。2.两替着迈出:大人走得快,孩子小腿紧捯都跟不上。3.追究:捯老账。捯饬,即修饰;打扮。捯气:指临死前急促、断续地呼吸。

  搛,读jiān(兼)。篆文从手从兼(两者相聚,同时表声)。本义为(用筷子)夹:搛菜。

  擤,读xǐng(醒)。按住鼻子用力出气,使鼻涕排出,如擤鼻涕。

  三、容易混淆的字

  抚与扶。扶养:养活。抚养:爱护并教养。扶养,长辈对小辈或小辈对长辈都可以用;但抚养只限用于长辈对小辈。

  撂与摞。撂,读作liào(料),义为放;搁;弄倒;抛;扔等义。常用词有:撂挑子;撂荒。摞,读作luò(洛)。义为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用于重叠放置的东西。

  搀与掺。搀,指搀扶。旧同“掺”。“搀兑、搀和、搀假、搀杂”常以“掺兑、掺和、掺假、掺杂”面貌出现,但“搀扶”不可以写作“掺扶”。掺,主要指把一种东西混合到另一种东西里面去。掺沙子不可写作搀沙子。

  搽与擦。搽:用粉末、油类等涂(在脸上或手上等):搽粉、搽碘酒、搽护手霜。擦也有涂抹的意思(如擦油、擦粉、擦红药水),但更多用于除掉(擦掉黑板上的字)。笔者以为,涂抹化妆、护肤品用搽比较合适。

  拣与捡。拣:挑选。也同捡。捡:拾取。请注意两者的微小区别。

  拚与拼。拚,读pàn(盼)。舍弃不顾:拚弃。拚命等同拼命。拼有两层意思:一是合在一起,如拼车、拼版;二是不顾一切地干,如拼命。在第二层意思上,拚与拼是相通的,但读音不同。

  [80]

  部首内仅有汉字:拜、看、掰、搿。

  拜,会意字。金文从(麦,谷物)从(手),表示手持庄稼,虔诚祭告,祈祷好收成。篆文将金文的(麦)写成似“麦”似“手”的。隶书。

  看。会意字。篆文从(手)从(目),会举手遮光远眺之意。隶书将篆文的(手)写成。

  掰,新造会意字,读bāi。从双手从分,会用两手把东西分开之意。1.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玉米,掰成两半,小弟弟掰着手指数数。2.方言用字。指辩论,如瞎掰。

  搿,读gé(隔)。方言用字,义为用力抱。搿犋,即插犋,指农民两家或几家的牲口、犁耙合用,共同耕作。

  气,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三横表多),像空中漂浮的云气。金文(最上为弯折,区别于“三”)。篆文,动感十足。

  “气”的下部加“米”,变成了新的形声字“氣”,读作“xì”,表示送给别人粮食,后引申出馈赠义来。后来,古人把“氣”与“气”混用,“馈赠”之义的“氣”只好再加增“食”,写作“餼”。再后来,古人又让“气”咽了气而全部使用“氣”,令人费解。新中国实行简化字时,“气”终于长吁一口气,“氣”则气绝也。

  古代,“乞”的意思用“气”替代,后来将“气”省去一笔,以免混淆。

  也有的人说:氣,金文从(气)从(米,代食物,代肠胃运动),本义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备此一说。

  “气”部首内汉字分为两大类,一类与气体有关,一类是新造字,用于元素周期表。气部首内字大都采用形声造字法,所以,气部首内汉字不再作解释。

  注意汽与气的区别。

  毛,象形字。金文像毛、发。篆文。毛本义为人、兽之毛。

  毛是细微之物,所以常用“毛”形容细小、细少,如九牛一毛。不毛之地之“毛”是“苗”的假借字。

  毛部首内汉字,大都与毛发有关,少部分从毛得声,如眊、耄。

  尾,会意字。甲骨文从(像人体的臀部)从(倒毛),会人臀部系有毛饰物之意。金文、篆文。

  毫,形声字。篆文从高(省去“口”,表声)从毛。本义为细而尖的毛。引申指细毛,如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毫发无损,羊毫,狼毫。特指毛笔,如挥毫泼墨。现常用作计量单位,如毫米、毫克、毫升、毫安。

  毳,会意字,读cuì(脆)。金文从三毛,会丛生的细毛之意。本义为鸟兽身上的细绒毛。毳毛,医学上指头发、、腋毛以外,其他部位所生的细毛。

  毨,读作xiǎn(险)。鸟兽新生的毛齐整。

  毯。常用字,如地毯。

  毪,读作mú。毪子,产的一种氆氇。

  毡。毡房: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蒙在木架上做成。毡子:用羊毛等碾轧成的像厚呢子或粗毯子似的东西。常见有毡帽、毡靴。

  毽。毽子,一种健身玩具,常用布等把铜钱或金属片包扎好,然后装上鸡毛等。

  毵,读作sān(叁)。毵毵,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麾,读作huī(辉)。指饰以尾毛的旌旗,是古图腾产物。1.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2.指挥军队。麾下,指将帅的部下。还表敬辞,称将帅。

