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为了保护环境
为了保护环境篇1
大家好!
今天,关于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我想,从许多领导人的讲话到广大群众的呼吁,从在座诸位紧锁的双眉再到我们这次演讲的主题——保护环境、爱我××。已经为这样一个问题作了最好的说明。在这里,我所思、所想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心灵环境。因为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
同时也决定着,我们这个城市会有怎样的今天和怎样的一个未来?
提到这个问题时,我最先想到的是孩子。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带着外地朋友的孩子,到公园散步。孩子长得很漂亮,有一双很美的眼睛。可惜的是他的眼睛看不见了,他是个盲人。一路上,他紧紧拉着我的手,不停的问我:“阿姨,××是什么样子的?××美吗”我告诉他:××很美,××的湖水清清的,草地绿绿的,天是蓝蓝的。他认真的聆听着,脸上闪耀着阳光般的微笑。可我却笑不起来,我忘了告诉他:××的湖水是很清,可湖面上有零碎的令人恶心的垃圾;草很绿,可草地上有刺眼的白塑料袋;天很蓝,可天的那一边有吞云吐雾的烟囱!这些也许算不得什么,但我只能是告诉他,××很美,湖水清清的,草地绿绿的。
后来,这孩子给我打电话说,××很美,虽然他闻到的空气不够清新,但××在他心里已如童话。我知道,那孩子是个盲人,虽然看不见,但他用洁白如纸的心灵,接纳了××并捍卫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我怎能不吃惊,他有着又该是怎样的一颗心灵啊!
也许,一个孩子的话,并不代表什么。可当我回头看看我们的孩子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用心灵来看这个世界,用心来接纳他生活的这个城市。而面对他们所拥有的“××很美,湖水清清的,草地绿绿的,天是蓝蓝的……心灵渴望时,我们是该给予他们保护,把一切变成现实,令他们欣喜、欢乐、幸福、阳光、微笑。还是让现实伸出巨大的手掌来,把他们彻底撕裂、撕碎、摧毁?什么希望都不留给他们?
不,决不!因为,我们爱孩子,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给新衣、做美食、让他们上最好的大学,走最宽的马路,住最大的最漂亮的住房!但这些就是我们在给他们未来?这就是保护?不,他们真需要的未来不在这。他们需要的未来,在他们的心里!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碧水蓝天,感到最欣喜的人里头有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一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之后,最心疼的人里头有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对烟囱丛林,最痛恨的人里头有的又是我们的孩子;如果,他们没有一颗纯净洁白的心灵环境,他们那里装得下对碧水蓝天的渴望;如果,他们没有一颗深爱着这个城市和这片环境的心灵,他们又那里生得出那么多的爱和狠呢?
今天,如果我以不太苛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生存的这个城市,是的,今天××是美的,这是许多人努力的结果,但更美的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心灵,和他们对这个城市这片环境深沉的爱吗?而这不正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吗?
为了保护环境篇2
但由于自身的不足制约了其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资源能源的需求必将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形势日趋严峻,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国家提出的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规划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因此,这一新形势对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审视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地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制度。该文回顾了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美国和荷兰这2个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特点和发展要求,针对环境保护规划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1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而发展的,环境保护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进行到全面开展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按照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分为4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W]。
11探索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82年)为探索阶段,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环境规划工作的开始。该阶段环境保护规划处于零散、局部、不系统的状态,除了一些地区开展了环境状况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等工作外,大规模和较深入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尚未开展起来。
1.2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1983—1988年)为研究阶段,该阶段环境保护规划的特征是,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作为独立的篇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提出了计划要求达到的具体指标,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把环境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13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89—1995年)为发展阶段,该阶段环境规划明确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并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其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转向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合理布局、发展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的全过程。
1.4深化阶段
第四阶段(1996年一)为深化阶段,该阶段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规划更加重视,并大力推进规划的实施,要求规划需落实到项目,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使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逐步成为环境决策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环境保护规划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因此须完善环境保护规划,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2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问题分析
2.1规划缺乏法律效力
《诚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汾别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做出明确规定(见表1)。〈环境保护法臟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上述条款虽然明确了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但仍是原则性规定,对环境保护规划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即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等4个方面没有做出规定[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规划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施效果。
2.3规划编制不规范
《诚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汾别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等进行了规范(见表1)。而我国尚未出台〈环境规划编制办法》,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内容、范畴界定、规划方法和图件绘制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环境保护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依据和约束,不能有效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服务[27]。
2.4设区的市缺少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现行的环境保护规划同级审批制度既无法解决规划造成的外部性问题,也导致规划协调及执行的力度和强度不够[8]。在设区的市级层面上缺少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具备同等法律地位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导致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规划未能与其他部门(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城建局和水利局等)的相关规划进行有效的衔接和协调,只是被动地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来编制,使得环境保护规划相对孤立,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偏差。
现行的环境保护规划范畴一般界定为城市建成区,不能覆盖全市域范围。规划目标和指标多以污染控制为主,不能与其他规划的指标相协调,也不能综合地体现规划内容。规划期限一般为5a而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分别为20和15a(见表1)。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缺少前瞻性和导向性;在规划思路上仅局限于环境保护领域;规划内容以环境要素规划或专项规划为主,不能覆盖各环境保护领域,难以协调和应对复合型、交叉型的环境问题。
