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论文林黛玉形象分析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论文林黛玉形象分析篇1

  林黛玉形象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林黛玉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析林黛玉的形象。教学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世她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幸得甘露灌溉的绛珠仙草,来生她是繁华世上苦无依靠的清高女子。她是颦儿,她是潇湘妃子,她是林黛玉,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富有灵性的经典女性形象。那么,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又是如何去塑造这一形象的,在课文的分析中我们又能概括她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肖像、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所谓细节之处见精神)

  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具体的刻画,侧面描写是烘云托月式的描写,即通过周围人物和环境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往往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三、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关键词

  品味人物性格的底蕴

  2、品重点句

  领悟人物语言言外之意

  四、具体分析林黛玉形象

  1.林黛玉之肖像描写

  问题1:众人眼中的黛玉是怎样的? 问题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是怎样的? 问题3:宝玉眼中的黛玉是怎样的? 众人眼中的黛玉

  课文句子:“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找关键词:不俗、怯弱、不足之症 概括:气质不凡、体质病弱 这是对林黛玉的初步勾画 熙凤眼中的黛玉

  课文句子:“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找关键词:标致、气派 概括:容貌标致、气质不俗

  这是对林黛玉的进一步描写,而通过王熙凤的言语去展现,这属于侧面描写。宝玉眼中的黛玉

  课文句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找关键词:罥烟眉、含情目、愁、病、弱柳扶风、多一窍 概括:多愁善感 弱不禁风

  美丽动人 聪慧过人 这是浓墨重彩的正面描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概括林黛玉这样的形象,大家最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气派不凡、美丽聪慧、弱不禁风、多愁善感 2.林黛玉之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在课文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课文句子: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哪里可以体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邢夫人处辞饭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语言得体

  ②王夫人处揣度座次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坑一溜三张椅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坑,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谨慎小心

  ③吃饭时推让座位、喝茶

  “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本不合自家习惯,但也“一一改过来”。谨慎敏感 ④关于读书的回答

  第一次贾母问她,她说念了《四书》,第二次宝玉问她,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种心理是通过林黛玉的语言、动作和一些贯穿在其中的细节描写去体现的。

  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 谨慎小心 知书达礼,有教养 很强的自尊心 很强的自卑感

  3.总结

  通过以上听其言、观其行、审其思,再加上之前的察其色,我们可以概括林黛玉这样的形象:

  林黛玉是美丽聪慧,知书达理,气派不凡,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五、课后作业

  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形象 谢谢大家!

论文林黛玉形象分析篇2

  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

  林黛玉最主要的性格就是多愁善感。为了突出林黛玉的这一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奇特的想象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她幼而失母,继而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贾府。尽管贾母等万般怜爱,饮食起居,都同宝玉一样,较之迎春姊妹等,还高一等,但是终究是寄居。寄居使得她谨小慎微,使得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这就逐渐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葬花词》和《桃花行》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如在《葬花词》里,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林黛玉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在林黛玉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所有才女。林黛玉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一、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玉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二、《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请说说它的内容。

  (《红楼梦》第一回曾提及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有过一段“木石前盟”,请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答: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三、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三、黛玉葬花、(1)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原因。

  答: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2)简述黛玉葬花作《葬花词》的情节。

  答: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答:黛玉葬花。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次日,又遇祭饯花神之日,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3)《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侧,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郁不平之气,所表现出来的是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4)“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涛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

  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5)《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案】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问题: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林黛玉哭的指什么事?后来怎么样?

  答:黛玉听贾政叫宝玉,心中替他忧虑。晚饭后,往怡红院扣门。晴雯正抱怨宝钗来了没听出来黛玉声音不开门。林黛玉怔在门外,自思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滚下泪珠来。后来听里面宝玉、宝钗笑语之声,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第二十六回)问题:“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得好不伤感。宝玉心中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哭的是什么人?后来怎么样?