见字如面范例篇3

  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一

  时间:20xx年x月24日

  地点:曲靖市玄坛路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记下来,并改正。

  分析:

  坐在公交车上,行走在公路上,向窗外望去,各类广告、宣传图画、招牌、店牌、标语牌都可能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据我调查发现,玄坛路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等。

  玄坛路的街边店面广告上总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天天向上写成天添向尚,一些理发店把非法走私写成了飞发走丝,这些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些错别字还需要人们用心去仔细思考、反复琢磨才能知道正确的写法。

  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我的感受:

  我认为:这些不规范的字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错字,另一类是别字。希望以后,那些粗心的老板不要再不我们伟大的汉字写错、乱改了,不然,这样好多人总以为广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对的,从而影响了作业时的正确率和用字的规范性,希望我们以后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字,不再出现错别字了!

  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二

  调查人:

  调查内容及结果: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三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4日-11月16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百依百顺写成白衣百顺。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个街头广告中,有48个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仃车更有甚者,将防火栓写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的使用随意;

  同音字混淆;

  形近字混淆;

  字义分析错误;

见字如面范例篇4

  《见字如面》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1《见字如面》上,还有蔡琴写给媒体的信,是关于前夫杨德昌逝世的,其中一句尤为打动人:

  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

  嘉宾许老师说,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没有人对你说过这句话,那是遗憾的,这是比任何情话都要有分量的话(大意)。

  我在想,许老师莫非也是有故事的人?

  回头来看蔡琴,她和杨德昌经历了十年无性婚姻。杨德昌说,十年婚姻,一片空白。蔡琴却认为,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虽然杨德昌婚内出轨,蔡琴还是痛快的成全了他。

  杨德昌过世后,蔡琴给媒体的信中说,如果早知道他离开得这么早,应该早点放他走,让他多和爱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大意)。

  到底要多么宽广的胸襟才能承载起这样一份伟大的爱啊,最后在时光无涯中,化为一声叹息。

  如果换个角度想,也只能如此了,其实是毫无办法。因为后任比她漂亮,比她能干,还比她有品位啊。有家世也有才华,蔡琴又能怎么样?

  她那么爱他,还能接受无性婚姻这样荒谬的条件,然而杨德昌出轨后,和后任很快结婚,也很快有了两个孩子,这又是多么讽刺。

  或许,有一种爱,就如蔡琴歌里唱的:

  有一种爱啊,淡淡的

  却能给人希望

  我的心是一片海洋

  可以温柔却有力量

  她在五十九岁那年开演唱会的时候说:

  该离的婚,离了;该开的刀,开了;该减的肥,减了;该穿的新衣服,穿了。我蔡琴,不会再嫁人了。

  不管这样的结局多么令人唏嘘,也多么让人感慨无私的爱的崇高,我只想说,嫁人还是不要嫁给不够爱我们的人。

  《见字如面》里,还有一封是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以及曹禺回给黄永玉的信,文字真真好,有几句话特别醒脑,叫人燃烧,如遇这样的挚友,如获无价之宝。

  曹公曹公!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所以你还应该工作。工作,这两个字几十年来被污染成为低级的习俗。

  在你的生涯中,工作是充满实实在在的光耀,别去理那些琐碎人情、小敲小打吧!在你,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像伯纳?萧,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在纽约,我在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一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拍练场去看他边拍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

  他和他老婆,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家,轮流开车走很远的公路回到家里,然后一起在他们的森林中伐木,斫成劈柴,米勒开拖拉机把我们跟劈柴一起拉回来。两三吨的柴啊!我们坐在米勒自己做的木凳饭桌边吃饭。

  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马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这几段文字真是精妙,读了好多遍,依然爱不释手。朋友之间能这样坦诚,已不多见。还能一针见血提出意见,敢于说出朋友的作品哪里不好,直言不讳说不喜欢,试问现在有几人敢于这么做,又有几人不玻璃心勇于接受?

  曹禺将这封信表框起来,放在家里,每次深陷“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被势位所误,就拿出来看看;并且还给夫人看、子女看,一家人一起看。

  曹禺这样的大师,勇于接受黄永玉年龄要比他小得多,在当时名气还没他大的这位挚友的意见,胸襟气度自不必说,挚友之间理应如此。

  在《见字如面》的节目里,王耀庆与张国立,分别读黄永玉和曹禺的信,特别有感染力,感情代入也到位,我忍不住又多听了几遍。

  我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关注综艺节目了,没想到挖出这么一个宝贝来,接下来的日子也有了期待,我会继续守护,与过去的人事交叠重逢,也是幸事一件。

  写信,是一种牵念。茫茫人海,有人从远方传来一封书信,此身渺渺是何等荣幸。有人劳心挂念,便不应相负。

  见字如面,见信如唔,也有未尽之意。如你来信,昔期将至,此信绝不违。

  《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2两期《见字如面》,喜欢得紧。它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犹如文化界拂过一丝春风,心旷神怡。听信中内容,也如饮清泉,甘之若饴。

  嘉宾老师说,书信正在走向消亡,但它承载的文化及文明不应该被消亡。它应该转移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上去,我们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

