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第1课《消息二则》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第1课《消息二则》篇1

  转方式做强做优创新业缔造辉煌

  一公司2011年工作会暨双代会圆满闭幕

  本报天津讯(通讯员 李东东)2月19日,一公司2011工作会议暨第十七届五次职工、第十三届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喜来登大酒店圆满闭幕,200多位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中交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等领导出席。

  本次大会是在总结“十一五”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任务,部署2011年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一公司总经理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谋新篇 做强做优提质量 为实现新一轮全面健康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在对公司发展形势分析后,做出了2011年重要工作部署;党委书记做了《认清形势 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做强做优 推动管理品质稳步提升 为实现公司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回顾十一五及2010年主要工作,对“十二五”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各工作报告并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认为报告对“十一五”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对形势判断客观准确,对任务部署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公司“十二五”及未来公司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会上还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不仅使大家对未来的认识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思想和行动更加统一,干事创业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最后,董事长做了重要讲话,对一公司“十一五”尤其是2010年的工作,特别是对一公司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和希望: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继续调整结构;控制各种风险;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建水平。希望领导干部“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希望一公司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续写新辉煌,为开创更科学、更活跃、更好质量的一航新时代做贡献。

  二公司十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本报讯2011年2月19日至20日,二公司十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青岛市中港大厦隆重召开。来自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140名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共谋2011年及“十二五”企业发展大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2011年要围绕局工作会、职代会精神,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发展的中心点,并就落实“提质量”方针提出“四个做到”: 一是做到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二是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三是做到深入研究,冷静思考。四是做到拿出办法,迅速行动。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二公司部署了今年五方面工作:一是优化经营资源配置,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二是强化项目管控,提高项目履约能力;三是加强内控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技术装备保障能力;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创和谐企业新局面。会议期间,代表们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积极为二公司发展建言献策,确保2011年生产经营“双百亿”目标的实现。

  会议还选举产生了十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对2010年获得“六杯一岗”优胜单位、二公司“十大感动人物”、省局级文明工地及百名

  优秀员工等给予了表彰。

  表彰会上,武永涛董事长作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二公司取得的成绩,对今后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2010年,二公司实现生产经营双80亿目标,为企业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与保证作用。尤其是面对长期积累问题,为放下包袱,提高发展质量,二公司领导班子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体现了想干事、能干事的精神。同时,武董事长还就生产规模与发展质量关系、资源配置矛盾、盈利渠道、管控手段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二是要提高发展质量;三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四是要控制各类风险;五是要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六是希望大家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尔宣)

  三公司召开第十一届职工暨第十四届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本报大连讯(通讯员 许锦香)2月23日,三公司第十一届职工暨第十四届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大连日航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22个基层单位和机关的157名正式职工代表和8名列席代表出席大会。一航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工会主席高卫东,副总工程师张敬,大连市海员工会主席王云香等上级领导应邀出席大会。两位主席分别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大会是三公司在取得“十一五”圆满收官,全面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一航局2011年工作会和“双代会”精神而召开的。大会认真听取和审议了以“整合落实夯基础,自强不息抓团队,为不断提高公司的发展质量而努力工作”为题的《行政工作报告》;三公司《2010年经济责任制执行情况和2011年经济责任制修订要点》、《2011年精细化管理操作要点》、《加强与协作队伍合作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和三公司《工会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大会决议。大会对三公司“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十二五”规划总体进行了部署。大会书面报告了三公司2010年集体合同履约情况。大会期间还召开了三公司2010表彰大会。

  全体代表对三公司“十一五”和2010年取得的巨大发展无比振奋,对“十二五”发展前景倍受鼓舞,对2011年确定的经营承揽和总承包产值75亿元以上、利润

  1.8亿元以上等七项工作目标充满必胜信心,决心在一航局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三公司领导班子周围,以先进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大会决议,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保健康中建新功、立新业,为一航局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努力开创一航科学发展新时代!转型提升上水平提质增效促发展

