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自然安息角及常见材料的安息角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自然安息角及常见材料的安息角篇1

  安息吧!革命烈士

  晚上,妈妈说她的耳朵里痒痒的,比较难受。我听了,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你扒耳朵吧!你?你行吗?准行!妈妈还是犹豫,摇摇手说:算了吧,不扒不扒。我一听,笑了:妈妈,你别担心,我会小心的,不会伤着你的耳朵。妈妈这才同意了。

  我让妈妈坐在小椅子上,叫她不要乱动。然后,我一手拿着耳扒,一手按着妈妈的耳朵,低着头小心地、仔细地帮妈妈扒耳朵。还没把耳扒伸进耳朵里,妈妈的脸上就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连眼睛都闭起来了,显得特别紧张。我对妈妈说:别怕别怕,我会很轻很轻地,保管你舒服。渐渐地,渐渐地,妈妈没那么紧张了,笑眯眯地坐在那儿享受呢!我可忙出了一身汗,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呀,妈妈耳朵里的耳垢可真多!一会儿,我就帮她扒出了很多,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女儿真好,现在我的耳朵里舒服多了。我听了,也高兴地笑了。

自然安息角及常见材料的安息角篇2

  中班自然角——(华丰)王晓娟

  我带的是中班,以往在创设自然角时常感到其中的教育活动实效性不强,自然角环境不能很好的发挥教育价值。

  我通过园本研究和纲要内容的学习了解到:自然角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环 境,它应该是班中主题环境的一部分。自然角的教育凸显科学领域的同时还要与其它领域的教育相融合。

  了解到这些后,在实践中我抓住中班幼儿的探究特点如:乐于敢于提出问题,能围绕着简单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尝试着运用观察和简单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并用不同的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记录;能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和分享。

  根据中班幼儿这一探究特点我提供多种支持性活动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使自然角的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并在自然角创设中大胆尝试了一些方法,以下我以案例—黄豆宝宝的秘密为例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同分享。

  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本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弱,不能连续观察事物的变化;在进餐中幼儿不爱吃豆类食品挑食现象较严重,对于这些问题我通过创设班中自然角环境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为了使幼儿关注黄豆的生长和对豆类食品感兴趣,我在创设自然角前利用过渡环节为孩子们讲述《老豆过生日》的故事。情节内容富有知识性,幼儿对故事中拟人化的老豆产生兴趣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关于豆类食品的问题如:豆子都能变成什么?豆腐是怎么来的?等等。

  2、结合故事延伸探究问题

  幼儿听完故事后提出的问题比较零散,这时我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幼儿归总经验并引起他们进一步思考,“黄豆到底长得什么样?黄豆会怎样长大?黄豆会变成什么?”引发幼儿在自然角中通过种植去探索黄豆的秘密。孩子们非常高兴怀着新奇的心情进行尝试,有的幼儿从家带来了黄豆;有的幼儿把豆子种在了饮料瓶里,还有的幼儿把黄豆泡在了水里带来幼儿园,于是在自然角中生成小主题“黄豆宝宝的秘密”。片1(照幼儿泡种子、种种子照片)没照

  3、引导幼儿围绕问题争议进行探究

  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部分幼儿认为黄豆是种在土里的;一部分幼儿认为是泡在水里的,对“黄豆怎样种,种在什么地方?”产生了争议,都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于是我引导幼儿在自然角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种植寻找答案。孩子们每天照顾自己的黄豆宝宝时能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观察黄豆的变化,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4、做有心人帮助幼儿梳理阶段性经验

  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生长在土里的豆苗长了一小段就死了,水中泡的豆子也烂了。对于这一现象片2

  ★ 引领孩子们寻找问题的原因,总结照顾黄豆宝宝的方法和经验。

  我便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豆宝宝为什么会死掉”和幼儿一同总结照顾植物的相关经验。孩子们总结出:“泡种子时水不要多,要勤换水,种土里的种子要按时浇水,两种的生长环境都需要小朋友去关心照顾它们。”孩子们提出:“王老师,我还想照顾黄豆宝宝,我也想,我也想”于是我★ 请幼儿认领生存下来的植物,进一步增强他们照顾黄豆宝宝的愿望。

  孩子们很珍惜这次的认领机会,小心翼翼的选择了自己认领的植物(片3)在了解如何照顾植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照料黄豆宝宝的责任感。为了避免忘记照顾黄豆宝宝,孩子们提出了制作浇水盘来提示自己和别人。★ 调整自然角中植物的摆放,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我想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有心人帮助幼儿疏理阶段性经验,我便调整了自 然角中植物的摆放,通过“豆宝宝快快长”“豆宝宝做游戏”“豆宝宝捉迷藏”“豆宝宝变魔术”(图片4)的小主题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小主题形式的展现使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更直观的了解黄豆在生长中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巩固了孩子们的认知经验。