  不觉便想到曾经的自己,与家人、好友、笔友通信的年岁。十月回老家,还将那一盒子保存完好的一百多封书信翻出来,夜深人静坐在灯下,通读了一遍,内心沉浸于对当日情景的回忆中。一边回想是哪些年,哪些月的事,一边不禁感慨万千。

  写信人早已不知去向,只剩读信人怅然若失。世事无常,万物都不足以长久倚赖。

  看那时的信,有种纯粹的美。在信中聊的尽是些细微的心绪起伏、变化,一种情绪都要写满几页信笺来表达,好像那样才完整,搁笔时,竟还有种娇羞之感。

  后来那些与我通信之人,都失去了消息,他们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而后便渐远无书,那些不便宣之于口却全藏在字底的情愁,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见字如面》的第一期,我很喜欢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文字返璞归真,像是唠家常一样,情感并不是呐喊式的浓烈,却也承载着不可说的手足情深。

  我会想念在大学时期,与妹妹通信的日子。妹妹走上社会较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早已懂得世事艰辛,可她从来不与我说。我在学校念书,住在象牙塔里,与她说的都是些理想主义的话。于她而言,她的理想早已死在弃学的前夜。

  但她仍然支持我,每次在信里无比骄傲的告诉我,姐姐是她最崇拜的人,并以此激励自己,要努力工作,助姐姐实现愿望。现在读来,无比触动。

  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我北上抵京,在一家做书画的公司上班,我去报道的那天,因为行李较多,是妹妹送我去的。返回的时候,老板开车送妹妹去地铁口。

  在车上,老板与妹妹唠家常,闲聊起我时,妹妹很骄傲地说,我姐姐以前成绩好,会写文章。她很厉害的,以前作文还得过奖,常在班上当范文诵读的。

  那时候,我非常不情愿她在别人面前如此说,若是有个地洞,当时必定钻进去了。我全程都是黑脸的,只有妹妹还是一副骄傲的表情,真正是以我傲的。

  现在想来,家人以你为傲,打心底崇拜你,那是真的爱你啊。

  当归亚蕾读到萧红写给的弟弟的那封信的最后几句,只觉明天的明天又在哪里:

  虽然我给的你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的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

  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而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

  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

  想象萧红独自孤零零的躺在香港的病床上,来写这样一封信,何年何月再与弟弟见面,竟遥遥无期,只叹,那一别从此永诀。

  我又感慨,从前车马都慢,书信很远,一别再也不见,也有伤怀,并不尽是“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般美好。

  现在通讯发达,智能时代,想见一个人,几个小时后就能见到。即便不能当面见,通电话也能听到声音,视频连接还能在屏幕这端见到对方。总能很有效的一遣相思之苦。

  时代的发展,使其一些东西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人类进入更便捷的社会,到底好与不好?

  《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3还记得第一季看了一期,被某些不喜的环节淡去了兴趣,就没有再看。当时有些遗憾,这么好的一个素材节目,却被烹饪成了那样。

  偶然看到了第二季的播出,封面是周迅,倒是有些惊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看了第一期,每期划分主题的想法很棒,尤其是第一期沉重的生死话题让隔着屏幕的我,险些抑制不住眼眶里的泪水。信件选材空间范围更加宽广,尤其是还有一封现世儿子写给母亲的信。

  在读每封信之前,介绍信件的缘由方面更加详细了一些,能让观众在听信之前对信件的情感基调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在嘉宾解读方面,主持人终于不再抢词了,把话语更多的交给了解读嘉宾。正值锵锵三人行停播之际,梁文道也加入了见字如面,或许把主持人换成窦文涛就圆满了。解读的风格和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样,许子东老师也许是为了欢迎初来的梁文道,更多地让梁文道掌握解读节奏。其实个人更喜欢许子东老师的娓娓道来,希望在之后的节目里两个人能更和谐的掌控解读节奏。

  在读信嘉宾方面,也多了不少惊喜,少了一些小鲜肉们,多了更有文化底蕴的嘉宾们,更加期待未出场的嘉宾们了,归亚蕾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优雅。

  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为什么会加上了一些吃瓜群众来提问呢?感觉跟整个节目风格有些不搭。还有在读一些文言信件时,会用普通话代替,不过字幕还是文言文。其实,稍微有些文言功底的人理解这些信件的内容应该不难。个人觉得还是读文言,字幕改成白话文可能会更好一些,也能向大众普及优秀的古文。

  不过瑕不掩瑜,第二季的确是惊喜,希望未来能涌现出更多的这种类型的节目,向大众普及人文关怀。

  《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4我上一次写长信大约是在高三的时候,也就是八年前了,那时候被限制用手机,书信里还保留着最后的情感记忆。情动的,茫然的,争执的,琐碎的,每每翻起,见字如晤。而现在,我们都退化到不费心思的只发微信短句寒暄聊天了。

  好可惜,那些很真挚情感的表达方式仿佛在文化中断层了。接着我们会发现不知如何写信,快速的生活反而让人变得迟钝。

  白岩松说,你有多久没谈心了?现代网络中,各种朋友圈,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但却找不到人谈心。其实是一样的,谈心就像写信,只是不同时代为了真挚的交流采取的不同方式罢了。