  四公司召开职代会和工作会

  本报讯(通讯员杜丹丹 陈留石)2月20-21日,四公司召开十届职工、十一届会员第四次代表大会暨2011年管理工作评审会。会议总结了公司2010年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2011年的主要工作。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总结了2010年的工作,并分析了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形势,确定了四公司2011年的工作方针:增效益、调结构、保规模、争创优。要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坚持高目标导向,全力开拓经营市场,在寻求经营提升方面上规模;二是推进项目创优,强化资源统筹和项目考核,在加强项目管理方面上水平;三是全面夯实基础,注重企业运营质量,在抓好企业管理方面上效益;四是加强科

  技创新,坚持走“技术管理型”道路,在提升技术优势方面上层次;五是着眼长远发展,把握“四个结合”,在构建人才资源体系方面上台阶;六是抓好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创先争优,在提升综合能力方面上品位。

  武永涛董事长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四公司要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1年开局之年,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一定的发展规模;不断调整生产和经营结构;特别注重提高发展质量;认真控制好各种风险;全方位的、全面的打造中交股份第一品牌;要坚持做好党建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两级领导班子要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

  五公司召开2011年工作会暨九届二次职工、七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本报秦皇岛讯(记者武轩)2月16日,五公司隆重召开2011年工作会暨九届二次职工、七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莅临大会,公司领导、基层党政领导、总部部门负责人、职工代表共124人参加大会。会议确定五公司要以“拓经营、调结构、强管理、保健康、促和谐、争一流”为基本工作方针。加大经营工作力度,提高经营质量;加大施工生产力度,提高履约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确保良性发展;扎实推进基础管理,提升运行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特色企业文化;高度关注职工生活,构建和谐企业。会上,还表彰了2010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1课《消息二则》篇2

  二、消息电头的写作技巧

  消息头

  指消息中用以区别于正文的异体字标明的关于消息发布者的有关信息的文字,置于标题之后,导语之前的关于新闻事实传播者信息的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标明身份,以正视听;二是表明来源;三是“版权所有”全权负责)

  (一)电头

  电讯稿件发出单位、时间和地点的说明。发向当地的叫“讯”,发向外地的叫“电”,一般放在稿件的开头,有时也放在消息的结尾,用比较显著的字体或括号区别于正文。电头有主要有二种形式:一种为“x x 社x地x月x日电”表示对通讯社所发稿件内容的全部采用;另一种为“据x x 社x地x月x日电”表示对通讯社所发稿件内容进行了某些删节。

  (二)本报讯

  本报消息的标志,表明该消息系本报记者或通讯员采写,也可有标以“本报讯 据 x x社x 地x月x日”者,表示报纸根据自身情况对通讯社所发稿件内容进行了删节和改写。一般放在稿件的开头,有时也放在消息的结尾,用比较显著的字体或括号区别于正文。

  (三)电头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电头中,单位、时间和地点孰先孰后,无关紧要,只是各通讯社习惯而异。作者署名

  用比较显著的字体或者括号区别于正文,作者署名置于“电头”、“本报讯”之后导语之前,也有将其置于消息末尾的。(体现作者的成果和对新闻事实负责)1

第1课《消息二则》篇3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时间:二十一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2、2、欣赏名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

  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

  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1)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

  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

  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

  四、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

  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如何处理?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学习了本文,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为了培养学生提高阅读新闻的质量和速度,教师准备报纸,先让学生相互提问,辨别任意一则新闻标题中的正标、副标和引标;辨别导语、主体与电头;辨别新闻的六要素 教学反思:

第1课《消息二则》篇4

  消息评析范文一

  动态消息:

  女孩得救

  好人已骑摩托去

  素不相识

  解囊相助3400元

  本报讯

  昨日下午5时许,市交电站陈梓良同志来到团市委宣传活动部,请求为其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