  二、实际情境中提高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小盆种植的“黄豆宝宝”摆在自然角中很零散,于是我为自然角提供了一个大的泡沫种植箱,请孩子们把认领的豆宝宝移种到了大箱子里,并创设“豆宝宝乐园”的情景,吸引幼儿连续的观察黄豆宝宝的生长过程,感知植物生长的变化。

  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豆苗越长越高,支撑不住弯了下来”我便以问题的形式引起他们思考“怎样能让黄豆宝宝直起来呢?”

  幼儿提出:“用小棍儿给豆宝宝支起来”,当豆苗又长高时小棍儿的长度已 经满足不了,然后启发幼儿继续思考“还能用哪些方法让豆宝宝直起来往高长 呢?”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限于是我:

  ★引导幼儿运用废旧材料如:绳子、笔杆、吸管、用算数棍儿编织的梯子等,支撑豆苗生长。并生成“豆宝宝爬竹竿、豆宝宝爬绳子、豆宝宝爬梯子”的游戏情境,(图片5)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兴趣。

  ★探究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种类要多样性的操作材料。

  如:“尺子、毛线、曲别针、和豆苗生长测量图(图片6少张毛线)使幼儿运用测量的方法比较豆苗生长的不同长度。

  “豆宝宝乐园”主题中游戏化情趣化的创设不断吸引幼儿主动探究。我想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与探究内容相符合的辅助材料,这样孩子们才能主动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发展。

  三、创设支持性的环境,感受科学现象

  孩子们对豆苗的生长过程很感兴趣,每天利用过渡环节进行生长记录(情景

  一)幼儿发现“豆苗总歪向窗户那边生长”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探究黄豆生长中的问题我想支持性的环境是孩子获得发展的基础,于是我:

  ★ 创设“豆宝宝捉迷藏”的情景。在科学活动中通过“黄豆宝宝追光实验”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 自然角中提供赋予情趣性的实验材料如:从不同方位开了窗子的大房子、追

  光的器皿等(图片7)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探究兴趣,孩子们总是到大房子前看看豆苗从哪钻出来?在连续观察豆宝宝生长的同时引导幼儿去发现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中班幼儿操作与探索的能力和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幼儿认识理解 事物的特征以及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有积极的意义。因而,为中班幼儿的操作与探索活动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与机会,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

  日常教育中为幼儿提供探究空间体验光的科学现象。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对光的兴趣,在自然角周围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孩子们 创设“和阳光做游戏”的场地: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到光斑,尝试设计贴在镜子上的镂空图案发现光斑的变化,游戏中增强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图片8)

  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过度环节去观察照顾植物,给黄豆宝宝浇水是必不可少的(情景二)孩子们每次给黄豆宝宝浇水,有时星星点点只浇几下有时浇很多。根据这一现象

  ★引导幼儿围绕“豆宝宝喝多少水合适?”进行讨论,帮助他们总结一些观察方法:

  如:在浇水前,可以观察土壤的颜色;摸一摸土壤的湿度,观察豆苗的叶子。

  ★创设“豆宝宝打点滴”的浇水情景,使幼儿在控制开关大小中,感知水流的速度和水量的关系。

  追光试验的器皿封着盖不便于浇水,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水量、水流的速度和水量的关系,创设“豆宝宝打点滴”的浇水情景(图片9)。益智区以“流动的水”为小主题进行科学小实验活动。如:“流动的水”“虹吸实验”等,使幼儿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水是无色、无味儿、透明流动的。

  四、收集信息帮助幼儿提升关键经验

  近期电视中魔术节目较多,幼儿也都很喜欢看,我们抓住这一特点以“豆宝宝变魔术”的情境引出了黄豆加工的菜品(图片10)从而引发幼儿对豆制品的兴趣。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育过程和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便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收集资料提升关键经验。在“豆宝宝变魔术”中通过:

  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豆类食物的菜谱、照片资料。(图片11)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使幼儿了解了有关豆类食品中的营养价值,通过自然角清楚的观察到黄豆宝宝泡在水里、正在发芽、在土中生长的这一过程(照片12)感受植物生长的每一阶段,从中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发现世界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生长过程。

  五、拓展经验获得全面发展

  对于中班阶段的幼儿来讲,他们爱玩、会玩、追求独立,在各种活动组织形式中,目标化的活动区是一种非常适宜中班幼儿的教育模式。这种形式更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满足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求。

