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工艺美术史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1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在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硕士论文,陶瓷史。。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 gu )、尊、壶、爵( jue)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打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汉末晋初最好的青瓷窑是越窑。胎质坚硬,胎色灰白。这个时期的主要瓷器是青瓷。基本风格是清雅,装饰纹样的舒缓,釉色清新可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佛教美术的兴起哲学思想进入艺术领域,本时期主要以清淡,玄学,竹林七贤为主要的风格。大量的出现白瓷、青瓷。瓷是由陶演变发展而来的。与前面提到的陶有着本资的区别: 1.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瓷用瓷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低,在800℃左右。3.质地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细密,敲击声脆如金属声。硕士论文,陶瓷史。。

  隋唐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无论是陶瓷上的南北交流清白并重,还是金属器皿上的中外合璧,都表现出匠师那种“不薄技术,爱艺术,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内在追求与气质。创造了开放的华美时代。

  隋朝的白瓷,釉色光润。以青瓷为主流产品。唐三彩女佣的出现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唐三彩女佣那雍容华贵的大家风范,实在是大唐包容一切外文化的象征。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多用白色粘土做胎;以含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胚体表面在800—1000℃左右低温中烧成。其彩色并不仅限于三种颜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白、绿为主。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常见的有瓶、钵、罐、盘、杯、碗、枕等普通生活器皿,此外还有各种动物和人佣及建筑家具等。

  随着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的工艺美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这时期出现了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以烧造青瓷为主),天青色,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朴素、高雅是统治者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蕰籍之美。

  2.官窑,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硕士论文,陶瓷史。。

  3.哥窑(龙泉窑),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称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在河南禹县,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艺术特点为:“夕阳紫翠忽成岚”天青色于玫瑰紫色交织,釉色美如朝晖。铜的运用高温形成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5.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的白瓷,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地址在河北曲阳。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柔润,恬美的美感。硕士论文,陶瓷史。。

  南宋 足洗和明永乐、窖青花缠枝山茶纹扁壶都为上海博物馆的珍藏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硕士论文,陶瓷史。。

  两宋时期瓷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硕士论文,陶瓷史。。

  到了明朝,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极具宫廷贵族气象的典雅,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清朝的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其中。书画与紫砂壶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同时也反应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了。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古文明史和审美史的缩影。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感受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闪现时代光辉的精美之作,体现了各个时期的陶瓷发展特点。陶瓷烧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陶瓷工艺也将展开新的一页。技术与时代完美结合,相信陶瓷事业将会变得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2

