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良渚文化概念
良渚文化概念篇1
(一)
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良渚人的主食,指主要食物,或基本食物,显然是——稻米。参考依据:①比其早一、二千年,且同一地域、又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曾出土过大量的人工栽培稻谷。②在良渚文化区,发现众多存有稻谷、稻谷壳或印痕、植物蛋白石等的马家浜、崧泽及良渚文化时期的遗址,如:余姚河姆渡、桐乡罗家角、湖州钱山漾、杭州水田畈、萧山蜀山、跨湖桥、嘉兴双桥、大坟及雀幕桥、海宁赞山、德清雷甸、杨墩及下高桥、安吉安乐窑、诸暨楼家桥、慈溪童家岙、宁波五星、八字桥、慈湖和妙山、鄞县蜃蛟、奉化名山后、舟山白泉和马岙、吴县草鞋山、澄湖、越城、摇城、昆山少卿山、吴江龙南、江阴南楼、无锡锡山、施墩、马山门前山、仙蠡墩、丹徒磨盘墩、常州圩墩、金坛三星村、高淳薛城、句容陈家头山、南京庙山、江浦龙山、海安青墩、青浦崧泽、松江汤庙村、上海马桥等处。几乎遍及全良渚文化区。③出土的稻谷,有些如钱山漾遗址都是成堆的,有谷粒和米粒,分布很广;有些如金坛三星村遗址的,已成炭化稻粒;但经鉴定均为稻,是人工栽培稻的早期形态。④吴县草鞋山遗址、昆山绰墩遗址等处发现稻田遗迹,进一步印证人工栽培已广为展开。⑤嘉兴双桥遗址等处出土了陶臼。杭州水田畈遗址等处出土了木杵。宁波慈湖遗址等处出土了陶质研磨器等。表明已掌握了稻谷的加工技巧,稻谷脱壳主要使用杵臼舂捣(含以地为臼),或研磨器研磨。⑥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许多炊具——陶釜,其中有些釜内还残存一些烧焦的“锅巴”;又,在余杭南湖遗址亦曾发现二只陶釜内有明显的“锅焦”遗迹;经辨认其成分是稻米¨,。⑦《史记·货殖列传》等古籍有古越人“饭稻羹鱼”之记述。以上种种事实,确凿无疑地论证了良渚人是以稻米为主食的。
良渚人如何食用稻米?从现有知识看,基本上仍继承了“河姆渡人”的食用传统;既不像现代人那样焖干饭,又不是煮稀粥,而是“?粥而食”(2)。粥有厚薄之分,《礼记·檀弓下》孔疏云:“厚曰?,稀曰粥”。?,即糜粥,亦即稠粥,或可称之为“干粥烂饭”。这种习俗,后来连中原人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仍在保持着。如孔子先祖正考父,贵为三朝元老,由于当时口粮尚不宽裕,也是吃粥生活,有其鼎铭云“?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可为证。又,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原始的甑,良渚文化反山遗址等也出土了甑;余杭吴家埠遗址及余杭南湖等处出土了?,而?实为鼎和甑的组合体。加上钱山漾遗址等处发现夹砂陶鼎腹内加一周突棱,以便放置箅架之类用以蒸食之炊器。综此看来,当时还可能有了蒸饭或蒸食。陶甑的出现,较仰韶文化要早出若干世纪(陈文华)。蒸,是我国独特的烹饪方法,也是谷物为主的粒食地区才特有的烹饪法。此外,当时还可能有“糗”或“糇”,即相当于炒米粉之类的干粮。考古虽尚未发现物证,不过这类粉体有机物质,几千年保存至今是极其困难的,除非奇迹。这种认识是鉴于:①“石燔法”是上古时代最先形成的原始烹饪方式之一。有《古史考》云:“加物于燧石之上而食之”及《太平御览》引《周书》云:“神农氏时,民方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等可供参考。此法烹得,即炒米是也。②宁波慈湖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物中有石质或陶质研磨器以及杵臼等,可加工米粉。③当时社会需求。种种迹象表明,良渚文化时期多征战、多大型土木工程;如良渚文化的势力当时曾一度北上飞越长江,穿渡淮河,扩张到海岱地区,花厅遗址的发掘与研究(3)就是个表征;而土木工程,规模最典型最宏伟的代表作之一如余杭莫角山遗址及其周边遗址群,即一例证。在这类战备、远行、野外劳作等情况下,糗、糇等干粮,正如(诗经·大雅·公刘》所描述:“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轻便易带,取食方便,经久不腐;比煮、蒸等烹饪方式显然优越多了,从而促成。良渚人的糗或糇除以稻米制作外,还可能采用其它材料,如豆、葛藤根等。附言,糗、糇在此是借用名称,当地当时如何称呼,尚无考。
这里,良渚人主食稻米是从总体而论的。良渚文化区域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盛产稻米,一直是水稻的主产区和高产区,甚至还可能就是稻作的起源地(4)。历史上,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夫差曾一次就贷给越国谷“万石”,而越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语》卷二十《越语上》),且一次就能还给吴国谷“万石”。这虽是后话,仍可资参考。然而,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已开始了阶级分化,对黎民而言,不一定都能全年享用不愁。笔者解放初期曾在这一带农村参加过“”,亲身体验到当时贫下中农在每年春夏青黄不接之际,还要靠芋艿、荸荠、风干老菱等,甚至糠菜代以度日。当时人口比现在少,但生产力远比现今低下,类似的情况,当在历史演化的情理之中。
(二)
关于良渚人的副食:所谓副食,是与主食相对而言的,是套用了现代的概念。实际上,在那时,恐怕未必有主、副食的概念,至少无明确严格的区分。现为叙述的方便,暂且借用,并分为荤、素两大类。