2.5规划协调、衔接不够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类型多样,规划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衔接不够。如部级环境保护规划和地方环境保成各区域、各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规划相互脱节、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现象。由于环境管理部门分割化和机构职能不完善,使得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职能部门制定的规划缺乏实质性的衔接和协调。另外,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部门除了环保部门外还涉及到农、林、水利、城建、海洋等部门,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具有相应权利的协调管理机构,导致规划很难落实。
2.6规划缺乏有效的实施监管机制261规划实施滞后
环境保护规划的批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個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在2001年12月批复,较规划年限晚1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于2003年1月批复,较规划年限晚2a[9]。规划批复的滞后性制约着规划的实施,如列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的2130项治污工程共完成1378项,仅占总数的65%;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和滇池治理项目的完成率分别只有70%,56%,43%,86%,53%和54%[10]。
2.6.2评估机制不完善
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個家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二十一条要求:
部级专项规划实施过程中,编制部门要加强跟踪监测,应适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审批机关提交评估报告。”根据以上规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中要求:/要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在2008年底和2010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发文的形式的对部级环境保护规划进行跟踪评价的规定,其他级别的环境保护规划的评估尚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环境保护规划具有强烈的时空动态性[11-12],而我国大部分环境保护规划一经确定就不再发生变动,即使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变化或出现新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未及时做出修改或调整,难以实现规划目标的动态管理。环境保护规划的反馈和评估机制的缺失,使得规划实施缺少压力,导致规划执行率降低。
2.6.3规划监督薄弱
环境保护规划的监督比较薄弱。环保主管部门既是主要的实施部门,又是问责的主体,没有配套的、规范的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管理制度,在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行政问责和惩罚等方面27公众参与机制缺乏实质性
《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中没有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仅有少部分环境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安排了公众参与环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2005年中华环保联合会(非政府组织),在全国首次组织了面向公众征集第11个五年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活动,全国及海外华人共420x1〇4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归纳了9个方面21条约6x104字的综合建议,并呈送国家。
3.1规划的法律保障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规划普遍得到环境基本法和行政法的支持。《美国政府绩效和成果法》第三部分明确规定战略规划的制定要求,如战略规划应不少于5a至少每3a更新或修订一次[16];荷兰的《环境管理法〉第四章中第2~7节对国家环境政策计划、省级环境政策计划、地方环境政策计划等各级规划制定了统一的规范体系[17],对规范环境规划的制定并促使其有效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3.2规划的实施保障
美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由环境执法部门实施,如美国环境保护署战略规划的所有内容,最终都将成为环保部门考核和规划评估依据,因此规划的实施对象明确,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落实[14]。荷兰的国家环境政策计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与目标群体谈判协商签订盟约(Covenant)[18],盟约具有司法契约的质,具有法律效力。盟约目标的设定须经过政府与企等措施组合,并将环境计划综合考虑到其长期商业计划中;而且,盟约中需要说明协议签订后的管理措施、采取的评估方法、机构与期限等,由业者、中央政府、地方自治团体各方选出的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议实施并提出建议。美国和荷兰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规划的实施,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3规划实施的评估机制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具有完善的评估机制。美国总统每年根据规划绩效评估结果考核美国环境保护署政绩,美国国会每年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审计核查美国环境保护署财务状况,并作为以后至少3a内批准美国环境保护署年度预算的依据。荷兰的国家环境政策计划中实行2个方面的评估:1行动监控,用来衡量政策和计划的实施;°环境监控,即对环境因素(如排放数据、环境质量等)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具有借鉴性。
3.4公众参与
《美国政府绩效和成果法》第三部分规定制定战略规划时,机构应向国会咨询,而且应当征求并考虑那些受该项计划影响或对计划感兴趣的人的观点和建议[16]。荷兰的《环境管理法6规定各个级别的环境政策计划在定稿后都要在相应级别的报纸上予以公布,如〈环境管理法》第4.5和4.11条规定国家和省级环境政策规划的最后定稿需要正式刊登在《荷兰政府公告报》上,第4.18条规定地区环境政策规划的最后定稿需要刊登在地区发行的一家或几家日报上,也可刊登在地区发行的其他种类的报纸上等[17]。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实践证明[19一20],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和环境保护参与力度是环境保护规划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发展的建议
4.1完善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机制
尽快启动环境保护规划的立法工作:1修订〈环境保护法》,提高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将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纳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使其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级别保持一致,提高环境保护规划在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出台《环境规划法》,保障其法律效力的全面发挥。立法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环境规划的法律效力、规划制定程序、确定程序、规划制定权、执行权、制定主体、公众的权利义务等,使得环境保护规划的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得到制度的保障[21],以实现环境保护规划制度运作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22]。»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办法》,规范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绘制环境保护规划综合性图集,以保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规范化、直观化。
42设区的市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在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规划的战略指导下,设区的市应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它是一种战略性的宏观环境规划,全域谋划、综合规划市域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制定和修编,相互协调,实现有效衔接,在制订和修编的过程中注意信息的反馈,当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矛盾时,彼此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指导和约束环境。
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应纳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有利于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的有效衔接;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规划目标和指标能够综合体现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内容,与其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指标相协调,不互相冲突;规划期限分为5和10a以上,使规划目标和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规划思路上要统筹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各环保领域;规划文件应包括文本说明、文本、图集;规划实施必须是文本和图集同时使用。
结论
为了保护环境篇3
2、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3、不随意践蹋草坪和采摘花朵。
4、要学会垃圾分类。
5、少开私家车出行,注意低碳环保。
6、不要乱扔废旧电池和一次性塑料袋。
7、保护野生动植物,不随意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8、不把脏水、废水以及有毒物质倒入河中。
9、把废弃的电池等相关物品送去专门的回收站灰色。
为了保护环境篇4
为了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尊敬的环保局局长:
我是二连浩特市逸夫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小学生。我知道您的工作很繁重而且非常辛苦,但是,我还是想向您反映一下我见到的情况。我家门前有有一条马路,人们看见它就心烦。可是,好好的一条路人们怎么这么不喜欢它呢?原因是一到早上这里就形成了自发的早市,卖什么的都有。为了把这条街的环境搞好,我给您出以下建议:
1、首先要明确责任,搞清楚这条街到底是由谁负责管理的。
2、应该要好好整治一下这条街。应该处罚那些无证经营者。
3、组织周围的群众,利用业余时间来把这条街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居民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我的建议,为了让这条街的居民过上好的生活,我希望您能支持并采纳我的建议。
