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劝学荀子范例
劝学荀子范例篇1
比如下面的两个教学目标,就是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见的设计:
例1:《劝学》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书和小组讨论,准确地说出它们在本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通过小组讨论、复习回顾,在老师提示下,归纳整理这些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4.迁移练习时,能准确无误地指出这些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例2.《劝学》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并聆听教师的范读,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试释全文。
3.同学合作、归纳整理本课常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4.学生合作,准确地弄懂难句含义。
所有的活动、安排(讨论、朗读、练习)都指向了对文字的掌握,毋庸讳言,因为这种设计往往能往考试上靠拢,记性好的学生甚至可能拿高分。但这篇文章的真正意义与价值,难道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了几个文言实词的意思、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几个特殊句式的例子吗?如果是这样,我想我们真的要辜负苦口婆心地“劝”了几千年的荀子老先生了。
笔者以为,文言文的学习,固然存在着语言文字的障碍,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几个字词就不敢放手,应该想办法将学生带进文章里,通过对文言文思想内涵的理解,通过与作者、作品的积极对话,字随境变,词跟意走,整体性、情境性地掌握重点字词句,只有这样,我想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就像教学生学游泳,不将他们推到水中,只在岸上比划技术,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仍以《劝学》为例,我们不妨可以先从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入手,从孔孟引出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简单指出他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身份后,随即将《劝学》一文推出。之所以不对荀子作过多的介绍,因为对一个人没有了解时,说再多的内容,对学生而言,那些只是人物的标签。
师问:荀子为什么要“劝学”?
生:因为有人不好好学。
师追问:什么样子的表现是不好好学?
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浅尝辄止,态度不端正。
生:荀子要劝学还因为有人压根就不学。
师追问:为什么有人不学?
生:可能是他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师补充:除了同学们猜测的原因,另外我们还知道,荀子是一位“性恶论”者,他认为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本性,而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战国时期,那个时代的教育环境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育家,他致力于“劝学”也不足为奇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我们刚才的揣测来走进文本,看看文章的主旨是不是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荀子是不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人不学习和有人不好好学习两种情况来谈的呢?如果是,他又是怎么劝的呢?你觉得他的劝说方法好吗?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围绕上述思路进行,而这个思路是学生的前备知识能达到的,或者说学生有这个生活经验。这时,在文本学习中遇到字词障碍,因为有思考的情境,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一经点拨,一查工具书,学生们非常轻松地就理解掌握了。同时,文章的结构思路也清晰起来:针对不学习的现象,荀子用了前两小节来劝说,“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这些总结性的词语就自然地从学生的嘴里出来了;针对不好好学习的现象,荀子提出了要重视积累、坚持、专一。
在对“劝学”效果进行分析时,学生们的发现就更让人惊喜了:
生1:荀子用青色的提取方法来比喻,说明我们古时就有了这种染色方法,而且我还猜测这种方法当时可能随处可见,用这种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来说理,感染效果更好。
生2:荀子还用了制作车轮的变化过程来比喻,一则可以让我们小窥当时的造车技术,二则非常形象,尤其是直木变弯曲后,即使再曝晒也不能再恢复原样,就很有视觉冲击力,当然效果好。
……
最后学生们由衷地得出结论:荀子不愧为一名教育家,说理透彻,善用形象生动的事例,劝说艺术高明。
文言文的教学,要让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无趣,就不能把它当作“化石”,或机械割裂成字词句,或顶礼膜拜奉上祭台;而是要让它还原出“宝石”的光彩,用它的思想光辉,照亮我们今天的现实世界,走近当代的精神论坛。只有这样,文言文才能真的活起来。
附板书:
劝学怎么劝效果
劝学荀子范例篇2
1、圣人无常师。——韩愈
2、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3、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4、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5、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6、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7、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8、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1、若要好,问三老。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1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1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15、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16、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
17、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8、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2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2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2、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2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24、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2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26、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2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28、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9、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30、疾学在于尊师。
31、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3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3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4、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35、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36、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37、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3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9、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4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41、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4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4、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4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46、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47、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48、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49、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50、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5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5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5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4、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5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56、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5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58、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王卓《今世说》
59、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6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61、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62、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63、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64、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6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66、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67、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6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劝学荀子范例篇3
