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本文目录一览: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1
【学习目标】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 出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
1.实验引入
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
2.实验探究
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
次数像的性质焦距
f/cm物距
u/cmu与f
关系像距
v/cmv与f
关系
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倒立等大的实像
3倒立放大的实像
讲解:当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次数 像的性质焦距
u/cmu 与f
4正立放大的虚像 不填不填
3.分析与认证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 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 评估交流
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5.典型例题
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 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出现烛 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2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这要就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得出规律。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
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
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猜想,是有价值的,合理的,一定要给予肯定,特别是具有创新的猜想和假设。而对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也不要草率否定,在充分肯定积极性的同时提出正确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学生的勇气。)猜想:
照像时人和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像是缩小的;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像是放大的。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镜直接看书上的字时,凸透镜离书面较近,像是正立的。可能凸透镜成像的正倒与物体到凸透镜前的位置有关。
照相机、投影仪工作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像的正倒可能跟物体和像是否在同侧有关。
3、设计实验
师:上面我们已经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猜想和假设,下面我们就要来亲自动手检验一下。用什么办法去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师:那么在动手实验之前,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拿出你们的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教师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并参照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比较各组的方案中的成功之处和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请学生修正自己组的方案,可以边设计,边实验校正,边修改。)教师介绍:物距(u)、像距(v)、实验器材。
师:从“物距”这个名词的字面含义上看,物距应该指的是什么?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师:准确地说是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那像距呢?生: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师: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有一只凸透镜,它的焦距我们在学习《透镜》一节中已经测出是10厘米,给大家一只蜡烛做物体,研究火焰所成的像。一面光屏用来承接火焰的像。大家可以将凸透镜、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可以读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了这些器材,你应该怎样做呢?
生: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交流。例如:固定凸透镜、光屏,移动蜡烛,在光屏上找到像后记录实验现象;固定光屏、蜡烛、移动凸透镜,使光屏上成像。…(说明:若实验方案较多不能统一,可先让学生动手试一下,来证实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若方案较统一,教师可进行归纳总结。在边讨论边动手尝试中不仅可以学习如何拟定实验方案,还可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师:同学之间交流并探讨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3)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5)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同学们可以直接填写在课本上给出的实验表格上,也可用自己设计的表格。(各小组讨论,并将各组方案汇总至教师处,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4、进行实验
1、学生根据要求,自己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把蜡烛放在离透镜不同的位置上,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2、各人得出数据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3、将各组数据及结论全班交流,分析各组数据中是否出现错误,并探讨一下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评估各组结论是否正确)
4、分析论证师:下面我们把探究的结果汇报一下。学生回答。教师介绍实像和虚像:
师:在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把蜡烛放在什么位置,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此时,若取下光屏,在光屏处直接用眼睛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像和前两次成的像有什么区别?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看到了正立的放大像,却无法用光屏承接,是因为在成像的位置并没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只是我们感到光线是从那里射出来的,是虚像;倒立的像则不同,在像的位置真的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可以用光屏承接,像这样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师:知道了实像和虚像之后,我也提出两个问题。请你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生:讨论并回答,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实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虚像。师:我们从实验中获得了许多数据,并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根据成像的情况对结论进行归纳分类。(教师提示:
1、利用数学上的数轴知识,把物距分为几个特殊的段,看像的特点是什么;
2、先把像的特点进行分类,再看物距的位置。)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通过前面各子课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结论:
1、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u
6、评估
师: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具体的问下面的问题)能否简单谈谈当初所做的猜想和假设与探究结果之间有何差异?
生:猜想时认为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远近有关,探究结果对距离描述得更加准确。师:这节课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过程?