  他向工作人员叙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7月6日下午2时30分,文昌阁小学三年级女学生刘灿,在黄兴路皇仓湾学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不省人事。刘灿的母亲是在长沙打工的农村妇女,见到这情景,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正在这时,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然后,这位青年人带着他们母女坐上他的摩托车直奔省人民医院。他抱着小刘灿来到急救室。医务人员马上进行抢救。由于伤势过重,急需动手术,这位青年当即掏出身上的400元作治疗费用,然后驱车离开医院,几分钟后,他拿来了3000元作为住院费用。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拉作他感谢救命恩人,并请求他留下姓名。这位青年说:“救人要紧,莫管我的姓名。”这时,小刘灿的母亲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但他还是说:“你去照顾女儿,我还有急事。”然后,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由于抢救及时,小刘灿已转危为安。医生说:如果不是送得及时,小刘灿就难救了。

  (原载1993年7月9日《长沙晚报》,作者;罗建、颜可锋、蒋建华)

  评析范文:

  客观叙述

  余味悠长

  一个是“受人滴水恩,定当涌泉报”;另一个则把救死扶伤。视为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引为准则的碰撞,构成了第四届(1993)“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素不相识

  好人已骑摩托去》一文的全部内容。

  这篇消息从报道的选材、叙述方法及表现技巧上来看,这篇530个字的消息,却不失为一篇佳作,值得我们去分析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这篇消息的主题,就是抓住了受恩欲报和施恩不图报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冲突。作者通过对一个事件的简洁叙述,突出地把两种观念以及它们的碰撞,形象而动人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作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只是客观地讲述,没有评论,没有感慨。但是作者要表述的观点,读者在读完新闻作品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也接受了。题材好,事件本身发人深省。作者只要把新闻事实讲清楚,用不着去引申或抒发什么,就可以达到宣传某种思想,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和感染读者的目的。

  这篇报道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写得很真切。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在题材之外,发挥的余地很大。新闻报道则完全不同,记者笔下,不能像搞文学创作那样搞“典型化”,而只能找典型,找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仅不能虚构,连添枝加叶都是不允许的。为此,记者必须勒于寻觅,勤于深入采访和挖掘,去找真人其事,去找感人的细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记者(通讯员),不愿在深入来访上下功夫,因而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真切感人的作品来。

  这篇消息在叙述方法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的叙述方法是采用的平铺直叙的顺序法,即实实在在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什么倒叙、插叙,一概都没有用。先是写来人请求为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后是写来人讲述他外甥女骑车不慎摔伤被素不相识的人相助得救的经过。最后写医生讲如不及时抢救的危险。至此,文章夏然而止,留下悠长的回味。

  一般说来,写文章最好不要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尤其写通讯更需忌讳。可是,为什么在这篇消息中,这种叙述方法却使读者兴趣盎然地读下来又不觉枯燥呢,奥妙就出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具体细节,把事件讲得娓娓动听。

  请看文中写的:“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抓住他感谢救命恩人”:“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 在新闻采写中,现在人们经常谈论客观报道手法的影响大。客观报道手法的使用,不仅是个新闻写作中写作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反映记者(通讯员)的采写作风。一个手里没有过硬的有说服力和感人的新闻素材的作者。无论写作技巧多么高明,你想客观报道也客观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乞求于概念化的叙述,不着边际的描写,令人反感的感慨。现在在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报道,文中并无动人的货色,有的只是记者(通讯员)大段空洞的议论,或作无病呻吟式的抒情,或拼凑一大堆吓人的新名词,或收罗若干句格言警句,以示自己学识之渊博和见解的深遂。实践证明,这是记者(通讯员)的歧途。

  消息评析范文二

  综合消息

  取下神像挂地图

  本报讯(通讯员李钧德

  记者王方杰)东黑河是豫南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县级以上的地图上从来不见踪影。但在当地人觉得最神圣的中堂位置,却有20多户农家取掉神像挂上了各色各样的地图。