建议人:
日期:
保护环境建议书作文
同学们:
请问你们是否看到过,在一条干净的街道旁,睡着一团白纸:你们是否看到过,垃圾桶就在一旁,这里却有一堆垃圾。现在,我们的城市既然如此美丽,我们为什么要破坏环境?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仅影响市容,还污染环境。
2、不乱砍滥伐,即使需要树木,伐过树后,也要植树,那样,才能使生态平衡。
3、保护护花草,花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4、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环境,要及时劝阻。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片蓝天,我们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吧!
保护环境建议书范文
亲爱的市长:
你好!我是xx市梅山小学的一名小学生。我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经常乱扔垃圾,让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回家的路上,随处可见果皮纸屑;也有许多食品包装袋;还可以看见某些地方有污水流出,并发出阵阵恶臭。有的人把垃圾随手扔掉,而垃圾桶在不到10米的地方。这些都是破坏环境的现象。
而原因是因为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空气、水源、土壤和生物的污染。
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少破坏不可再生资源。
3、垃圾要实施分类。
4、禁止捕捉面临灭绝的稀有动物。
5、电池不可乱扔,以避免污染土地。
6、多使用环保物品。
7、多做有关环保的宣传工作。
希望市长能采纳我提出的建议,如果大家都做了,那地球将会更加美好。
为了保护环境篇5
关键词: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保护 影响
二十一世纪的全球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矿物燃料燃烧、大面积森林砍伐及全球人口激增等,致使二十一世纪的全球面临着许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次生环境问题。当下要做的就是要将全球环境保护摆上更为突出的战略地位,对所在地区进行切实可行的环境评价,以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关系。
一、环境评价的概念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人类生产或生活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措施的技术方法。环境评价是对开发活动后所产生环境影响的一个预测过程,相对于其他环境保护机制而言,环境评价更注重环境问题的预防,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可以通过环境评价对已存在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对新污染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等。环境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四种:统筹学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决定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二、我国环境评价与环境保护
1、我国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在我国先后经历了引入和确立阶段、规范和建设阶段、强化和完善阶段、提升和扩展阶段:引入和确立阶段成立了环境保护小组,针对各区域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评价,针对一些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取得了初步成效。规范和建设阶段对十年间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有效控制,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环境保护法》(1989年)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评价的范围及方法。强化和完善阶段在法律法规、评价方法建设、评价队伍建设,以及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提升和扩展阶段我国环境评价体系已形成,2002年10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阶段。
2、我国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已经是全球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也已经随着不同国家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正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个艰巨挑战,且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将会更加恶化。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提到我国环境保护问题;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明确将保护环境定位为基本国策;1989年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喊出了“向污染宣战”的响亮口号;1996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根据我国现有环境明确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正确思想;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在我国发展中占有一样的重要地位;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国要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
三、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作用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保护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民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说环境评价已经成为我国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环境评价对地区经济、资源及环境进行分析,将人类不利于环境的一些活动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以此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作用表现为下:
第一,环境评价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大体现。通过对制定地区的环境评价来制约部分项目开发者的不合理行为,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条例,从而保证项目开发工作都按照国家规定政策有力执行。
第二,环境评价是人们依据环境保护规定对所开发的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它不仅能够起到环保概念的宣传作用,同时可以强化开发地区环境管理,有效保护开发地区的环境与资源,实现从开发根源杜绝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结合开发地区特点得出最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开发污染。
第三,环境评价是我国进行一切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联系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纽带。实施环境评价,可以在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对新污染问题的控制和解决。
第四,环境评价为我国广大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充足条件。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应该履行的义务,环境保护也是为了保证我国所有公民的环境权益。环境评价制度能够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公民环境保护积极性。
第五,环境评价与当今各项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环境评价工作的进行需要借助于更多先进化技术设备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只有各项环节评价设备不断改革更新,只有具备更加合理的环境评价技术和方法,才能够获取最精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够及时针对性解决地区的环境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环境评价及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研究,论证了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即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有着重大的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环境评价的辅助和推动。在未来,只有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合理运用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才能够在推进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环保工作的不断发展,才能够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谭民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M]。北京: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12(2)。
[2]刘正初。浅论环境影响评价[J]。绿色大世界,2007(10)。
[3]陈俊。从立法上解决西部开发中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基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01)。
[4]曾洁琼。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哲学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6)。
为了保护环境篇6
关键词:公民环境权利;环境保护;法律确认
