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关于运动会的稿件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关于运动会的稿件范例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5-0085-03

  0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给期刊的发行提供了新的发行方式和销售渠道。在线投稿系统实现了稿件投稿、审稿、编辑和发行的网络化管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期刊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在线投稿系统起步晚了许多,大规模的学术性期刊投稿系统发展比较滞后。为了进行网络环境下期刊文献的下载共建共享,国家启动了作为“211工程”等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

  目前国内在线投稿系统的建设依然未臻成熟,有些在线投稿系统过于简单,投稿者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极大降低了投稿者的积极性;还有许多在线投稿系统无法查阅稿件的审核进度,投稿者虽然在线或者通过邮箱实现了稿件投递,但却无法查阅审核情况,这也给投稿者带来了不便。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本文利用UML对在线投稿系统的工作流进行建模,采用非常优秀的和SQL Server 2005作为基础研究平台,开发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在线投稿系统。

  1UML及工作流的相关介绍

  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1]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是一种表达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语言,其中定义了一种抽象的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结构和行为的语言,以若干个视图来描述一个系统,这些视图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示系统的特性并与不同的用途相关。

  UML定义了两类图:静态图和动态图。静态图包括用例图、类图、部署图、对象图、构件图;动态图包括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

  工作流模型[2]是业务过程计算机化的形式描述。该模型定义过程运行中涉及到的各种参数,如业务过程的开始和终止条件、各个工作环节及相互之间的控制与数据流动关系等。工作流模型发挥监控作用,并能优化业务流程,是工作流技术的关键。

  基于UML的工作流建模[3]主要是通过UML的动态图描述工作流的执行过程,并借助图形化的方式将工作流的数学描述表达出来。

  2在线投稿系统功能分析与基于UML的工作流建模2.1系统开发技术

  本系统是基于和SQL Server 2005[4]进行开发的,和SQL Server 2005具有高效快速,简单易用,保证输出数据的客观、准确和科学等优点。由于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一台WEB服务器可用其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而且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控件集成度,较强的适应性,便于使用和管理,使得开发本系统得到了充分的技术保证。

  2.2数据库的设计

  根据系统需要,结合各种数据库的特点,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作为后台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应建立以下几个表:用户信息表、稿件表、留言表。用户表用来存储注册会员和管理员的基本信息;稿件表用来存储投稿信息;新闻信息表用来本站的相关信息;留言表用来存储管理员的反馈留言及用户的留言。图1为在线投稿系统类图[5],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uthor类是投稿用户类,用于封装用户的相关信息,表现为用户名、密码等属性,而用到的方法主要有login、Upload、ViewCheck和UpdateAuthor;Admin类是管理员类,用于封装编辑和主编的相关信息;Message类是留言类,封装管理员对用户的反馈留言及用户的留言;Paper类是稿件类,封装稿件的相关信息。Expert为专家类,封装外审专家的

  2.3在线投稿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主要功能是:普通用户只可以浏览系统主页,申请成为会员后可在线投稿,由编辑对稿件排版,然后由外审专家对稿件进行审核,最后由主审确定是否录用稿件。本文将投稿与审稿系统主要分为用户模块、编辑模块、外审模块、主审模块四个功能模块,其用例图[6]如图2所示。用例图描述用户和系统如何交互,通过阐述一组用例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为系统、子系统或类的行为建立模型。在本系统用例图中,可看到四个元素:参与者、用例、一个方框和一些表示关系的连接线。其中,会员、编辑、外审和主编为参与者,还包括在线投稿、分派投稿任务、在线审稿、终审稿件等用例。

  2.4基于UML的工作流在线投稿系统建模

  在线投稿系统UML工作流建模过程:普通用户可以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查看修改资料,当会员根据提示填写完毕个人信息后可以提交稿件,在线投稿成功,并可以在线实时查询稿件审核进度。编辑首先要对稿件进行初审,主要是排版和校对,然后将稿件分类,并分派给不同专业方向的外审人员,外审人员审稿完成以后将意见提交给主审,主审可以通知作者修改其稿件,最后决定是否录用此稿件。

  稿件进入状态【分派任务】,否则稿件申请失败;(4)编辑根据稿件性质分发给不同专家,稿件进入【外审】状态;(5)专家审核完毕以后,稿件进入【终审】状态;(6)主编对稿件进行最后审核,如果接受稿件则对稿件进行【稿件备份】,然后结束;如果不接受稿件,则退回稿件,结束。