  但我们逐渐摒弃了这些。因为我们节奏快,因为我们不愿等待。

  那样太可怕了。

  我记得看《最好的时光》时候,最打动我的不是张震跑了好多个地方去找舒淇,而是最初他要去当兵前,到舒淇打工的台球室,对她欲言又止,直到店打烊他走了,不出一会又回来敲门板,对她说“我写信给你”。那种辗转,犹豫,情动的一刻,就是最好的时光。虽然放在今天用微信表白心动依然是会存在,但今天可能拒绝更快,因为缺乏等待。

  当然也不仅限于情信,只做一比方,我们需要反思。

  今天看了第一期《见字如面》,节目想法很好,请来几个名家念信,信念出来是对的,有的信婉转隽秀,有的信铿锵有力,有的信诙谐风趣,也有的信饱含深情。

  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文采斐然,良工不示人以朴,王耀庆演绎也堪称本期最佳。

  就情感而言,更触动于萧红的信,如果能让汤唯来读或许更好(她演的《黄金时代》让我觉得萧红就是她那个样子那个气质的),萧红写这封信时的年龄也都是与汤唯现在相仿的。感念于那句“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还有那句“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萧红的一生很短暂,充满了寒冷、苦闷与饥饿,但她的文字总是柔和、坚定也饱含希望,是她的伟大之处。

  节目缺点是对信的解读太浮于表面,首先女主持人的功力不行,功课也没做足,其次女教授虽然学富五车,但俨然疏于揣测作者内心用意,解读略有偏颇。

  《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5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见字如面范例篇5

  关键词:敦煌本;金光明经;残卷;缀合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1-0058-10

  Abstract: A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all published Dunhuang documents confirms that there are 280 manuscripts of the Suvarnaprabhasa Sutra(the Golden Light Sutra)translated by Dharmaksema, forty-one of which have just recently been identified。 Most of these are incomplete scrolls or fragments, and some of them once belonged to the same manuscrip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unhuang documents collected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the British Library, and in other collections in Gansu Province, and sorts thirty-one fragments into nine groups by comparing their texts, cracks, formats, and calligraphic styles。

  Keywords: Dunhuang manuscripts; Suvarnaprabhasa Sutra; fragments; restoration

  《金光明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汉文本前后有五译,其中北凉玄始年间(412―427)昙无谶译《金光明经》是现今传世的最早译本。经对现已公布的所有敦煌文献图版的全面调查,我们共发现昙无谶本《金光明经》(以下简称“谶本”)写卷280号(其中41号残片系我们比定),另有142号相关残片尚难确定其具体归属。这些写卷某一卷首尾完具者仅30多号,其余多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撕裂为数号者。

  本文以中国图书馆藏、英国国家图书馆藏及甘肃省各家馆藏为中心,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将其中的31号残卷或残片缀合成9组。各组排列先后按缀合后文本的内容为序{1}。《俄藏敦煌文献》所收残卷可缀合的数量较多,我们将另撰文讨论。

  一 北敦15869号+北敦15586号

  +北敦15918号

  (1)北敦15869号,图见《国图》145/13A{2}。残片。如图1右下部所示,仅存4残行,每行存下部6―7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为“金光明经卷一”。《国图》叙录称其为7―8世纪唐写本。

  (2)北敦15586号(简71841){3},图见《国图》144/75B。残片。如图1中部所示,存14行,行16字,首3行、后4行上部残缺2―8字不等。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为“金光明经卷一”。《国图》叙录称其为7―8世纪唐写本。

  (3)北敦15918号,图见《国图》145/38A。残片。如图1左上部所示,仅存4残行,每行存上部6―8字(首行6残字仅存左侧大部)。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为“金光明经卷一”。《国图》叙录称其为7―8世纪唐写本。

  按:上揭3号内容前后衔接,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1所示,北敦15869号与北敦15586号左右相接,断痕吻合;北敦15586号与北敦15918号左右上下相接,衔接处原本分属2号的“烦恼”“令心”“显”“秽”等字大致可成完璧。又3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字体大小、字间距相近),书风相似(字体方正,笔墨浓淡相似),书迹似同(比较北敦15869号和北敦15586号均有的“世”“恶”“无”字、北敦15586号和北敦15918号均有的“三”“”“功德”字),可资参证。3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今于佛前”句后2字,至“种种各异”句止,相应文字见于《大正藏》T16/337C3-337C26{4}。

  二 斯2316号+北敦2301号

  (1)斯2316号,图见《英图》38/191A―193A。卷背抄“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必法{5}戒坛法仪则卷第二”(尾题),有品题“部二十六”“部二十八”。正面抄佛经,首尾皆残,后部如图2右部所示,4纸,首纸22行,次纸和第3纸每纸28行,末纸19行,共存97行,行约17字,前12行下部残缺,后8行上部及下部均残缺。原卷正面缺题,《翟目》拟题“金光明经第六品”,背面题“金刚心地法门必法戒坛法仪则卷二第26、28部分”。《索引》正背面一并题为“金刚心地法门必法戒坛法仪则卷第一、第二”,《敦煌宝藏》从之。《索引新编》背面题“金刚心地法门必法戒坛法仪则卷第二”,正面拟题“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英图》叙录称该号正面为《金光明经》卷2,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后因残破废弃,被人利用其背面空白纸抄写《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并称该号正面前接北敦2431号,背面后接北敦2431号背。