  东黑河位于河南省上蔡县东北部,地势低洼,村民们因十年九涝一贫如洗。在茅草屋里度日月。不傍城不邻镇,谁要跑一趟五六十里外的县城,都是轰动全村的新闻。东黑河穷。东黑河闭塞,东黑河又很无奈。除了偶然外出看见别处的繁华产生瞬间的梦想,就是在家里挂一幅全神图。每逢春节,一把香火,几个响头。图的是万事如意,生财有望。然而,神仙求遍了,东黑河依然穷得叮当响,过着光嫁姑娘不娶媳妇的苦日子。

  当外面的风终于吹来时,东黑河人开始探头探脑地闯世界。1986年春节过后。最远只到过县城,家里从未满过仓的李满仓,带着俩刚成年的儿子,拿着从当民办教师的邻居家借来的一幅河南省地图。徒步北上郑州。凭着庄稼人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三年时间,他们学会了修理钟表家电的全套技术。到沿海贩了一阵手表零件,瞅准农村黑白电视销售的空档,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1989年春节,拥有10万元家产的李满仓,在全村第一个用地图换下了自己敬了几十年的全神图。

  李满仓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让村里的年轻人彻夜难眠。几天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进行了神像和地图的“交接”仪式。从此,广州、大连、北京、新疆,到处都出现了三五结伴的东黑河人。地图把东黑河与外面的世界拉得越来越近,东黑河人的腿也越来越长。每到农闲季节,80%以上的青壮劳力都会拿着一张地图走出去,做木工,搞建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盖起了一座座钢筋水泥或红砖青瓦的楼房,挣来了儿女的学费,养育了自己的老人。

  青年木工李列到大连奋斗了几年后,在那里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商场,被村民们戏称为“东黑河的常驻大使。36岁的李世英从走村串户替公家收粮,到成立自己的农副产品购销公司,走南闯北,手头总不离一本地图册。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家的地图也由县、地区到省次第更换,今年换了第四次,变成全国地图了。在他家的《中国政区图》上,有三分之一的省份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划上了各种记号。他说:“咱也知道啥叫地大物博,东黑河到底在哪 里了。凡是图上画过的,我都去过了。总有一天,我会把地图上的所有省市都划上几道。”

  年过花甲的李陈氏,尽管没上过学,没学过地理,但她认识地图上的北京、新乡、西安、上海,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的4个儿子在那些地方打工或工作。看着地图上一片黄绿色包围着的西安,好像儿子就在身边。

  东黑河周围的农民,也外始喜欢地图了。上蔡县新华书店说,1993年、农民从他们那儿买走了17500幅地图。

  (原载1994年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巧选角度

  以新取胜

  所谓角度,就是事物与人们视野之间构成的位置,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对人、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像人们拍照一样。从正面、侧面拍照,形象的美是不完全一样的。新闻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诸如一件新鲜事物的出现,一个任务的完成,一项技术革新的成功,一次战斗的胜利,等等,都与多种因素有关。就一个物体而言,有好几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三角体有4个面。构成事物的诸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扣响读者的心弦,就可以选择哪个侧面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

  古人作诗很注意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如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并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大好春光之时,诗人为何不去直接描写国内百花齐放的盛景,却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一枝出场的红杏呢?妙就妙在凝笔写一枝,却能让人想象出园内之多。

  写诗如此,来写新闻报道更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取下神像挂地图》,在选择角度上可谓胜人一筹。这篇消息在选择角度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变化中选取新闻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新角度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使报道不断出新。以这篇报道为例,他写的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新事——取下神像挂地图。写农民生活的变化,应该说其角度是很多的,比如经常采用的写农村急剧增长的产值利税指标,与拔地而起的高楼、工厂,写农民手中存款的增加,等等。而本文作者,不囿于已有的老套路,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属于那种琐细而不易察觉的新变化,即从农家中堂悬挂物更换交替这一角度,透视中国农民的思想变化,无疑是新闻报道中上乘之作。