[内容]
荀子《劝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历来都很重视它对学生学习的启迪作用。但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和交谈时,发现一些教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讲《劝学》,往往只讲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注意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这样讲不符合《劝学》的原意,掩盖了文章内容最重要的方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妨碍学生理解文章的词句和文理,把握它的写作技巧。
《劝学》的主旨是什么?荀子在文中作了明确的回答: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说,人们应当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这就是《劝学》的主旨。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荀子强调学习,是偏重于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的。
荀子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于动静。端而言,rú@①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又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主张学习圣贤之道,要在思想上扎根,要落实到行动上,一言一行要能成为人们的法则。荀子认为,古代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而后来人们学习圣贤之道只是装样子给人看,取悦于人。对于后人这种脱离思想品德修养的学习态度,荀子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荀子十分重视向良师益友学习,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荀子认为,学习圣贤之道最方便的办法是接近贤人,以贤人为榜样,处处向贤人学习,其次才是学习礼法条文。荀子说,如果一个人不愿接近贤人,爱慕贤人,向贤人学习,又不能学习礼法,以礼法约束自己,那么他不过是学了些杂乱的知识,会训释《诗》、《书》的句子罢了。这种人一辈子不过是“陋儒”而已。
由此可见,《劝学》的主旨并不是讲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着重阐发思想道德的学习修养问题。
《劝学》篇幅很长,中学课文只选了三段。它是《劝学》前面六个自然段中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单从这三段很难把握作者的思路和用意,所以这里把中间删去的段落也连带作些介绍和分析。这样做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把它讲得更准确些,更透彻些,可以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写作上的教益。下面我们便对这六段文字作简要解说。
《劝学》开头三个自然段,阐述学习的重要性。首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而后以一组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和提高人的素质的道理。接下来说,按照绳墨木头才能锯直,经过磨砺刀剑才会锋利,借以比喻通过学习并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人才会聪明起来,少犯错误。注意,这组比喻主要是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在荀子看来,学习的第一要义就是做一个思想品格高尚的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改造自己,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二自然段,“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一组排比句,借天高地厚的比喻,说明先王遗言之博大精深。学习先王遗言,也即是学习儒家所崇奉的经典。荀子认为,学习不学习先王之道,关系着培养什么样人的重大问题。地处东南的吴越与地处北方的夷貉,他们的孩子落地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呱呱啼哭,长大以后语言和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受到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可见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因此,荀子接着援引《诗经》的话,勉励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而要克尽职守,向正直的贤人学习看齐,这样神明会审察一切,赐给你大福的。荀子说:“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意思说,最高的智慧就是按先王之道来立身行事,最大的福分,就是没有灾祸。这就说明学习可以使人聪明起来,免灾远祸。
第三自然段,用一系列比喻说明学习可以增加人的才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谓“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善于学习罢了。
第四自然段,谈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文章先以蒙鸠、射干、蓬蒿、白沙、兰槐之根等物的遭遇,启发人们重视环境影响的问题。其中兰槐之根的例子更具典型意义。“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xiǔ@②,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兰槐之根称为芷,芷本来是君子所爱佩带的饰物,可是如果芷浸泡在臭水之中,君子就不会接近它,连老百性也不愿佩带它。这个比喻告诫人们,不可不注意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荀子最后概括说,人们应当选择环境好的居处,应当选择贤士交游,这样才能防止受到邪恶小人的影响,才能受到正直君子的感化熏陶。
第五自然段,讲一个人的荣辱祸福取决于德行的高下。“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一个人是获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必定反映他德行的好坏。“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鱼、肉腐败,必定长蛆生虫,一个人不检点自己的言行,恣意贪图淫逸荒乐,必将灾祸临头。道理说得十分浅近而又中肯。通过一连串比喻,最后归结说:“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告诫人们要谨言慎行,注意品德修养,这样才能避免蒙受耻辱和灾祸。
第六自然段,讲学习应当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积土成山,……圣心备焉。”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崇高的德行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一个人不断行善,就会形成美德,就会得到高度的智慧,就会具备圣人那样崇高的思想道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组排比句,更生动地说明了不断积累的重要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则以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说明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③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过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专心致志是多么重要。荀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hūn@④hūn@④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冥冥”、“hūn@④hūn@④”都是专心致志的样子。不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就不会将问题弄得明明白白,昭然若揭;不专心致志地做事,就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建立显赫的业绩。荀子接着又用比喻从反面说明用心不专一者,往往一事无成,陷入困境。最后引用《诗经》中《shī@⑤鸠》一章,归纳出本段的论点:“故君子结于一也。”勉励人们以贤人君子为榜样,始终如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在前面解说的基础上,还应当说明以下一些问题。
一、《劝学》的主旨在于鼓励人们诵《经》、《礼》,“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也就是说要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接班人。它所鼓吹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目的,都打着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显然是不能无批判地接受的。但是封建时代的学者重视思想道德的学习修养,把它放在教育最突出的地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今天,我们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学生即使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也很难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愿意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接班人。
劝学荀子范例篇4
关键词:明辨善恶、善学笃学、不断积累、适应发展
荀子是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著书终其一生。所著《荀子》一书,共32篇,行文气魄宏大雄浑。《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开篇之作,《劝学》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现如今,科技发展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档案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各种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变更了信息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传递方式和利用方式,从而带来思想观念、知识层次、服务方式和技术能力的更新换代。社会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全方位、高品质的要求,其所涉及的知识面都远远超出了每个馆员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容量,要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就必须不断学习,方能胜任。
1 “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人类社会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组成,精神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对人们素质要求的提高,学习已成为个人、组织、社会的迫切需求。在当今社会里,我们档案工作者应该如何进一步认清学习的意义,认清形势,提高自己呢?
