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企业经营性分析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企业经营性分析范例篇1

  (一)生产的前提

  对于任何企业,其生产的前提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如何进行人员的分配,市场调研之后就需要进行生产设备的监测,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需要更新、是否需要检修等,都要根据当前的公司情况以及市场需求与生产价值而断定。以运营管理为中心的一些成熟软件和优化技术成果在诸多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在不断的发展,结合实际提出了企业系统集成整体结构模型,并对模型中涉及的模块进行了基础分析,生产分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就需要相关领导平时的仔细观察以便于关键时刻及时进行分析而选择最适合的人员进行相关产品的营销、运输、宣传。适当时候要利用当前社会当中的现代化手段以及软件进行模式分析。

  (二)生产计划的开展

  生产计划是公司生产经营当中非常重要的活动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公司的直接效益,甚至公司的存亡,市场目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更加细致的生产计划的开展便非常值得注意,而且生产计划并不能单纯的只靠一套,还要进行多套方案进行备案以便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的应急之需。生产计划是公司的活动计划、组织工作等的总称,包含着成长过程组织、成产能力的核定以及资源的平衡等。对于狭隘的概括来说是指对公司整体系统的管理,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广义的生产计划是指对一个公司整个体系的管理,是对所有与产品的制造过程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生产组织,直到产品产出交到用户手中相关的生产、技术、质量、产品研发、设备、人力、销售、运输、信息化建设等等所有相关专业。

  二、生产计划

  (一)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

  生产计划的开展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为了使计划更加合理和操作需要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公司的竞争力,结合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也是十分关键的,安排最适合公司的发展计划和方案。计划制定之后还要根据实时信息进行计划的时刻改进,不能计划制定之后就不管了。要时刻根据当前的社会情况不断进行分析和方案的跟进,要进行预知问题的断定,以防出现紧急情况而不知所措。

  (二)效益型与战略性

  同步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公司的效益与战略同时进行着。如果想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就应该时刻进行战略安排,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进行市场调研。制定最佳的采购计划,制定最适应当前公司的生产方案。生产计划是公司日常生活的依据,对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力设备等的妥善安排。生产计划可以让公司更加均衡并且有节奏的进行生产,而且要对公司员工的技术含量以及公司产品研发专员进行学习安排。

  (三)合同的效果

  对于部分企业会有合同的制定和安排,会有相关的合作厂商进行合同的安排与签订。对于合同的签订需要进行相关细则的仔细拟定,销售合同是制约企业内部人员的准则又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销售合同的签订以确保销售的有序进行,采取合同的拟定对公司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保障,所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于合同的问题要仔细斟酌。

  三、生产计划与经营管理

  (一)经营方案生产计划是保障

  公司正常运行的首要前提,而经营管理是与之相配套的方案。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在公司的发展当中会有很多个部门与生产环节相关,各部门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进行各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融洽的交流工作会更加顺利。分析项目的各种参与者在各个阶段对项目进度控制的影响,制定出最全面的计划。

  (二)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

  各个环节之间的部门应该进行适当的沟通,加深员工的感情基础会让工作氛围更加轻松,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作为公司的管理层,可以定期举行员工聚餐、集体活动、定期的旅游等让同事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少。加强员工的沟通,加深员工的情感基础,是作为一种心理经营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问题作为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心理管理作为企业的员工

  不仅要做到业务熟练,还要做到心理健康,目前的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对于工作有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定期释放员工的压力,并且定期的进行员工的娱乐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加深员工的感情又可以舒缓心情,一举两得。作为新时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案来讲,心理管理也应该提到日程上。国外的公司就有把员工的生日以及员工爱人的生日都标记清楚,并在当天进行礼物与卡片的发放并写上温暖的话语,这就会收服员工的心,让员工体会到公司的关爱,从而更加发奋的工作。

  四、结语

企业经营性分析范例篇2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234-02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起点,作为探讨的依据;以分析信息为重心,揭示其相关性;以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评价其结果。其目的是评价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正确经营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尽管不同利益主体进行财务分析时会有侧重点,但就企业总体来看,财务分析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其中,偿债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营运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两者的增强起着推动作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1.资本是企业产生、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本结构、资源分布、资财权益及企业资源占用情况,从而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识别企业的财务弹性。