  图5为本系统序列图[9],首先将参与交互的对象放在图上方矩形框里,沿X轴方向排列,然后再将这些对象发送和接受的信息沿Y轴方向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到下放置,如此即将为读者提供了控制流随着时间推移的清晰可视化轨迹。

  图5 在线投稿系统序列图

  Fig。5 Sequence diagram of online submission

  system

  3结束语

  本文利用UML对在线投稿系统的工作流进行了建模,既总结了其优点,也分析了不足之处,采用统一建模语言,可以将复杂的系统运用简单明了的可视化图形表示出来,对整个系统的开发提供灵活、一致、易读的表达形式,但是UML仍然是利用静态图的方式来表示工作流的动态过程,其对工作流过程中根据现有资源灵活决策、动态选择工作项表现尚属不足,目前只能通过选择分支来达到这一点,但却不能充分表现工作流中工作项选择的灵活性。工作流和UML可以实现较好的结合,但是工作流与UML理论及实践均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Mark Priestley。Practical Object-Oriented Design With UML[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方进,王铁成,石志宽。基于UML的工作流建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9):1572-1575.

  [3]胡昶,邓泓,贾晶,等。基于UML工作流建模的研究与应用[J]。 信息与电脑,2009,8(1):40-41.

  [4]梁俊丰。基于UML方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5]董一方,祝俞刚。基于 2.0与SQL Server 2005的成绩录入方案[J]。计算机时代,2009,8(5):46-48.

  [6]李红臣,史美林。工作流模型及其形式化描述[J]。计算机学报,2003,26(11):1456-1463.

  [7]刘羽飞,李健。基于MVC模式的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2):504-509.

关于运动会的稿件范例篇2

  【关键词】“校法四例”;军事期刊;编辑应用

  1931年陈垣先生出版了《校堪学释例》一书,在总结前人校勘经验和校法条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系统性的校勘学方法,称之为“校法四例”,分别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前三种校法“均为言之有据,有书文可依者”,后一种校法“无本可据,多凭事理而臆断是非”。“校法四例”提出以来,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因其系统性、科学性和独特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为建设校勘方法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校勘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校法四例”前承古人的校勘经验,后启我国现代编校规范的开端,在校勘体系的设立和具体操作方面都有详细阐述,对提高校勘人员的业务水平大有裨益,将这种系统科学的校勘方法引入到军事期刊的编校工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校法

  陈垣先生将对校法定义为“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是一种“最简便,最稳当,纯机械”的方法。对校法的主旨是校异同,而不是校是非。期刊编辑手头上只有作者投来的稿件及其修改稿,并没有“祖本”或“别本”可以对照参考。因此,对校法运用到军事期刊编辑过程中“编校合一”的特征明显,是编辑过程中应用到的最基本的方法。

  军事期刊编辑在稿件编校之始,必须参照原文。对于基础理论、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等方面文章,应着重核对时事要闻、政策性指导性引文的具体内容和日期等,消除文章中的常识性错误、政治性错误;对于武器装备和工程类文章而言,在文章的编校过程中注着重核对文中图、表、公式、某种武器型号及文章中出现的字母、数字、缩略语,尤其是字母的正斜黑白体、上下标等细节要求,消除文章中的数理性错误和排版性错误。

  翻译性稿件中经常出现错译或漏译现象。错译是指对原文的翻译有误或不当,比如在翻译“F35 fighter”时将“fighter”翻译成了“斗士”,就是一种错译。“fighter”一词除了常见的“斗士、勇士”等义外,还有“战斗机”之义,这里实际上应该翻译成“F35战斗机”。漏译是指原文中应有的部分在翻译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漏掉,在通读译文时发现上下语义不连贯,或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比对原文稿件则可确定某些部分缺失,漏掉的部分要根据情况进行补译。

  “校法四例”中对校法是其他三种校法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对校法只校异同,不校是非,如果作者投来的原稿有误,或事实不清,单纯使用对校法是无法发现的;同时“只校异同”也可以看作是对校法的优点,仅将排出来的稿子与原稿作对比,不受干扰,能更好的厘清稿件的所述内容、中心思想、条理脉络和框架结构,明辨稿件的优缺点,便于后续工作进一步展开。

  二、本校法

  陈桓先生将“本校法”定义为“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本校法以校异同为主,兼顾校是非。由于期刊来稿只有原稿为证,并不像古书的校刊可有祖本或前本为据,因而本校法用于期刊的编校便显得相当契合。认知语言学认为,思维习惯决定写作习惯,每位作者的文风都自成系统,稳定地贯穿于全文。本校法实质上就是分析论证原文,从字里行间找错误,从整篇文章系统中找异处。