  答: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看宝玉送宝钗而生误会,又触动了寄人篱下凄凉心境。暮春,在纷纷的花瓣雨中,黛玉感到了悲剧宿命,遂在沁芳桥畔手把花锄,携着锦囊,含泪葬收抬着片片残红葬花,边哭边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第二十七回)问题: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写的是什么事?答:宝黛诉衷肠。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云面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心有所感;后来宝玉出来向黛玉倾吐了“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的肺腑之言,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

  问题:“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正裁疑间,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笑道:“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 袭人为什么事出神?

  答: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云面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心有所感;后来宝玉向黛玉倾吐了“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的肺腑之言,黛玉走了,宝玉出神拉住来送扇的袭人说:“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出神。

  (6)“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答:处境——寄人篱下。心情——自怜伤感,独标高格。

  五、焚稿断痴情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起来,叫丫头将往日所写诗的稿本和题诗的绢子拿来,扔在火盆里烧毁。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六、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答:黛玉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后,忙往宝玉处问询,回来后,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焚绢毁诗),病倒在床。在宝玉娶亲之时,黛玉大叫着:“宝玉,宝玉,你好„„”就悲惨死去。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哭闹着要去找黛玉。得知林妹妹已死,他便昏死过去,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

  七、黛玉之死

  黛玉从贾母丫环口中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为知详情,往宝玉处问询,二人相见,宝玉自诉病因;从宝玉处回来后,黛玉想自己“这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并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最终在疾病的折磨中直声叫着宝玉而死去。八。宝黛斗嘴

  (1)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不给开门,还说是宝玉吩咐的。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不知怎么一回事。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长篇大论的沉痛倾诉,才解释了这一场误会。(第26回至第28回)(2)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谈话之中,黛玉忍不住又讽刺“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解释,黛玉说“你 的话我都知道了。”黛玉走了,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第32回)

  九、诉肺腑宝玉痴情

  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

  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请简述贾宝玉和林黛玉诉衷肠的情节。

  答: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米,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黛玉听了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但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走。

  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答: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等。

  十一、简述黛玉一次哭泣的情景。

  答:宝玉挨打后,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黛玉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哭了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时,黛五听见凤姐将来,便赶忙拭泪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十二、金陵十二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并分析她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答: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是封建叛逆者的形象。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其中,他或用西施、比干等人物的传说烘托、映衬人物外貌特征,达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或用饱含传统文化因子的古代典型文人如屈原、陶渊明等的品格、个性来丰富林黛玉的内在性格,使林黛玉的形象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十三、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答案】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答案一】我更喜欢林黛玉。虽然薛宝钗恬淡、宽厚,具有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但林黛玉清秀灵幻的外在美、善良坦诚的内涵美、天才才女化身的艺术美的形象更深深地征服了我,赢得了我的由衷地喜爱。

  【答案二】我更喜欢薛宝钗。虽然林黛玉清秀美丽,善良坦诚,很有才华,但薛宝钗的恬淡、宽厚,温柔豁达的性格,美丽端庄的面容,更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深深地赢得了我的喜爱。(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十四、《红楼梦》中描写的宝黛钗爱情,阅后确实令人回肠荡气。请简要分析贾宝玉对她们二人不同的情感态度。

  【答案】宝钗“鲜艳妩媚”的容貌体态曾使宝玉为之而迷恋、心动,但宝玉并不喜欢她的说教和处事过于冷静理智的态度;(2分)黛玉也是极美的,故以“风流袅娜”形容她,但那是另一种柔弱美的类型,带点仙气、灵气。她为人率真,十五、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答案】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情怀炽烈,更偏重于感性,能与宝玉相投合,彼此有精神上的默契

  十六、简叙“钗黛掉包”的情节。

  【答案】黛玉为怕失去宝玉而烦恼,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却已合议决定以金配玉,要娶宝钗为媳妇。袭人进言,失去黛玉恐宝玉会闯出天大的祸来!贾母为难,凤姐献了一个用宝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宝玉揭开新娘盖头红,见是宝钗,大惊、大闹、大哭,跪求贾母成全他和黛玉的好事,贾母不允,宝玉当场昏倒!掉包计被傻丫头泄密,黛玉听到,如雷击顶,气急吐血。