  【导语】

  说明:1.综合分=总分×20%+艺术统考成绩×(750/300)× 80%;         2.表中空白处表示无出档考生;         3.经部分院校申请,适当降低文化分(总分)投档。 院校代码院校名称科目组名称综合分备注10060天津理工大学文史+美术类59210065天津师范大学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63810069天津商业大学理工+美术类60210104邢台学院文史+舞蹈类47310122长治学院理工+音乐类55010152大连工业大学文史+美术类59510363安徽工程大学文史+美术类60910462郑州轻工业大学文史+美术类59110483商丘师范学院文史+舞蹈类505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史+美术类58710532湖南大学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60110534湖南科技大学理工+美术类60010559暨南大学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7910579岭南师范学院文史+美术类58810594广西科技大学文史+美术类58310594广西科技大学理工+美术类5631059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文史+美术类5841059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美术类59410602广西师范大学文史+美术类59510602广西师范大学文史+舞蹈类46510603南宁师范大学文史+美术类58210603南宁师范大学文史+音乐类57110603南宁师范大学文史+舞蹈类46810603南宁师范大学理工+音乐类56210603南宁师范大学理工+舞蹈类4531060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史+美术类5691060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理工+美术类59510605河池学院文史+美术类55010605河池学院文史+音乐类54810608广西民族大学文史+音乐类51810608广西民族大学理工+音乐类49310611重庆大学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10635西南大学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10859天津天狮学院文史+美术类49410859天津天狮学院理工+美术类50011100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文史+音乐类5121131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史+美术类6031131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史+音乐类56211354梧州学院文史+美术类56711391楚雄师范学院文史+书法类52411446黑龙江东方学院理工+美术类11549南宁学院文史+美术类53511549南宁学院理工+美术类55611607北部湾大学文史+美术类57911709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文史+美术类54311799重庆工商大学文史+美术类59311837桂林旅游学院文史+美术类55911837桂林旅游学院文史+音乐类51211838贺州学院文史+美术类55511838贺州学院文史+播音主持类55911838贺州学院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5212308海口经济学院文史+美术类48612308海口经济学院文史+音乐类50312308海口经济学院文史+舞蹈类44112308海口经济学院文史+播音主持类55412308海口经济学院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2512308海口经济学院理工+美术类533总分降16分12308海口经济学院理工+音乐类12308海口经济学院理工+舞蹈类42412309武昌首义学院理工+美术类56212560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文史+美术类522总分降20分12560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理工+美术类53812587上海立达学院文史+美术类486总分降15分12587上海立达学院文史+播音主持类55512604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文史+美术类56012616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文史+美术类58012616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理工+美术类55012712西安欧亚学院文史+美术类493总分降17分12795南昌理工学院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4613001宁波财经学院文史+美术类48913121西安思源学院文史+美术类49413121西安思源学院理工+美术类1312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史+美术类51613203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史+美术类487总分降20分13207大连科技学院文史+美术类49113207大连科技学院理工+美术类53113247湖北商贸学院文史+美术类53013250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理工+美术类51413296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理工+美术类49313298黑龙江财经学院理工+美术类48813320青岛黄海学院文史+美术类50313333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文史+美术类50513333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文史+音乐类51713607吉林动画学院文史+美术类58313607吉林动画学院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6913607吉林动画学院理工+美术类54913629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文史+美术类548总分降3分13630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文史+美术类517总分降13分13630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理工+美术类13638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文史+美术类54113638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文史+音乐类54413638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理工+美术类55113639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文史+美术类53113639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理工+美术类53613640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文史+美术类55213640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文史+播音主持类57413640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理工+美术类54313640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理工+广播影视编导类5391364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文史+美术类5321364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文史+音乐类5331364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文史+舞蹈类4531364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文史+播音主持类5591364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461364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理工+舞蹈类1364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理工+广播影视编导类53113642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文史+美术类53213642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文史+音乐类53313642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理工+美术类5281364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文史+美术类55013645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文史+美术类50313645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理工+美术类50713659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文史+美术类48613659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文史+音乐类50813659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文史+舞蹈类44913659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文史+播音主持类57113659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理工+美术类49513659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理工+音乐类52713659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理工+播音主持类13660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文史+美术类489总分降15分13660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文史+舞蹈类44813660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4613660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理工+美术类13660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理工+舞蹈类44313666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文史+美术类52513666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理工+美术类13669四川传媒学院文史+美术类58013669四川传媒学院理工+美术类58913671成都文理学院文史+书法类5201367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文史+美术类48713686武汉传媒学院文史+美术类57013686武汉传媒学院文史+播音主持类57513830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史+美术类50213830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史+舞蹈类4701389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文史+美术类49013898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文史+美术类50813898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文史+音乐类56213898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文史+舞蹈类45213898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理工+美术类53613901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文史+美术类54313957辽宁传媒学院文史+美术类52214042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文史+广播影视编导类54714043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理工+美术类55514434山西传媒学院文史+美术类575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3

  关键词: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多媒体技术 优势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使课程教学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高校《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显现出强大的优势。

  一、《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特点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是纯理论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其又包含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及制作过程的理论,其学科的特点是既具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一般来说,《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是工艺美术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法的结合。一方面,《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的宗旨是分析古代优秀的设计产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宽思维,寻找和挖掘作品美的真实性和艺术效能。因此,教学形式主要是以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为主线的,是融美学、工艺美术评论和工艺美术设计、创作为一体的。另一方面,《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向学生讲授各种基本艺术形式的表达方法,即基本技能、技法,讲授一定材料的运用、工艺制作过程等。因此,艺术类的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对艺术设计学科更全面理解,对艺术设计实践性与创造性更深入理解,在理论与应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老师靠的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及一些必要的挂图,最多加上一些幻灯机、投影仪等辅助工具。在教学中,要引入大量文字、图片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仅仅依靠板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知识量接受的效果。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虽然老师讲得滔滔不绝,但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并没有和老师达成共识,“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性,也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静止呆板,枯燥乏味,特别是遇到一些工艺技术性强的环节,教师需要大量的口头解说去说明,尽管老师想尽办法花大量的时间、用很多词汇去描述讲解,但由于不直观、很抽象,因此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像《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样的纯理论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也往往不愿意承担教学,排课的老师要做很多思想工作才能把课程安排下去,从而使《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样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必修课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中国工艺美术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运用电脑网络技术,把图形、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载体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颖手段。多媒体教学及其它教学辅助手段,如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综合地使用更为现代化教学模式锦上添花,高校《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显现出强大的优势。