  (2)北敦2301号(北1388;余1),图见《国图》32/338A―345B。卷背抄“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必法戒坛法仪则卷第一(首题)、卷第二”。正面抄《金光明经》,首残尾全,前部如图2左部所示,14纸,首纸18行,第13纸27行,末纸拖尾,其余各纸每纸28行,共存353行{1},行约17字,首13行上部残缺。尾题“金光明经卷第二”。卷中依次有品题“金光明经大辩神品第七”“金光明经功德天品第八”“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第九”。《国图》叙录称该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按:上揭2号正面经文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2所示,斯2316号倒数第9行至倒数第1行依次与北敦2301号第1行至第9行上下相接,断痕吻合,衔接处原本分属2号的“供”“现”“宫”“事”“世尊”6字复合为一。斯2316号正面末纸19行,北敦2301号正面首纸18行,2号拼合,其中上下缀接的9行只计算一次,共28行,正好合于该2号整纸每纸28行之数。又2号行款相近(皆有乌丝栏,天头等高,行约17字,字体大小、行间距相近),书风相似(字体方正,笔墨浓淡相近),笔迹似同(比较2号皆有的“人”“之”“天”的末笔),可资参证。2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金光明经》卷2《四天王品第六》“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众经之王”句“经典众经之”5字左侧大半,讫尾题,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6/340C20―346B9,该卷经文近乎完整,仅卷首残缺约3行。

  又,上揭2号既可缀合为一,则正面部分当据北敦2301号尾题定作“金光明经卷第二”,其前部当为《四天王品第六》,《索引新编》题斯2316号作“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非是。其背面部分该2号所抄皆为“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必法戒坛法仪则”,且行款、字体相同,应出于同一抄手,为同一写卷所撕裂,但2号难以完全缀合。北敦2301号所抄为卷1后部(“部第十二”至“部第十四”)及卷2前部(至“部第二十”止),斯2316号所抄为卷2后部(卷中有品题“部第二十六”“部第二十八〈七〉”),中间缺部第二十一至部第二十五。《索引》及《敦煌宝藏》把斯2316号正背面一并题为“金刚心地法门必法戒坛法仪则卷第一、第二”,不确。

  又北敦2431号,正面抄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背面抄写《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必法戒坛法仪则》(首题),文中有“部第二十八”至“部第三十五”(在卷末)等小题,侯冲整理本认为此卷背面可以与斯2316号卷背缀接,且认为北敦2301号背、斯2316号背+北敦2431号背、北敦6239号背、斯2144号背属于同一个写本,当是{1}。上揭写本卷背部分,系抄手把多部残旧佛经缀接在一起,然后利用其背面的空白抄写而成的,故斯2316号+北敦2301号正面缀合而成的《金光明经》卷2与北敦2431号正面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内容甚至纸张都无关联,《英图》叙录据卷背缀合情况,称斯2316号正面前接北敦2431号,其实并不准确。

  三 敦研307号+敦博26号+

  敦研135号+敦研136号+

  敦研129号……敦研217号

  (1)敦研307号,图见《甘藏》2/6B。残片。首尾皆残,后部如图3右部所示,存28行,行约17字,前4行上残,后6行下残。隶楷。有乌丝栏。原卷缺题,《甘藏》拟题“金光明经卷第二四天王品第六”。《甘藏》叙录称该卷用白麻纸,下接敦研217号,2号可以缀合。

  (2)敦博26号,图见《甘藏》6/33A。残片。如图3中右部所示,存18行,行约17字,前2行上残,末行上部左侧残泐。隶楷。有乌丝栏。原卷缺题,《甘藏》拟题“金光明经卷第二四天王品第六”。《甘藏》叙录称该卷用黄麻纸。

  (3)敦研135号,图见《甘藏》1/165B。残片。如图3中部所示,存14行,行约17字,首行仅存上部大半左侧残形。隶楷。有乌丝栏。原卷缺题,《甘藏》拟题“金光明经卷第二四天王品第六”。《甘藏》叙录称该卷用粗白麻纸,下接敦研136号、敦研129号,3号可以缀合。

  (4)敦研136号,图见《甘藏》1/166A。残片。如图3中部所示,存9行,行约17字,后4行上残。隶楷。有乌丝栏。原卷缺题,《甘藏》拟题“金光明经卷第二四天王品第六”。《甘藏》叙录称该卷用黄麻纸,可与敦研135号、敦研129号交叉缀合,敦研135号下接敦研136号、敦研129号。

  (5)敦研129号,图见《甘藏》1/163A。残片。如图3中左部所示,存19行,行约17字,前4行下残。隶楷。有乌丝栏。原卷缺题,《甘藏》拟题“金光明经卷第二四天王品第六”。《甘藏》叙录称该卷用白麻纸,可与敦研136、敦研135号缀合,敦研135号下接敦研136号、敦研129号;敦研136号与敦研129号交叉接茬,完全吻合。