深邃的荀子,一眼看穿人生全程,斩钉截铁般的态度令人躲闪不及,没有商量。他为自己的结论从几个角度展开论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而经过学习后的人又是怎样的呢?他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为轮” 、“木受绳直” 、“金就砺利”等比喻,围绕“博学”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点来进行论证,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的结果。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利器就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识广博的人,能天天检讨自己的言行,就会更加聪明,不犯错误。
荀子是善于从生活中悟出道理的哲人,普普通通的现象经过他过滤即成精义,道出了人生体验。
他以黑泥里的白沙不再其白、臭水中的白芷不再其香为例,告诉人们居住时要选个好地方、交友要交那些有学识有修养的人,防止邪恶染身。“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综观其上,语言无须华丽,事例无须博人眼球,但道理明澈,一一尽数。荀子无论是从修习先辈文献方面,还是从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条有理,给出了学习的要领。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读书、做人、明事理,方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因此,不断的修身、修己,才是学习进步,方能使自己全面有所提高。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报负,发展自己的可能性,都要适应社会不断投向他们的课题。档案,是历史的记忆,是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者是与历史对话的人。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明辨善恶,才能不入歧途。
2 “学,莫便乎近其人”
“一个不学习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学习,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档案工作者应有的素质,也是发展档案事业的保证。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成效呢?
“学,莫便乎近其人”。在荀子看来,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即使学习也莫过于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了。正像我们常说“读完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当年,《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给人以极大的启发。荀子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德”,说明学习以养德,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接着又用“跬步”、“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后又用 “骐骥”与“驽马”对比,“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对照,说明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用蚯蚓和蟹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可谓对学习过程分析得十分透彻。
审视荀子,其封建色彩毋庸讳言。但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档案工作者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选择、吸收、加工者。孕育文化、传递文明是档案工作者的特征。前人不但给我们留下了有形的资源,还给我们留下了无形的财富,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方能有所收获。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如此方能完成一个档案工作者传递文明的使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是个人的事,如果一个人真心想学习的话,也用不着别人来劝学。重温《劝学》,除感叹其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更得益于其循循善诱,苦口婆心。
3 “学,用心一也”
重温《劝学》,就是要帮助我们确定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如今社会,只有善于学习,方能弥补不足。新技术环境下档案工作的发展,依靠的是掌握现代化技能的高素质的档案工作队伍。档案工作者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熟悉自身业务,还应对其他领域也有所涉猎,使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多位一体的通才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培养和造就员工的变革与创新能力,才能给档案事业带来新机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环境。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明理就是自我们获取前人的经验或智慧中,提炼而出不仅属于前人而可属于每一个人的普遍性真理。现代人读书的目的,是在于求取科学知识与技能,这自然也是一种道理。要顺应新形势,接受新观念,就要提升学习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活到老,学到老”,“真学”、“常学”、“善学”、“深学”,不断把握时展的脉搏,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档案工作者应该有一种从上到下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应该主动抓好自身的学习,应如蚯蚓那般,才能用心专一,学以致用,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学习成为工作的新形式,形成一种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档案管理与学习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整个层面,从而形成一种好学之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学习的榜样,学习是人们愿意做的事。古人读书以成就道德人格为目的,因此,从书中读出的“理”必须通过人格之实践方能算是真实。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荀子时代已成过往,而所言精髓似未过时。■
参考文献
劝学荀子范例篇5
摘要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荀子是一位非常重视教育问题的思想家,他一生游历讲学,曾在稷上宫——当时百家争鸣的场所和学术中心,广览各家学说,还被尊为“最为老师”,并三次任学宫祭酒。荀子涉取诸家学说,成为百家争鸣中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著作中,有《劝学》、《修身》、《性恶》、《礼论》、《儒效》、《解蔽》等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教育和学习问题,内容十分丰富。