  2.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它受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不同环节的利润分析,可正确评价企业各方面经营情况,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3.现金流量是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真实反映。现金流量表更为清晰地揭示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状况。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分析企业的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素,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充分揭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为企业管理者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二)财务分析是挖掘企业潜力,提高营运资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企业营运资产的利用及其能力如何,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速度和营运资产的利用效果,挖掘企业资产利用的潜力。企业营运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财务分析通过对总资产产值率、总资产收入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揭示总资产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变动的原因,从其影响因素角度进行深入定量分析,确定影响程度,分清影响该指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以判断企业资产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尚有多大的潜力,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

  (三)财务分析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

  财务风险在企业的运营中不可避免,而且贯穿于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或不能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化解措施,就很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因此,如何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财务分析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对资产、负债、收益和现金流量等一系列环节的相关指标分析,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获利能力和企业的经营效果。并对不同期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便于企业管理者把握企业发展趋势,判断企业抵抗经营中发生意外风险的能力,以及发现营运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企业良性运营。

  (四)财务分析是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的基础

  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是预测。财务分析通过运用趋势分析法,将实际达到的结果与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企业管理者不仅可以了解、评判企业主要财务数据在过去连续期间的变化规律及合理性,而且可以依据各项目的变动趋势,对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较为准确的预计和估算,对企业未来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判断,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以确保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传统财务分析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来自企业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决定了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因此,其分析内容不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利用性。

  (一)财务报表计量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表反映的是符合货币计量前提要求的可计价的经济资源,但有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设备情况等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全面披露,而无形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判断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另外,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前提,而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的假设内容之一,在物价水平波动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会对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二)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在企业财务分析中,采用比较多的分析方法当属各类的比率分析,然而在比率计算中,一些数据的确定、时间对应与否等问题都将影响比率分析反映内容的可比性及准确度。例如:在计算各周转率时,确定周转额以及相关资产平均占用资金带有很大程度估计因素,难免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影响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三)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质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人员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理解和分析能力等自身存在的差异都会表现出其局限性。如侧重于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通常使用静态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即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也多使用增长率指标在企业内部进行跨年度的纵向分析,忽视与相关经营信息的综合分析,忽略企业经营的动态性,缺少企业横向比较,企业管理者难以通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正确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过分重视企业利润分析,忽视现金流量情况分析,影响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利用性。

  四、财务分析的完善及应重点分析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发展目标的转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也随之变化,因此企业财务分析需要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和补充以下内容。

  (一)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相结合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财务信息提供量化的数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是财务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和信息来源。非财务信息是以非数字方式反映企业组织结构、内部治理、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等有关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行业背景情况方面的信息,为企业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必要信息,是财务信息有益的补充。非财务信息虽然不会直接影响财务信息数字,但是会对财务信息的理解产生影响,比如,在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时,要先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等非财务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利润表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企业经营情况的分析结论。因此,应把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互为有益的补充。

  (二)关注行业信息,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指标对比分析

  企业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无论是企业内在素质及资源还是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都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可以说,内部发展能力的持续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外部经营环境却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关注相关企业的产品、技术、规模效益和行业发展前景,并将本企业的财务比率与同行平均水平或标准比率,特别是竞争对手的相关数据加以比较,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能力,知己知彼,进而正确地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客观评价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合理预测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重视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按照企业的各项预期目标进行运转是企业现金流量质量优劣的真实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质量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分析现金流量质量时,不仅要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还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有关数据。运用各种财务比率,单期分析与多期比较分析相结合,进行连续比较,从而了解现金流量质量的变动趋势,掌握现金流量质量变动的原因。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判断现金流量质量优劣和合理性,纵向比较分析与横向比较分析并用,在注重纵向的多期间对比分析的同时,将相关财务比率与公司最优水平、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或相似企业的相同比率加以比较,为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收益质量及现金流量的质量,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四)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并用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引入了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多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计量模式,反映出单一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核算的需要,公允价值运用成为必然趋势,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并重的方式也将成为财务报告计算模式的发展方向。企业作为存在于社会的经济组织,它的生存与发展是以各种生产资源相互作用为前提的,单一的货币性计量仅可以反映企业予以计量和量化的资源,而对于会对企业经营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力资源、设备情况等生产要素无法予以衡量,不可避免的丧失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完整性。因此,只有恰当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的多种计量属性共存,相互补充,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

  总之,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财务分析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变化,不断扩充和完善财务分析内容,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李永红。浅议如何搞好企业财务分析[N]。山西科技报,2010-09-16.