  (6)敦研217号,图见《甘藏》1/210B。残片。如图3左部所示,存7行,行约17字,后3行中上残。隶楷。有乌丝栏。原卷缺题,《甘藏》拟题“金光明经卷第二四天王品第六”。《甘藏》叙录称该卷用白麻纸。

  按:上揭6号皆为《金光明经》第2卷《四天王品第六》残片,《甘藏》叙录业已指出其中的敦研135号、敦研136号、敦研129号3号可依次缀合,甚是。此3号所存内容先后衔接,可以完全缀合。《甘藏》叙录又称敦研307号与敦研217号可以缀合,亦是;但此2号不能直接缀接,其间还缺失大段文字(包括敦博26号、敦研135号、敦研136号、敦研129号4号及丢失的残片共计约80行)。上揭6号缀合后如图3所示。敦研307号与敦博26号内容先后相承,但难以完全衔接,其间略有残缺,其中敦研307号第28行上部残存的“(等)今(日)”与敦博26号第1行中部所存的残字“ (利益)”上下相接,其间缺“长夜”2字。敦博26号与敦研135号左右相接,断痕吻合,敦博26号第18行上部大半行左侧残泐的部分撕裂在敦研135号,2号拼合,原本分属2号的“诸威德是故我等及无量鬼神常”13字复合为一。而敦研129号与敦研217号则难以完全衔接,如图3左部所示。2号之间还缺失约26行。

  又上揭6号行款格式相近(行约17字,天头地脚高度、卷高及栏宽均相近),书风相似(字体方正,笔墨浓淡相近),笔迹似同(比较表1所举例字),可资参证。6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金光明经》卷2“增益身力”句,讫“有大名称”句,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6/341A2―342B9.

  又,上揭6号既可缀合为一,而《甘藏》叙录称其用纸敦研307号、敦研129号、敦研217号为白麻纸,敦博26号、敦研136号为黄麻纸,敦研135号为粗白麻纸,歧互不一,显有不妥。

  四 北敦10007号+北敦12271号

  +北敦9008号

  (1)北敦10007号(L136),图见《国图》107/

  73B。残片。如图4右部所示,首尾皆残,存9行,下部残缺,每行存3―12字(比照完整文本,满行行约17字),末行上部9字左侧有残泐。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二”。《国图》叙录称该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2)北敦12271号(L2400),图见《国图》111/

  6B。残片。如图4中下部所示,仅存2残行,行不足5字(比照完整文本,满行行约17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二”。《国图》叙录称该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3)北敦9008号(虞29),图见《国图》104/

  334B。残片。如图4左部所示,首尾皆残,存12行,行约17字。首行上部存左侧残字,中部残泐2个半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二”。《国图》叙录称该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按:上揭3号行款相似(皆有乌丝栏,行约17字,行距、字距相近),书迹似同(比较3号皆有的“众”字),内容先后衔接,可以缀合为一。缀合后如图4所示,北敦10007号与北敦9008号左右相接,衔接处“无量鬼神阎浮提内诸”9字得成完璧;北敦12271号系北敦10007号与北敦9008号缀接处下部撕裂的残片,该片嵌合后“是”字“等”字得成完璧。据此,上揭3号为同一写卷之撕裂可以无疑。3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虽有百千亿那由他无量胜论”句前3字,至“释迦如来示现是经广宣流布”句首字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6/343C19―344A11.

  又《国图》叙录称北敦10007号、北敦9008号抄于9―10世纪,为归义军时期写本,北敦12271号抄于8―9世纪,为吐蕃统治时期写本,今既知三号可缀合为一,则其判断显然有误。

  五 北敦10002号+北敦2681号

  (1)北敦10002号(L131),图见《国图》107/

  70B。残片。如图5右部所示,前后皆有残泐,仅存8残行,每行存上部6―8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合部金光明经卷六”。《国图》叙录称该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2)北敦2681号(北1402,律81),图见《国图》36/345B―354A。16纸。前部如图5左部所示,首残尾缺,存398行,行约17字,前5行下部残泐,每行存上部6―8字。卷中依次有经名和品题“金光明经正论品第十一”“金光明经善集品第十二”“金光明经鬼神品第十三”“金光明经授记品第十四”“金光明经除病品第十五”。楷书。有乌丝栏。《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三”,叙录称该卷为7―8世纪唐写本。

  按:上揭2号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2号缀合后如图5所示,北敦10002号与北敦2681号左右相接,断痕大致吻合;据北敦2681号,原卷满行行约17字,北敦10002号末行下部可拟补“我散脂大将,令说法者庄严”11字,正好与北敦2681号首行“言辞辩不断(绝)”相连成句,中无缺行。又2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天头高度略同,行约17字,行距、字距相近),字迹书风相似,可资参证。2号缀合后,始《金光明经》卷3《散脂鬼神品第十》“何因缘故我名散脂鬼神大将”句“因”字左侧残形,至“即共来至长者子所”句前2字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6/346B27―352B5,约占全卷十分之九强。