荤类,即肉类食物,是摄取动物性蛋白质、脂肪与几丁质等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获取肉食的资源中,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家养动物的比重在不断地攀升。有专家分析过:河姆渡遗址:鹿科等野生动物的比例相当大,数倍于猪的数量;以野生动物为主。桐乡罗家角遗址:以鹿科最多,猪次之;以野生动物为主。常州圩墩遗址(属马家浜文化):猪等家养动物占全部动物总数的15%,鹿科等野生动物占85%;以野生动物为主。青浦崧泽遗址:猪等家养动物占全部动物总数的26%,鹿科等野生动物占74%;以野生动物为主。青浦福泉山遗址:猪等家养动物的数量较少,主要是鹿科等野生动物。苏州龙南遗址(属良渚文化早期):猪等家养动物占全部动物总数的70%,鹿科等野生动物占30%;以家养动物为主。上海闵行马桥遗址:其良渚文化层,猪等家养动物占全部动物总数的62%,鹿科等野生动物占38%;以家养动物为主(5)。这是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聚落定居与家畜饲养(6)。狩猎捕获的野生动物处于的补充地位。
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动物遗骸多达61种,分属34个种属,这在我国其他史前遗址中是绝无仅有的。“经鉴定家畜有猪、狗和水牛三种,可能还有四不像鹿。他们的肉食来源主要是水生动物,……。其次是四不像、梅花鹿一类野生食草动物”(7)。“从考古发掘的现场来看,许多陶器鱼骨狼籍,龟壳鳖甲遗物成堆,……仅以清理的一小部分龟的遗骨为例,明显可分的龟类个体竟有1570余个”、“河姆渡人捕获最多的还是那些水生动物。在出土的61种动物残骸中,水生动物就达19种之多,且数量惊人。……遗址中许多煮食的陶釜中都装有龟、鳖、蚌、鱼等水生动物遗骸,其中有一陶罐内竟存有满满一罐完整的龟、鳖甲壳;蚌壳更是成堆地发现,甚至在狗粪中还发现许多鱼骨”(8)。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骸中,经鉴定,有:(1)狗;(2)家猪和野猪;(3)水牛;(4)貉;(5)亚洲象;(6)梅花鹿;(7)四不像鹿;(8)獐;(9)鲸(?);(10)乌龟;(11)中华鳖;(12)鼋;㈦扬子鳄;仙雁;(15)鱼类,鱼类的遗骨是动物群中数量特别多的一类。大多数是保存在各个灰坑中,有的堆积厚度可达40-50公分,但采集较难,初步认定到属的有:鲤、鳢、青鱼、鲫;(16)软体动物,由于保存不佳,采集困难,未作鉴定。只有形态基本相同的蚌类一种(9)。到良渚文化时期,从各遗址采集到的动物遗骸看,情况仍基本相同,无大变化。“就目前所知,推测良渚文化先民已圈养了家猪、狗、鸡和鸭等。尤其是杂食动物的家猪,生长快,繁殖力强,活动范围又小,粪便还可以充当肥料,因此当时饲养已较普遍。在良渚文化遗址或墓中常有家猪遗骨和牙齿发现,即是其证”、“狩猎捕获的动物主要是:鹿、梅花鹿、四不像鹿、麋、獐、野猪、虎和象及各种鸟类等”(10);另外,还包括采集的鸟蛋、蜂蜜等。另一方面,“水中滋生的各种鱼类、蚌类都早巳成为良渚先民的盘中餐,是食物来源的补充。依考古发现得知,主要有鲤鱼、鳖、龟、鲫鱼、黑鱼、青鱼、蟹、蚬、螺蛳、蛤蜊、河蚌和海中的鲨鱼等”(10)。如余杭吴家埠遗址发现灰坑20个,第四文化层共14个,灰坑内除杂有较多的陶片外往往包含大量的兽骨、鱼骨、龟蚌甲壳等,尤以鱼骨为最(11)。良渚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以江河湖泊密布的平原水网沼泽地为主,并东邻著名海洋渔场——舟山嵊泗列岛,气候上属湿热的中亚热带;因而,水草茂盛,渔业资源极其丰富,有淡水鱼产,还有海洋渔业。故,越人的渔猎活动,尤其是捕鱼、采贝、捉蟹等,广见于各类古籍而为人所津津乐道。如《汉书·地理志》:“江南地广,……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茄赢蛤,食物常足”。渔猎用具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出现频仍。如吴江龙南遗址发现的近百件陶网坠及大量的渔猎用石、骨器和大量兽骨、鱼骨、螺、蛤、蚬壳、植物种子等(12)。此外,出土过石网坠或陶网坠的遗址至少还可以举出以下各处:如桐乡罗家角遗址、杭州水田畈、余杭文家山、余杭吴家埠、嘉兴双桥、湖州昆山、青浦金山坟、歙县新洲遗址等。由此可知,当时渔业时兴织麻网捕捞。此外,钱山漾遗址发现竹篾条编结的“倒梢”(13);杭州水田畈遗址出土l件竹篾编织物,出自t6井内,像鱼篓,呈三角形,编织很精细(14);这些捕鱼的工具至今仍有些在袭用。嘉兴南河浜遗址,出土有鱼标、匕(15)。还有些遗址出土了骨镞、弹丸、骨锥、骨鱼叉、木矛、木船、木浆等渔猎工具。训练鸬鹚等生物捕捞业也已发展。又,余姚鲻山遗址曾发现成堆的鱼鳞,表明吃鱼前已懂得先刮去鱼鳞(16)。综上,显然鱼腥类水产食品在良渚人的饮食结构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是其大众荤食的主要类型,是其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等营养的基本来源;难怪《史记》等古籍中要以“饭稻羹鱼”来高度概括古越人的饮食习俗。这既是古吴越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反映,也是对古吴越文化个性特征的精辟总结。现代医学证实:多食鱼类,有利健脑发智强身。