生:(讨论回答)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生:讨论回答。
7、当堂练习:
①什么仪器利用“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像。”
②什么仪器利用“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像。”
③什么仪器利用"当u
8、布置作业:老年人看不清温度计的读数,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给他帮助,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4
本节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分组实验进行探究,由学生自主实验总结规律,将枯燥的物理理论寓于实验中,很自然巧妙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后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及作业情况,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时间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理想上准备尝试一节课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完的思路没有能够实现,但是在前面已经说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虽然让学生去探索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绝对是值得的。
2、在让学生得出数据之后,进行归纳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将物距与像距进行比较,虽然也对,但与教师的预设有偏差,所以老师应该给出一个归纳的方向,比如有意识的让学生将物距和像距与焦距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给出的结论就会比较整齐一些。
3、有一些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浓,动手能力不强,实验得出数据的速度太慢,所以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致力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5
师: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有一只凸透镜,它的焦距我们在学习《透镜》一节中已经测出是10厘米,给大家一只蜡烛做物体,研究火焰所成的‘像。一面光屏用来承接火焰的像。大家可以将凸透镜、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可以读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了这些器材,你应该怎样做呢?
生:讨论并回答,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实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虚像。师:我们从实验中获得了许多数据,并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根据成像的情况对结论进行归纳分类。教师提示:
2、先把像的特点进行分类,再看物距的位置。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引导: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
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讲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出示实验器材:蜡烛、白色纸板、光具座等,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小组讨论: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如何判断成像的特点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请学生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十分钟的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数前后的成像情况。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为: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变化规律;
(2)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调节光屏的位置,多测几组,记录数据;
(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记录数据。
教师提问:为使像能够更好被观察到,烛焰、凸透镜、光屏应该如何放置?
学生: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书上表格内。
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数据,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规律,并让小组代表将小组内所得的成像规律进行板书。
(三)巩固提高
焦距与像的虚实、正倒、大小有什么关系?
(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7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这次再版的人教版新教材把另一个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了“生活中的透镜”中,相对于第1版来说,这次教材明确提出了实验时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u>2f、f
●〇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〇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难点
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3分钟)根据上节课生活中的透镜提出利用什么光学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异的问题,再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引入新课。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情况并回答问题,并产生凸透镜有什么规律的想法,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新课导学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第2课时)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有凸透镜,但有大小、倒正和虚实的差异,通过引导学生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提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继续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的同相点及不同点,引导学生针对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分析并做出其与物距或者像距大小关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同时板书。
指导学生要检验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提出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给出器材,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法,并说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明确实验观察什么、测量什么和记录的数据以及实验的主要步骤及过程。
演示: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法补充说明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位置。根据猜想,实验时先改变物距,由大到小进行几次实验。并提醒学生怎样观察像;怎样记录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鼓励最先完成实验的学生填写黑板的数据。
教师事先画好表格,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思考得到什么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情景,从而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情况,做出猜想与假设。学生阅读、讨论、作答,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评估、改进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回顾凸透镜焦距测量的方法,并让两位学生测出本节课凸透镜的焦距。
分二人小组实验,观察记录,思考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记录、思考、作答。
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出: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验像;
当f
当u成实像时,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由生活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猜想有多种多样,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猜想,但需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猜想情景,引导学生猜想,并明确猜想的理由是什么,同时,教师板书学生猜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科学的能力及精神。
培养交流合作精神、制订计划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评估能力、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教师指导、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实验过程,是为了使所有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及方法,强化对物距、像距概念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交流合作精神、创造意识。激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与成功感。启发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数据较多,要加强引导。自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归纳小结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同时用Flash动画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从知识、方法、有什么体会方面小结,并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科学探究方法,让知识和方法系统化。利用Flash动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的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体验,学生活动进行热热闹闹,但我们一定要注意,要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的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升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从而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8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们更注重科学的结论,不突出对科学过程的学习,对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视不够。比如说我们以前做实验,总是老师先罗列出各种条件,再让学生按部就班,看看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与书本上说的相符合,如果符合那这堂实验课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会很快得出结论,但是这样做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就这要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9
讲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凸透镜成像规律》。考虑到讲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知识都要用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我在讲完《透镜》后,直接先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2)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结合。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在实验结束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我在讲课时领着学生将实验数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处,一部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第三部分是放在焦点之内,并且把实验数据结合着成像进行讲解,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10
今天听了林老师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林老师本节课按照:知识梳理——导入新课——介绍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获得实验结论——原理应用——课堂检测的环节进行教学,环环相扣,课堂节奏紧凑有序,能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本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课件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很好的帮助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
建议:本节始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将知识过于碎片化,建议可以将成像规律设计制作一个微视频,并设计相应的电子导学单,将问题作相对集中的处理,让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观看视频,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思考,提高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将20分钟左右的授课时间压缩到10分钟以内,提高课堂的容量和学生的思维深度及高度。
关于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确定合作学习任务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刚进行物理学习,某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仍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养成。围绕目标尽量将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小组合作次数不要过多,提高合作质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所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学会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教学用具]
蜡烛、凸透镜、火柴、刻度尺、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光具座、光具盒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结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凸透镜除了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以外,它也能成像。哪,到底是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正立的像?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倒立的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板书标题)
二、新课学习
1、根据前面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正立的像?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倒立的像?为了表述得比较清楚,我们先熟悉下面这样几个概念:放大、缩小、正立、倒立、实像、虚像。
2、教师在学生做出成像条件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利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进行探究。
3、组织学生探讨使用这些器材在桌面上做实验不是很规范,也不是很精确,所以,人们设计出一个专门来完成这种探究的器具叫光具座。启发式光具座和光具盒中器具的科学性。
4、指导学生利用光具座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些探究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学案发给学生)。
⑴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么条件下(什么距离时)光屏上便找不到像?