  本校法用于期刊编校着重考察期刊编辑对稿件的宏观掌控和微观记忆的能力。一方面编辑首先必须通读来稿,条分缕析,掌握重点,全面深入地理解全文,对文中内容前后矛盾、上下不一、层次不顺、结构混乱等情况大致把握,订正的时候做到稿件中出现的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等相关名词全文统一。由于期刊追求同一栏目内的文章要有相应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将某一栏目内所有稿件中出现在的相关名词全部统一则最好不过。期刊编辑在核对目录、作者介绍时,更要注重前后呼应,相关引文的内容和格式均要相同。比如院校教育方面的稿件中经常会出现“军队院校”和“军事院校”混用的情况,运用本校法编校过程中就应当将其统一为“军队院校”。

  另一方面,本校法用于期刊编校过程中要求编辑在语言文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宏观掌握能力、细节记忆敏感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底,虽说是兼顾校是非,重点校异同的同时,不能放松校是非的意识。稿件中名词不统一、前后不呼应、提法有差别,不能随意统一,要深入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推敲哪种提法更确切、更有说服力。还是上例,稍加分析可知,“军队院校”所指范围更广,其外延涵盖的是指军队系统中所有的院校,而“军事院校”的外延仅限于与军事相关的一些院校。

  三、他校法

  他校法是指“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他校法运用到军事期刊编校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稿件中引用的各种文献史料和相关铺文。他校法着重校是非,重点消除稿件中的文字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政治性错误和事实性错误。

  为了增加论述的效果,文章经常会援引举例。核对引文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期刊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实际编校过程中编辑们都有这样的感悟,就是引文的正确率着实不高,编辑核对引文的时候丝毫不能放松警惕。核对引文不能“想当然、差不多”,更不能因为“看着顺、理着通”,就自我感觉应该是正确的而不去核实。任何编辑都不是万能的全才,每个人都有认知敏感域,同时也存在着认知的盲区,缜密的方法是找到原文仔细查阅。稿件中如果出现引用他人的文献史料,就要将所引用部分与原文一一核对;如果原文有不同版本,就尽可能地将不同版本全部搜集到,然后放在一起比照核对,选取权威经典版本作为依据。

  运用他校法时首先要确定参照资料的真实性和价值,编辑部归档的经典工具书、交换的正规期刊、订阅的权威报纸等都可作为核对引文的依据。现代社会网络的广泛应用为检索查阅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应该注意的是,互联网和知网等网络资料不能当作凿实证据,作为一种便于按图索骥的方法,网络检索提供一种快捷找到书面版本的渠道,然后还是要以书面权威版本为依据。以核对参考文献为例,要核对著作者及其人数、篇章名等基本注录项目,重点应核对出版年和出版期次,从实践中可以发现,数字部分更容易出错,页码尤其是有转页部分的页码注录是出现错误最多的地方。

  引用分直引和化用两种。运用他校法核对直引的部分,直接找到原文一一印证即可;化用的部分要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分析作者化用的正确与否,是否适用于稿件,对于生搬硬套的部分要联系作者适当调整。

  四、理校法

  理校法是指“遇无古本可依,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所用到的方法,陈垣先生称此法“最妙”且“最危险”。对校法、本校法和他校法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不论是依据原稿还是其他资料,都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上述三种校法重点在于校异同,难度相对比较小。但是理校法着重于校是非,这就是理校法“妙”与“险”的所在。因为编辑要抛开所有资料,单从稿件本身出发,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分析文章,修错改误,润色提高,就从中体会到锦上添花的妙趣与工作的满足感。反之,如果编辑把关不严,思想放松,凭空臆改,就会出现误改错删,将文章推入更加错误的险境中去。

  理校法用于期刊编校过程重点考校编辑的学术积淀和日常养成。在编校过程中,编辑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及工作敏感性,感觉某处疑似有误,或感觉某处有莫名的不顺畅,自然的反应就是核对查阅,但是如果找到的版本在记录方面相互不同,或者没有确定的依据可核对的时候,就会运用自身内化的知识加以分析论证。这种有所疑、有所思已经自然而然引入了理校法。

  理校法要求军事期刊编辑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掌握编辑学、新闻学这些编辑学核心业务知识之外,要熟悉军队指挥学、军事训练学、军制学、装备学等军事学学科,还要对文字学、语言学、标点符号学、语法学、校勘学、等方有所涉猎。军事期刊编辑只有做到专博结合,才能易于发现稿件中的错误,修改润色,提高期刊内容质量。