  [2] 高琳琳。浅谈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2009,(5)。

  [3] 夏祥国。会计计量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企业经营性分析范例篇3

  登海种业(全称为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莱州市登海种业经过改革变更而成立的,002041为其股票代码。1998年登海种业成立,经过多年得到精心发展以及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其在中国种业多年连续排名第三。公司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并先后荣获部级和省级奖励,是国家重点企业。步入二十世纪,经过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注册,“登海"这个商标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登海旗下的玉米名牌“登海”良种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名牌产品。

  研究财务报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以及比重结构对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意义重大,同时也会对各级信息使用者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种数据的趋势情况以及波动起伏均可以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2012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为28.73%,同时2013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为25.81%,2013年度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趋势波动不大,虽然可以表明企业在一年的时间里降低了债务,但是该企业资产对公司整体负债风险的承担能力却是有所下降。2014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为26.49%,较2013年度的25.81%有所增加,说明企业债务增加,偿债能力减弱;企业2012-2014年度的股东权益比率连续增长,说明企业资产中由股东投资形成的资产逐年增加,偿债能力逐年增强;从横向角度来看,企业2012-2014年度的产权比率连续下降,分别从0.62降到0.54再到0.52,2013年降低程度较大,2014年与2013年之间相对稳定,说明企业所有者的资产对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有所增强,债权人对债务保障的能力越来越好,风险同时也不断降低。

企业经营性分析范例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 经营性资产 资产质量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成长动力主要来源于高资源投入,而对投资以后形成的资产却没有足够重视对其的管理。但资产质量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公司管理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对资产质量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构建科学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合理评价企业资产质量、指导资产质量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2008年,IASB和FASB联合了《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其中建议将财务报表项目按三大活动分为经营项目、投资项目和筹资项目三大类,这种分类改变了传统的按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理念,可以充分反映管理层的意图,更加符合决策有用性目标。如果按照这种分类,资产也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投资性资产和筹资性资产三大类。其中,经营性资产作为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开展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正常经营利润的资产,包括扣除(对外)投资性资产之后的各项资产。经营性资产是企业从事自身经营活动以获取经营性收益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经营性资产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当前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能力。

  二、文献综述

  (一)资产质量研究 国外仅有少数文献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了研究。如David Bernstein(1996)研究了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的关系,发现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越差,其成本越高,但这种直接影响表现得不很明显。国内学者对资产质量的研究相对比较多。顾德夫(2001)认为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主要是要找出质量低劣、成分出现隙缝和空洞的异常资产。余新培(2003)认为,资产的物理质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明显的,在比较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张春景和徐文学(2007)认为,应从整体角度来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张新民(2001,2003)认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从经营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方面论述了资产质量的特征,认为质量较高的资产,可以满足企业中长期发展以及偿还企业债务的要求。张春景和徐文学(2006)提出了资产质量的存在性、有效性、收益性基本特征,钱爱民和张新民(2009)将资产质量特征分为总体质量、结构质量和个体质量三个层次,并构建了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徐泓和王玉梅(2009)结合资产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从资产的存在性、流动性、结构性、可持续性和风险性等方面构建了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宋献中和高志文(2001)以调整前后每股净资产的波动幅度(K值)作为评价资产质量好坏的标准。费明群和干胜道(2004)、李嘉明和李松敏(2005)、贺武和刘平(2006)都以K值为基础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谢永堎(2007)对18个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证明从亏损前3年开始公司的资产整体质量已经开始下降,同时提出一些能够有效预测财务危机的指标。

  (二)经营性资产质量研究 钱爱民、张新民(2009)将经营性资产从企业资产中分离出来,对经营性资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周转性、增值性以及获现性等方面构建了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钱爱民、周子元(2009)在前述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化工行业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对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同时揭示了影响各类企业经营性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研究设计