  1.《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在导论中说:“学好中国工艺美术史,要多见、多思考、多欣赏、多鉴别[1]。”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跳出传统教材固有的模式,通过大量的实例与经典设计作品的鉴赏来深化对实用技能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理解能力和艺术修养,并由此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使学生对技能知识的人文内涵进行全新的学习领会,使之与创造性、实践性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克服静态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讲授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我们应当通过这些艺术品与祖先对话,进行情感交流。例如:在学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影视资料,播放中央台考古节目“探索发现”中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再现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制作石器、玉器、青铜器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感受中华创造灿烂文化的历程。

  2.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集成,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发挥这种特性,能够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可以大大促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例如在讲解《中国工艺美术史》陶器的制作过程时,如果事先拍摄图片,把整个制作过程和步骤按顺序排列下来,或者直接下载一段陶艺制作的视频片段,那么学生一目了然,直观简洁,会很感兴趣,效果较好。如果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描述,那是很枯燥的,学生听了半天也不懂,主要原因是缺乏图像信息的直观性。

  3.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材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教师可以自行完成,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这样多媒体就容易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主动教育的主导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中许多僵化、陈旧的东西也会受到冲击和更新。例如:周公庙遗址有“西周殷墟”之称,出土龟甲片上可辨文字超过2200字,是最新的考古发现,也是对原有殷墟考古发现甲骨文的补充。如果只讲解过去的东西,学生会感到缺乏新意,感到知识陈旧。又如在讲解青铜器的制作技法“失蜡法”时,我们可以把上海博物馆的“失蜡法”的制作步骤拍摄下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再介绍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铜禁,就有利于学生理解了。还可以再扩展,介绍南阳本地淅川县境内出土的铜禁要比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禁还要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两者艺术性及差别作比较。增补这些知识点,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征,讲它的繁柔特点时,我们可以播放很多艺术种类的图片,比如缂丝、刺绣、建筑装饰、家具、瓷器图案等,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白清代的艺术特征。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工艺美术实例加以说明,比如在南阳的社旗境内有一座清代著名的山陕会馆,建筑高大辉煌,建筑装饰华美秀丽,其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繁柔精美,并且都附以吉祥寓意,这些正是清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2]的装饰特征。

  4.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早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发挥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始终未能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学习也丧失了主动性,只能机械地跟在教师的后面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对《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的兴趣索然。为了转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精讲”、“讨论”、“探究”成为现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汉画像石艺术一节时,我们启发学生探讨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和汉画像石的原本状况,讨论汉画像石到底是不是黑白的?汉画像石有彩色的吗?然后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搜集到的彩色的汉画像石图片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总之,学生可以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自动自主地去搜索去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有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的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很好地营造这样的课堂气氛,把声音、图像、文字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时,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且由于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一跃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可以播放与《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内容有关的影视剧,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唐代的艺术特征时,我们可以播放电视剧《大唐盛世》片段,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包容和自信,从而理解那时的艺术特征是丰满圆润,是那样的华丽高贵。再给学生播放图片,比如书法、器物、石刻、壁画、服装等,对这些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进而加以说明,让学生积极思考,热烈地讨论,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实践证明,在多媒体创设的逼真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使得艺术类大学生急剧增加,艺术类理论课教学受到严峻挑战。过去传统的理论授课是小班进行,一名教师一般只能培养有限的几十名学生,因为教师讲授,人多了学生听不清楚,教学效果不好。采用多媒体手段之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多媒体教学使得艺术理论课教学采用大集体上课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解决理论老师缺乏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

  三、多媒体技术手段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将二者完美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不应该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更不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喧宾夺主,使教学过程显得华而不实。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秀的部分还要坚持,例如课程里的主要内容必须给学生讲解透彻,有些时候需要多媒体图片结合图像进行讲解,有些也可以直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必要时使用多媒体手段会给人以锦上添花的感觉。如果认为先进技术好就一味地应用,用得太多了也会让学生厌烦。因此,多媒体课件应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突出它的实用性,并始终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作用。离开了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要下更大的力气备课,收集最新的教学资料、考古资料、最新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来服务教学,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课本上选取的图片、资料等有的比较陈旧,有的不够典型,不具代表性,有的因为课本容量问题一些旨在说明问题的资料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去收集更多、更权威的科研成果来为教学服务。