素类,即植物性食物,是摄取碳水化合物、植物性蛋白与油脂、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的主要来源。除稻米外,“按目前所知,已有种植或采集的蔬菜、瓜果等,其中自然界中还有可供食用的酸模、榆果、板栗、蓬蒿、蕨菜、龙须菜、扁蒲、蒺藜、芦笋、葛根、艾蒿、竹笋、灰菜、羊蹄菜、梅子、桃子、桑椹、杏子、甜瓜、小瓠瓜、枣、菱角、胡桃、葫芦等”(17)。这方面,游修龄、俞为洁、林华东先生等已有较为周详的研究论述发表(18),不再赘言。仅再着重重复、强调、兼带补充以下食物:芋、薯蓣(山药)、葛藤根、竹笋、蕨菜等地下根茎类植物;甜瓜、葫芦、桑椹等瓜果类植物;菰(茭白及菰米)、两角菱、莲藕、薏苡、芡实、芦苇的新芽等水生或湿生植物;野菜等食叶植物;食用菌等菌类植物;大豆、莲子等植物种子;在山区,还有橡子、榛子、松子、板栗、南酸枣、核桃、杏子、杨梅、桔柚等林木果品。总之,品种繁多。这些,不仅是当地历来的土产、盛产物品,而且直到近代甚至现今,仍是这一带惯用的民间食品。其中,芋,“东南沿海的浙江省发现有野生芋的分布”、“周代与百越系统关系密切的东夷族的邗、莒就是以芋名国的(据《说文》,齐人称芋为莒)”(19)。菰,“主要分布在江南,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应是南方古越族首先利用和加以栽培的”(19)。杭嘉湖地区的湖州市,由于菰蕃衍繁盛,战国时就曾被命名为“菰城”,直到现在,仍是茭白的盛产地。菰,在我国古代曾跻位于“六谷”(称、黍、稷、梁、麦、?)之中。?即雕胡,亦即菰;据说我国江苏南京、苏州一带的郊外,现在还可以找到野生不结茭的菰(游修龄)。菱,野生二角菱自古以来在江浙一带就是重要分布区,在河姆渡、马家浜、钱山漾、青墩、龙南和草鞋山等遗址都曾先后出土。可鲜食亦可熟食,还可晒干贮藏一段时间;现今,嘉兴一带的南湖菱仍蜚声市场。薏苡,又名薏仁米,《诗经》上称之为:苤莒;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就有薏苡。莲藕,通常认为原产于印度,然而河姆渡遗址第二次发掘在其第四文化层就发现莲属花粉化石遗存;又1973年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房基遗址曾出土二枚古莲子在烧火台上,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另外,芡实、芦苇等,也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过踪迹。竹笋,江浙一带是竹的故乡之一,历来盛产早笋、毛笋、笋干、罐装笋片或笋块。居民有喜食笋的习俗。桃,南方水蜜桃类就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已分布在江浙沪地区的野生桃。至于桔柚,《述异记》曰:“越多桔柚园。越人岁出橘税”。(尚书·禹贡·扬州》云:“厥包桔柚,锡贡”。可能是这个地区桔柚栽培的较早记载,并在当时,曾作为高贵珍希贡品,奉献至中原。这里的“扬州”,泛指淮水以南广大地区,包括良渚文化区在内;只是迄今尚未发现有考古遗存。
当时,可能仍属于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淮南子》)晚期之际,因而,除上述植物外,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实践与交流,不断有能食用的植物被发现被筛选,从而拓展素食的品类。只是我们尚不知晓。如,半坡遗址发现有白菜或芥菜,良渚遗址是否也有这类叶菜?
至于以上素食是人工栽培的还是采集得来的?除稻米外,尚难判定。可能多数是采集的,但有稻米的栽培经验,不排除也有部分其它植物产品开始人工栽培。如,芋;“据一些人类学家的考察,人们最先将灌溉技术应用于作物的,不是水稻而是芋。古代亚洲种稻的梯田可能起源于种芋的梯田”(游修龄),如确证的话,至少芋、或许还包括菰、菱、竹笋等,可能已开始人工栽培了。
由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采集方便,供应充足,所以良渚人一般是以素食为主。另一方面,当时既已出现了阶级分化,因此,在肉食与素食的消费比重上,人群间不平衡。肉食,相对难得、珍贵,分配难免就有倾向性;除少数高阶层人物外;黎民大众只能是有什么吃什么,因地制宜,素食当家,尤以富含碳水化合物——淀粉类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地下根茎植物食品为多,以充主食。
总体看,当时良渚人的农业是相当发达的,物产丰富,食物充足;从而,社会方有条件供养大量巫师、贵族、工匠,仍至战士等脱产人员,成为孕育文明的良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柱。
良渚人的主食与副食如何烹饪?尚难知其详。推断:总体上,一方面,那时既然未必有主、副食的界定或区分,自然是饭菜不分,将各种食物混合在一起,“大杂烩”式的一釜熟。宝鸡市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缸内就盛有鸡、鱼骨骼、松散地与黑色物质胶胶混杂在一起的事迹等,就是个参考例证。也可能,按现在的概念判,是煮一釜“菜”,以菜当饭;如上述河姆渡遗址等处显示的:熬一釜鱼或龟鳖或蚌蛤或鱼鳖蚌多珍鲜汤之类,就食。另一方面,仍保留些直接烧烤兽肉炊食的事例,如在桐乡县普安桥遗址,就发现局部被烧烤的地面及烧烤成灰白色的碎兽骨等。再一方面,晚期,或许,始行饭菜分炊,使成先秦所谓的“?”,(楚辞·九思·伤?肌罚骸?蓟旎熨饨皆堋保?lt;说文·食部》:“?,以羹浇饭也”;类似现今的“盖浇饭”。实际上,这还是分炊合食。这是因为,当时的烹饪手段,限于陶器皿,主要是:煮、蒸、烤三种;其中烧烤出现最早,在狩猎采集时代就已采用;煮及蒸是在原始农耕开始后方发展起来的;三者之中,以煮食为主,蒸次之,而烤在良渚时期可能已较少实施。至于,炒,却是有了铁器后才出现的事。自然,不排除当时少数上层人士,追求享受,发展烹饪技术,尝试性实行饭菜分炊分食,以菜佐饭,以菜佐酒等的可能。另外,综观良渚文化时期的各类炊器,大多加盖使用,这种举措,既能充分利用热能,节约燃料,且能保存食物本来的香味,又卫生。
总之,良渚人的“食谱”,就当时而言,已相当完美、丰盛! 为此,有人认为:良渚文化,是一种稻作文化与渔捞文化有机结合的稻作渔捞文化。
(三)
良渚人,用火熟食,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良渚人饮食时是使用怎么样的炊具和食具等的呢?