  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问题也是期刊编辑在运用理校法时应当关注的。对概念进行界定时经常出现语言逻辑方面的错误,比如外延不一致、循环定义、定义交叉等。数理逻辑引入编校工作主要用于武器装备类、工程类稿件,应对其中出现的公式、算法、建模等加以印证核算,如果能够通过计算证明其正确与否,不用再找资料核对便可直接确定其删留。如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从几百米到两千米,某篇稿件中无人机飞行的结果竟然是2785千米,已经达到卫星高度,即使其算法设计看似天衣无缝,这篇稿件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运用理校法时必须做到改必有据,切忌无知妄改。在没有凿证的情况下,不能依照任何借口擅自改动稿件。

  作为一种完善系统的校勘方法,“校法四例”在具体运用时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更多的是综合运用。综合运用时首先运用对校法,与原稿比对校异同;然后运用本校法,统一相关名词术语,理顺框架结构;再通过他校法,比照相关资料,消除各种错误;最后运用理校法,脱离原稿,润色提高。“校法四例”在很多方面和“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是相通的,因此将其引入到军事学期刊的编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保证期刊编校质量、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垣。《校勘学释例》卷六《校法四例》[M]。上海:中华书局,2006.

  [2]郭婕,熊贤培。军校学报编辑读者意识的缺失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军事教育,2010(8)。

关于运动会的稿件范例篇3

  关键词:科技期刊 《冶金经济与管理》 初审 编辑

  科技期刊的初审是整个审稿活动最基本的工作,是三审制的基础,其职责是对稿件的总体水平进行初步评价,决定是退稿或是送专家评审,工作量较为繁重。初审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他审稿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笔者作为《冶金经济与管理》的编辑,负责本科技期刊稿件的部分初审工作,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学科专业知识、编辑专业知识及编辑学方法和技巧、网络学术资源等方面对提高科技期刊稿件的初审质量进行研究。[1]

  初审编辑对稿件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稿件的命运,对此,初审编辑必须本着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期刊负责的观念,认真审定每一个稿件,而《冶金经济与管理》作为科技期刊,提高初审编辑的责任意识是其做好初审工作的前提。现在,我国的科技期刊执行的是三审制的审稿制度,其中初审编辑的主要职责是:第一,检查稿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第二,检查稿件是否《冶金经济与管理》的办刊宗旨;第三,检查稿件是否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第四,对稿件的质量和价值进行初步评价,以决定是修稿、退稿还是送专家复审。

  论文初审作为三审制的基础,是保证《冶金经济与管理》期刊学术水平的第一道防线,是决定期刊科技水平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科技期刊的初审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责任意识淡漠,从而对稿件的初审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笔者在刚参加工作时,对初审工作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认为只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办刊宗旨,就可以送到专家评审,缺乏对稿件的内容质量的考量。该工作方式的实质是省略了初审程序,直接将稿件送去专家评审,这不仅加重了审稿专家的工作量,也浪费了审稿专家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其对《冶金经济与管理》的形象有所下降。通过工作4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逐步认识到了初审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效率大为提高。[2]

  二、丰富学科相关知识

  《冶金经济与管理》作为科技期刊,刊载的论文都是对冶金领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其包含新观点、新结论。《冶金经济与管理》编辑初审的任务首先是对稿件的创新性和学术性进行价值判断,根据《冶金经济与管理》的期刊办刊宗旨及编辑思想对来稿进行鉴别、评价和筛选。这就对初审编辑的相关知识结构和把握学术动态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做好《冶金经济与管理》的初审工作,初审编辑不仅要丰富相关的学科知识,还应逐步向专业化学者的方向努力。因此,必须重视编辑的继续教育,通过网络、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丰富知识结构,不仅对本门学科有一定造诣,对临近相关学科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冶金经济与管理》的编辑,笔者对此更是深有感触。《冶金经济与管理》的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专家论坛、企业家论坛、发展战略、技术经济、行业分析、节能减排、信息化管理、资本运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降本增效等。在从事编辑工作前,笔者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对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熟悉,经常参加学院博士生导师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研讨会,关注经济管理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相关信息,对经济管理方面的稿件能够做出相对客观的价值判断,而对于行业分析、节能减排等栏目的来稿,由于笔者缺乏冶金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导致对这些栏目的稿件认识模糊,很难对其学术价值做出客观的评断。笔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信息的积累,以及与冶金专业学者的交流,经常参加冶金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以及钢铁学会举办的各种的报告,逐步丰富了冶金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编辑初审的工作水平。因此,要做好《冶金经济与管理》的初审工作,笔者需要比较系统地掌握《冶金经济与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冶金经济与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关注“我的钢铁网”、《中国钢铁业》等媒体报道的相关动态,以对稿件中涉及冶金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学科内容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价。