  3.《中国工艺美术史》其概括性、普遍性较强,而地方性结合较少。在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时怎样结合地方特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我在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时就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南阳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厚重的地方,有很多灿烂的工艺美术遗迹。在讲解过程中我就结合玉雕、丝毯、骨雕、石雕、汉画像石、画像砖、黄石砚等讲解;还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建筑进行讲解,比如府衙、内乡县衙、社旗山陕会馆、淅川荆紫关山陕会馆。又如在讲解楚文化时,我结合淅川出土的文物,如编钟、铜禁(失蜡法,比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禁还要早130多年)等为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再如在讲到古代的玻璃时,我讲解了我国在汉代就有玻璃,在南阳理工学院校园内就出土了汉代玻璃碗,说明我国在古代早就有玻璃工艺品,而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我国古代科技比西方落后,古代没有玻璃。然后再进一步说明我国的玻璃与西方的玻璃是有区别的,我国的是钠钡玻璃,西方的是铅钡玻璃。学生知道这些,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信心。

  四、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现代化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及其他教学辅助手段,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理论课程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变性,学生的思维会随之异常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紧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进一步提升。总之,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解决传统艺术理论课教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1]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9.

  [2]廖军。中国丝绸织物吉祥纹样及审美思想探源。丝绸,2000,(10)。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4

  【关键词】工艺美术;清新典雅;明洁净润;质朴

  宋代的工艺美术,以其清新、典雅而闻名于世。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在隋唐的基础上而有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级的兴起、对生活需求和城市商品交流不断扩大,对工艺美术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也给工艺美术在器物品种、造型及图案纹样、装饰手法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清新质朴的时代风格。

  宋代的工艺美术成就最高的就是陶瓷工艺,无论生产规模、制作技术,艺术水平,都处于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陶瓷的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北方之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耀州窑,南方之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均负盛名,且产品独具特色。

  宋瓷依然以青瓷与白瓷为主。青瓷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汝窑和官窑;汝窑胎土细腻,多呈浅灰色,釉料稠润清莹,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隐现出细碎的开片。早期多素面无装饰,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见有莲花、萱草等样式。官窑胎土呈铁色,釉色以粉青为代表,又时显如蟹爪纹的自然开片,口沿及足部因釉汁较薄而露胎色,称为“紫口铁足”,在匀净幽雅中显示色质的对比与变化。而白瓷中最有名的就是定窑和景德镇窑,定窑在宋代达到极盛,定窑白瓷以白中泛黄、温润如象牙者为佳,胎质坚细,器体很薄,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及划花为主。图案纹样及其丰富,常见者有牡丹、荷花、、石榴、龙纹、鱼水纹等,暗花在器表上因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微妙的光彩变化,具有沉净雅致而华美的艺术效果。而景德镇的白瓷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影青瓷,釉色白中泛青,胎质致密,晶莹剔透,纯净如玉,优雅而含蓄。

  宋瓷无论纹饰题材,亦是装饰技法都丰富多彩,附有生活气息和装饰美,无论是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的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窑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还是黑釉的兔毫、油滴、玳瑁、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都标志着宋代陶瓷工艺的巨大成就。它们相互间争胜斗奇,异彩纷呈,鲜明的体现着宋代陶瓷工艺的明洁净润,趣味高雅的特点。

  宋代工艺美术另一个巨大成就莫过于染织工艺成熟。具史书记载:南宋临安有绫锦市、生帛市、枕冠市、衣娟市、麻布行、丝麻行等,城中的彩帛铺里“堆上细匹缎,而锦绮缣素,皆诸处所无着”,货色齐全。染织工艺普遍在民间发展,甚至出现了“千室夜机鸣”的局面。染织工艺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宋锦、缂丝和刺绣。宋锦花式繁多,有些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嘉泰会稽志》载:“近时翻出新制,如万寿藤、火齐珠、双凤、绶带,纹皆隐起而肤理尤莹洁精致。”可见宋锦的精美程度。

  宋代缂丝技术也非常的高超。缂丝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很重直接摹仿绘画或书法名作,例如有崔白的花鸟画和米芾的法书。定州是缂丝最重要产地。北宋的缂丝主要用于佛像幡帐及贵族服饰,如传世的《紫鸾鹊谱》缂丝,禽鸟成对布局,间以莲、梅、牡丹等花卉图案,对称中追求变化,色彩作平涂构成,典雅而无明暗变化。宋代缂丝仍然有装饰性的,过去书画著录书中常称道宋制缂丝之用于挂轴或卷册的引首者。传世的紫地鸾鹊锦,色彩及构图都很美丽。

  宋代的刺绣工艺以细密精致闻名于世。宋刺绣工艺开始独立的朝欣赏艺术方面发展,纺织书画,切针工细密,能妙传原作之气韵。董其昌在《筠清轩密录》称赞: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设目,山水分远近之趣,阁楼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止此乎。”