当时,尚无金属,生活用具,多为陶器、石器、骨器、蚌器、木竹器等;其中陶器,占据主角。
生活用陶器,大致分四类;即炊器、食器、酒器和水器、盛贮器。其中,炊器:主要有鳍形足鼎,以及?、甑等;食器:主要指豆类,还有部分圈足碗等;酒器和水器:主要指过滤器、?、?、杯、宽把带流罐形壶、杯形壶等;而盛贮器:指双鼻壶、贯耳壶、盆、盘、钵、罐、簋、缸、瓮等。有关于此,林华东先生已有全面的论述(20)。
笔者试统计了13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生活陶器之种类与数量,列表明示,以求探讨其某种趋势。
部分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生活陶器器型与数量统计表
注:①浙北6处遗址:海宁县千金角、徐步桥、盛冢埭、平湖县平邱墩、嘉兴市雀幕桥、德清县辉山遗址。②酒器和水器中还包括:过滤器。③仅见些足,未见完整器
接续上表:
由上表(2),虽然其中有相当部分可能是明器,非实用器具,由于古人的“侍死如生”的观念,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些当时的现实;因此,得到的综合印象是:①生活陶器中以炊器——鼎及釜,占大宗。烧煮活动,占绝对优势。②食器,主要是使用豆。在上古时期没有桌子,人们席地而坐或以蹲姿以就餐的情况下,豆可盛饭菜,置于面前,食时手握豆柄拿起来吃,功能独到,方便实用,从而深受古人的喜爱。碗,尚稀少。不普遍。盘、钵等使用比重还不甚大。③盛贮器,器型最为繁多,且数量在整个生活陶器中也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罐,包括瓮、尊,数量比重相当高;并尤以罐的造型最为多样。而盛器:盆、盘、簋、钵四者合起来,比重亦不容忽视;反映:物质丰富,盛贮品众多,需求迫切。④从数量比及口径大小分析:良渚人可能是以钵或盆等盛烹饪好的饭菜,以豆或盘等将饭菜分到个人进食。豆、盘,由于归个人进食时使用,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加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而渐受重视,并开始讲究起来了。诚如墨子所云:“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如黑陶豆,是良渚文化时期较为典型的盛器,有矮肥、高座及竹节细把等造型;特别是竹节形豆把,其本源于吴越当地一带盛产的竹类,是良渚人生活的直接体验,并予以抽象的表现所致。如福泉山遗址出土过豆盘外腹部有蟠螭纹,竹节形豆把上有形态各异的鸟纹装饰等十分精美的豆。又从余杭庙前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物中有木豆、木盘。盘分木质船形盘、木胎漆盘等,其中一件还是木胎双色残漆盘(22);亦可作旁证。⑤缸,显然是贮水器。人们生活需要蓄水、贮水了。⑥酒器,如?、?F等,亦占有一定的比例,反映了当时古越人饮食中已包括了酒,且已相当普及。⑦壶,在酒器和水器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其中,尤以双鼻壶和贯耳壶称著;前者是良渚文化中最具典型特征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它自始至终与良渚文化同兴衰;后者是良渚文化中晚期出现的新器型,也是良渚中晚期较常见的器型。(林华东)。
良渚人的进食方式,是直接用手?还是间接用具助食?用具的话,具是什么?
河姆渡人进食“米饭”等时使用的取食工具或工具之一已知是骨匙,有出土文物可以佐证(23)。演进到良渚人,是否继续使用骨匙? 匙、匕(或称“?啤保?闯?之类,在良渚文化出土文物中较为少见,但还是有。如:余杭瑶山遗址的12号墓就出土过玉匕l件、玉匙l件(24);吴家埠遗址发现骨匕1件(25)。叉,在本区域尚未发现。筷,亦未露面。鉴于筷多为竹木质的,易朽难存;故未露面不等于不存在。
到良渚文化时期骨匕等为什么会少见?如上所述,良渚人由于原始农业发展,食物以素食为主,肉食比重包括狩猎的比重下降,致用以制作餐具的骨质材料来源相对短缺,这可能就是其缘由。
我国早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古人就懂得了用火。从而逐渐摆脱了“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务修训》),改善了健康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通过用火,由偶然到必然,逐渐掌握并积累了熟食方式与经验。为了解决“火中取食”的烫手问题,进食时先民们不得不设法就地取材使用树枝、竹棍或骨棒之类得来最方便的材料作为工具来完成刺、按、挑、夹或叉取等动作,以便取食。这应是本能、是情理中之必然事。连猩猩都会。因此,箸(古时称“?k”)、匕(匙)之类的雏型就此产生。除玉质、骨质者外,当时的大多数情况下先民对这类进食工具很可能是信手拈来,随用随弃,不惜保存,从而使其事后大都被塘火就地烧掉,或被蚁蚀风朽了;致没有遗留保存下来。这种现象,在今部分少数民族群体中,甚至现代人的野炊活动中,仍常重复、流行。正所谓:“来得易,去得快”。箸,是中国热食、粒食文化的独特产物。有关于此,赵荣光先生曾有专门论述。“箸的出现,只能缘于中国人的粒食传统,而决不能出现在面包制品的面食民族的餐桌上,这是不难理解的”(26)。据说,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夏代。“先秦时期,筷子叫‘?丁??械囊残醋鳌?k’。《礼记·曲礼上》:‘羹之有菜者用?k,其无菜者不用?k’(郑玄注:‘犹箸也,今人或谓箸为?k提’)。秦汉时期,筷子叫‘箸’。……隋唐时,叫‘?’。明清时,由于渔民忌讳而改称为‘筷’。……‘筷’字在清《康熙字典》时还没有收录。……最早成型的筷子大概多用竹子做的,所以‘箸’字有个‘竹’字头”(27)。箸,见之于文献的最早为《韩非子》,其中《喻老》、《说林上》同时称有“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做象牙箸,说明的是其生前的骄奢淫逸,然而纣王的象牙箸、包括其它处的铜箸、骨箸等,决不会凭空产生,此前肯定有个漫长的竹、木箸及其雏形物等发育发展过程为其参照。这就反映在商代纣王之前显然早就已有了筷子。目前所知最早的箸出土于殷墟侯家庄m1005墓,为铜箸。湖南香炉石遗址出土了骨箸。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三双竹箸(?)(28)。现已了解,良渚文化的末期与夏代接近,或有部分叠连;而夏文化、至少是其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的二里头文化,与良渚文化间,被认为曾有过相当密切的关系。夏代之“夏”,不是夏人自称,而是周代始称。据董楚平先生等考证:“夏”与“戊”即“钺”古音相同,可能是同一个字;且“钺”与“越”相关(《吴越文化新探》)。因此,统观上述种种,于良渚文化时期出现并使用“筷”的雏形物,应是理所自然的。另外,当时仍不能排除还在继续使用“两双半的筷子”——即用手(五指)直接抓食;所谓“毋抟饭”。地区文化间是在不断交流与影响中,而“用手吃饭的方式,在中原很可能结束于战国晚期”(28)。