  二是从以小见大选择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还有一个大小的问题。角度,角度,顾名思义就是一角。因此,在选择角度时,不能贪大求全,如贪大求全,角度选的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也就不佳。报道角度选择小一点,口子必然就窄,写起来就可以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以这篇报道为例,农村上房的中堂位置,几千年来一直是农民供奉祖先灵牌和各种神像的宝地。但在豫西农村,这块农家最神圣的地方,近年来却挂上了地图。农民李满仓凭着一张地图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拿着地图走南闯北,做木工,搞建筑,办家具商场;农民李世英拿着地图走村串户替公家收购粮食,办起了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报道中的这些小的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转向现代,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沧桑巨变。广大农民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全世界所注目、惊奇的经济成果,而且在思想上、文化价值现上,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明,从愚昧迷信到信仰科学的心理嬗变。真可谓窥一班见全豹,一点水见太阳的以小见大的好角度。

  题型:皆为应用题

  一、请评析所给消息优缺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30分)

  评析内容: 真实、准确、客观、公正、清晰、人性化等。结构、语言等。

  除了有观点外,一定要有分析说明。

  “扫盲先进乡”。原文是按照事件层层深入展开的,缺点是这篇报道新闻性很强,应该给出导语,否则容易湮没最有价值的信息。

  《车到柳园》本文报道角度好,通过柳园站的几次会面,巧妙表现了李忠红一家人的深厚情感;结构精巧、繁简得当;父亲形象真实感人。

  例一:某红军团工兵连以“文”育人效果显著:

  点评:这篇消息抓的问题比较具有新意,主题也不错,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作者足够重视:一是时效性不强,至少在导语里应找出一个合理的由头;二十“增强文化氛围”与“七次活动”的关系没有表述清楚;三是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具体实例。例二:出过问题的单位就不能评先进?

  点评:虽然稿件反映的问题不是太新颖,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在部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这个问题抓一抓还是很有必要,来稿寄到编辑部时,正是部队开展“双争”评比活动期间,所以很有针对性。稿件的文字还算比较干净,希望作者在写作视野上再放宽一些。例三:供水定时定量,智能环保节约 点评:

  二、请评析所给通讯的采写特色。要求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并进行比较充分的论证与说明

  人物通讯采写要求:

  一、深入调查了解采访对象,准确展现人物个性特点,避免类型化

  二、充分利用背景材料,展现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

  三、通过典型事例、典型言行表现人物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叙事目的明确,线索清晰,脉络通畅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主要情节点和转折点,避免平铺直叙

  三、请根据第二题材料撰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并制作标题。(40分)

  好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

   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

  新鲜:时效和时机

   客观:区分事实和记者个人观点、情感 ;

  公正:平衡报道争论各方观点  信源:明确消息来源;

  清晰:结构清楚、主题鲜明、文字简练  人性:以人为本、有故事

  真实性

  准确:事实准确

  避免合理想象、夸大、渲染,用词避免歧义,多使用名词和动词,交代消息来源 新鲜及时:时效性;时机性

  放下锄头

  扛起镜头

  河南许昌农民自拍“贺岁片”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贺岁片”《鬼子进村》。

  1月25日《鬼子进村》在兴源铺村开始试拍。

  今年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导演与摄像,又是编剧。剧本是根据1945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段史实改编而成的。赵兰卿称,想通过此剧,让后辈不忘记这段历史,爱国爱家。

  30多名演员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演员,全部自愿出演,不要报酬。

  剧中道具除购买军装、枪械之外,其他都是村民动手做的。

  “演员都是熟人,场地又熟,还是村里过去的事儿,这个剧拍出来肯定有意思、有价值!”村里一群众说。

  试拍期间,83岁的楚长法一直在现场,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是该片的军事顾问。他亲历过那段苦难,可以给剧本把关。

  如何分析新闻通讯采写特色?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9265.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800字
下一篇:如何写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