  宋代的漆器工艺,不如唐代华丽,而趋于朴直,朴实无华,以造型而闻名于世,突出表现在器物的结构美,比例美,韵律美。其实物涉及饮食、用具、文具和家具等。一般多用花瓣形式,《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盒有蒸饼式、河西式、蔗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子式・・・・・・盘有圆者、方者、腰样者、有四面八方者、有绦环样式、有四角牡丹瓣者,匣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宋代漆器工艺的繁荣,与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是离不开的,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百芳争鸣,争奇斗艳,取得了灿烂夺目的效果。

  宋代的雕刻工艺也形成了千秋之势,其中有名的就是竹刻与玉雕。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特别为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竹子天生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受到宋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一向往与追求,伴随着竹刻艺术创始与发展的整个过程。竹刻不仅丰富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天地,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竹刻艺术对中国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深入与扩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宋代的玉雕工艺则趋于写实,题材也趋向世俗化,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多层透雕及其对人物、花鸟传神上尤为卓绝。宋人淡化了古玉富于的品德特点,而更表现富于生活气息的形象,技术高超,还发展了根据不同色泽的玉设计雕造形象的俏色玉,匠心独运。

  这自宋代形成的工艺美术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清淡雅致的美成为近千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审美取向的主流,充分的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结晶。如果我们抛弃经典与传统的价值,工艺美术就会失去生存的文化根基和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着眼于对社会环境、人与自然的深刻反思,继承中国工艺美术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真正发挥工艺美术的功能与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 中国美术简史(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杨冰,罗瑾。 宋代工艺美术风格及其成因。 景钰织陶瓷, 2003第13卷(3期)。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5

  “技・道与中国工艺美术的未来”,是本人作为学术主持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2016・北京)”设计的学术研讨会主题。该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7月11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顺利召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从业者,以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近200人与会。

  “技道关系”探讨,由来已久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对“技道关系”的探讨,大致可以分为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等两个部分。从实践层面上讲,“技道关系”是一直与工艺美术同在、须臾不离的。只要工艺美术在,就一定有“技道关系”的探讨在。过去如此,将来也不例外。十分遗憾的是,由于其探讨者多为民间工匠,致使其探讨结果,难能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传承,而更多的是通过师傅徒弟之间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据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中国工艺美术至少已有七八千年的发展史,即是说中国人从实践角度探讨“技道关系”至少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相对而言,作为理论问题,或者说文人们介入“技道关系”的探讨,则要晚得多。据现有历史文献资料判断,中国人以文字记载方式从理论上探讨“技道关系”最早应始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显然,我国“技道关系”的理论探讨史已经很长了,但相较于实践探讨史却晚了五千年左右。在理论产生之前,中国工艺美术已经辉煌了五千年之久。又一个“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有力证据。

  在中国典籍文化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从理论上探讨“技道关系”并得出理想结论,进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恐怕非战国时期的周庄莫属了。周庄也叫庄子。在《内篇养生主第三》中,庄子给人们讲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经典故事――“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p,砉然响然,奏刀d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之炉火纯青的解牛技艺,使文惠君顿时目瞪口呆:“@,善哉!技盖至此乎?”对此,庖丁得意地向文惠君解释道:“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何以能如此?庖丁总结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在《庖丁解牛》中,庄子已经将“技道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楚:由技入道,是“解牛”的不二选择和唯一途径!无“技”便无“道”,因为“技”是基础、手段、方法、路径……炉火纯青的“技”是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双双入“道”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而“道”则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追求,它能使“技”的生命力得到完整的体现与延伸。无“道”之“技”必然苍白乏力。追求“技道关系”的和谐与统一,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境界!

  二千三百多年来,由于文人们在记载和论述中国工艺美术时始终惜墨如金、语焉不详,结果致使今天的人们在面对七八千年工艺美术史时,不仅难以“知其所以然”,甚至连“其然”都不甚清楚,而且越往前追溯越迷糊不清,更不要说文字产生之前的工艺美术史了。但是,可以十分肯定的是,自庄子之后,文人们便开始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对“技道关系”的探讨,而且这一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从学术发展史角度讲,后人的探讨能对庄周进行成功突破的寥寥,许多探讨仍然停留在对庄周观点的延伸和注释上。今天人们常用的“技进乎道”,正是源自庄子的“道也,进乎技矣”。作为学术话题,“技道关系”具有历久弥新的特点,由此也可见一斑。