综上所述,良渚人进食方式:用匙——竹匙、木匙,间有骨匙;用“?k”——竹质、木质兼有树枝柴棍骨棒之类;同时,仍间或还使用手抓食。
(四)
良渚人饮食中是否已有酒?迹象表明,应是肯定的。①陈文华先生论析:“河姆渡遗址附近,至今还生产大量杨梅。熟透了的杨梅略经堆积,便会发出一股浓烈的酒气,……只要稍加处理,就成为一种美味的果酒。……河姆渡第三期曾出土陶?。而陶?一般也被考古界认为是种酒具,表明河姆渡人也会酿酒。……另一类是用米饭酿酒。如河姆渡人已经用陶甑蒸饭,米饭如果没吃完,放久了受到酵母菌的感染,就会自然酿成酒”(29)。顺理成章,后继的良渚文化只会进一步发展,更上一层楼。②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酒器,如蚕、?F等,尤其是余杭吴家埠遗址、良渚庙前遗址和萧山蜀山遗址等处出土的过滤器等,反映了当时良渚人饮食中已包括了酒,且已相当普及。③江苏吴江龙南遗址二期的灰土中淘洗出红蓼遗存。红蓼,有许多别称或俗称,如酒药草、酒曲草、酒酿曲等,透露了此草与酿酒的关系。结合良渚文化所出土过滤器、大量杯、?、?等水酒器及稻作的发展程度看,良渚人采用红蓼用于酿酒已很有可能(30)。④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墓葬中,1979年,发现了距今五千年的成套酿酒器具,包括煮料用的陶鼎,发酵用的大口尊,滤酒用的漏缸,贮酒用的陶瓮。同处还发现了饮酒器具单耳杯、觯形杯、高柄杯等(31)。大汶口文化与河姆渡、马家浜、崧泽文化大致同期,其晚期与良渚文化的早期有些重合,考古证明,两种文化间有过交往与相互影响;以前,一度曾被认为二者可视为同一个青莲岗文化的两个地方类型。因此,大汶口的成套酿酒器具等,对良渚文化而言,不可能无动于衷;只是尚未被发现罢;甚至还可能倒过来,大汶口的酒具本源于或传自于马家浜、良渚文化!上述的花厅遗址事例就可能是潜线索。⑤巫觋法事、战争打斗及婚丧喜庆等的需要。
(五)
关于食盐。人,生理上需要盐;缺盐将影响健康、体力与发育。同时在烹饪中也是必备的调味品。需求量不多,但不可或缺。这在哺乳动物中是共性。野生动物到时自会本能地去觅寻,吮吸或舔食。正所谓:盐为“食肴之将”、“生民喉命”,人人仰给。良渚人生活在沿海,得天独厚。取得食盐应是十分便捷的事。《说文解字》云:“古者宿沙初煮海盐”。良渚遗址所在地的原杭县下沙一带,解放初还被称为盐区。盐,易溶;特别是长期处在潮湿的土壤中,受水作用,极易淋溶消失无踪。因此,在考古上至今未能发现良渚人制盐及食盐的物证。但,能肯定他们是有过作为的。而且,推测良渚人不单自产自用,还很可能会从事些运销或交换,并从中谋利营生。因为同时代的内陆人也需要盐,有需求作内在推动力。例如至少江西及湖南、皖南的部分地方,历来就是依靠“浙盐”生活的。以上推理,不是凭空而来的。常言:“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有种种迹象显示,如:余杭横山遗址曾出土石斧(钺)132把之多(32);瓶窑汇观山4号墓随葬的石斧(钺)就有48把;且均未开刃,显非实用器。有人分析,这些石斧(钺),不是生产工具,而是“货币”,是象征财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越国以斧斤为货币,其渊源可能即在于此。又如:余杭反山遗址出现了大量随葬玉璧的墓葬,其中m23出土玉璧54件,m20出土42件,m14出土26件;这些“良渚文化玉璧还是死者生前的财富、身分和地位的标志”(33)。在原始社会,这些财富是通过何种途径聚集的呢?支持这种联想或推理有下列参考事实:①近期长江三峡考古,在忠县、开县、云阳、巫溪县和巴东县等发现了大量的制盐工具和运盐栈道,揭示古代的巴人用盐将捕获到的鱼腌制晾干后,运出三峡到周边国家换取粮食等,这一本万利的食盐贸易,使巴人不纺织却有衣穿,不耕作却有粮吃,过着“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般的世外桃源生活(34)。②上古时代,青海一带的“原始羌人,居住地区拥有丰富的食盐,其四周诸河的上源部分,大都仰给于它。羌人逐渐能够用自己驯养成功的牲畜运盐到那些乏盐地面去兑换土产来丰富本地区人民的生活。那些行盐的羌人,既是提高自己生活的人,也就是导引其过剩人口向外流动的人”(35)。③山西解州盐泽,即今运城市的盐池,上古时被誉为“国宝”,曾是蚩尤部落居地,蚩尤因此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36)。当时,环绕此宝,几番大动干戈,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④汉武帝时强行实施“盐铁官营”,结果,增强了当时国家财政实力,促进了国家巩固一统。故,素有“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之说,不但能给封建统治者带来丰厚的赋税;而且也可以给商人带来高额的利润;故时人有:“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等等。以上事例,充分反映盐在远古时代一个部族或国家的经济振兴和文化交流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及意义。虽然,还没有依据说上述石斧、玉璧类财富的聚集与盐的贸易有直接关联;然而,前提相同,历史类似,为什么这一切不会在良渚人中产生?值得关注,应该探讨。受此启发,或许还可以对良渚文化时期所以能豢养大量脱产人员,包括凿玉匠在内的大量各类工徒、众多军队战士等;所以有能耐能北上逐鹿中原;所以有实力能兴建如此宏伟的土筑金字塔式的余杭莫角山台城宫殿群遗址及绵延近5公里以上的塘山土垣等大工程;所以能开拓文明曙光;以及近期发现的钱塘江南岸——萧山跨湖桥遗址的族源之谜等;提供创新的补充论据和探讨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黄渭金:“河姆渡人饮食习俗”,《农业考古》]997年第3期第250~254页。至于余杭南湖遗址陶釜内存有“锅焦”,是杭州市余杭区文物管理办公室馆员沈德祥先生亲自考察所得,并相告。
(2)王尚尊:“河姆渡人如何食用稻米”,《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第292页。
(3)综合:①高广仁:“花厅墓地‘文化两合现象’的分析”,②徐坚:“花厅墓地浅析”,③栾丰实:“花厅墓地初沦”,以上三文分别原刊发于《东南文化》2000年第9期、1997年第3期、1992年第1期;现摘自国际良渚学中心编:《良渚学文集——相关论述》(内刊),第884~890页、569~578页、366~374页。
(4)程世华:“中国稻作源起与先越部族”,《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第9~18页。
(5)袁靖:“沦中国新石器?即?用窕袢∪馐匙试吹姆绞健保?犊脊叛Пā?999年第l期。转摘自《良渚学文柒——相关论述二》(内刊)第678~696页。
(6)程世华:“良渚文化的原始农业及其意义”,《中国农史》1990年第2期第1~9页。
(7)(16)黄渭金:“河姆渡人饮食习俗”,《农业考古,1997年第3期第250~254.