  又,《金光明经》卷3和《合部金光明经》卷6均有与北敦10002号残片相同的字句,但上揭2号既可缀合,则北敦10002号亦当据北敦2681号定作《金光明经》卷3残片,《国图》拟题前者为“合部金光明经卷六”,误。又《国图》叙录称北敦10002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北敦2681号为7―8世纪唐写本,断代不一,显然亦有不妥。

  六 北敦10761号+北敦9223号

  +北敦10623号+北敦12121号

  +北敦11717号+北敦12380号

  +北敦10756号

  (1)北敦10761号(L890),图见《国图》108/

  134A。残片。如图6右下角所示,存3残行,每行存下部6―15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其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2)北敦9223号(唐44),图见《国图》105/

  165A。残片。如图6中右部所示,首尾皆残,存23行,行34字左右,前后上下多有残泐,首行仅存中下部6残字,后2行仅存行端二三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其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3)北敦10623号(L752),图见《国图》108/60B。残片。如图6左中部所示,存9残行,每行存中部6―11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该号下部可与北敦10756号缀合,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4)北敦12121号(L2250),图见《国图》110/264A。残片。如图6左下部所示,存10残行,每行存底部1―5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合部金光明经卷七”。《国图》叙录称其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5)北敦11717号(L1846),图见《国图》110/

  36B。残片。如图6中上部所示,存2残行,每行存中部4―6字。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其为8世纪唐写本。

  (6)北敦12380号(L2509),图见《国图》111/

  68B。残片。如图6中上部所示,存1残行,存中部9字。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其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7)北敦10756号(L885),图见《国图》108/

  130B。残片。如图6左上部所示,存6残行,每行存中部6―15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该号上部可与北敦10623号缀合,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按:《金光明经》卷4和《合部金光明经》卷7均有与上揭7号残片大致相同的字句,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6所示,北敦10761号系从北敦9223号前部撕裂的残片,后者首行与前者第3行上下相接,衔接处原本分属2号的“时”字大体得以完整;北敦9223号与北敦10623号、北敦12121号、北敦11717号、北敦12380号分别左右相接(北敦10623号首行嵌入北敦9223号倒数第3行中下部残缺之处),自右向左、自上向下原本分属2号的“如是净妙”“大”“真”“计”“即”“家善言”等字皆复合为一;北敦12380号与北敦10756号左右相接,衔接处原本分属2号的“言今”2字复合为一;北敦10756号、北敦10623号、北敦12121号依次上下相接{1},北敦10756号与北敦10623号衔接处“其”“多”2字、北敦10623号与北敦12121号衔接处“活”“场”2字皆得复合为一。又此7号行款格式相同(较大残片皆可见乌丝栏,满行行约34字,行距、字距及字形大小相近),书风书迹相似,可资参证。此7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从子边取饮食之物”句“饮”字右下部残画,讫“尔时树神现半身者”句前4字。相应文字既见于《金光明经》卷4(《大正藏》T16/353A16―353C20),又见于《合部金光明经》卷7(《大正藏》T16/396A17―396C18)。但上揭残卷行34字左右,《金光明经》敦煌写本多有此类行34字左右的细字写经(如斯364号《金光明经》卷1、北敦14630号《金光明经》卷1至卷4),而《合部金光明经》成于隋代,所见敦煌本大抵行17字,与上揭残卷行款不合。据此推断,此7号应为《金光明经》卷4残片。《国图》叙录把北敦12121号残片拟题为“合部金光明经卷七”,恐不确。

  又,《国图》叙录既称北敦10756号与北敦10623号可以缀合,却又称北敦10623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北敦10756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自相矛盾。《国图》叙录又称北敦10761号、北敦9223号、北敦12121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北敦11717号为8世纪唐写本,北敦12380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断代不一,当再斟酌统一。

  七 斯9686号+北敦5814号

  (1)斯9686号,图见IDP。残片。如图7右部所示,存7行,每行存下部5―11字,行约17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英国图书馆未定名。

  (2)北敦5814号(北1411;菜14),图见《国图》78/147A―156A。14纸,首纸23行,末纸19行,其余各纸每纸28行。前部如图7左部所示,首残尾全,存378行,行约17字,前3行上部残缺。尾题“金光金(明)经卷第四”,卷中依次有品题“金光明经舍身品第十七”“金光明经赞佛品第十八”“金光明经嘱累品第十九”。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按:前1号亦为《金光明经》卷4残片,且与后1号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7所示,斯9686号乃北敦5814号前部撕裂的残片,斯9686号第6―7行与北敦5814号第1―2行上下相接,断痕密合,衔接处原本分属2号的“千鱼”“胜”字得以复合为一。又2号行款格式相近(皆有乌丝栏,地脚等高,行距、字距相近),书风字迹似同(比较2号共有的“方”“等”“鱼”“思”“惟”等字);由斯9686号首行右侧所存糨糊痕迹可知,该号所存为一纸的前7行,北敦5814号首纸23行,2号拼合共28行,正好与北敦5814号每纸行数相合,可资参证。2号缀合后,所存文字始“时长者子见其子还”句后3字,讫尾题。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6/353A15―358A29.