  做好《冶金经济与管理》稿件的初审工作,不仅要具有冶金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学科知识,还要掌握扎实的编辑学方法和技巧。初审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初审的效果。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编辑80%以上都不是编辑出版专业,笔者也是在取得东北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直接从事了编辑工作。笔者虽然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学科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编辑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在具体的初审工作中,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应采取什么评价角度和评价方法,对初审的职责和主要任务也认识模糊。但是,在《冶金经济与管理》的初审工作中,笔者参加了新闻出版在线组织的编辑出版专业在线学习课程,以及各类编辑相关的研讨会,系统学习了政策法规、编辑理论知识以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等,对编辑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笔者在初审实践中,应用所学到的编辑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总结经验,并通过积极参加编辑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认真学习《编辑学报》、《编辑之友》、《编辑工作论丛》、《编辑学刊》等编辑学期刊,丰富了编辑专业相关知识,提高了初审编辑的业务能力,熟悉了科技论文的初审评价方法,从而使稿件初审的速度和质量大为提高。[3]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冶金经济与管理》的编辑工作要求初审编辑的知识涉猎范围广、获取信息的速度快,信息的判断力强。随着期刊网络化的发展,各类期刊基本都上网,如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运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当前的冶金领域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特点信息。在《冶金经济与管理》期刊的初审工作中,借助这些网络学术资源可以评价稿件的质量创新性、寻找对口的审稿专家、发现作者的学术抄袭现象等。在稿件初审工作中,笔者主要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通过主题词检索来判断稿件的新颖性:第一,将研究对象设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搜索相关的文献,通过对比分析来判断稿件的新颖性;第二,对于不太熟悉的稿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合适的专家学者;第三,借助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抄袭和一稿多投现象。

  [1] 何洪英,李家林,朱丹等。论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的编辑初审[J]。编辑学报,2007,19(1)。

关于运动会的稿件范例篇4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对一名记者来说,能在家门口采访一次奥运盛会,将是一次极为难得的人生经历。而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们较量的赛场,也是记者实力比拼的舞台。如何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占得先机,是每一个采访北京奥运会的记者都必须现在就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名从事过十年体育报道的记者,我曾经现场采访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并参与、组织过1992年巴塞罗那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后方报道工作。这其中,曾有过获取独家新闻的成功,也曾有过种种的遗憾和教训,如果我曾经拥有的经验能为即将采访北京奥运会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那么此篇小文也就有了存在的一点理由。

  “磨刀不误砍柴工”

  奥运采访是对一名记者的综合素质的锻炼和考验,比如现场反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发稿速度能力等,这些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长期的锻炼,以及认真细致地准备。作为一名体育记者,能采访一次奥运会,将是其体育记者生涯的最高境界。但进入这个最高境界,需要的不能仅是兴奋和期待,要想在奥运采访中更好地完成报道工作,必须踏踏实实地认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1.信息资料的准备。奥运会前,必须认真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这其中包括每个项目的重点夺金及夺牌的希望选手,各国的夺金大势分析,各个项目在比赛规则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一般情况下,在北京采访奥运会,多数媒体会采取兵团作战,将派几个乃至数十个记者参与报道,作为兵团的一分子,尤其要对自己分管的项目了如指掌。中国记者的采访重点肯定是中国运动员的表现,那么对这个项目的整体情况以及重点运动员就要有更多的了解。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有长期的积累,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对一名重点运动员,你只知道他的运动成绩显然不够,还需要了解他更多更深入的信息,比如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对手情况等。要得到这些信息,就要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好能成为他可信赖的朋友。

  2.心理上的准备。一些经验不足的体育记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旦进入大赛赛场,要么过于兴奋紧张,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要么过于放松,看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抓不到新闻。而真正理想的状态是,既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放松,在平静之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新闻点。而要达到这种状态,除了做好信息资料方面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外,赛前的心理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3.技术上的准备。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发稿手段也越来越快捷。在赛前,记者要对自己所要采用的通讯手段做到心中有数,包括电脑、发稿方式、对方接收方式等,防止出现稿件写好但无法发出的情况出现。