(8)周新华:《稻米部族——河姆渡考古》,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45~49、77~80页。
(9)张明华:“罗家角遗址的动物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1981辑》第43~53页。
(10)(17)林华东:《良渚文化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242页。
(11)(2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吴家埠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1980~1990),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龙南遗址考古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埝龙南遗址1987年发掘纪要”,《东南文化》1988年第5期。
(13)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第73~90页。
(14)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杭州水田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15)《巾国文物报》1996年12月15日。
(18)见:①游修龄:“原始农业的作物种类试析”,《良渚文化论坛·二》,浙江古藉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47~160页。②俞为洁:“良渚文化植物遗有的研究”,《良渚文化论坛·一》,良渚文化博物馆编印,1999年5月版,第67~75页。③俞为洁:“良渚文化植物遗存的研究之二”,《良渚文化论坛·二》。2002年9月版,第129~142页。
(19)李根蟠:“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少数民族的伟大贡献”,《农业考古》,1984年第1期第275~279页、第2期第351~360页。
(20)同注(1o),第133~196页。
(21)表中的资料来源,均采集于:浙江省社科院国际良渚学中心编《良渚学文集——发掘报告和简报分集》(内刊)中的相关遗址发掘报告或简报。
(22)浙江省文物考古所:“余杭良渚庙前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良渚学文集——发掘报告和简报分集》(内刊),第247~250页。
(23)黄渭金:“浅析河姆渡骨匕的用途”,《农业考古》1998年第3期第64~66页。
(24)余杭县文管会办公室:“浙江省余杭县安溪瑶山12号墓考古简报”,《东南文化》,1988年第5期。
(26)赵荣光:“箸与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农业考古》1997年第1期第225~235页。
(27)邢湘臣:“筷子史话”,《农业考古》,1977年第1期第236~240页。
(28)胡志祥:“先秦主食烹煮方法探讨”,《农业考古》。1994年第1期第214~218页。
(29)陈文华:“新石器?即??澄幕?拿妊俊保?杜┮悼脊拧罚?999 年第1期第210~218页。
(30)俞为洁:“良渚文化植物遗存的研究”,《良渚文化论坛·(一)》,良渚文化博物馆编印,1999年5月版,第67~75页。
(31)《文物天地》编辑部:“考占发现的酒”,《文物天地》,2003年第8期第30页。
(32)《余杭文物志》编纂委员会:《余杭文物志》,中华书局,2000年出版,第54页。
(33)同注(10),第413页。
(34)参见:①、朱萍:“难得契机——破解巴人之谜”,《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6期第87~93页。②陈秀、李宏松:“山崖上的创造——大宁河古栈道及大宁盐泉遗址”,《文物天地》三峡文物大抢救 重庆篇,2003年第6期第32~37页。
良渚文化概念篇2
海尔转向平台化运营
1月16日,在海尔集团2014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对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做了如下阐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之间应该是零距离,应该擅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自己。在互联网时代,外部的变化非常快,企业内部一旦处于均衡、静止状态,时代一定会把你和你的企业‘连锅’扔掉!”在张瑞敏看来,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零距离和网络化,即企业实现平台化运营,而传统企业转向平台化发展,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海尔很早就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企业的运营了,张瑞敏提出并在企业中贯彻的“人单合一”,便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管理学理论。“人”是指员工,“单”是指用户,“人单合一”就是指员工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即双赢。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消费者甚至可以参与到自主经营体之中,参与前端设计和提供解决方案,使原有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工”关系演变为“合工”关系。
海尔在家电业中的触网经历堪称前辈级。2001年,海尔商城便已推出,比京东还早。2008年,海尔转型B2C商城时,天猫还未出世。除了海尔商城外,海尔旗下的综合物流服务品牌“日日顺”早在2010年底便已推出“日日顺乐家”商城,定位于家庭一站式购物平台。可惜日日顺的运营并不顺利,于2012年12月便宣布停止运营,并将原有客户转接到海尔与英国零售商悦采购集团 (Home Retail Group) 合作的爱顾商城 (Argos)。
企业实现平台化运营,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企业员工向“创客化”转型,是张瑞敏对传统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化的3个解答。2014年,一向低调的张瑞敏于近期频频发声,高调提及海尔的网络化战略转型与业务创新,其中海立方的建设与运营便是重要的一环。海立方结合了众筹和预售的方式,有点类似于家电产品界的“创新工场”。“它是一个孵化器,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创意拿到海尔的购买款,海尔则可以通过购买到的好创意,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在张瑞敏看来,海立方将会成为海尔的一个数据庞大而完善的民间智库,而海立方的创立,也正应合了“人单合一”的企业管理理念。据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月,海尔内部已形成96个小微在线项目,并建立了30多个平台。
海尔已经开始慢慢放弃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例如将彩电制造外包。而对于海尔目前的主营业务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白电产品,海尔正通过平台化、互联网化的思路,让其持续成长。“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是非常危险的,可以自我颠覆,但自我颠覆搞不好可能就会颠倒。”对于海尔的战略转型,张瑞敏坦承压力一直都有,而海尔一直走在转型的路上。
万科打造社区生态系统
去年年底,国内房地产业龙头老大之一的万科集团做了一件惊掉许多人眼镜的事情――自2013年10月31日起,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便带领诸多高管,差不多以每月拜访一家的效率,先后前往阿里巴巴、腾讯、海尔、小米等公司学习互联网思维。2月上旬,意犹未尽的万科集团高管们又甘愿放下身段,礼请卖的90后网络达人马佳佳开坛授课。这一切都要拜互联网思维所赐。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房地产业即将结束野蛮生长的暴利时代,迎来关键的转型节点。万科显然对此危机意识十足。
用雷军的话说,互联网思维就是“群众路线”。从生产商转变成为城市配套服务商,是万科所领悟的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房地产业的方法论。良渚文化村,被称作万科在杭州的一处超大实验室,在良渚镇的布局中,这个被许多人誉为“中国最美小镇”的房地产项目将成为集文化、人居、旅游为主的三大产业资源优势为一体的田园卫星城镇。
“在当代中国极为迅猛而高效的城市化过程下,我们希望万科・良渚文化村不仅是万科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当代中国城市化智慧的系统表达。”良渚文化村可谓是王石谈论最多、造访最频繁的万科项目,在王石的眼中,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里,有良渚赛艇俱乐部,有“村民客厅”(接待中心),有社区图书馆,有玉鸟流苏创业园,有厨余垃圾分捡站、矿坑花园、社区文化艺术中心、邻里讲堂……良渚文化村很好地印证了王石对于万科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定义。它在建筑以外,更强调服务。在此,房子作为产品的价值,正逐渐被它周边一整套的服务价值所超越,“卖房子”转变为了“卖生活”。