关键词 明分使群;起伪化性;谨顺其身;虚一而静;隆师亲友
荀子(公元前313—238年),名况,尊为卿,战国末期赵人(今山西安泽人),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荀子一生虽命运多舛,然其思想博大精深、穿越时空,三十二篇鸿文巨制尽显中华民族智慧之灵光,不愧为诸子百家之集大成者。其教育思想更是他学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的社会意义
“群”是荀子提出的一个范畴,他从群体和社会的角度对人类的学习和教育作了探究。他在《王制》篇中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声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既如此,维护人类群体就是人类的首要问题,此其一;其二,为了维护群,必须“制礼义以分之”。“明分使群”,这二者都离不开教育。
首先,人通过群而生存,学习又是生存的重要形式或特征之一,而人的长处是“善假于物”,学习教育正是人类“善假于物”的表现。这里学习的意义已不限于人们道德和知识方面的增长,而是与整个人类的生存特征——以群体的形式善于利用、制造外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了联系。学习受教育成了人类的本质内涵之一。其次,学习保证了人之群的实现。按照荀子的逻辑,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结合成群,但由于“人生而有欲”,就“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荀子礼论》)这种纷危害人类群体的存在,为了使群体免遭破坏,就要有“分”,“为之制礼义以分之”,而礼义要外加于人,就必须通过学习、受教育。可见学习教育对于人类的存在具有根本意义。正如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也应提出建设“和谐教育”,使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
荀子不仅从群体、社会的角度对学习、教育进行了关照,而且他认为教育对“性本恶”的个人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育的作用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说:“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礼论》);“天职既立,开功既成,形具而神生” (《天论》),即人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的产物,基于这一事实荀子认为人的本性首先是自然性。自然生就的本能便是性,而性的外延是情、欲,荀子又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可免也。”(《正名》)荀子认为,人的性、性、欲有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感官欲望
《性恶》篇说:“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息,此人之情性也”。也就是说耳、目、口、舌等感官所好,饿了想吃饱,冷了想穿暖,累了想休息,这些都是人的性情的本性。
2、好利
好利无疑是以感官满足为基础的一种主观欲望,具体表现为对财富的追求与占有,《荣辱》篇说:“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了也,然而穷年累月不知足,是人之情也。”《性恶》篇中也说:“夫性恶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在感官满足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更多物质财富的享用,而且这种追求生生世世都不会因满足而停止,这就是人之常情。
3、嫉妒心
嫉妒心可谓是好利的外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性恶》篇说:“生而有疾恶焉”。荀子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嫉妒憎恨的心理。
4、好荣恶辱
《荣辱》篇说:“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王霸》篇说:“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向,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这是说王者都有制人而不被人制的共同心理,有功高盖世与日月争辉的追求,有天下百姓都如影随形的愿望,这是一种权利欲。
感官欲、望好利、嫉妒心、好荣恶辱四个方面的表现,荀子一并都视为人的本性,于是进一步论述说:“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性恶》)
荀子认为人的天性中有导致恶的因素,而善则是后天形成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果听任人的天性自由发展而不加节制,则会带来不可收拾的恶果。因此,对人性必须进行改造,即实施教育。其最根本的办法是起伪以化性,实现“性伪之合”。所谓的“伪”,是与先天的“性”相对的,指后天的人为作用,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性恶》篇中说:“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为人者,谓之伪。”即:学了就能收到成效,经过人为造成的,叫做“伪”。那么,性与伪何以可合? 荀子认为:“无性则伪之无所知,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全,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
性伪合而天下治。”
除根本办法之外,荀子认为在环境的选择、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修身养性等方面下功夫也是改造性恶的有效途径。
环境和习俗的熏陶是一个人成长的土壤,在《劝学》篇中荀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做了精辟的论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所以说有什么样的风俗,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性。东西南北的各族孩童,生而啼声无异,及其长,习性各异,原因就在于此。而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教师的教育是依一定的规矩对人加以改变的过程,也就类似于木工用墨线、微火使木变直、为轮的过程。而个体的努力荀子称之为“积”,即不断地注意积累知识和提高道德水平,就这样不断地变化本性,使之“长迁于善”,就能“长迁而不返其初”了。(《不苟》)《儒效》篇又说:“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意即:人没有师法,本性就会任意发展;有了师法,就会增加知识的积累。师法来自于学习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莎利文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