  4.身体的准备。奥运新闻大战,不仅是对一个人综合业务素质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体能的一个挑战。采访悉尼奥运会期间,我基本上是早饭后从酒店出发,一直到晚上十点以后回到驻地。这期间,包括采访、各个赛场间穿梭、写稿等,几乎没有什么停歇的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是经常的事情。当时自己负责报道女足的比赛,虽然奥运主赛场在悉尼,但女足的比赛却在堪培拉。当时上午采访完其他项目的比赛,下午就自己开车去堪培拉,往返路上就要花费六个多小时。一到赛场,边看比赛,边把上午采访的稿件写好发出去,比赛完后,再参加会,采访教练、运动员,写评论等,发完稿,再当天晚上返回悉尼。如此之大的强度,没有一定的身体基础做保证,是根本坚持不下来的。

  5.语言上的准备。奥运赛场是一个国际舞台,在这个需要不断与人交流的平台上,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是完成采访任务的必要前提。如果是在采访国外举行的奥运会,不仅围绕赛事本身需要与外国运动员、教练员及官员进行沟通,你的吃、住、行、发稿等方方面面都要与人打交道,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外语能力,显然会给自己造成很大障碍。在北京采访奥运会,语言环境相对要好了很多,但依然面临与国外有关人士交流的问题,所以外语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客观与取舍

  奥运赛场风云变幻,各种信息每天扑面而来,面对接触、采访到的各种信息,作为一名记者该如何取舍,是一个需要认真斟酌的问题。

  你写的稿件能否保持客观,还涉及到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问题。如果你离被采访对象太远,该了解的没有了解到,很难保证你的稿件的客观性;相反,如果你离被采访对象太近,加入了太多的个人因素,稿件也难以做到客观。比如对于射击老将王义夫在悉尼奥运会上没有拿到金牌,也是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认为他赛后又在为自己开脱,一种认为他已经尽力,作为一名老运动员是不容易的。面对他的失利如何评价,也是考验自己客观与否的时刻。在稿件中,我首先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写出来,如赛前他身体状况不佳,一直在输液,他打出的590环的成绩是他当年的个人最好成绩,也是近年来世界罕见的好成绩。射击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偶然性强,进入决赛的前八名选手都有夺金希望。通过种种事实的陈述,告知读者王义夫的失利并非不可接受,那些怀疑他心理素质不佳等捕风捉影的报道是不客观的。当然,除了偶然性及身体状况不佳外,在战术上是否存在可调整之处,自己也做了客观的分析。

  除了稿件的客观性之外,在奥运会上还面临哪些可以报道,哪些不能报道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首先要有大局观。作为一名好记者,眼睛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稿件如何被关注,还要看到自己的稿件被关注后产生的后果。尤其是在奥运会这样重要的国际场合,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例如有关兴奋剂问题,这是一个世界体坛的痼疾,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知道什么发什么,甚至凭道听途说的消息发稿,而是要征询有关方面的确切意见进行报道。由于长期从事体育报道,自己和许多运动员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时,有些人出于对自己的信任,会谈到一些内心的苦恼,甚至隐私。如果将这些话题报道出去,显然会引起外界的关注,但别人永远不会再信任你,你也将失去正常的新闻信息源。

  要做“四快一慢”记者

  作为一名采访奥运会的记者,我以为要想完成好采访报道任务,就要力争做“四快一慢”记者。

  所谓“四快”,一是指“手快”。奥运赛场新闻大战竞争激烈,每个记者都有抢时效的观念,争取最先把稿子发出去,尤其作为通讯社记者更是如此。即使是平面媒体,一般也都拥有自己的网站,遇到重大新闻,即使报纸还无法及时发出去,但在网上能率先报道,也在竞争中占得了先机。这就要求记者写稿速度要快,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出去。记得在采访悉尼奥运会时,采访完新闻会后,一些采访内容或评述性的稿件,常常是在从一个赛场到另一个赛场的班车上写,在下一场比赛开始前,已将前面的稿件发出。

  第二快是“腿快”。严格来说,这一“快”是指体育记者要不怕吃苦,腿脚必须勤快。在奥运会上,每个记者负责的可能会有好几个项目,有些项目赛场还不在一起,因此记者要不怕赶场、动作要快,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挖材料。悉尼奥运会上,女子竞走运动员王丽萍夺冠,当时比赛颇具戏剧性,本来很有希望夺冠的另一名中国运动员被中途罚了下去,走在王之前的几名外国选手在后半程也被罚下,对于裁判的判罚存在很大争议。自己在赛后很短的时间内接连采访了中国两名运动员,以及她们的教练、中国田径协会官员、裁判,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报道出来。