  这些正是我们何以要将“技道关系”确定为这次学术研讨会主题的重要历史原因。

  “技道关系”,成就辉煌历史

  几千年来,特别是文人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以来,工艺美术与生俱来的民间性、乡间性等特征,致使其一直被主流视为“下里巴人”之作。而与其相对应的则是文人们“阳春白雪”的“诗书画印”或“琴棋书画”之类。直到今天,工艺美术界的同仁们对长期的“低人一等”仍然表现得愤愤不平。为了让工艺美术不再“下里巴人”,而能“阳春白雪”起来,他们一直在努力提升工艺美术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殊不知,几千年来,在孜孜追求“技道关系”的和谐与统一之中,我国的工艺美术不仅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历史,而且建构了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艺术体系:它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制造业主体,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构建了不同于文人艺术的独特审美特点和审美体系。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6

  关键词:美术;设计;工艺美术;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和探讨美术、设计和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美术以及美术相关学科必须研究的课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要从这三者的概念入手。了解它们的内涵从而区别和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从三者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分类阐述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设计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分类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文明便开始萌发了。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其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来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人类能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因而产生了石器生产的目的性,这种生产的目的性,正是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

  一般分为两大类:日用工艺、陈设工艺。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形的,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通过观察世界各地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人们可以了解到人类设计概念产生和演化的过程。事实上,整个人类的设计文明就已在这里萌发了。

  二、美术的概念、表现形式和类别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这里我们可以从美术的概念看到美术的大概念包括了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美术的一个分支。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 ,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三、工艺美术的概念、表现形式及类别

  实用性艺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目前,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说法,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现代工业美术(或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适用而美观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机械的造型和色彩设计;现代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那是由建筑本身包含的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任何一座建筑物总是以具有某种空间形体的物质结构矗立在大地上的,这就必然有一个造型是否美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雕塑一样是一种非常具体的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以美术的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 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综上所述,设计是一种有意识指导下的行为过程,是一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活动。这种行为过程包含了美术这一意识形态。而美术又包含了它的分支之一的工艺美术。因此我们说美术是包含在设计中,而工艺美术又包含在美术中。这就是设计、美术和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

  [1]《中国美术史》主编:屈健 宋晓峰 王旭 西北大学出版社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7

  美术史类的课程教学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全国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都有开设。学生在学习美术史论课程的过程中,了解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当中出现的各种艺术风格、装饰造型,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了解美术思潮的变迁理解人类文化特质的形成和演变。我们知道,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在于创造。而这种创新又常常来源于对世界民族文化特质的了解。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作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成为艺术设计的主要创作的工具。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也越来越依赖软件而忽视对艺术素养的培养。但是学生设计作品的水平高低与否却往往并不取决于他的软件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他能否对设计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定是具有深刻的对生活的理解和开阔的艺术视野的,只有这样他才可能设计出具有文化意蕴的作品。所以,在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各种艺术风格的变迁并从中汲取营养,使得灿若繁星的美术作品可以成为学生设计时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例如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博的作品中就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形式,而设计史上极为著名的“红蓝椅”的设计者里特维尔德也是借鉴了蒙德里安的绘画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就是来自古希腊雅典卫城上的巴特农神殿的主立面的轮廓,这个标志非常鲜明地表明了该组织的特性。

  2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国内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都有开设美术史类的课程,但是目前这类课程所面临的情况却比较尴尬。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被认为匠意浓重的“工艺美术”被“艺术设计”这个新名词代替,这场开始自设计概念争论的变革,继而冲击了工艺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设计学科和与其血缘最近的美术学科表现出逐渐疏离的趋势。艺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科名称发生改变,但是这种现象却表明了一种不甘受制于人,力图摆脱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的思想潮流在设计学科当中的流行。艺术设计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它迫切需要建立独立教学体系的愿望有可能会走向极端———这一切使得同属造型艺术领域的艺术设计与美术之间的距离被人为地扩大。在目前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美术对设计的影响基本被降到了最低点,即便在课程改革当中被保留的素描和色彩课也必须在前面加上“设计”二字,以显示设计专业不同于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至于美术史论类课程,目前只有艺术设计学科下设的艺术设计学纯理论方向会把美术史课程作为必修课学习,这实质上反映了美术史教学在设计专业中被边缘化的倾向。长期以来,美术史论类课程总是处于陪衬地位,很多学生对美术史论类课程有偏见,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美术史论类课程时,大多数学生都相对被动,学习动力不足,相对于其他专业课上课的时候更容易走神。这种情况对美术史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史论课程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美术史论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本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美术史论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严峻,因此,大多学生都不能进入高等学院从事美术史论教学。同时,有一部分学校虽然有专业的史论课教师,但是却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史论课程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们为了能够完成规定课时量,常常需要开设多门课程。从艺术概论到美术史再到设计学,以至于只要是理论课就无所不教。这样也就致使他们成了“万金油”,学术方向博而不精。甚至还有些学校让设计教师兼上史论课程,设计教师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在史论基础、学术累积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开讲美术史论课程,其教学效果同样难以让人满意。