⑵当光屏上的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⑶光屏离凸透镜怎样的距离时,光屏上便能出现像,此时,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
⑷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
⑸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缩小的像?把数据记入表格:
像的特点(或像的性质)物距像距焦距
成倒立、缩小的像时
成倒立、放大的像时
成正立、放大的像时
5、组织学生把猜想与实验结论结合起来进行归纳,并板书结论。
6、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这个内容可以在上一章学,上一章学习后,此处只要归纳一下,然后用表格指明即可)
实像虚像
共同点:都能用眼看到
不同点:a能成在光屏上
b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a不能成在光屏上
b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举例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7、展示课件内容,组织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8、组织学生讨论:
⑴凸透镜成虚像与成实像的分界点。
⑵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与成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⑶讨论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像有怎样的变化?
9、组织学生完成简单的形成性练习。
10、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投影仪、放大镜的使用:
⑴选择某组同学与老师一起带领大家完成投影仪的调节工作,共同评价字的放大与亮度的价值取向。
⑵平放投影仪,翻开反光镜,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像的运动方向的不同;观察一只苍蝇模型在凸透镜上和玻璃板上时投影的效果。
⑶让学生用蜡烛、凸透镜体验放电影时物体与像的运动情况、体验用手把一半透镜遮挡后的成像情况。
⑷再让学生体验在一定条件下凸透镜才能算是起了放大镜的作用?
三、本课小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二)难点
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课前回顾:
1、凸透镜:焦点、焦距,二倍焦点、二倍焦距,物距,像距
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幻灯机成像的特点;放大镜成像的特点;导入新课:
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里面都应用到凸透镜,但是所成像的特点却不相同,那凸透镜成像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板书:第五章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讲解:课前已经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来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提出问题(可能有以下的回答)
1、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实像虚像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实像虚像与什么有关?
2、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猜想一下
第二步骤:猜想与假设(可能有以下的回答)物距越大,像越大。或者物距越大,像越小。(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实像虚像与物距有关。)根据猜想,设计一下我们的实验第三步:设计实验摆在桌子上的这些器材,就是我们实验所需要的,谁能说一下,都用到哪些器材?
1、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2、摆放: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思路:通过上节课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了解,我们通过实验看一下,物距、像距是多少的时候能成这样的像,并把物距与像距与焦距进行比较,得出规律。物体首先在2F之外,然后在2F和F之间,最后在F以内。
4、设计实验表格
根据我们设计实验的思路来进行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实验完成后,我找三组同学,分别从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来演示说明凸透镜成的规律。
第四步: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
提示:器材摆放后要让烛燃、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师到各个组指导。第五步:分析论证
1、分别找三个组的同学,通过本组的实验,说明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成像的特点,以及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2、大于2倍焦距以外成的是缩小的像,
1、2倍焦距之间的是成放大的像,那么2倍焦点处成什么样的像呢?