公民的环境权利(或称为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拥有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通常包括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它区别于: (1)公民、集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2)国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拥有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3)私法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所有权、人身权和相邻权;(4)传统人权理论中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当今国际社会,公民的环境权利作为一项新兴的基本人权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说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制存在倚重行政环境权力而轻视公民环境权利的弊端;为实现我国环境的有效保护,我国法律应当具体确认公民的环境权利;法律确认进路应两路并行:与环境保护的公权力结合和与传统私权利融合。
1环境保护中公民环境权利问题的提出
立法出于技术考虑,并不必然在法律规则中既对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做出规定又对所要保护的权利内容进行宣称。如我国《民法通则》(文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均为简称)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该规则就并未对国家、集体和公民享有财产权及其内容进行表述。一般地,这样简洁的表述在司法实践中并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样的表述不言自明或者是在另外的法律条文中对所要保护的权利及其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这些法律规则的背后,存在着一张清晰的权利谱系。然而在权利规定比较模糊的时候,法律规则实现对权利的保护则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我国从1978年首次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资源法、环境保护专项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以及刑法、民法相关规定在内的庞大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并从“国家保护环境”出发,衍生出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系列行政权力和义务。在我国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环境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方式呈现出了以政府管制为主的特征。在政府管制的模式下,政府对于环境保护享有广泛的权力,宏观上包括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制定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和计划,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并监督执行,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等。微观领域包括环境行政许可权,环境行政处罚权等等。政府通过行使环境权力,对环境违法主体科以相应义务,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此外,国家公权力还通过刑事手段介人环境保护,我国97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罪”的规定就是重要的体现。
在政府控制的模式下,相对于国家的环境权力而言,我国公民环境权利的规定则显得薄弱并且模糊不清。政府权力介人环保领域,并没有明确以保护环境权利为目的。如《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业化建设的发展”(第1条)。这里的“保护环境”和“保护环境权利”虽然密切相关但是并不相同,前者从实用主义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后者以价值目标为导向,事实上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目的和手段。我国从宪法到具体的行政法规,没有专门对环境实体权利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对于公民环境实体权利的规定是“隐形规定”。对于程序性权利,除了受到环境侵害的诉权以外,我国《环境保护法》还规定有检举控告权,《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一定条件下享有知情权和建议权④,但都并不完善。此外,尽管有一些权利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并在实践中发挥着保护环境的作用,如所有权、人身权及相邻权等的正面规定,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权利,因为其主旨并不是保护环境法益。传统民事权利制度对于环境保护力不从心,尽管现代民法理论中的财产权、人格权及侵权理论都在发展,但它们离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去甚远。如北京市某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中因产生大量噪声、震动和粉尘,严重影响了周边四户村民的正常生活,四户村民向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但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以“不属民事审判范围”为由,驳回了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的诉讼请求。
2公民环境权利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为了保护环境篇7
我国尚未建立环境资源基本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日趋增多和复杂的环境生态问题,其处理方式和解决手段也需要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对策措施,在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时,“实践中各国认识到必须先确定一个统一的综合性政策目标,这种综合性的政策目标在整体上转变为国家意志时就是现在的所谓基本法。”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苏联、日本、美国、瑞士、罗马尼亚、凶牙利等国都制订了综合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我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环境资源基本法,法学界多将与此类似的内容称为“综合性环境基本法”,相关表述有:“我国1979年试行并于1989年修订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一部综合性的基本法,该法对环境保护的所有新问题作出全面的规定。”“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环境保护法律系中这一层次的法律规范,是适应环境要素的相关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环境保护对策的综合性而出现的,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原则、制度和措施所作的基本规定,其特点是原则性和综合性的法律规范。”故在我国一般将《环境保护法》视为基本法范畴,但实际上作为基本法其一般只对该部门法的基本和重大问题作些原则性的规定,不是也不应该是具体的实施法,综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不难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环境保护法》在规定综合性目标的同时,还规定了相当多的具体法律措施,远远超出了作为基本法的内容界限,实际上基于此法制定的背景而更突显了污染防治法之浓厚色彩。
为此,作为一部完整的环境资源基本法,应将其中具体的操作性规范删去,保留原有的原则性规定,并相应地增加立法宗旨,相关概念界定,环境资源法主体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及有关机关对环境资源的管理体制;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等等,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国际上有关国家的环境基本法的内容,我国《环境资源基本法》的体系应包括:1、立法宗旨: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环境与资源法的保护范围。包括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生态要素、地区要素中的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自然和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护;3、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资源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原则;开发者保护、污染者治理、获利者付费原则;群众参与原则等;4、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许可制度、环境标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举报、监督制度、环境保护奖励与处罚制度等5、自然资源开发者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环境污染者治理污染的义务;6、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体制。包括中央和地方环境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环境资源管理的权限划分,环境资源管理机构的权责,环境资源管理的监督;6、生态保护的特别规定;7、环境资源主体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和义务。8、涉外环境资源保护的特别规定。包括参加国际环境资源保护的公约、条约和协定、与国际上环境资源保护国家和组织的合作,组织和参与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活动和交流;9、违反环境资源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二、环境污染及公害防治法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环境排放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使得环境化学、物理、生物等性质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破坏了生态平衡或者危害了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公害主要指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种社会性危害。可以说环境法的产生主要归因于污染现象的出现,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工厂与城市的公害事件就不断涌现,而突出的“公害事件”更是震惊了世界。1962年,美国科学家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则深深地提醒世人警惕过度使用农药的恶果。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而环境法的研究也正于此而愈发繁荣。