  原因二:美术史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目前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教授美术史课程,讲授的内容让人感觉是在口述历史。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擅于形象思维,对视觉上有吸引力的具体物象感兴趣,对于纯理论的美术历史的讲述较易感觉乏味无聊。自然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只用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来教授,往往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上课无精打采,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要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史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识水平决定着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水平。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必须重视实践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并能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专业技能型教师,同样也需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史论型教师。艺术设计院系应出于让教师更加专业化的目的,设置专门的史论课程的教师,让他们专门教授几门在专业上关联紧密的课程。也可以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选择有一定史论基础知识并能起学科带头人作用的专业技能型教师,培训他们系统地学习美术史专业理论知识,使教师学有专长,对教授理论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对于学术上的热情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在课程结构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也要做积极的努力,使美术史教学能够和设计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3用启发性教学方法解决当前美术史教学中的问题

  工艺美术史课程关注器物的材质研究,注重器物的制作技术的发展演化的历程,设计史课程和工艺美术史课程相互搭配,让学生在人文科学的大构架之中,认识造物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造物思维的演化。而人类文明对视觉美感的探究过程以及对其间出现的艺术形式的分析和学习的任务该由哪门课程来承担呢?或许不必担心,大多设计院校的基础课中一般都设置了一些实践操作课———素描、色彩等等,但这些课程都是以技法的演示再加上学生动手体验的形式进行的,没有要求教师为他们所讲授的技法在美术史中对应一个合适的位置,同时逼仄的课时数也是不容许的。很明显,当前没有任何一门课程能够替代美术史的作用,美术史课程的缺失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上的重大缺陷,使得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无法从美术作品中收获灵感和营养。可见,美术史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课堂人数多课时少的现实情境之下,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法越来越显得落后保守,美术史科目自身所具有的繁复浩大的内容体型,复杂的发展脉络也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法,从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结构安排上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美术史启发性教学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设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敢于取舍,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选择有助于学生开拓设计思路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其他的可以简要介绍,有一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启发性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使美术史当中的丰富的作品与设计实践相连接起来,在教学中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容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美术史中的深奥规律,发现美术作品的实际作用,研究美术和设计的共通之处,了解美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对设计实践的作用,让美术史课程的实用价值真正被开发出来。

  4进行美术史启发性教学的方法

  4.1围绕设计专题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传统的美术史课程通常以时间、地域为单元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这种讲述方式重点不突出,大量知识的罗列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启发性教学当中我们对于课程结构的设计采用打破传统的方式,开设以艺术风格为中心的模块式的专题讲座。模块式的课程设计易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知识传授方面重点突出,给予学生的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课程整体安排可以改变以前按时间顺序分段式的美术史授课,注重中西方美术发展过程的对比,将设计和美术史的内容相链接。比如,可以把课程设计为一些专题,例如:中国山水画与设计,传统书法艺术与设计,西方绘画与设计的联系等,或者利用富有个性的标题“动画设计中的巴别塔”、“山水灵性的设计表达”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专业的美术史教学尤其要重点突出在历史当中发展出的种种艺术风格能够对今天产生什么样的实用价值。因此,利用现代著名的设计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新苏州博物馆水榭后那堵极富写意韵味的片石假山的灵感就来源于中国山水画艺术,我们可以以这个景观设计案例作为设计与中国山水画艺术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发动学生在上百张的传统山水画中去找寻这段景观造型的原型,这比教师单纯的演示图片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到他们终于在水墨山水画传统里找到设计师灵感的源流之后,就可以开始介绍中国山水画演变的过程了。当找到最终的谜底“米氏云山”之后,原本让人觉得深奥难解的传统文人画笔墨意趣就有了现实的价值。经过这样的导入铺垫,学生对于水墨和青绿山水画的差异、文人画意趣的争论才会有更多的切实体验。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看,一个人积极自主思考得到的知识,比起他人灌输的知识印象和持久性都要强。在教学活动中用美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兴趣,一定会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就能同时达到既传播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多重目的。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很显著的,使得每位设计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马上就会体悟到,在从事空间造型艺术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性。