3、同理通过实验1倍焦点处成什么样的像呢?知识扩展
1、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成实像的时候,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成虚像的时候,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3、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向2倍焦点,继续向1倍焦点靠近时,像距怎么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4、物体在1倍焦点处向透镜靠近时,像距怎么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5、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的大小关系?第六部:总结
教师在电脑上用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练习,继续课堂小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13
提出问题: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总结: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数前后的成像情况。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为:(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变化规律;(2)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调节光屏的位置,多测几组,记录数据;(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记录数据。
(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四)小结作业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篇1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能力目标: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
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生甲]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生乙]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
[生丙]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生丁]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二、新课教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生甲]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生乙]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生丁]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
[生戊]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像成倒立和正立与像和物在同侧还是两侧有关系。
[生己]放大镜要看清物体,离物体的距离一般要比照相机、投影仪中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小,说明物体成正立、倒立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师]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
[生甲]像是放大还是缩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以排除。因为有的放大镜直径比照相机镜头直径小,也能成放大像,再有摄影师拿大焦距的镜头比投影的镜头大,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
[师]他说的很好。我们鼓掌表示鼓励。现在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们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cm之间),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生甲]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生乙]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5m以外,找亮点,测定出凸透镜的焦距。
[师]好,现在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们测出焦距,开始进行探究实验。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9982.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特殊好听的网名(321个)
1、【深爱】 2、≈阿狸控 3、与自由有染Θ 4、白日做梦!...容易撩到野王的名字(351个)
1、シ尊严的色调 2、ˉ奢侈品灬 3、長情寎癥 4、木纸初秋...最新版神笔马良的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 最新版神笔马良的故事篇1 ★、 最...情诗大全
情诗大全 一、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qq个性签名100条
qq个性签名100条 一、别说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也带着可...复产复工工作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 复产复工工作方案篇1 ★、 复产复...可爱带点撒娇女生网名(355个)
1、紅顏鈈昰禍沝 2、傻钕。 3、唇齿微凉 4、嘭喳喳_ 5、...吃鸡又菜又皮的名字
吃鸡又菜又皮的名字 1、情淡伊人妆゜ 2、爱你到死 3、失...最静心的禅意网名(14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100个有禅意佛性的网名大全,最静心...物理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一览: ★、 物理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篇1 ★、 物...好听的古风上仙名字(107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仙气上档次古风名字 ★、 2024好听...软装设计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 软装设计方案篇1 ★、 软装设计方...企业愿景大全(255条)
企业愿景大全 1、专业配件赢信赖,真诚真心迎未来。...对机械制造的认识
本文目录一览: ★、 对机械制造的认识篇1 ★、 对机械...普法工作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 普法工作方案十篇篇1 ★、 普法工...佛系网名唯美四个字
四个字网名 1、玻璃佛心 2、放她生活 3、笑话如你 4、疗...2024年一辈子不换的微信网名(329个)
1、景深 2、不す温柔 3、:转身以后 4、】、帝轻狂 5、无...自己安慰自己的句子
自己安慰自己的句子 一、抱怨是一件最没意义的事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体会30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体会3000字篇...萝卜蹲新玩法(256条)
萝卜蹲新玩法 1、萝卜蹲游戏惩罚: 2、因为人数增加,...三国游戏名字好听的名字☘️三国游戏名字
三国游戏名字好听的名字 一、爷_统领世界 二、野蛮小可...好听游戏名(157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好听霸气的游戏名字500个 ★、 好...皮一点又蛮可爱的网名
仙女味的网名 1、天长地久、也不久ゝ 2、少年ㄨ痴狂梦...暑期实践报告格式
本文目录一览: ★、 暑期实践报告格式篇1 ★、 暑期实...搞笑个性的网名(335个)
1、以醉了娃 2、落落月兔宿 3、杰遨不逊づ 4、.埋葬、...送花暖心话语(31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送花情话最暖心短句 ★、 送鲜花...非常有意境的网名
意境的网名 1、残酷月光。 2、仙女山的月亮 3、半島舊夢...谐音游戏名有内涵(109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姓氏谐音梗游戏id搞笑谐音梗游戏...一听就是宠老婆的情侣名(31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一听就是宠老婆的情侣名 ★、 宠...特殊意义小众ID(12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含特殊意义的小众网名 ★、 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