近年来,万科将商业战略重点逐渐转变为:注重培养用户黏性、打造立体式生态系统、丰富城市配套产业链,而万科的庞大客户体量将是其贯彻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基础。万科已经在利用互联网盘活房产物业累积的大量社区用户,利用电商手段刺激社区消费。2013年“双十一”期间,万科正式推出针对万科业主的“住哪儿”手机客户端。除此之外,万科还有中信书店、第五食堂、第五学堂、幸福驿站、地铁生活馆等项目,还将与阿里巴巴旗下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合作外卖业务。万科正在试图打造全方位的立体生活圈。
“跟小米、苹果学习,我们学到了做生态系统。”郁亮表示。互联网思维的力量打开了万科原来相对“封闭”的业务模式,开始从单一的住宅向商业、养老、医疗、学校、食堂等服务领域进军,令其业务更加多元化。“万科如果能够吸收移动互联网的思想,适应这个时代,把产品做得更好,做好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话,那么万科就转型成功了。”郁亮说道:“千万不要以规模扩张来衡量万科是否胜利。”
链接
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必读三本书(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推荐)
《决胜移动终端》
――移动互联时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六大关键
作者: [美] 查克・马丁
这是第一本真正阐释O2O概念的移动互联必读之作,是传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大典!美国知名智库移动未来研究院CEO查克・马丁在本书中探索了营销人员与移动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最佳方法、时机和地点,阐明了移动革命对企业的意义。
《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作者:[美]埃德蒙・费尔普斯
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良渚文化概念篇3
三、四十年前的沙地人常把“良渚勾庄”混在一起叫,到那里去叫卖萝卜干、霉干菜的大有人在。而更多的沙地人熟悉良渚勾庄的是因为那里有一家杭州油毡厂,该厂生产的油毛毡,成了沙地人的最爱,它是老百姓心中的“部优”,“国优”。
三、四十年前的沙地,遍地是草舍。沙地人吃尽了草舍的苦头,口袋里没有钱,不要说造楼房,就是低矮的平屋都造不起,长年累月在天通地通的草舍里钻进钻出。
这草舍是稻草盖成的,经不起风吹雨淋,过个一、二年这稻草就腐烂了,沙地人急于需寻找一种价廉又经久耐用的产品来替代稻草,这日盼夜想的产品就是油毛毡。
这杭州油毡厂生产的油毛毡纸浆厚,拉不断,浸透了沥青,盖在草房上任凭风吹日晒不会漏,住它十年五年保管没事,所以精打细算的沙地人一面满载而归的萝卜干、霉干菜去良渚勾庄叫卖,回来时就带回油毛毡修房。
但这油毛毡不是想买就买的产品,很紧张,需要开后门,恰好我姐夫在这个厂工作,亲戚朋友很多托我姐夫买油毛毡……
有一天,突然听到一个亲戚说:“良渚那个地方出宝贝了。”到底什么宝贝他也说不清楚。我马上来了兴趣,要姐夫带我去看看,勾庄到良渚瑶山路不远,我们是骑自行车去的,一样的黄土丘陵,一样的竹园掩映,和附近的勾庄、瓶窑农村没有二样,就是后来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黑陶双鼻壶不也就是农家的茶水壶?有的不就是农家喂鸡喂鸭的钵头?有些小型的玉璧,不就是小孩脖子挂的小挂件,玉镯不也是挂在老太太手上的圈圈?农村里那些年最缺的是粮食,对金银、玉器不屑一顾,卖掉金银玉器,换来很低的钱买粮食吃,成了一些人家赖以活命的手段。谁会想到这些出土文物在以后的年代里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疙瘩。
后来长大当了老师,徜徉在造型古朴的良渚博物馆里,才知道玉是象征身份财富的礼器、祭器,也可以成为饰品、玉钺、玉璧、玉琮年份越悠久,价值就越高,它的优美造型和巧夺天工的雕刻令人赞叹,有的玉器出现了原始的文字的雏型刻划符号,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
再后来无数次接触史籍,才知道良渚为什么能产生如此丰富文物的原因所在:从老和山向西北延伸,经古荡,勾庄直到良渚、长命桥、瓶窑,是远古时期的杭州所在地。“杭州”原称“禹杭”,是大禹治水时停过的地方(古人称航为杭),后人称为“余杭”。“杭州”这个名称以后才有的。
公元589年,隋文帝设置了杭州,“州”是表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的意思,“杭”才是名,因为州的机关开始设在余杭,所以当时就取名“杭州”。
远古时期的杭州,背依天目山余脉,面向钱塘江水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人类栖息繁衍的好地方。大约在5000多年前,良渚就居住着我们杭州人的祖先。
南宋时,良渚到了她的历史鼎盛时期,人口最多时逾十万,后来有许多人相继迁杭,因此当地至今留有谚语:“先有良渚,后有杭州。”
清初,皇太极在1644年入关,后来,打倒杭州,遭到了杭州人的顽强抵抗,清兵大肆屠城,人口锐减,声名显赫的良渚都城成了普普通通的小镇。
良渚文化概念篇4
摘 要
Abstract
一、前言 …………………………………………………………………………(4)
二、河流与城乡建设的结合………………………………………………………(4)
三、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4)
四、农业与景观的结合……………………………………………………………(5)
五、文化的引入……………………………………………………………………(6)
六、生态设计………………………………………………………………………(7)
七、结束语…………………………………………………………………………(9)
致 谢………………………………………………………………………………(10)
参考文献…………………………………………………………………………(11)
一、前言
在自然景观中,水也是比较容易见到的。但是无论是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是苏轼笔下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水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的变化形态一直带给我们美的感受。湖光山色往往是诗人喜欢描绘的自然美景,也是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无论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建造还是在当代景观艺术建设中,水往往会给设计师带来灵感,建造出不同反响的景观作品。
二、河流与城乡建设的结合
河流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当我们看到一条河流,我们并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也不需要去关心这些,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一段河流的景象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引发了什么样的联想,可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可以营造秀美的江南水景,可以建设更好的生活环境。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她们不同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黄浦江,哈尔滨松花江等等。
此次毕业设计将对王家畈河滨河绿地进行改造,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三、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的划分,作为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设计案例] 王家畈河滨河景观设计
本设计方案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王家畈河,迎宾大道以东,世纪大道以南,南大街以西,翁梅路以北,用地面积28550㎡,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生态绿地。滨绿地位于余杭境内,作为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在整体规划上以农业农村为主题,不管在景观设置,植物的搭配上,都将牢牢把握这个主题。(图3-1)
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将绿地划分为主要的八个区域,主要体现农林的主体思想。在主路口区以草坡为主,视野开阔,铺以造型简洁明快的景观小品,主要作为人流主要活动区。沿河堤岸多以草地直接入水和清水平台为主,视野开阔,与对岸景物遥相呼应。经济林区与农业体验区为最主要的两大乔木种植区,既作为观赏植物,又可为经济收益区。