论文林黛玉形象分析篇3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之林黛玉形象分析

  陈旭

  摘要:红楼梦既是女性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林黛玉出生书香世家,是个思想开放的女子,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高尚品格,也有那惊人的才华,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反抗封建社会的制度。红楼梦塑造的林黛玉的这些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关键字:个性、精神、封建社会

  正文:在大观园里的小小女儿国,充满了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之美,在那里的美人有如下的特点不但容貌美而且内心美,此外美得有个性,更重要的是虽是女儿身,却体现了非凡的理想。林黛玉就是其中典型的人物,我将从黛玉个人性格和个人精神来分析。

  一、林黛玉的个人性格

  1、天生貌美、聪慧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红楼梦中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许用“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都还不能够形容他,“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寻。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通过凤辣子王熙凤看到了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美,凤姐一见便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心头口头一时不忘。在贾宝玉的眼中,林黛玉是位神仙似的妹妹,初进贾家与王熙凤的彩绣辉煌,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体格风骚,分娩含春威不漏等相较,林黛玉确实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红楼梦第四十回通过刘姥姥的视角形容黛玉所居的潇湘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住处拥有翠竹的,在大观园里黛玉还是第一个。在古今中外的诗句里都可见翠竹是宁静的象征,有此可见黛玉拥有独特的清雅之美。林妹妹的身上一种说不出的美也确实让贾宝玉为之心动。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初到贾家,众人见待遇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待遇的蒙师贾雨村说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因为其母名贾敏,“他读至凡书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邢夫人苦留黛玉吃晚饭,黛玉心知才贾府,还未拜见二舅舅,便笑回道:“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黛玉此般地懂事是贾府多人不及的。初到贾府,不多言多语,每见一个人总是先观察,听其言语,再相应回礼。吃晚饭时,王熙凤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做了,黛玉十分推让,深知自己元不该做那个位置的。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恰有其度。

  2、率真善良的个性

  黛玉是最有同情心,最善良的。她没有薛宝钗那样的世故那样的城府,不会八面玲珑,取悦于别人。她懂得尊重自己,也更懂得尊重别人。当史湘云联出高于她的诗词时,她亦能虚心请教,甘拜下风。这些都表现出她待人真诚,尊重他人的高贵品质她对待丫鬟紫鹃,黛玉却从来不摆小姐架子,两人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关爱,谈心聊天。犹如亲姐妹,情同骨肉。在有一次紫鹃去试探宝玉时,黛玉虽然说了紫鹃几句,还是可以看出紫鹃不是由衷地至此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然而黛玉与她仍是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互相都不想辜负素日的情常。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她从来不会对人恶言相向,即使对“下人”也从来摆过小姐的架子。香菱想叫宝钗教他学诗,宝钗却说她“得陇望蜀”,不愿意教他。随后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待人十分真诚不摆架子。她给香菱讲解诗的起承转合,讲解如何理解诗句,在香菱说道喜爱陆放翁的诗,黛玉劝言莫要学那样的诗,恐入了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遂把自己的诗集《王摩诘全集》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指定读几名名家的诗作作底子,带领香菱去结实王摩诘、李青莲等一代名家,并嘱咐有不明白的问姑娘或者问她,此举堪称“诲人不倦”。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话,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了,比圣旨还快呢!”只有敏感的黛玉,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的如此锋利而又含蓄,讥讽了别人而又不露痕迹。然而直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敞开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里容不得微尘,也不记的微嫌。从中可见,黛玉非常单纯可爱。她心地善良纯洁,宝玉挨打,黛玉最后才去看他,但她来的时候眼睛是哭肿的,像桃子一样大。林黛玉不只为人坦率,而且也很谦和。她从不在心上做事,不会巴结逢迎,更不会嫁祸别人,连防人之心都没有,薛姨妈下钩子,她只当是真疼她。另外,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不计较高低。林黛玉实则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传统所陶冶出来的高尚情操。