  我通过自然角的实践根据中班幼儿游戏化的区域活动这一学习特点,利用活动区资源把幼儿在自然角中的知识经验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活动。

  我引导孩子把自然角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运用到“娃娃家”游戏中去,在主题游戏“每天拿手菜”中制作有关豆腐的菜。还为幼儿提供做“拿手菜”的辅助材料(照片13少一张拿手菜的照片),使他们在游戏中结合相关经验尝试运用材料不断丰富关于豆腐的食品,如鱼香豆腐、小葱拌豆腐丝、皮蛋豆腐等。(照片14)。

  通过本次自然角环境的创设,我感到:

  中班幼儿的探究活动重在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空间,适宜的材料,使幼儿在操作中感受、体验、积累相关认知经验,而自然角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老师要在充分了解自然角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中的问题后来进行创设,我们应不断开发与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使自然角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自然安息角及常见材料的安息角篇3

  自然安息角

  散料在堆放时能够保持自然稳定状态的最大角度(单边对地面的角度),称为“安息角”。在这个角度形成后,再往上堆加这种散料,就会自然溜下,保持这个角度,只会增高,同时加大底面积。在土堆、煤堆、粮食的堆放中,经常可以看见这种现象,不同种类的散料安息角各不相同。

  粒子安息角又称粉尘静止角或堆积角。粉尘粒子通过小孔连续地落到水平板上时堆积成的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许多粉尘安息角的平均值约为35°-40°,与粉尘种类、粒径、形状和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同一种粉尘,粒径愈小,安息角愈大;表面愈光滑或愈接近球形的粒子,安息较愈小;粉尘含水率愈大,安息角愈大。粉尘安息角是粉尘的动力特性之一,是设计除尘设备(如贮灰斗的锥体)和管(倾斜角)的主要依据。

  安息角其实就是休止角。

  常见材料的安息角

  序号 物料名称 密度t/m^3 运动安息角(°)静止安息角(°)无烟煤(干、小)0.7~1.0 27~30 27~45

  烟煤 0.8~1.0 30 35~45

  褐煤 0.6~0.8 35 35~50

  泥煤 0.29~0.5 40 45

  泥煤(湿)0.55~0.65 40 45

  焦炭 0.36~0.53 35 50

  木炭 0.2~0.437~45

  烟煤粉 0.4~0.740~45

  磁铁矿 2.5~3.5 30~35 40~45

  赤铁矿 2.0~2.8 30~35 40~45

  褐铁矿 1.8~2.1 30~35 40~45

  硫铁矿(块)35~45

  镁砂(块)2.2~2.545~50

  铜矿 1.7~2.140

  铅精矿 1.9~2.440

  铅锌精矿 1.3~2.445~50

  碎烧结块 1.4~1.6 35-

  铅锌烧结块 1.6~2.0-

  黄铁矿烧渣 1.7~1.8-

  黄铁矿球团矿 1.2~1.445~50

  高炉渣 0.6~1.0 35 50

  铅锌水碎渣(湿)1.5~1.635~45

  煤灰 0.7-

  细砂(干)1.4~1.65 30 30~35

  细砂(湿)1.8~2.1-

  碎石 1.32~2.0 35 45

  白云石(块)1.2~2.0 35

  砾石 1.5~1.9 30 30~45

  粘土(小块)0.7~1.5 40 50

  粘土(湿)1.7-

  电石 ~1.2--

自然安息角及常见材料的安息角篇4

  今天早上去吃早餐,路上发现一只虫子,躺在地上,在挣扎,背部长得像乌龟,弯弯的弧形,腹部长了些小腿,它转不过身,小腿在不停地抖动,同学见到这个虫子,马上给了一脚,一脚下去,虫子大概也半身不遂了,纹丝不动,后来下到楼下,我问他为什么毫不留情地给了这个虫子一脚,同学说,你不发现像这样背长得像龟那样的虫子,它们一旦躺了下去,就很难起来吗?最后也就只能悄悄死去。

  后来,想想也是,人也是一样,整天弯腰弓背向别人乞求,毫无尊严地乞求,最后习惯了,背也就弯了,当有一天,这类人躺下时,等到它的场面除了挣扎和苟延残喘外,就是任由路人唾弃和践踏,最后就是死掉,场面也是如此的悲怜

  所以有时无论在感情上,在事业上……有时真的不能毫无尊严地乞求他人的施与,只有昂首挺胸,拥有尊严,才是唯一的出路,不然当某天自己是怎么死去的也不知道

  靠别人的怜悯度日,有时是最痛苦的事,还不如不做人。所以腰板是你的,弯曲还是挺直,随君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602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2024年纪检干部党性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培训学习总结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