四、农业与景观的结合
保留特殊的农业生态系统。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大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农业文明,都有其特殊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系统是长期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有些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用地、农业聚居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特有的当地乡土生境。这些都反映了城市所在地的历史、特色,我们必须予以保护。
整个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紧紧围绕了农林这一个主体思想,农业体验区的毛坯矮墙与青铜农具的无不体现当地农民、农村、农业。势要营造一个供人放松,休闲的生态绿色公园。为生活在城市里忙绿的人们增加一抹绿色,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一股新鲜的动力。
五、文化的引入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用地。所以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设计案例] 王家 畈河滨河景观设计
本设计方案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区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 。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良渚文化玉器多浅浮雕,利用减地平凸的手法,凸出主要纹饰,强化主题表达良渚文化玉器直线深而直,线沿光整平滑。 良渚文化玉器折角线深而宽,线底略呈弧形。(图5-1 图5-2)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在景观设计中,我们也考虑到让良渚融入景观景点中,因此,在竹林深处设有良渚文化的浮雕与雕像在次入口广场上设有代表良渚文化的碎石铺装。
六、生态设计
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原始岸线极少改动,形成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以及芦苇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的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图6-1)
结束语
滨河绿地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使人与白然、人与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达成最为理想化、更为人情化的互动关系。因此保留特殊生态战略点、特色农业生态系统是创造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只要有这样的思想必能让我们营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的、生态的、和谐的城市中的桃花源境。
致 谢
感谢这4年来学校,老师对我的培育和教育,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对我今后有用的东西。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也使我对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确定了今后的设计道路!再次感谢所有对我有帮助的老师们!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城市环境设计[M]。 北京: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2007.
[2]杨小波,等。城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周畅。 建筑学报五十年精选[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6]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北京。规划师。2001
[6]宋永昌。迈向21世纪 建设生态城市[J] 。上海。上海建设科技。2004
[7]王绍斌,林晨。从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看城市河道的生态设计[J] 。北京水利。2005
[8]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 。北京。建筑学报。2006
[9]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程进。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J] 。北京。城市规划。2005
[10]丛永红。景观设计的坐标——生态设计[J] 。北京。中州大学学报。2007
[11]田宝江。走向绿色景观[J] 。北京。城市建筑。2007
[12]柴锡贤。略论生态城市规划[J] 。上海。上海建设科技。2004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6766.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会计面试简单自我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会计面试简单自我介绍篇1 ★、 会...干净有野性网名(303个)
1、擦西 2、婊中极品 3、某只小帅 4、慑天 5、林权羲 6、...调查报告范文
本文目录一览: ★、 调查报告范文篇1 ★、 调查报告范...励志的昵称(305个)
1、友卉 2、擅长可爱≯ 3、待我醉饮 4、祈欢 5、厾袮,嗲...《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范文
本文目录一览: ★、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范文篇...适合女人晚安的句子(34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女人晚安心语温馨短句子 ★、 温...跳远加油稿
本文目录一览: ★、 跳远加油稿篇1 ★、 跳远加油稿篇...两个字的游戏名字
两个字名字 1、独安- 2、蓝韵[本内容由 南识网 整理] 3、...十八岁成人礼励志短句
十八岁成人礼励志短句 一、祝贺你迈入成年,愿你在未...勤俭节约的演讲稿范文
本文目录一览: ★、 勤俭节约的演讲稿范文篇1 ★、 勤...感情句子表达心情短句〖147个〗
感情句子表达心情短句 1、感受田园生活的心情短句如下...简单情侣网名一对(13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简单情侣网名一对 ★、 情侣网名...冬天的网名
冬天的网名 1、一个人的冬天 2、冬天·雪的记忆 3、秋末...说说我的心里话作文450字(32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说说我的心里话作文450字 ★、 背...好听的QQ名(325个)
1、【浮光掠影】 2、钟筱冉 3、怀中仙、 4、夏日、炎炎...3字清冷孤傲古风名字(157条)
本文目录一览: ★、 3个字古风诗意唯美名字 三个字诗...汇报材料范文
本文目录一览: ★、 汇报材料范文篇1 ★、 汇报材料范...三十岁女人微信昵称(335个)
1、甩你心的空间 2、无意倦眠 3、尤妮 4、精哒老狐狸 ...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
本文目录一览: ★、 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篇1 ★、 创新...基本结构论文范例
本文目录一览: ★、 基本结构论文范例篇1 ★、 基本结...高一年级化学教案
本文目录一览: ★、 高一年级化学教案篇1 ★、 高一年...财运微信名字大全女(超火259个)
1、到达目的 2、朽木白日。 3、€晨与橙与城 4、爱我毁...2024网名最新版的网名大全
2024最火的网名 1、桔味美人 2、浅夏丿初晴 3、少女身烟...自我介绍简短大方
本文目录一览: ★、 自我介绍简短大方篇1 ★、 自我介...女神生日快乐经典短句〖134个〗
女神生日快乐经典短句 1、祝福一位美丽迷人,聪明大方...失恋昵称(105条)
...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篇1 ★、 公务...搞笑有内涵的网名(346个)
1、让你意想不到 2、輕續丶下一秒 3、蓝石善 4、單身註...验收工作报告范本
本文目录一览: ★、 验收工作报告范本篇1 ★、 验收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书
本文目录一览: ★、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书篇1 ★、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