企业经营性分析范例篇5

  关键词: 政治关联;不确定性;上市公司风险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2-0038-07

  一、引 言

  已有研究发现,我国家族型私营企业中,存在大量拥有政府背景的董事[1]。另一方面,大量的民营企业家,通过进入政协或人大等国家机关、工商联等事业单位或者行业协会,扩大企业的政治联系。比如从中央2001年12号文件开始,中国企业家开始担任省级工商联会长,尹明善、徐冠巨、张芝庭相继当选为试点地区重庆、浙江、贵州三地工商联会长。由此可见,企业政治联系已经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很多研究者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进行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的商业环境下,企业会不同程度地与当地政府和官员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企业政治关联也会对企业投资等市场行为产生巨大作用,进而影响企业业绩和发展[2,3]。企业政治关联不仅影响其银行融资能力,也能使私营企业更易获取国家掌握的各种资源,或者可以换取政府较为宽松的监管[4,5]。也有学者主张,在考虑了政治关联和企业业绩的内生性条件下,政治关联长期来看对企业业绩有抑制作用[1]。以官员更迭为代表的政治不确定性也会给强政治关联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官员及政策的连续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对企业投融资都有极大影响,官员的更替和政治环境的改变也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市值,造成企业价值的不正常波动[6]。

  以往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投融资能力和意愿的影响上,极少关注上市企业政治相关性的业绩作用和股价波动机制[7]。因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政治联系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旨在揭示较高企业政治联系条件下,企业估值和市场价格背离的运行机制,并作出研究结论和策略建议。

  二、文献基础及理论分析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政治关联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经济运行和公司业绩,并最终影响公司的市值表现。Boubakri等指出,在2011年印度股票市场上,由于政治腐败案件,导致与相关政府官员有关联的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8]。此后一段时间内,印度投资者避开政治关联性较强公司的股票投资,多达75个政治关联公司在股票市场上遭到抛售。有学者指出公司政治关联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广泛存在,Morck等研究了加拿大的垄断性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发现因为其有较好的政府资源而在经营中获得无限制的资源[9,10]。对美国市场的相关研究也显示,企业经营同样受政治关联的影响[11,12]。

  政治关联对中国企业的业绩发展和市场表现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的私营企业而言,虽然有研究者指出,CEO为有政府官员背景的私营企业,其财务情况和股票市场表现都会低于其他类型的私营企业,但作出这一研究的学者也同时承认其研究基于特定条件下的私营企业表现,可能结果会出现偏倚的情况[13]。而更多基于多国家多行业数据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私营企业中的确存在政治关联对于企业业绩和市值的正面影响[14]。不仅如此,企业政治关联还体现在企业上市、信用配给、资源获取及市场准入等多种竞争优势的获取之中[15-17]。Tian和Megginson研究了中国企业IPO溢价问题,发现政治关联企业从IPO高溢价中获利最多[18]。对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持股企业而言,学者从信贷和融资情况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持股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能够从国有银行中以更低的利率取得融资[19]。

  当然,过度的企业政治关联也会使公司财务数据恶化,降低企业业绩,并最终导致企业市场价值的降低和股东权益的损失。Cheung等发现,过度的政府关联长期来看损害企业股东的利益[20]。Johnson等还发现,在一些法律基础薄弱、腐败盛行的国家,企业倾向于隐藏其产量和业绩,以防止相关政府机构和个人对企业资金的挪用[21]。在韩国,与金融机构和政府控制的企业集团关系良好的企业,其负债率往往较高[22]。对国有企业或有较强政治关联的私营企业而言,过重的企业社会责任负担,诸如员工安置,支持政府政策的经营行为,或政府对企业进行财政救助所产生的政策预算软约束预期,也会导致国有企业或政治关联较强的私营企业业绩受到损害[23,24]。

  而在诸多企业政治关联中,政治人物与经济的特殊关系一直是理论界的一个研究重点。杨海生等从宏观数据入手,发现一个地区的官员更迭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5]。一些经验研究还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前任官员与现任官员不同的年龄,教育程度和任职经历,造成不同官员的经济决策具有一定异质性,工作经历等是造成官员更迭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因素[26]。曹春方检验了地方官员更替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证明了与相关政治人物有关联的企业会在其任期扩大投资[27]。与政府官员更迭相关的政治不确定性也会影响企业投资,一般来说,政府官员任职的不确定性会使企业倾向于减少官员任职所在区域的投资[7]。