修身对改造性恶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修身》篇中,荀子论述了以学习礼义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他在《正名》中也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先天本性的表达要由“心”去加以节制。所以我们应通过礼义的学习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可以改造性恶的过程形象地比喻成一棵树的成长过程,本性犹如一粒种子,环境犹如土壤,教育好比培植环节,修身乃是开花结果。再优良的种子种在再优良的土壤中如果没有精心的培植,也会大大减小成长为为人所用的可造之“材”(贤能之士)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教育是使人的本性由恶变善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的目的
荀子在《劝学》中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于为圣人。”这反映出荀子教育目的的主张。
首先,出于走向统一的时代需要,也出于荀子礼法兼治的政治理想,他要求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或者说是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
在《儒效》篇中,荀子将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三类,即大儒、雅儒、俗儒。他认为俗儒只是徒然学得儒者的外表,峨冠博带,道貌岸然,但对先王之道,对《诗》、《书》、《礼》、《义》只会做教条背诵而已,全然不知其用,“以欺愚都而求衣食焉”。雅儒的言行已基本符合儒者风范,不自欺欺人,但智慧却不能补足法制教令没有涉及到的地方,他们只能使“千乘之国安”。而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对从未见闻过的新事物。任用这样的人“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显然教育应当以大儒为最佳目标。
其次,教育还以传授知识,传承文明为目的。
在《劝学》中,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形象地说明通过教育、学习,不仅能接受前人的文化知识,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以超越前人。这表明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传授前人的知识,传承中化文明。确实,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人类在代代相承,逐步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如果离开教育,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四、教育的方法、原则
荀子的教育理论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其中关于教育方法和原则亦在《劝学》、《性恶》、《修身》、《儒效》等篇章中都有涉及。
1、荀子关于学习的过程和思想方法的分析相当的完整而系统。
在《儒效》篇中,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其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己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人,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这一段话表明了学习的不同阶段与过程的统一的思想。荀子认为见闻、知、行每个阶段都有充分的意义,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其一,见闻。荀子认为见、闻是学习的起点和获取基础知识的来源,即人的学习来源于口、目、耳、鼻等感官对外物的接触,从而形成不同的感觉,这就使学习活动成为可能。在见闻的基础上,学习必然向更高一阶段发展,这就是“知之”。其二,知。荀子在《懦效》篇中说:“举统类而应之,……,是大儒者也。”换言之,学习且善于运用思维的功能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应对前所未遇的事件。这就是知——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由此可见,荀子十分重视思维这一环节。从外界获取的知识通过大脑思维处理后,最后付诸于“行”——学习的最高阶段。其三,行。荀子认为:“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也应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荀子将“行”作为学习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来检验由见闻、知而得来的东西是否切实可靠,只有到此时,“知”才能算是真正“明”了。荀子的“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在这里他注意到学习是见闻、思考、行动三者相环相扣的过程,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吾到一以贯之”所道出的学与思、一以贯之的关系论述得非常精微,至今仍值得我们反复玩味。
2、荀子对于教与学的方法也有所研究。我们分别从教授方法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授方法。 荀子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主要可以归为两条,即“问而后告“和”谨顺其身“。关于”问而后告“,可谓是孔子”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继承。荀子在《劝学》中说:”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三,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单从表面上看,荀子此观点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教师为何要到学生问时才告呢?但从深层次思考,我认为荀子的”问而后告贵在启发学生独立、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提出质疑,这种出发点不正与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创造性学习、启发式学习如出一辙吗?可见荀子教学思想的超前性和进步性。而关于“谨顺其身”,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到:“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面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礼;色从,而后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 ,谨其身。”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教育者要时刻注意受教育者的求学状态,来把握适当的教学时机,还要根据他们提问的内容决定是否要回答或怎样回答。对于提出那些粗野恶劣、不和礼法的事不应回答;对于为了“争气”者,不应与之辩。而教育者应“不傲、不隐、不瞽 ,谨顺其身”。