  3、自尊心极强、不服输 在其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入京城寄人篱下。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性。时刻小心谨慎。林黛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真正的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就怕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事情都是和她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微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晴雯不开门,林黛玉就怪在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林黛玉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每次作诗时,黛玉都力争作到最好。在元妃省亲时贾元春为试贾宝玉的才学有无长进,要他当场赋五言律四首。贾宝玉被薛宝钗在一旁又是催又是问,搞得心神不定,好不容易才有了三首。“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才,自是不快。”她见贾宝玉为第四首诗“大费神思”便有心替他作一首,只“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随后与宝钗几次吟诗,林黛玉都屈居第二,很是不甘心。后来在菊花诗赛中,《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包揽了前三名,林黛玉才感到些许欣慰。

  4、才华出众

  林黛玉的美,还表现在她才华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林黛玉从小受过良好的封建教育,文采极好,黛玉本身也是命好强争胜的女子,因此每次作诗,她必定是全力以赴,拿出最好的诗作。曹雪晴笔下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诗香。比如说,从刘姥姥眼中看到黛玉闺房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著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由此说明黛玉是位浑身上充满诗香的女子。诗,对于她来说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由于在贾府时时刻刻小心谨慎,也将才华都一一隐藏起来。第十八回中自元妃省亲,黛玉的才华初露锋芒。黛玉只是为应景胡作的《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首五律诗得到贾妃的称赏。在第二十七回中,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低声吟唱的那首《葬花吟》是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表面是悲叹落花,实则是悲叹自己的命运。诗中的悲感让宝玉听得心碎。第三十九回中黛玉不假思索提起笔来一挥,已有了一首诗。在一次菊花诗赛中林黛玉所作《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包揽了前三名!一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将菊花对秋风的怨诉写得淋漓尽致;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再一句“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喻意人的生生死死与花开花谢一样,不过是如梦一场。林黛玉三首诗皆是令人嗔目结舌,这等才华,谁人可比!无论是五十回中在芦雪庭争联的即景诗,还是六十四回闲时偶成的《五美吟》,以及七十回为填柳絮词所作的一阕《唐多令》都充分展示了林黛玉无以伦比的才华。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也是毫不吝啬把自己最爱的诗句都赋予在黛玉身上。如果说没有了诗,那么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二、高尚的精神

  1、执着的爱情

  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见宝玉的第一眼便爱上了他,从未思虑怀疑过,一生中没有一分钟的摇摆,不似宝钗,是在入宫失败后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做贾家媳妇。爱一个人,爱到极处,便是无嗔,无怨,无悔,甚至无妒,只是一心一意为他着想,想他好,想他快乐,想他活的轻松。在三十六回中我们看到黛玉从不逼迫宝玉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支持宝玉去追逐名利权贵,不劝宝玉立身扬名。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当时那个社会不曾有的,他们的爱情是纯真的质朴的。在第三十二回中,宝玉在人前也是不断地夸赞黛玉。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是一种相遇、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与当时的包办婚姻恰好不一样的。他们的爱情是两颗心的碰撞,到彼此认同的过程。他们每天一起读书写字作诗,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他们以为他们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不料那却是加速他们爱情悲剧的来到。她对宝玉是那样一片痴情:情痴、意痴、神痴,所作的诗词也句句痴。她去葬花,就已经痴的出奇,而她的葬花词,更是句句痴的出奇。‘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真是痴人之音、痴人之泪”。是啊!这种痴已经到了近乎病态、变态。其实是痴深到常人无法理解的深渊。她用她的整个生命吟唱出一曲缠绵哀艳的恋歌,以弱小的力量维护她的那一块爱情园地,执着地追求她所憧憬的情感生活,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林黛玉是为了爱情几生几死,当他们这种共同生命的爱情遭到毁灭时,黛玉焚了诗稿,断了痴情、泪哭干了债还完了真正到了人去梁空巢已倾的时候,黛玉反不伤心,一心想死。她向世人展示对宝玉的爱情的坚贞。贾宝玉的存在,就是她生命之所依,一旦失去,她的唯一出路便是“魂归离恨天”了。在九十六回,黛玉在昏迷之中,“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一句未完的话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的悲伤。林黛玉为真纯的爱情而生,亦为真纯的爱情而死。她把全部的我投入到这个神圣的恋爱过程中去,任她是谁,一旦企图参与进来,都采取坚决的排斥态度,决不肯有丝毫让步。“女孩子们都希望被男子拥抱,对男子撒娇,都希望被人所爱,并希望这种爱被自己所独占。