  虽然关于政治关联对企业业绩和市值的影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文献支持,但已有文献大多着眼于政治人物对宏观变量的影响,缺乏政治人物的政治地位发生变化,对政治关联企业业绩和市值的影响研究。因此,我们利用金螳螂、惠生工程和佳兆业三个典型案例,探讨政治关联的不确定性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分析其对企业业绩和市场表现的影响机制。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案例研究方法选择

  Eisenhardt指出,多案例研究能够更好的建立理论框架,理清案例逻辑[28]。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多案例方法而不是单案例方法来进行案例分析。同时,Sanders建议案例应当选取3~6个之间,我们分别选取金螳螂、惠生工程和佳兆业三个案例对政治关联的经营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研究[29]。

  1. 案例企业选择。根据许晖等[30]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如下的标准选择这三个案例:(1)选取的企业应当都是私营企业或者港澳台资本控股企业。由于中国公有制企业所有制、经理人任命机制和经营策略决定机制等的影响,企业本身就存在极大的政治关联性。唯有选择私营企业或者港澳台控股企业才能凸显政治关联带来的业绩提升和市场风险。(2)企业必须是上市企业。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根据政治事件发生前后的股价波动,分析政治关联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3)遵循多案例分析的复制法则。多个案例应当在相近的因素影响下,有近似的过程和结果。我们选取了情况相近的三个公司,分析其相近似的业绩和股价表现背后的理论成因。(4)从资料获取的便利性上,以上三个公司的营业数据、市场股票交易数据都可以通过公开渠道取得,而各个公司政治相关性的情况也已经由新闻播报、财经分析有了充分的公开和分析,信息来源广泛而且可靠。案例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2. 案例资料收集方法和信效度保障。进行案例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1)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报表、公告、招股说明、股东会决议和依法披露的其他信息;(2)新闻媒体公布的新闻、调查和财经分析;(3)专业财经、政治、法律分析机构的财经、政治、法律分析;(4)对相关人员的电话访谈。

  以上四个资料来源中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开数据最为重要,因其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港交所等权威证券交易机构交易规则和要求作出,其权威性与客观性有所保证。对于新闻、调查和其他事件分析,我们建立新闻和事件分析的对比机制,确保新闻和分析内容的一致性和可信性。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是一家以室内装饰为主体,融幕墙、家具、景观、艺术品、机电设备安装、智能、广告等为一体的专业化装饰集团。股票代码为002081.公司连续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是惠生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注册成立于1997年11月。2012年12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2236.HK。惠生工程是中国最大的私营化工EPC(即设计、采购及施工管理)服务供货商,专业从事石油化工、煤化工及炼油装置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

  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香港。2009年12月,佳兆业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1638.HK。作为中国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佳兆业集团业务涉及综合开发、商业运营、金融服务、旅游产业、城市更新、酒店运营、文体产业、医疗养老等多元领域。截至目前,佳兆业集团旗下包括佳兆业金融集团、佳兆业旅游集团、佳兆业商业集团、佳兆业置业集团、佳兆业投资集团、佳兆业物业集团等六大专业集团,以及31 家地产分公司。

  (二)事件回顾

  选取的案例中,企业都有非常明显的政治关联。其基本模式都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当地主管官员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个人关系。基于这一关系,官员利用手中资源对公司业务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官员负面消息被揭露之前,市场投资者没有能力辨别其背后的政治关联,更无法利用市场机制,通过股票价格合理地反映这一政治关联的市场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存在隐形的受到企业政治关联影响的经营不确定性。但是一旦相关官员由于违法违纪问题被查处,其与企业的政治关联和寻租关系被揭露,这种经营不确定性就会转化为企业经营和价值的负面影响,打击企业的股票价格。