  第三快是“脑快”,也就是要有敏捷的反应。悉尼奥运会上,采访女子柔道选手唐琳夺冠时,她赛后仅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就要离开,如果等到新闻会开始再采访,时间就来不及了。在场面极为混乱的情况下,我当机立断,抓住她的比赛服,使她无法脱身,硬是在短时间内问出了我想了解的内容。在奥运会上,虽然每次比赛结束后,一般都要安排新闻会,但不要太多地指望新闻会,因为一是会所有记者都可以参加,这也意味着你所采访的内容也就成了“大路货”;二是会后再发稿时效性受到影响;三是有些运动员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出现在会上,使你采访的希望落空。

关于运动会的稿件范例篇5

  新闻通稿最先运用于新闻通讯社。起初,新闻通讯社将采写到的一些重要新闻,以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需要稿件的媒体,这种统一的稿件就是新闻通稿。经过不断演变,现今政府、企业、社团等组织,在遇到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热点问题、危机公关时,自行组织撰写稿件,并主动提供给各类媒体,借助媒体平台统一向社会公众,说明、解释相关情况,阐述观点立场,以统一宣传口径,营造有利于组织的舆论氛围,达到理想的公关效果。在传播条件、传播环境大为不同的今天,新闻通稿或延续原有特点,或出现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呈现出利弊兼具的特点。

  新闻通稿被“重用”

  如今,除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外,互联网和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方兴未艾。媒介的多样化使得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更有余地,接受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接触信息的总量愈加庞大;传播也由传统的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转变。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使得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面对海量信息,受众的辨知、识别能力越来越弱,价值信息常被不良信息干扰、埋没、驱逐。一旦危机出现,小道消息、谣言、传言将不胫而走,并被无限放大和传播,极易引发公众猜疑、社会动荡。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各类组织越发倾向在危机发生、调查、善后处理等阶段,向社会和大众权威新闻通稿。如2011年5月26日,江西抚州发生连环爆炸,网络上关于此次爆炸的时间、地点、伤亡、原因等说法不一,甚至偏离事实。抚州市委宣传部在第一时间证实了事件,并作简要介绍。待事件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及时向国内新闻通稿。5月27日,新华社罕见地就这一突发事件英文新闻通稿,新华社在通稿中简要介绍了事故发生原因、伤亡人数。权威部门、权威媒体的新闻通稿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打消了公众猜疑,正确引导了大众舆论,特别是网络舆情,防止了谣言恶传和大众情绪波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新闻通稿被“滥用”

  由于新闻通稿在回应关切、引导舆论、还原真相、击破谣言、危机公关、扩大影响和提升形象等方面具有其他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众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频繁甚至泛滥地新闻通稿。一时间,新闻通稿主体呈多元化,级别呈层次化,主题呈多样化,内容呈同质化,其公信力、权威性大打折扣。部分组织通过权力的干预向其能控制的媒体与新闻事实南辕北辙的通稿,以掩盖事实真相,欺骗公众,掩饰自己失职渎职,维护自身特殊利益。2010年6月1日,某地发生拆迁血案,当地政府新闻通稿,将自己说成无辜,肇事者凶残至极,把血案的责任推到肇事者身上。这很快被新华社《瞭望东方杂志》全盘推翻,推翻之后,当地政府保持惊人的沉默。有时,媒体受到通稿提供单位的利益干扰,将人为策划的“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甚至是有偿新闻作为新闻通稿予以,使新闻通稿丧失中立态度,陷入利益泥潭,误导受众,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新闻通稿被“活用”

  新闻通稿理论和实务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耳熟能详,但相对于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来说则相对比较陌生;或者这些组织与媒体未能建立新闻机制;或者即使建立新闻机制,但对新闻通稿何时发、如何发了解甚微,往往会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公关效果。此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在组织和媒体间承接互动的媒介成为组织和媒体间的桥梁。经过发展,互联网开始为各类组织提供新闻媒体公关、新闻媒体报道、新闻通稿等服务、咨询与策划活动,形成了各类组织与媒体间互动传播的网络平台,比较典型的有“新闻通稿网”。这一平台的构建帮助传播者(组织)为传媒者(媒体)提供有价值信息,方便媒体采编、。为传媒人降低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效率,同时给相关组织省却采写、联系媒体之步骤。是继b2b、b2c电子商务模式之后,开创组织与媒体o2m(organization to media)互动传播模式,填补了中国组织与媒体网络互动传播的空白。这一模式的出现,对新闻通稿的专业化发展和速度化采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闻通稿被“商用”