  2、叛逆的精神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不顾及他人的看法,在贾府他毫无顾忌的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在作诗方面在大观园是无人能比的。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他熟记在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一些片段,后来还引为酒令。而且他还与贾府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常常厮混的混世魔王贾宝玉结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宝玉完全支持。唯有黛玉不劝全宝玉走为官仕途之道,不让宝玉去追逐名利权贵,不去立身扬名。在当时女子都是遵规循矩的,在大观园里唯有黛玉不拘礼节,不遵循封建礼教,这些对于外人来说黛玉的性格气质隐隐透露出某种叛逆性。在第三十二回中,湘云劝说宝玉多会会达官贵人,不要成天与女孩子混在一起里,宝玉当即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接下来又毫不避嫌称赞黛玉不曾说过那些混账话,可见,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所以“宝玉深敬黛玉”,也与黛玉志同道合。林黛玉反对“仕途经济”,实质上就是否定了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否定了地主阶级的政权,否定当时政治。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这些都是在当时让人对她产生反感的。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虽是柔弱的女子,却敢于与当时的封建制度作斗争。黛玉想要冲破封建婚姻制度,想要获得与宝玉两人的自由恋爱,想要冲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

  通读红楼梦,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个天真率直,不谙世事、追求真爱至死不渝的奇女子。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是真心相爱的。可她又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的疼爱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与心灵寄托,但人生路漫漫,对于未来黛玉是茫然的。由于从小生活在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是独女父母疼爱,把她当作男孩来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写诗作词不输于其他人。她生性高尚,和宝玉都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她蔑视高官厚禄,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有着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 岳麓书社。,1987 【2】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论文林黛玉形象分析篇4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形象分析

  高一1班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一回借助黛玉进贾府这一线索,集中描绘了贾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本回的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的主要人物和环境作第一次直接的较全面的介绍,所以对林黛玉的形象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刻画描写的。下面我将就众人对林黛玉的形象点评对林黛玉的形象进行分析。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写出众人对林黛玉的印象。写黛玉先写众人眼中的黛玉,这是第一印象——虽气质好但是体弱。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形象的描写上更近一层——容貌标志,气态不凡。“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是宝玉眼中的黛玉。——“真是与众个别”。

  作者用了五个对偶句精心刻画了宝玉眼中黛玉的形象:眉眼、面庞、身姿、神采、心思、神韵和风度。什么都写了,唯独没有写衣裙服饰,这正显示了黛玉的脱俗之处。而且在宝玉眼里,服饰是次要的,可视而不见,重要的是人本身,是人的精神气质,是人的心灵。而作者等到宝玉回来后再对她的形象进行较全面的刻画,反映她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特点,也使她的形象更完整、更全面。更是表现出宝玉对黛玉的特别关注,为整部作品写宝黛爱情做下了一个铺垫。作者正是借众人之眼看黛玉之形,借宝玉之眼写黛玉之神。对黛玉的形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将黛玉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7266.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国旗下讲话
下一篇:比赛基本规则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