  1.金螳螂。金螳螂自2006年登陆深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装饰行业上市公司以来,其业绩增速保持在30%以上,装饰业务的利润率亦在17%左右。通过承揽中高端城市商业综合体和酒店的室内装饰项目,金螳螂在2012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39.4亿元,同比增长3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51.67%。2013年7月22日,金螳螂公告,称市场出现关于金螳螂实际控制人朱××的有关传闻,并宣布于当日开市起停牌。市场普遍猜测朱××被带走事涉原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贪腐一案。后朱××因事涉季建业案被依法逮捕。受此影响,停牌前6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下跌24.77%,复牌当日即29日大跌5.32%,随后股价一直震荡下跌。

  2.惠生工程。

  2014年11月13日,惠生工程复牌股价即遭腰斩,报收0.83港元,跌幅58.08%。复牌前一日,该公司公告称,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及控股股东华××,因涉行贿罪遭内地法院。该股2013年9月2日起停牌,停牌超过14个月,停牌前报价为1.98港元。

  惠生工程此前被卷入中石油高管贪腐窝案。公司招股书写明了惠生工程与中石油存在密切关系。在2009~2011年间,来自中石油及旗下9家独立子公司的收益占惠生工程总收益比重分别是63%、80%及58.4%。2013年9月,中石油爆出窝案后,惠生工程大股东、董事局主席华××被曝因卷入中石油案而失联。与金螳螂不同,惠生工程由于大股东、董事会主席失联迅速陷入违约危机,业绩断崖式下滑。虽然,公司公告与周滨等政治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但股价从此一蹶不振,至2015年1月一直在低位徘徊。

  3.佳兆业。佳兆业因被传事涉深圳落马政法委书记蒋尊玉一案,在极短时间里经历了掌门人辞职、在售房源被锁、项目被卖、合作伙伴退出,以及首例债务违约等重重变局。

  2014年12月10日深夜,佳兆业公告称,公司创始人郭××将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其三弟郭××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对于郭××的辞职,佳兆业公开是系个人健康原因。而一种说法是,为了减少个人对佳兆业带来的影响,郭××选择划清界限,缩小其个人动荡对于企业的影响。此后,佳兆业的核心高管们也开始陆续离职。

  虽然佳兆业的业绩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随着企业关联的政治人物失势,企业在深圳及广州的房源被迅速“锁定”,甚至出现债务兑付危机。

  受多个项目房源被“锁定”的影响,佳兆业一反近日地产股的火热涨势,应声下挫。12月4日复牌后跌幅超12%。之后一路下跌,至2015年1月中旬股价几乎腰斩。

  四、政治关联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一)金螳螂

  根据上述事件回顾,针对政治关联对金螳螂的经济影响,本文设置2个事件日:朱××被济南检察院带走调查日即7月22日,季建业被中纪委从南京带走调查日即10月16日。2013年7月22日为事件日,则前4个交易日为7月16、17、18、19日(周末两天7月20日与21日休市),对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2013年10月16日为事件日,对2013年10月14、15、16、17、18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

  (二)惠生工程

  惠生工程的政治关联影响事件日设置为2013年8月26日(公布中石油原副总经理王××被调查)。自2013年8月13日开始,惠生工程股价就一直下滑,8月27日下跌11.4%,28日1.66%。本文对2013年8月26日开始的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2013年9月2日华××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股票9月2日上午10时38分盘中停牌,停牌前下跌16.46%。直至2014年11月13日惠生工程才恢复交易。

  (三)佳兆业

  本文对佳兆业的政治关联影响设置两个事件日:2014年10月24日,据广东省纪委监察厅“南粤清风网”消息,深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接受组织调查。本文对2014年10月24日开始的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2014年12月10日深夜,佳兆业公告称,公司创始人郭××将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多项职务。本文对2014年12月10日开始的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

  由以上公司股价分析可以看到,在全部事件时点前后5个交易日内,公司的股票价格都经历大幅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2014年12月10日佳兆业股价下跌了22.91%,而同期港股同业仅下跌了3.62%,A股同业上涨了5.79%。三个公司由于受到其政治关联的政治人物负面消息影响,股价表现都弱于同期A股和港股同业公司。

  五、政治关联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的影响机制分析

  企业初创期,与地方政府官员的关联是一种政治资源,帮助企业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官员也借助关联企业进行权力寻租,获得政绩与经济资源,这是近年来企业常见现象。在公司庞大后,关系业务占比变小,但关联官员出事后,影响却会变得很大,官员往往令企业陷入困境;官商互利模式,是企业的风险。