  4.2发现美术和设计的相通之处

  设计学院的美术史课程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教师要努力让课程的内容能为学生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审美经验。这是追求实用审美统一的设计学科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改革高等教育模式的时代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的同时体会美术和设计的相通之处,这样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实现审美与实用的统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过程几乎就是中国书法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磨合过程,它的造型设计取自于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它的造型与色调体现着汉字所显现出来的民族气韵,它的创意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讲述中国印章和书法的历史时可以由这个设计实例展开,在有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的提示下,学生会对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发现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类型所蕴含的形式审美经验与现代设计有着相通之处,在文化含义的层面的是单纯的字体设计课无法相比的。

  4.3在艺术作品之中探索美术与设计的文化内涵

  美术史的启发性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欣赏其中所体现出的形式美感,使美术史成为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灵感来源。世界设计艺术中有大量经典实例都可以从绘画、雕塑、建筑当中找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说对于设计艺术实践活动来说,中外美术作品完全可以作为设计时的素材库来使用。种种实例都表明了美术史课程可以更好地填补设计与美术两大学科之间的缝隙,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把造型艺术中的经验及时转化成孕育现代设计的营养。教师在美术史课程的教学中既要介绍中外的艺术大师和代表作品,还要讲述大师的成长经历、学习艺术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的人格,在故事的讲述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启发作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想象力、创造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修养。

工艺美术史十篇篇8

  [关键词] 图像 逻辑语言 转换 失语

  一、美术史的二次加工所屏蔽的潜在读者

  任何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美术史自然也不例外。今天我们所能阅读到得美术史文献多达几十部,一般以编年体或者专门史的形式展开,涉及门类、艺术家、艺术作品等多种艺术存在形式。看上去既涵盖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又拾取了美术史发展的精髓。在这些文献中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独特地风格,总会有几个覆盖了大部分篇章的艺术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那么几幅传世佳作。当然这些个别的现象被载入史书,被评论家和文献工作者不停地转载和研究,这些仅仅占史料百分之三的人或画却足足占据了美术史百分之九十七的篇幅,无疑我们现在看到的美术史不仅是当代史还是一部被二次挑选过的美术史,在这里我姑且称其为“被二次加工的”美术史,这一部分被挑选出来的艺术家或者是艺术作品历经重重挑选,或代表了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或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喜爱,又或是代表了地域特色,历经审核躺在了印刷机上,最终通过各种营销终端来到我们面前,取代了历史长河中的星星种种,成为了美术史的全部。殊不知,经过二次加工、筛选的美术史已经在筛选的过程中就自行地屏蔽掉了一部分潜在的读者。这一部分读者可以说是硬生生地被筛选过的美术史所抛弃,他们失去了进一步认识、了解历史的机会,而美术史也失去了被这一群体深入研究的机会。

  近年来,由于专门史和地方史的进一步发展,美术史得以被更多的史料所丰富,呈现出更为多样的性格特征,特别是专门史的出现,使漆画、丝织、金属工艺等不再属于美术史的某一个章节,而是以更宏大的形象整体展开,从而丰富了读者对于美术的认识。同样的地方艺术史的编写,也使得在全国美术史中不曾出现的艺术家及作品也开始渐渐崭露头角,这不仅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美术发展史,也更大程度地吸收了美术史的潜在受众。但是美术的失语还不仅如此,绘画自身的图像语言开始受到冲击。

  二、语言转换所流失的潜在读者

  美术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无声的史诗,他们用其自身独有的图形语言向外传送着各类信息,直到逻辑语言——文字的出现,才渐渐地以艺术的载体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国文人对艺术作品的品评就未曾间断,如顾恺之的《论画》、宋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以及谢赫的《古画品录》等等,无一不将艺术品从作者自身的认识角度进行了一番阐述。逻辑语言是一种可以给人无限遐想的艺术语言,同一个形象,经过逻辑语言的加工,无数的人心中会有无数个不一样的形象,这是因为人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对逻辑语言加以充实,因此通过逻辑语言去解读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曲解艺术品本身的实际意义。逻辑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主观误导作用,这种误导以至于绘画本身所设定的读者由于逻辑语言的误读而与其真意失之交臂。

  三、画意转换为画题所屏蔽掉的受众

  中国画讲求的是“诗、书、画、印”的结合,我认为每一个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设定一个(一群)读者,或是君王权贵、或是好丹青者、又或是知音,更或是作者本人,因此题跋成为我们读懂作者潜在意图最为直观的史料。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9401.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下一篇:颁奖词范例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