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更是严峻,考察我国97到99年的《环境状况公报》,同样可以发现我国环境污染的状况愈发严重。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多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相当多的城市水、气、声、土壤环境污染仍较严重;中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辽河、海河污染严重,准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1999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比上年增加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7亿吨,比上年减少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1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酸雨污染范围大体未变,污染程度居高不下,工业固体废物的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故污染及其他公害防治法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而与此相关的污染及其他公害防治法将是环境法的重要内容。
环境污染及公害防治法是指调整在预防、治理环境污染及其他公害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传统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当前,根据我国污染物存在的形态,我国污染可分为如下三个类型:(1)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污染,包括湖泊、河流等淡水污染和海洋污染;(2)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污染,包括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农药污染及有毒化学物品污染;(3)以气态形式或依气体为媒介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环境噪声污染和光污染。(4)其它公害污染。相应地,调整这些污染及公害防治法的体系可以分为:液态污染防治法、固体污染防治法、气态污染防治法及公害防治法四个部分。
1、液态污染防治法
液态污染防治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包括基本的水污染防治法、江、河流域、湖泊的水污染防治法、生产过程的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有水污染及防治的标准规定等。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有:《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暂行条例》;《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等。
2、固体污染防治法
固体污染防治法涉及固体污染物防治法,包括固体污染物防治管理体制,固体污染物监督管理,固体污染综合利用制度;工业固体污染物的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防治法;危险污染物防治法;固体污染物的污染控制标准法;禁止境外固体废物入境管理法等例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的通知》、《生产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工业固体废物十一种污染成分污染控制标准》、《有色金属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含氰污染物控制标准》、《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
3、气态污染防治法
气态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涉及对大气污染法的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生产过程大气污染的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防治法、废气排放标准法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包括:噪声防治的管理体制,防止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环境噪声的标准、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以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等,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法》、《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试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
4、公害防治法
公害污染是指对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三大类:化学物质、农药、放射性物质等。许多国家都对这三类物质的控制和防治进行立法。我国公害防治法包括: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管理法、农药管理法、放射性物质管理法、电磁辐射管理法等。例如:《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防止含多录联苯电力装置加强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登记规定》、《农药登记审批办法》、《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试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放射环境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核电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电磁辐射环境办法管理办法》、《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等。
三、自然资源法
自然资源是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自然要素。为土壤、水、矿物、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阳光、空气等等。也有学者认为“自然资源,从法律上来说,是指能够供人们生产或生活中利用并作为所有权、使用权客体的自然物质,目前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其他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海洋资源、草原资源、风景名胜资源等。”不管如何,都突出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所在,但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人们更多地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认识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又是一个人口泱泱大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正基于前期人们从经济利益考虑而造成自然资源状况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水土流失,沙漠化威胁严重,耕地锐减,农业分摊水量降低,城市严重缺水,森林覆盖率萎缩,草地退化,物种濒危面扩大,矿产、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明显,如何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目前,已有学者就自然资源(基本)法立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自然资源角度、法律角度提出了自然资源(基本)法立法的必要性,认为制定自然资源(基本)法势在必行,并提出了自然资源(基本)法立法的现实条件、立法方案及框架方案等,自然资源(基本)法的制定迫切性也正反映了自然资源法在环境法中的重要位置。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开用、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由各种资源法组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渔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构成。自然资源法保护对象即自然资源,其调整的是公民、法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改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针对的是现有的资源环境,贯穿于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改善的全过程之中。这些社会关系,则包括资源权属关系、资源流转关系、资源管理关系和其他经济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自然资源均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内在有机联系便使其构成统一的整体,首先,在存在形态上是相连的,森林、草原、矿藏、水都依附于土地之上或蕴藏于土地之下;其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着连锁性、结构性的变化效应,并形成各种资源的多种功能。自然资源的整体性,要求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不仅从个别资源的效益出发,还必须把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种自然资源的整体性要求,必须要求一部自然资源母法来规范,协调相关的子法,使立法、执行、守法和司法各个环节达成一致,实现整体自然资源系统的高效运作,该母法正是目前学界探讨的轰轰列列的自然资源基本法。自然资源法的体系包括自然资源基本法和自然资源部门法两部分组成。
自然资源基本法应将宪法的基本原则贯穿其中,将自然资源法中共性的规定进行规范。其中包括:自然资源法的立法宗旨: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及珍贵的动物和植物,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法的原则:对自然资合理、适度开发的原则,源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原则,自然资源利用与营造相结合原则,自然资源保护原则;自然资源的保护范围;自然资源利用和开发主体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权利和义务;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自然资源的公众保护;自然资源的国际保护和合作开发;违反自然资源法的法律责任等。
我国自然资源部门法的体系主要有:《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生物资源法》(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旅游资源法》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实施条例和规章等。
四、生态环境保护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远没遏制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而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严重破坏。这些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而生态环境保护法的体系完善已成为时代的任务。