  既定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及其主管官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及其特殊的角色,地方政府一方面承担着公共管理和经济发展的职责,集中了大量的经济、政策和信息资源,导致企业发展高度依赖于与政府的良好沟通及关系[31]。与政府官员的良好关系能够确保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源和信息优势[32]。在诸如中国的新兴市场国家,其法律体系和政治体制还难以保证财产权利和合同的履行,导致企业利用权力寻租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33,34]。紧密的政治联系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市值[35]。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能够直接增强企业客户、银行甚至是股票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格。另外,企业的政治联系直接作用于股票价格或企业股票上市的价格运作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有良好政治关系的企业其上市价格高于中位数价格。

  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和官员升迁最为主要的考量指标[7]。官员需要与企业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给予企业一定的资源和政策扶持的同时,也会要求企业尽可能多地在当地进行投资作为交换条件。在政府资源和信贷支持的条件下,这种交换性投资可能造成企业过度投资和信用滥用,最终导致企业出现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危机[36]。在不完全信息市场的条件下,以上投资和信用风险被良好的政府关系和过度授信所掩盖,不能被股票市场充分反映,股票价格通常被夸大,信息溢值较高[37]。

  另外,企业的政治联系,特别是和政府官员的紧密联系,容易导致企业畸形发展,沦为官员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工具和温床。一旦与企业关联的政府官员因各种问题“落马”,企业信贷和政策优惠将被瞬间切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经营风险迅速释放,即使并未在经营上对公司出现实质性的不利影响,但是会让投资者形成公司未来经营上的不确定性预期[38]。事实上,由于中国企业过于依赖政治联系进行公司业务拓展和取得竞争优势,几乎所有与企业有政治关联的官员或者政治人物在“落马”后,关联企业从长期来看,都会出现业绩的实际下滑。这种政治关联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使得市场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迅速抛售公司股票和相关资产,要求公司对合同履行提供追加担保以弥补风险溢值。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和信用评级将会迅速缩水,甚至出现股票价格的恐慌式下跌。

  六、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在既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信贷和信息优势,政治关联在企业创立和发展初期会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提升作用。不仅如此,政府和官员的介入还会直接提升企业股票的上市价格和公司的整体估值。对于企业来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政治关联对业绩和估值水平有正面的提升作用[39]。

  但是,企业也会在政治关联的不断深入中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忽视了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并渐渐沦为官员权力寻租和腐败的工具,企业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出现问题。而政治关联也会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利用市场公开信息难以评价和预测官员的仕途是否平顺。一旦关联官员出现政治问题甚至“落马”,企业长期存在的过度投资、经营合法性等问题会瞬间爆发,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将会卷入相关案件,失去经营公司的能力和资格,深刻影响企业股票价格,并且长期性地影响企业业绩。在市场表现方面,投资者在羊群效应和对于企业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长期经营风险的悲观情绪驱使下可能迅速抛售相关股票,造成股票价格迅速崩溃,甚至超跌。公司整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一蹶不振,难以恢复到正常的经营状态。

  (二)启示和策略建议

  企业依赖政治联系进行发展,甚至取得政治联系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件,这是难以避免的一种政治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在短期内能够提升企业业绩水平和市场估值。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政治联系也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负担,从过度投资到涉及权力寻租和腐败,企业将被迫“非常态经营”。随珠弹雀,智者不为。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企业管理者应作出慎重决策。

  为避免政治关联产生负面效应,政府应当在制度设计上进行完善,建立健康的市场环境,比如简化审批手续,实现融资和授信的市场化;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等,降低权力寻租的空间。企业可以建立经理人制度,避免核心管理人员涉及政治问题难以管理公司及对公司带来的业绩影响;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司财会制度,避免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谨慎对待与政治相关的投资项目,避免过度投资和授信滥用。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政治关联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会远远大于其带来的企业业绩促进作用,这必然会使政府与企业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效避免政治关联的负面效应,从而让政治关联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发挥正确的作用,保护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以及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

  参考文献:

  [1]邓建平,曾勇。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9,(2):98-108.

  [2]Durnev, A。 The real effect of political uncertainty:elections and investment sensitivity to stock prices[D]。SSRN Working Papers,2011.