  新闻通稿的这种变化相对于上述第三点表现得更加专业、更加细化、更加具有商品属性。淘宝、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网站将时下流行的b2c电子商务模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各类商品(含虚拟货币)均能在几大电子商务网站上交易,其中不乏新闻通稿这种刚展露出商品属性的物品。在淘宝网中键入“新闻通稿”,有14个新闻通稿、编辑商家显示出来。通过虚拟业务接触,得知这些、编辑的商家,一般背后拥有一支稳定的写作队伍,或是具有重点院校中文系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是杂志社、报纸等兼职记者编辑,或是从事过网络编辑、公关撰稿和广告文案工作,写作经验较为丰富。、编辑新闻通稿的交易流程和网购无异,不同的只是交易的商品是文字而已。一般情况下,顾客先在线咨询,提出写作要求,说明交稿时间,留下邮箱和电话;然后,拍下相应宝贝并付款给支付宝;商家随即安排专人精心创作;创作完成之后商家将稿件发至顾客邮箱,并电话通知;之后,“卖家”会根据“买家”要求对稿件进行修改,并在后台(邮箱、qq等)再次“发货”;最后,“买家”在后台确认收货,同意支付宝下款,并进行评价。也许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各类组织还不习惯新闻通稿初露端倪的商品属性,编辑业务关注度还不够高,交易量还不够活跃。但这种新的变化昭示的是新闻通稿的产业功能和经济活力,随着各类组织对公共关系越加重视,专业的新闻通稿、编辑业务将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20世纪30年代,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全美恐慌。在五种媒体常出组合拳的今天,大众传播效果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通稿展示出的统治力和重要性,初步显露出的商品属性,伴随而至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就要发挥其优势,削弱其劣势,这需要标本兼治,内外兼合,具体说来从四方面着手:

  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新闻通稿本质上仍是新闻,必须遵循真实这一根本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尊重受众知情权的一种体现。现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无明显界限,传播者有可能是受众,受众也有可能是传播者。当突发事件或者危机发生时,受众就是传播者,他们的所见所闻就是信息,网络就是他们信息的平台。如果相关组织以推诿罪责、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借通稿掩盖歪曲事实的真相,无疑是掩耳盗铃之举。在现代信息市场自净之后,必将真假立判,虚假信息便成为欺骗受众知情权的一场闹剧,成为自毁公信力、公共形象的愚蠢之作。对于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热点问题中的负面情况,各类组织应真诚对待,不加掩饰,确实关系社会稳定的,允许有所“保留”,但绝对不能讲假话。稿件在报道有损组织形象的负面信息的同时,可充分表达组织采取的应急处置行动和组织领导人亲力亲为的务实之举,通过调动各类力量对事态进行科学控制和善后处理,以合理的调查、解释赢得受众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修复受损的组织形象,重新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及信赖。

  转贴于

  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

  传播学中,把关人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起着信息审核、过滤作用。从整个社会来看,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从传媒内部来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关人,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新闻信息在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都存在把关人,但其中编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最为重要。新闻通稿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文种,采写、编辑、过程较为严格。因此,采写、编辑、各环节的把关人都应遵循新闻规律,特别注意新闻通稿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措辞是否恰当,要考虑到出去所产生的社会反响,能否起到预期效果。特别要以新闻职业道德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坚决反对并抵制虚假新闻、“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和有偿新闻,力求以公正、中立的态度报道事件,还原真相,引导舆论,维护公信力。

  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

  有人担忧新闻通稿被赋予商品属性后,会使创作人成为组织的“御用笔杆子”,会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也许在新闻通稿市场化、产业化的初期,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市场占有率,会盲目迎合客户的需要,出现诸如“有偿新闻”、“关系稿”等违背新闻原则的情况。但是,一个产业、一个市场有自己的行业规则,有自己的自净能力,有自己的竞争环境。在新闻通稿市场不断成熟、讲究长远效益的环境下,那些违反行业规则,背离新闻规律,投机取巧的新闻通稿必将遭到行业鄙夷和受众唾弃,其自然也就失去了受众和市场。当然,在这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扶持,特别是要出台鼓励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政策,放宽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相关权限,激活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活力,力求在政策层面为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扫清障碍,促进新闻产品的繁荣。

  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2934.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南怀瑾易经
下一篇:新学期计划800字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