(2)学习方法。 关于学习的方法荀子认为学习者自身不但要有“专一积学”的吃苦精神,还要有“虚一而静”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注重“善假于物”的手段,做到“隆师亲友”,并始终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首先,荀子认为学习者学习要专一、精进不已。作为《荀子》一书首篇的《劝学》就说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用形象的话语告诉我们学习要专一的道理。当然,在选择人生目标和道路时也应如此。在选定专一的目标后更要注意艰苦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荀子对“积累”的论述也有很多精到之语。如《劝学》所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是最有名的例证。他认为才性高的人如果心志不专,没有毅力,也将一无所成;反之,才性低的人 只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也可达到理想的彼岸。故在《修身》篇中说:“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相悬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这段论述皆对比鲜明地告诉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锲而不舍、持之心恒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其次,荀子还注意到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因而他主张学习时应当“虚一而静”。“虚”,是指虚心不抱成见,“不以所己臧害所将受”。 (《解蔽》)即不因已学知识而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静”,是指心态要平各宁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再次,荀子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获取并使用工具的手段,他认为人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已有知识。他在《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里的“假于物”即是把学习看作是工具的意思。
然后,在外界条件方面,荀子还提倡学习者应“隆师亲友”。从而将教师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并称,把教师作为治国之本。当然,教师参政必须有其中介,那就是施教,即礼义的传授。所以,归根结底荀子是在推崇教师地位的同时,无形中让礼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尊严。《修身》中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无安之礼之为是也。”教师俨然成了礼的化身。
荀子既然如此重视教师,那么对于为师之道也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他认为;“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博习不与”即学习广博并不包括在内。这体现了荀子对儒学重道轻艺的传统的维护,也与他所提倡的专一,重礼相联系,故“博习”不可以为师。二是他列举的四种可以为师的人,即是说教师要有尊严与威望,有丰富的阅历和坚定的信仰;要能有条不紊地讲述;要精通细微深奥之理并善于阐发,如是可以为师矣。显然荀子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但决非不可企及。着与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有相通之处,足见荀子思想的穿越时空性。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3882.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又好听又好记的网名
又好听又好记的网名 一、叼著煙↗在街頭流浪 二、半島...2024年党务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一览: ★、 2024年党务工作计划篇1 ★、 2024年...古典书香气息的名字女(301个)
1、┥莫氏╮霸家 2、斯文女人。 3、南卿何情 4、听泉,...团员自我评议
本文目录一览: ★、 团员自我评议篇1 ★、 团员自我评...高级带点婊气的id(100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婊里婊气的软妹id 绿茶专属的昵称...自己生日的文案简短
生日文案祝自己 1、从此放下矫情和孤独,把真心藏好,...豪情壮志的古诗
豪情壮志的古诗 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后勤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一览: ★、 后勤工作计划篇1 ★、 后勤工作计...最有创意的网名(10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有创意的网名 什么昵称最好听最有...甜到炸的小情话〖149个〗
甜到炸的小情话 1、别再问我有没有男朋友了,我们神仙...学习党章范文
本文目录一览: ★、 学习党章范文篇1 ★、 学习党章范...最新的科技公司名字大全
科技公司取名 1、灵感来源于基本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朱自清散文欣赏《春》
本文目录一览: ★、 朱自清散文欣赏《春》篇1 ★、 朱...微信名简单大方有气质(105条)
本文目录一览: ★、 简单大方微信名字 ★、 微信名字...比较高级的昵称
1、人魚相愛 2、【逆天龙组】 3、那伤,眞羙﹎ 4、一口...一切清零重新开始的网名女(14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一切清零重新开始的抖音网名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本文目录一览: ★、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篇1 ★、...高贵典雅的网名女(214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女士网名典雅高贵的名字,高级感网...把人性看得很透彻的诗句(328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关于看清人性的诗句 ★、 看透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组织意见
本文目录一览: ★、 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组织意见...高端美食文案(353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关于美食的文案高级感 ★、 美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篇1 ★、 三下...实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本文目录一览: ★、 实习心得体会及收获篇1 ★、 实习...开业的致辞
本文目录一览: ★、 开业的致辞篇1 ★、 开业的致辞篇...组训岗位职责
本文目录一览: ★、 组训岗位职责篇1 ★、 组训岗位职...干净走心治愈的网名(341条)
本文目录一览: ★、 干净温柔治愈系网名 ★、 干净温...五个字有诗意的网名(314个)
1、俺牛气霸天 2、姐、孤单吗 3、南帝缺钙 4、暮成雪々...两字id干净男生(159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二字网名干净男生148个 ★、 两字...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篇1 ★、 经典心...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217条)
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 1、相遇了,就好好珍惜,几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