  [3]Julio B,Yook Y。Political uncertainty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cycles[J]。Journal of Finance,2012,67(1):45-83.

  [4]Khwaja A, Mian A。 Do lenders favor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rent provision in an 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120 (4):1371-1411.

  [5]Hongbin Li, Lingsheng, Meng,Qian Wang,LiAn Zhou。 Political connections,financing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 private firm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87) :283-299.

  [6]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7]徐业坤,钱先航,李维安。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投资――来自市委书记更替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5):116-130.

  [8]Boubakri N,Guedhami O,Mishra D,Saffar W。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2,18(3):541-559.

  [9]Faccio, M。 Politicallyconnected firms: can they squeeze the stat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1): 369-386.

  [10]Morck R K,Stangeland D A,Yeung B。Inherited wealth,corporate control and economic growth:the canadian diseas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8.

  [11]Goldman E,Rocholl J,So J。Do politically connected boards affect firm value?[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6):2331-2360.

  [12]Cooper M J,Gulen H,Ovtchinnikov A V。Corporate political contributions and stock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0,65(2):687-724.

  [13]Fan J P,Wong T J,Zhang T。Politically connect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ostIPO performance of China's newly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84(2):330-357.

  [14]Boubakri N,Cosset J C,Saffar W。Political connections of newly privatized firm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8,14(5):654-673.

  [15]Charumilind, C,Kali R,Wiwattanakantang, Y。Connected lending:thailand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2006,79(1):181-218.

  [16]胡旭阳。 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J]。 管理世界,2006,(5):107-113.

  [17]Francis B B,Hasan I,Sun X。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the process of going public: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9,28(4):696-719.

  [18]Tian L,Megginson W L。Regulatory underpricing:determinants of chinese extreme IPO returns[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11,18(1):78-90.

  [19]Sapienza P。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ownership and bank lend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2004, (72):357-384.

  [20]Cheung Y L,Jing L,Rau P R,Stouraitis A。Guanxi,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expropriation:the dark side of state ownership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D]。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orking paper, 2005.

  [21]Johnson S,Kaufmann D,McMillan J,Woodruff C。Why do firms hide? bribes and unofficial activity after communism[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0,76(3):495-520.

  [22]Joh S W,Chiu M M。Loans to distressed firms:political connections,related lending,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and bank governance[C]。In Econometric Society 2004 Far Eastern Meetings。No。790,2004,August。

  [23]Chen, S。, Sun, Z。, Tang, S。, Wu, 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1,17(2):259-271.

  [24]田利辉,张伟。政治关联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三大效应[J]。经济研究,2013,(11):71-86.

  [25]杨海生, 陈少凌, 罗党论, 余国满。 政策不稳定性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地方官员变更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4,(9):54-69.

  [26]张尔升。地方官员的企业背景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委书记、省长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3):129-138.

  [27]曹春方。政治权力转移与公司投资: 中国的逻辑[J]。管理世界,2013,(1):143-156.

  [28]Eisenhardt K M。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1, 16 (3): 620-627.

  [29]Sanders P。Phenomenology:a new way of viewing organizational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2,7(3):353-360.

  [30]许晖,许守任,冯永春。 新兴国际化企业的双元平衡及实现路径――基于产品-市场情境矩阵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4,(8):1132-1142.

  [31]林挺进。 中国地级市市长职位升迁的经济逻辑分析[J]。 公共管理研究, 2007,(5):45-68.

  [32]余明桂,潘洪波。 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 管理世界,2008,(8):9-21.

  [33]McMillan J,Woodruff C。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nd informal credit in vietnam[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 114 (4):1285-1320.

  [34]Frye T,Zhuravskaia E。Rackets,regulations and the rule of law[J]。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2000,(16):478-502.

  [35]Johnson S,Mitton T。Cronyism and capital controls:evidence from malaysi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 67):351-382.

  [36]蔡卫星,赵峰,曾诚。政治关系、地区经济增长与企业投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1,(4):100-112.

  [37]Li H,Meng L,Zhang J。 Why do entrepreneurs enter politics? evidence from China[J]。Economic Inquiry,2006, 44 (3):559-578.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9987.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市场营销方案
下一篇:学习普通话的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