生态环境法是环境资源法体系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强调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全局保护,保持生态(包括物种)的多样性,达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和兴起源自人们对生态学的认识之发展,生态学“为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二战后国际生态科学蓬勃发展,至60年代,生态系统生态学成为生态学研究的前沿,(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动态与演替,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理的生态学科),它的出现使生态学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改观,生态系统生态学所强调的“整体性”是人类认识自然生态的系统的具有革命性的进步,对该学科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满足了社会在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下,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该学科与法学的结合,在时代的蕴育下,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出现充实了现代环境法的内容,“现代环境法是在环境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对生态系统全过程的整体保护,强调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并重。这些都是传统的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所不能企及的。”
生态环境保护法之所以必须得以提出和构建,盖系本世纪以来,人类生活的地球上,生态破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尽管科学和技术在过去的100年里获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却正是20世纪新技术的发展成为导致生态衰败的祸首,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态的衰败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平衡。究其原因,唯“技术只重视处理分离部分的方法,即分解论方法,生态系统恰恰与技术不同,生态系统是不能也不应该被划分成可随意处置的几个部分的,生态系统的特性就在于它是一个整体,在于其各个部分之间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处理方式之不同使得人们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正确处理方法,使生态环境保破坏愈演愈烈,而生态环境保护法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及内容,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生态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称谓上,生态环境法与环境法并不对立,所谓生态环境法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因而生态环境法亦可简称为环境法。”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法最大化的解释,也即实际上为环境法,这个概念实际上跟俄罗斯法学界对“生态法”的界定相类似。
本文此处所指生态环境保护法系指调整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以及特殊自然环过程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为生态环境保护法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态学密切相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法里必然要体现和遵守相关的生态规律,如物物相关规律、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规律、多样稳定规律、物质能量输入、输出动态平衡规律等等。它通常是在各个自然资源法规范和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综合性法律部门,有时往往要通过土地法、水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自然资源法部门来实现,这些法律部门相互联系、有机配合成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为生态环境法的重要内容,但生态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仍各不失其独立性,二者有质的区别。
生态环境建设要求防止土地资源的被破坏(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多基于此)、水土得以保持,防治沙化、水资源污染的防治以及发展生态农业,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考虑资源的承受能力,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确保有限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要坚决杜绝掠夺性、破坏性经济营,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防止资源开发正在造成的生态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有效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以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我国环境法学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我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国务院在2000年12月21日发出通知,印发了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结合前述我国学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法的体系主要由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法组成。
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宗旨。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合作战略,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原则,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原则等。
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具体内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体制,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综合协调与监管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要加强自然资源考核和规划和管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包括: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重要渔业水域等)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省级及地(市)级的生态功能区,跨省域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跨地(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的保护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和监督。
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生态良好地区特别是物种丰富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开展公共绿化和家庭绿化,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的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科技经费的投入,推动生态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生态破坏的举报和听证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处罚制度。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分、经济赔偿和刑事处罚。
生态环境保护法的部门法包括:国土防治法、土地荒漠化防治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自然遗迹保护法、人文遗迹保护法和国家公园保护法、风景名胜区保护法、防洪减灾法,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有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法、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另外还有全局性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等。
五、涉外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的体系还应包括涉外环境资源法。因为目前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全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即国际环境问题。所谓国际环境问题,又称全球环境问题、地球环境问题或人类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国国界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国际化的产物。
当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耗损)、酸雨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短缺、森林破坏、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破坏、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国际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并导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设立,大大推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在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发出了建立起一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口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新开端。
我国作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必然是参与解决国际环境资源问题的主要力量,我国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和有关公约的制订。1972年我国派代表团出席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我国发起并召开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与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等。我国在与他国共同处理国际环境资源问题、遵守国际条约、履行国际环境义务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属我国涉外环境法调整的内容。因此,涉外环境资源法是指调整我国与他国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遵守国际环境条约、履行国际环境义务的国际合作与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涉外环境资源法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我国制定的有关涉外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二是我国与其它国家签订的保护环境的双边协定。三是我国参与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及有关国际性会议的协定等。