  八 北敦4241号+北敦4199号

  (1)北敦4241号(北1421;玉41),图见《国图》57/180A―181A。3纸, 存67行,前纸26行,次纸31行,后纸10行,纸高31.7厘米。后部如图8右部所示,首尾皆残,每行36―42字(偈语每句4字,每行6句、7句不等),首行仅存下部“摩诃”2字,次行中下部多有残泐,末行亦仅存上下若干残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其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2)北敦4199号(北1418;水99),图见《国图》56/425B―427A。3纸,存73行,前纸21行(后部另有1空行),次纸29行(后部另有2空行),后纸23行(卷末约有7空行),纸高31.8厘米。前部如图8左部所示,首残尾全,每行29―33字(偈语每句4字,每行6句、9句、10句不等),首行上下部右侧有残泐。尾题“金光明经卷第四”,卷中依次有品题“金光明经赞佛品第十八”“金光明经嘱累品第十九”。楷书。有乌丝栏。《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国图》叙录称其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按:上揭2号皆为《金光明经》卷4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8所示,2号左右相接,衔接处断痕吻合,上下界栏对接无间,原本分属2号的“寻复L地,举手(首)悲哀”“其第功德,是时大王”16字可得其全。又2号行款格式相同(纸高及天头地脚高度近同,皆有乌丝栏,皆属行约30余字的细字写经,行距、字距、字体大小相近),书风字迹似同(比较2号共有的“子”“在”“于”“复”“虎”字),2号上端皆有形状相似、大小相近的污渍,可资参证。又北敦4241号后纸10行,北敦4199号前纸21行,2号拼合,为30行(衔接处2行拼合为1行),加末1空行,正合于每纸约31行之数。2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经本卷4《舍身品第十七》“尔时王子摩诃萨省本洹澳诃”2字,讫尾题。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6/354C7―358A29,约占全卷二分之一强。

  九 斯9121号……北敦11850号

  +北敦10527号+北敦11552号

  (1)斯9121号,图见IDP彩照。残片。如图9右部所示,存7行,每行存上部4―9字,所抄为每句4字的偈语。原卷缺题,英国国家图书馆未定名。

  (2)北敦11850号(L1979),图见《国图》110/

  110B。残片。如图9中右部所示,存9残行,每行存上部6―13字,所抄为每句4字的偈语。原卷缺题,《国图》拟题“合部金光明经卷八”。《国图》叙录称该卷为5―6世纪南北朝时期隶书写本{1}。

  (3)北敦10527号(L656),图见《国图》108/

  9A。残片。如图9中左部所示,存6残行,每行存上部3―12字,所抄为每句4字的偈语。原卷缺题,《国图》拟题“金光明经卷四”,叙录称该卷为5―6世纪南北朝时期隶书写本,“《合部金光明经》卷六亦有相同文句,但本遗书年代较早,故应为《金光明经》”。

  (4)北敦11552号(L1681),图见《国图》109/

  268A。残片。如图9左部所示,存18行,行约17字,前10行下部及前5行上部残缺,首行仅存中间一字的下部。前15行所抄为每行4句每句4字的偈语。《国图》拟题“合部金光明经卷八”。《国图》叙录称该卷为5―6世纪南北朝时期隶书写本。

  按:《国图》北敦10527号叙录“《合部金光明经》卷六”当是“《合部金光明经》卷八”误排。上揭4号所存文句既见于《金光明经》卷4,又见于《合部金光明经》卷8{2}。其中后3号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9左部所示,北敦11850号与北敦10527号、北敦10527号与北敦11552号分别左右相接,衔接处断痕密合无间,前2号原本撕裂的“扶持”2字得成完璧,后2号原本撕裂的“没”“其余”“”“其母在”等字复合无间,3号书体用字亦趋于一致(比较3号“号”字皆作“搿保。斯9121号不能与后3号直接缀合,但与后者行款格式相同(天头等高,偈语每行4句每句4字,行距、字距、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行笔有隶意),笔迹似同(比较表2所列例字),亦有可能为同一写卷之撕裂。比勘完整文本,斯9121号与北敦11850号间约缺14行224字。4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我子面目”句左侧残字,讫“是时王子摩诃萨省本淝7字,所存文句与《大正藏》本《金光明经》卷4(T16/356A5―356A14,356B5―356C16)及《合部金光明经》卷8(T16/399A6―399A15,

  399B7―399C16)相应段落略同。残卷字体带有隶书意味,如“(K)”“(溃”“(象)”“(彼)”“(御)”“(往)”等等,但总体而言,无论结构还是用笔,都与隶书已有较大差异,虽还不是典型的唐楷,但已具备了楷书的主体特征(或可称为带有隶意的楷体)。《国图》叙录定作隶书写本,不准确。至于其抄写年代,《国图》叙录定后3号为5―6世纪南北朝时期,庶几近是。据此,《国图》叙录把北敦10527号定作《金光明经》卷4,近是;而把北敦11850号、北敦11552号定作《合部金光明经》卷8,则恐未确。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509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税务筹划方案范例
下一篇: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