关于我国制定的有关涉外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这方面我国目前较薄弱,我国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仅在《宪法》中涉及涉外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法》中涉及的有关条款,《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涉及的涉外环境保护条款,还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涉外环境资源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在制订涉外环境资源法中,须贯彻我国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包括经济全球化必须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尊重国家对自然资源拥有永久的原则;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原则,处理环境问题应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国际间合作保护全球环境资源的原则等。
涉外环境法要充实的内容还需制定和实施与ISO14000环境体系相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生态标志认证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检疫制度等环保市场准入制度。此外还需对我国一些陈旧环保制度和措施进行改革,取而代之国际先进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污染权交易制度、总量排污收费制度。这些都为涉外环境法制建设的“重头戏”。再者,入世后,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又会面临发达国家要求我们多承担保护全球环境之责的更大压力,从而使我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难度不断增加,加大了我国涉外环境法的执行难度。这些都需要涉外环境资源法加以研究解决。
二是我国与其它国家签订的保护环境的双边协定。据有关资料,至1999年5月,我国与美国、日本、朝鲜及各周边国家签订了保护环境的双边协定25项,包括环境保护的合作议定书、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环境保护合作协定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美利坚合众国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环保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环境保护合作协定》等。
三是我国参与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及有关国际性会议的协定。据统计至1999年5月,我国已经参加了一系列有关国际环境资源保护的条约、公约约50多项。其中涉及臭氧层保护公约例如《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气候变化公约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生物多样性变化公约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公约例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公约例如《国际捕鲸管制公约》等;核污染防治公约例如《核安全公约》等;南极保护条约例如《南极条约》等;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例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危险废物控制公约例如《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环境管理公约例如《化学品在工作中的使用安全公约》等;环境权的国际法规定公约例如《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等;其它国际条约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关于例如《外空物体所造成损害之国际责任公约》等。这些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公约,构成了我国涉外环境资源法体系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护环境篇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12.046
Policy Textual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ools
LI Xiao-yu1,CAI Yu-ting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encoded and quantified the collected policy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ools and constructs the analytical two-dimension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policy tool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The study showed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for example, the policy tools types were lopsided and the policy。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policy tools; policy text; quantitative analysis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这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环境保护政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1]。因此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仅是推动环境保护的必然步骤,更是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现实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脆弱或者不足。
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研究中国环境保护政策,通过对中国历年来的环境保护政策文本进行搜集、编码、统计、分类,总结出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演变历史及特点,构建出政策工具和环境保护政策的二?S分析框架,分析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建议,从而促进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1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文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1.1 文本选择
中国环境法规建设工作开端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中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1974年颁布的《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和主要措施》提出按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强调加强水资源保护,企业要改革工艺、消除污染危害以及企业排污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等措施,环保理念、加强技术改造以及末端治理的思路初见端倪。此后随着中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更多的环境保护政策文本相继颁布。
本研究所选择的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文本主要从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中国环境网及机关部委相关网站进行收集,共收集到300余份相关政策文本。鉴于所分析文本时间跨度长、文本数量较多,本研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筛选:①政策文本直接体现与环境保护相关,如具有环境防治、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环境测评、环境监督、环境管制等特点;②发文机关为全国人大及国务院或其直属机构,体现出中央层面的意图;③依据蔡守秋的《论中国的环境政策》,将中国环境政策表现形式概括为以下几种:法律法规、党的政策文件、党和政府联合政策、领导人的讲话、指示、报告等[2]。
因此,本研究选择的文本类型为法律、法规、规定、规划、通知等直接具有指导性意图的政策文本。按此标准,选取从1973-2016年的132份政策文本作为样本,并从中提取了直接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307份文本内容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编码。
1.2 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研究方法,起源于军事情报研究,近年来相继在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3]。本研究基于Rothell等的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类政策工具理论,对选取的政策文本进行定量分析[4]。政策工具是意图通过把政策文本变成具体的管理手段,把政策理想转变为政策现实[5]。本研究首先将政策文本内容编码、分类,然后统计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政策内容,通过统计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出各种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使用状况。通过政策工具维度和环境保护战略维度构建出中国环境保护政策二维分析框架,有效分析出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现状、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建议。
3.2.3 环境保护政策二维分析框架构建 基于X维度(政策工具维度)和Y维度(环境保护战略维度)分析,构建出中国环境保护的二维分析框架(图3)。
3.3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统计分析
结合需求型、环境型、供给型三类环境保护政策工具进行编码统计,可以得出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工具、政策内容使用比例,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在不同政策工具中的使用状况、所占比例。总体来看,供给型政策使用最为丰富,占44.5%,这与中国之前的管理型政府模式密不可分;其次则是环境型政策工具,占36.7%;使用不足的则是需求型政策工具,占18.6%。而政策工具中的具体政策内容差异较大,如服务外包占2.0%、金融支持占2.6%、税费政策占2.9%,而在政策内容使用上更倾向于策略性措施(20.5%)、法规管制(10.7%)、环保机构(12.3%)。这为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完善指明了方向,今后在进行政策工具选择优化、政策内容使用时,应该加大激发需求型政策工具及服务外包、金融支持、税费政策内容的使用比例。
4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以各项法规、意见、规划、条例、办法、决定为辅助的较为完整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工具的逻辑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综合运用了环境型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囊括了环境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监测、环境保护监督、环境保护评价、环境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具体内容规定。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当前中国环境保护政策还存在不完善的方面。
4.1 政策工具类型运用比例不均衡
通过政策文本内容编码、统计、分析,目前中国环境保护政策三类政策工具所占比例分别为:供给型44.5%、环境型36.7%、需求型18.6%(表4)。从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国政策工具中存在供给型政策偏多,需求型不足的现象。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工具比例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政府管理模式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政府管理经历了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管理型、全能型提倡政府是主角,出现政府的规定、条例、意见使用较多的情况,在环境保护政策工具上也体现出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比例较大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7]。保护环境作为一种有效配置资源的形式,其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的不足,没有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活力。
4.2 政策内容使用存在偏差
由表4可以看出,中国政策内容涉及领域较为广泛,但通过量化结果也可以看出政策内容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而言,政府在服务外包(2.0%)、政府采购(5.5%)、环保资金投入(5.5%)、环保设施建设(7.8)、环保人才培养(7.2%)、税费政策(2.9%)等方面内容的规定缺乏。服务外包可以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因此政府应做好掌舵人,有效发挥社会、企业、公众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应该增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政策内容;环保资金是进行环境保护的物质保障,政策层面应该对此进行更为具体的规定,促使环保资金注入更加充足,环保设施建设更加全面,环保人才建设满足环保事业的需求。
4.3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两难”悖论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领域和各阶段。”[8]其作为指导、协调中国环境保护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的总方针具有全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国家、地区、城市均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着一个政府绩效考核的误区,即过分注重GDP,而忽视了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考核,致使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兼顾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GDP的发展。刘太刚[9]指出,目前中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四种“囚徒困境”:即经济主体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对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在指导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支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同时规范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政策文本较为罕见。因此今后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间的关系,走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囚徒困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中国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将环境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将环境指标列于经济指标之前,这有效地纠正了中国原有的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偏差,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优化建议
5.1 均衡政策工具运用比例,矫正政策内容使用偏差
政策目?耸钦?策活动的核心,作为设计政策、执行政策的归宿和评价政策的标准[10,11]。环境政策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则依赖于科学的政策内容使用和合理的政策工具运用。
具体而言,针对中国目前政策工具运用比例不均衡和政策内容有所偏差的不足,应着手以下方面:积极顺应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比例,适当调整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偏多的现实境况。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公民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为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人、财、物支持。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行“PPP模式”,更进一步释放出通过公私合作、有效发挥政府和私人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有限政府理念下,政府应该立足于宏观管理,而具体的服务则应该更多地通过政府采购、市场塑造、服务外包等形式来完成;对于中国环境保护在人才培养上和资金支持上的不足,则应该进一步加大财力投入和科学研究,实现技术、人才的领先,积极运用互联网及学校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使社会形成“知环保、懂环保、做环保”的风貌,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8883.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女生游戏昵称好听(358个)
1、當基立端 2、回不到从前@ 3、痛彻丶红尘 4、马莉蕊...最新情侣浪漫网名个性一男一女【优选217条】
情侣网名一男一女 一、想念入侵 | 泪漪泛起 二、不在状...个人工作总结怎么写
本文目录一览: ★、 个人工作总结怎么写篇1 ★、 个人...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
本文目录一览: ★、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篇...消防演练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消防演练总结篇1 ★、 消防演练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篇1 ★...宿舍群名称大全
宿舍群名 1、谈恋爱不如跳舞 2、雷雨黄焖嵇 3、王的后宫...朋友圈很火的霸气句子短句
朋友圈很火的霸气句子短句 一、你微笑着站在远方,我...大话西游游戏网名
大话西游网名 1、爱情的路太长 2、丅①刻淡莣 3、葒菏岸...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本文目录一览: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汇报篇1 ★...QQ取什么好听的名字(340个)
1、忘然诉别苦等 2、向日葵。 3、玩ゝ网的少女 4、潇洒...高级感文案句子
童年高级感文案 一、当我在追光 我与光同航 二、时间消...关于勤俭节约的倡议书
本文目录一览: ★、 关于勤俭节约的倡议书篇1 ★、 关...经典说说心情短语〖135个〗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 1、我只是怀恋而已,我只是想保留这...三个字诗意又撩人的游戏名字(117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三个字诗意又撩人的游戏名字 ★、...魔兽公会名字大全☘️魔兽世界公会名字
魔兽公会名字大全 一、韩妖阁、黑白家族 二、穷丶人丨...比较特别的微博昵称(最火269个)
1、玉不羁 2、腐蚀■ 3、二着二着就疯了 4、亡鱼太多 ...《口语交际》教学教案
本文目录一览: ★、 《口语交际》教学教案篇1 ★、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通用
本文目录一览: ★、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通用篇...学生个人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学生个人总结篇1 ★、 学生个人总...情人节搞笑语录(234条)
情人节搞笑语录 1、我的心不是公交车,不是有空位你就...男生昵称名字二字(88条)
男生网名二字 1、初阳 2、啻麒 3、^忆白 4、十柒 5、冬水...适合男生的QQ网名(336个)
1、菓菋児 2、患者\ 3、完美告别 4、更强的 5、叔叔囿點...秋季运动会广播稿
本文目录一览: ★、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篇1 ★、 秋季运...有内涵的cp名(109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有内涵的情侣网名 什么情侣网名好...网络名称大全
名称大全 1、孤海未蓝 2、热带的企鹅 3、冬天的雪花 4、...客户变朋友的暖心句子(319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把顾客当成朋友句子 ★、 把客户...微信女生的昵称高冷(315个)
1、J开头 2、賤ヽ與生俱來 3、简小諾⊕ 4、回忆丶太拥挤...技术咨询合同
本文目录一览: ★、 技术咨询合同篇1 ★、 技术咨询合...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部门年度工作总结篇1 ★、 部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